- 2011-04
01
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2011-3-31 凤凰博报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仍在泛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原油价格站稳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国到现在都处于负利率状态,宽松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两大结果:通胀预期挥之不去,所有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货市场绝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单,说明目前的石油价格上升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物,而不是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向媒体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 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笔者恰巧在上周与某家中型日化产品的董事长见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50%以上,大宗的洗发水等产品如果不涨价,就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主要是因为去年囤积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可见,这一轮涨价是大企业涨价在先,随后中小型日化企业必然跟涨。 上一轮日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通胀全面恶化之时,而现在,我们显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胀的阴影。 下游的日化企业日子难过,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业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根据2010年年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总利润达到26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净利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石化巨头们仍然以原油价格上涨、炼油亏损为由,继续游说成本油价格上升。上月,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据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测算,此次油价上调效应在工业生产中完全传导、释放后,将带动PPI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带动CPI环比上升约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成品油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在大涨特涨,如丙烯、环氧丙等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一轮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推导的通胀已经传导到下游产业链,包括粮食、日化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时,最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包括美联储、中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这些央行不负责任地大规模货币发放行为导致全球流动性失控,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次,应该受到谴责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头,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经济稳定,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企业往往在通胀预期恶化的时候火上浇油。 不指责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指责石化巨头们火上浇油,一味指责下游的日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无疑是杮子单捡软的捏。因为他们不敢指责央行,不敢指责大型央企,却对下游企业的价格说三道四,难道是想让下游企业扛住所有的通胀成本?