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
29
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简介
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简介2010-10-28 人民网 麦睿博是新近当选的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具有在全球范围内,涉及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全球业务部门以及全球职能部门长达近三十年的丰富经验。 麦睿博出生于印第安那州加里市,在芝加哥长大。他197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以所有学员中前2%的优异成绩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他担任学员队副官职务。由于其优异的学习成绩、突出的领导才能和良好的体能,麦睿博曾获得“皇家艺术、制造及商务促进协会”所颁发的特别银质奖章。 毕业后,麦睿博服役于美国陆军五年,任上尉军衔,主要服务于第82空降师。在此期间,他不仅获得了空降、突击、丛林、极地和沙漠地带作战、跳伞、专业步兵及高级伞兵等资格,还于1978年获得犹他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麦睿博在退伍时荣获“荣誉服役勋章”。 麦睿博于1980年加入宝洁公司,负责Dawn, Cascade及汰渍等品牌。九十年代,他负责领导宝洁在菲律宾、日本及韩国的业务,职责包括亚洲的护发业务以及日本的美容产品业务。 之后,麦睿博领导了全球织物及家居护理业务,这是公司最大最成熟的业务领域。在他任期内,这一业务领域获得了非常强劲的销售增长以及创记录的利润额。任职全球业务部门副董事长期间,他领导了宝洁的市场拓展机构,并成为开创公司低成本业务模式的团队成员之一。低成本业务模式下的市场开发,为公司增长了30%的销售额和利润空间。 在担任首席运营官期间,麦睿博与市场营销、研发、产品供应、客户生意发展及其它部门的领导紧密合作,顺利完成了宝洁全球品牌建设的整合运作。他在吉列并购、以及领导颠覆性的宝洁销售渠道建设的创新行动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麦睿博于2007年获得美国海军学院及《哈佛商业评论》颁发的首批“杰出领导才能”奖。他是施乐公司董事会成员,GS1(一家国际供应链标准组织)董事会主席,同时任杜克大学、西北大学、犹他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州立大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并担任日本兵库县特别大使。 麦睿博还担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副主席职务,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美国企业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商务联系的主要组织。他同时还是美国贸易政策与谈判顾问委员会以及新加坡经济开发局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麦睿博酷爱读书,每天风雨无阻,坚持晨练。他与结婚31年的妻子戴安娜生活在美国辛辛那提市,有两个子女。 在宝洁公司历任职务及时间1980年6月4日1980 - 品牌助理,Solo,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1 - 销售培训,俄克拉荷马城销售区1981