如此欺软怕硬的结果是让全部的下游企业破产。 当然,我们不怀疑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 发改委在对窜通上涨农产品价格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去年7月,发改委通报了山东省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被处以10万元罚款;河南省中牟县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被处以8万元罚款;广东省广州市大鹏物流2号仓西一库某经销商哄抬绿豆价格,被处以2万元罚款。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让价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绿豆仍存在小幅上涨,说明除了窜通涨价之外,还存在货币与成本因素。 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 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 - 2011-04
01
欧盟拟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
欧盟拟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2011-4-1 一财网 据外媒4月1日报道,在周四进行的一次不具约束力的表决中,绝大部分成员国投票支持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输欧高档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 在欧洲制造商投诉中国企业以低于市场价获得融资和厂房后,去年4月,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项正式调查。 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最终同意欧洲企业的说法,提议对进口纸征收12%的反补贴税。还呼吁针对这种“倾销”征收8%的税。本案仍有待最终投票表决,这是欧盟首次针对中国制成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报道还称,中国最大的纸制品出口商——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相关分析是不公平的,因为欧盟在评估这宗申诉时,拿台湾的房地产价格作为中国大陆房价的测算指标。 金光纸业还指出,中国制造商在欧盟市场所占的份额还不足5%,并指责欧盟委员会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实际上是重复计算。 欧盟首次对中国制成品征反补贴税2011-4-1 环球时报 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日报道,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一项针对高档进口纸征收反补贴关税的提案,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就此拉开一条“新战线”。本案仍有待最终投票表决,但它标志着欧盟首次针对中国制成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报道称,如果最终表决得以通过,本案可能引发欧洲企业掀起一轮申诉浪潮。在这些企业看来,中国竞争对手依靠中国政府提供的廉价融资及其它帮助,“侵占”了它们的本土市场。 但分析师们警告称,这一战略可能会产生反作用,激起中国的报复,令欧盟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关系恶化。 报道指出,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弗雷德里克艾里克森表示:“一个可能的后果是,我们将看到一轮针锋相对的报复行动。”艾里克森警告称,欧盟很容易受到补贴申诉案的攻击,因为它有向本土企业慷慨解囊的记录。 据悉,本案针对的是用于杂志、目录册及其它高端出版物的进口铜版纸。在欧洲制造商投诉中国企业以低于市场价获得融资和厂房后,去年4月,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项正式调查。欧盟委员会最终同意欧洲企业的说法,提议对进口纸征收12%的反补贴税。此外,它还呼吁针对这种“倾销”,即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征收8%的税。 在本周四进行的一次不具约束力的表决中,绝大部分成员国投票支持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输欧高档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 中国最大的纸制品出口商——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欧方的说法表示异议。该公司律师表示,相关分析是不公平的,因为欧盟在评估这宗申诉时,拿台湾的房地产价格作为中国大陆房价的测算指标。 金光纸业还指出,中国制造商在欧盟市场所占的份额还不足5%,并指责欧盟委员会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实际上是重复计算。 - 2011-03
30
日本东京出现厕纸荒
日本东京出现厕纸荒 食品瓶装水价格急涨2011-3-30 中国新闻网 香港《文汇报》报道,继空气和食水染辐射后,日本首都东京出现新危机──厕纸荒。在3.11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数小时内,东京大批恐慌民众到超市抢购厕纸。超市厕纸被“洗劫一空”,有人将目标转移到公司,有企业甚至呼吁员工不要在公司偷厕纸。 有超市的货架上只剩下一张告示,写道:“由于大地震,厕纸暂时售罄。我们为不便致歉。”邻近的7-11便利店同样“断货”。另一家便利店Family Mart则只剩下4卷,店员只好尴尬地向顾客说:“不好意思,每人只限买一卷。” 瓶装水即食面成抢购目标 由于地震重灾县宫城、福岛和茨城的大型纸厂损毁,导致生产停顿,加上道路损毁、交通瘫痪、燃料短缺和间歇停电,触发民众恐慌抢购厕纸。不过,“厕纸荒”情况稍有好转,据报日本西部的纸厂增产,灾区的纸厂亦将逐步恢复生产。灾难引发民众抢购必需品,包括矿泉水、即食面、罐头和电池等。据业界统计,震后东京居民购买即食面的数量是平时的5倍,矿泉水更达8倍,导致价格急升。 出口农品失声誉 重创农民生计 福岛等县市是核泄漏事故重灾区,亦是日本最重要的农业产地,有毒元素污染泥土和水源,引起日本消费者和国际社会忧虑。多国限制从4个县市进口农作物,加上日本政府在国内禁售相关产品,导致当地大量农作物囤积腐烂,不仅农民损失惨重,生计顿成疑问,就连日本出口农产品的良好声誉也荡然无存 - 2011-03
29
日本地震冲击中国制造业供应链
日本地震冲击中国制造业供应链2011-3-28 第一财经周刊 日本地震对商业世界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眼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这种全球化的打击。 从贸易交往来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但同时日本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国尽管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和手机生产国,但这些产品所需元器件的生产却依然是中国工厂力所不能及的。因为与日本更为靠近的地理位置,中国为全球代工的许多工业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均来自日本。这里面包括了电子元器件和汽车部件。 但现在供应链因为日本罕见的大地震而中断了: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半导体生产国,东芝电子半导体生产厂、富士通半导体和摩托罗拉半导体厂(飞思卡尔)聚集在震中附近的岩手县,目前震中附近几个县已完全断电,将对高端半导体芯片的供给产生影响。 由于索尼、松下等日本主要电器厂商的部分工厂也在震区,还会影响游戏机、手机以及彩电面板的供应。热销的电子产品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2的供应也会受到影响。为iPad2代工的台湾富士康传出消息称,其元器件储备可能仅够维持数周,如果日本没有恢复供应,那部分生产线就有停产的危险。日本为iPad2提供的元器件包括电子指南针、触屏套料玻璃和电池等。 广发证券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约为273.6亿美元,来自日本的比例约为39.86%。发动机进口数量约为103.86万台,约41%来自日本。因此这对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也会带来影响。 此外中国市场上直接从日本进口的婴幼儿产品,比如奶粉与纸尿裤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商店都难觅踪影。淘宝商城上的代购也一度中断。 通常认为逆境会让一个国家焕发出勇气,对于习惯地质灾难的日本来说更是如此。如果电力系统与交通可以尽快恢复,那么现在这些供应链的短缺就不会是多大的问题。而对于日本来说,它要经历的考验则大于基于供电系统的供应链短期失效。 这里面包括了执政党是否可以结束争吵与频繁更迭的局面,而带给日本经济复苏一个长期的保障,以及灾后重建是否会加重日本政府的赤字。 日本央行此次一改此前的弱势局面(一直有观点认为正是央行对汇率市场不闻不问导致日元持续升值而让日本经济一直陷入通缩的境地),果断干预汇市,压低日元汇率来提振早已经全球化的日本生产企业的士气,这也许会成为日本经济实现尽早复苏的一个积极信号。 日本经济 日本民间智库与5家证券公司日前公布的估算报告显示,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最高达16万亿日元,远远超出阪神大地震后兵库县统计的约9.9万亿日元的损失。估算报告认为,即使进入夏季以后重建需求有望增加,2011财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也将比原先估算值下降0.2至0.4个百分点。 多数见解认为,如果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性停电延长至夏季,就将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打击。经济损失是指包括住宅、工厂设备及道路等相关损失金额的合计。 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和UBS证券公司都将GDP增长率估算值向下修正了0.4个百分点。鉴于海啸造成的巨大损失,大和综研首席经济学家熊谷亮丸指出:“全国消费者心理将恶化,个人消费将更趋低迷。” 供应链影响 电子 索尼在日本北部地区有六家工厂。在宫城县的四家工厂中有三家主要生产IC卡、磁带、蓝光光盘和其他各种部件;一家主要生产半导体激光头。福岛的两家工厂生产锂离子充电电池。在大地震发生后,这六家工厂全部关闭了生产设施。日本是全球液晶面板主要产地之一,液晶面板的产能和短期供求也可能受连带影响。 汽车 地震对日本汽车企业的海外工厂影响较小,但短时冲击生产调配工作。日系整车在华业务将会受到短暂冲击,主要是部分零部件供应紧张带来影响。丰田、日产体系规模大、配套全,影响小;马自达相对需要面临零部件供应的挑战。 婴幼用品 地震后,在香港知名购物网站“卓悦”上,明治、固力果、森永等知名日本奶粉品牌几乎全部显示“暂时缺货”。从3月13日起,香港人开始纷纷抢购各类日本产品,香港各大日本货购物商场均排出长龙。而在上海各大超市,来自日本的进口奶粉也大多处于缺货状态。 - 2011-03
28
上海:超市日化用品热销 肥皂一天销量比半个月还多
上海:超市日化用品热销 肥皂一天销量比半个月还多2011-3-27 青年报 随着日化用品大规模涨价日期一天天临近,昨天,记者兵分多路前往一些超市采访时,已发现了一些抢购局面,有的超市的部分货种已出现断货现象。超市营业员预计,由于今明是双休日,此种局面今明两天将更为明显。 昨天晚上,本报记者兵分三路前往浦东的家乐福三林店、浦西的世纪联华东宝店以及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等3个地方现场了解顾客采购日化用品情况。 不少日化用品原价已变成了促销价 在家乐福浦东三林店,记者发现虽然超市里的日化用品暂时还未提价,但不少日化用品原来的价格已变成了促销价,大力“促销”。记者粗略统计,以这种方式促销的品种有26种,一些知名品牌的纸巾,洗面奶等,甚至放在超市卖场的电梯进出口处“促销”。记者发现,结账柜台前,几乎每个推车内,至少都有两三件日用品。 肥皂一天销量比半个月还多 而在世纪联华东宝店,记者看到,一个7米长的销售日化用品的货架前,一直都有20来人在“抢购”,货架上的几种肥皂已出现了断货现象。现场理货员介绍,抢购从前天就开始了,最为明显的就是肥皂,一天的销售量比以前半个月的销售量还要多。 比肥皂遭抢购“境遇”稍好一点的是洗衣粉,记者注意到1.5立方米左右的货架空间里,每当理货员将洗衣粉摆上去,马上就有顾客前来“拿货”。“以前打八九折卖得也一般,现在不打折也很多人抢,真是看不懂了。”理货员感叹,这一天的销售量,比原来一周的销售还要多,由于“拿货”的实在太多,为了保证货架上有货,他忙得连厕所也来不及上。 郊区日化用品同样倍受顾客青睐 而在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记者发现,即使这里是郊区,但社区里的家得利、华联、帮帮等几个超市里,洗衣粉、肥皂、卫生纸等也同样倍受顾客青睐,一次性买几大包洗衣粉、肥皂、卫生纸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顾客告诉记者,是下班后赶过来的。由于时间有限,还有顾客准备今明继续抢购,因为这是涨价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 记者采访得知,这些日用品,将要涨价幅度一般在15%左右,但有的卫生纸涨价幅度达30%左右,比如一种十卷装的卫生纸,一包的价格将从原来的21.9元提高到27.9元,有的袜子也将加入涨价行列,涨价幅度也达两成左右。 同家乐福浦东三林店一样,家得利超市里,也高高挂起了数十面“促销牌”,促销价就是原来的价格,而即将涨成的价格已变成了“原价”,由于“原价”一般要到4月5日才正式实施,买者相对较少。 “抢购”中,记者还发现了“意外”情况。昨晚9点,当一家叫帮帮的超市行即关门之时,一位买完两瓶洗发水的顾客结完账通过安检器时,安检器叫了,虽然那位顾客不愿接受当众检查,但最后还是从其身上发现了一瓶洗发水那名顾客企图将洗发水夹在夹克衣里偷出去。询问中,那位顾客先是不承认偷,不得已才吱吱唔唔道出原由:得知日化用品就要涨价,她一次性买了三瓶,但又舍不得一次性掏那么多钱,就想出了“偷”的办法。 - 2011-03
28
恐慌漫游全球犯“抢”
恐慌漫游全球犯“抢”2011-3-27 法制晚报 美国人购防毒设备韩国人买紫菜海藻抢购入侵日本制造恐慌漫游全球犯“抢” 随着日本核危机戏剧性地不停出难题,全球百姓自然也跟着慌了。国际版的犯抢,在碘片、红酒、海带以及防毒面具中“乱”了四海。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日本核危机已引发全球恐慌抢购。而英国《每日邮报》则用大标题写道,“阵势就像9·11,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购买防毒面具、碘片,日本核辐射蔓延的恐慌情绪不断上涨”。心急乱抓药担忧不亚9·11美国人抢购防毒设备 随着日本核危机蔓延,抢购潮开始了全球大漫游。《每日电讯报》以“日本核危机引发全球恐慌抢购”为题报道称,一阵核危机的恐慌已经在全球开始蔓延,离日本上千英里远的超市、药房传言能防辐射的任何东西都一售而空。《纽约邮报》报道称,害怕辐射远渡1.1万公里由日赴美的纽约人,冲进了健康食品商店。英国《每日邮报》甚至称,美国人对于日本“核震”后产生的辐射担忧不亚于9·11时给国民带来的恐惧程度。 日本地震后,美国防毒面具等平常几乎“无人问津”的产品竟空前热销,销量水平甚至达到了9·11的“危机水平”。防毒面具、应急救生包的销量蹿涨,加利福尼亚某药店正在大量购进一种以色列平民常用的防毒面具,然后以40美元的零售价卖出。店主保罗·科秀说:“我们在过去两天卖出去的防毒面具比过去两年的还要多。” 还有一家网店甚至恳求买家不要再订购盖格计数器(一种用于测量放射性物质的测量仪)。它在声明中写道:“由于日本的灾难,盖格计数器完全供不应求。现在积压订单太多了,请不要再下单。” 网店一名发言人介绍说,自日本地震发生以来,他们已经销售了成百上千台盖格计数器,售价从25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亚洲国家离得近 紫菜海藻成“宝贝”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距离日本很近的韩国民众也担心日本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到达韩国。紫菜、海菜等海藻食品可有效消除核辐射危害的说法在韩国民众中间传开后,韩国市场出现了海藻类食品的抢购潮。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一家大型超市摆放干紫菜、干海菜等海藻类食品的架子已经“空荡荡”。 据这家超市负责人介绍,从15日开始顾客抢购超市内的海藻类产品,购买数量远远大于平时。 在亚洲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则出现一股碘酒抢购风,世卫组织还因此警告民众不要服用和涂抹这种通常用来清洁伤口的杀菌剂。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药剂师保罗·霍说:“简直是疯了。人们得知日本的情况后,纷纷购买碘片,可是大多数药店没有货。还有短信和电子邮件疯传可以把碘酒涂抹到脖子周围,这样有助于减少辐射吸收。” 据法新社报道,芬兰最大的连锁药店宣布,由于担心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影响芬兰,远离日本的芬兰国内也出现抢购碘药剂的热潮。切尔诺贝利阴影国家 经验老到抢红酒《每日邮报》的报道则转向了俄罗斯等曾为核辐射担惊受怕过的国家。报道称,俄罗斯红酒和海藻卖完了,更远一点的保加利亚则是碘片不足了。 报道写道,无论是多少科学家向百姓保证,日本以外的辐射程度不足以对健康构成威胁,百姓就是不相信,成千上万的人轻信于谣言和祖辈儿的老经验。 曾遭受切尔诺贝利和灾难的俄罗斯人则大量购买红酒和海藻。这是因为前苏联政府在当时发生灾难时曾推荐海藻和红酒,因为这两样都能预防辐射。 在俄罗斯的最东边,含碘的药品也销售一空,此外,面膜、放射性剂量仪也都供不应求。伏特加酒也随着谣言称其能防辐射而销量大增。 保加利亚也是受过切尔诺贝利伤害的国家,人们都按照老经验抢购红酒。尽管距离9600公里,日本核辐射对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保加利亚还是出现碘短缺。乌克兰防辐射的东西则盯上了辣椒。恐慌大漫游美国抢字当先 八成民众“心慌慌” 日前,《华尔街日报》一项“你担心日本核辐射危险扩散吗?”的调查中,929名参与投票的人里,82%,也就是将近760人都投出了“担心”票,不担心的人只占到14%。而这份担心,率先飘到了美国。“我认为这不大可能,这次事故会把任何可探测的辐射带到美国本土。”核专家刘易斯说。尽管如此,日本地震前脚发生,碘化钾和辐射探测器便开始在美国热销。《洛杉矶时报》报道称,自11日日本地震以来,美国全国的一种辐射探测器和碘化钾补充剂的销量飙升,原因是一些美国人担心日本核电站释放的辐射会扩散到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一家碘化钾公司负责人的话说,“我们过去三天的销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销量。” 而关于日本的有害核辐射物质将从日本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消息一出,碘片的销量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网络销售商NukePills.com的碘片销售量达到了25万片,该销售商说:“满是订单,我们正尽可能快地把药品发出去。”按这家企业的说法,库存碘片已售光,口服液态碘也迅速告罄。“因日本核危机,我们的运货遭耽搁,可能耽搁一周或更长时间。”抢购潮扩大 入侵“日本制造” 如果因“核辐射”引发的抢购是前奏的话,如今似乎看不到头的日本核危机则将“抢”字不断拖进日本制造。 从国内香港突然抢购日本奶粉,在韩国,出售日本婴幼儿用品的购物网站和大型卖场也立刻出现了抢购现象。 据购物网站 G-market透露,日本发生大地震后的12日至14日,日本产纸尿裤生产商花王和大王的产品销量分别比地震发生前增加了168%和55%。 购物网站“11街”情况也是一样,11日至14日“MOONY”、“花王”、“大王”牌纸尿裤销量分别比一周前增加156%、134%和55%。因为出现脱销现象,一些育儿相关网络社区不断有人留言称:“各销售网站都出现脱销现象,真想哭。”16日,居住在日本的主妇们甚至通过各网络社区留言称:“同样都是做母亲的,听到抢购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本都不够用,希望大家能让一让。” 此外,《今日美国》报道称,美国人正在抢购丰田普锐斯、本田飞度以及其他一些在日本生产制造的节能型车辆,抢购姿态一如风暴来临前人们去超市抢购面包和牛奶。 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报告显示,日本地震有可能引发下游企业对芯片的恐慌性抢购。报告内容中披露,全球电子行业的许多OEM厂商将恐慌性抢购半导体和电子元件。部分经销商已经表示,由于客户担心供应中断,因此出现了“订单激增”。链条式反应抢购过后 通胀通缩恐来袭 美国政府反复强调说,美国西海岸距离日本8000公里,因此不会受到核辐射的威胁。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晚在匹兹堡市接受采访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也表示,食用裙带菜等碘含量丰富的食品可以减轻辐射的传闻也是子虚乌有。世界卫生组织接连表示,未发现日本核辐射扩大以及日本放射性超标食品扩散等。尽管全球辟谣一波接着一波,但还是没有压住抢购风。 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面对全球各地的抢购潮,各国央行官员和全球投资者都在琢磨是否会引发通胀和通缩。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可能性都有,而令人担心的是这两者都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有可能先出现通货膨胀,而后演变为通货紧缩,进而引发程度更为严重以及更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在全球其他地方,市场预计日本将把更多的能源需求从核电转移至天然气。天然气价格已经作出了反应。油价也可能会从这一替代效应中受益。福岛核电站已使人们对于核电站的安全性打上问号。 报道提醒称,各国央行不愿过早让经济刹车。他们还在紧盯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会把任何通胀都视为“暂时现象”。由于担心各自负债过多的经济会陷入衰退,央行官员们并不愿让经济增长速度降得太快。等到决策者正式关注通胀问题的时候,恐怕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已难以动摇了。 届时,央行较高的储备金、失控的政府财政,再加上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预期,将至少导致全球陷入与上世纪70年代一样的糟糕境地。数说抢购速度以秒计算●400美元 美国一家碘制剂销售商Anbex如今的碘片下单速度算得上是 “以秒计算”,该商家预计,4月18日前不会有新货供应。在亚马逊和易趣等销售网上,原价为9.99美元的包装为14粒的碘片甚至可以卖到400美元。●100个电话 林肯公园附近一家药店的助理经理考克斯说,他过去几天差不多接了100个咨询碘化钾的电话,虽然商店里仅有的几瓶2盎司装的碘化钾周六就卖光了。●10000盒 12日当天,美国弗吉尼亚药品生产商安贝克斯 (Anbex)卖光了库存的1万盒14片装碘化钾药片,而新的订单正接踵而至。没有买到的人十分恐慌,有的甚至大哭大叫。 - 2011-03
28
日本婴幼儿产品或缺货两月
日本婴幼儿产品或缺货两月2011-3-26 济南时报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问题后,济南婴幼儿用品店的日本产商品销售一空,断货至今。今天,记者从一些经销商处获悉,近日他们陆续收到通知,两个月内,部分日产婴幼儿产品难以恢复正常。 婴贝儿母婴购物广场采购部经理张磊告诉记者,昨天,他们收到了花王(中国)的通知,由于日本的纸尿裤生产厂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短时间内难以正常进货,因此,目前处于断货状态的花王纸尿裤在两个月内很难改善货源。据介绍,花王在日本总共有10个纸尿裤生产厂,其中4家在震区,受到核辐射威胁。 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附近,记者今天走访了十多家母婴用品店,发现日本产的明治奶粉全部断货。“进不到货。”在时尚妈咪婴儿用品店,店主赵女士说,“现在,只有大的商家手中还有些货,但他们都待价而沽。”张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货品完整性,他们联系了广州一家大批发商,对方要价上涨了10%以上。 “虽说上周买了一些纸尿裤和奶粉,现仍有些囤货,但很快就会用完。”在一母婴用品店采访时,消费者娄女士向记者诉苦,孩子习惯了明治奶粉的口味,想换不容易。再者,以后即使新产品上市了,会不会已经遭到核辐射?这很让人担心。 在采访中,多位母婴用品店店主表示,如果有货源,并且货是地震之前产的,他们会进货,而如果是地震之后产的,就得考虑考虑。毕竟,消费者信心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张磊认为,应该相信我国的检测能力,只要是进口产品,入关时都是经过严格检测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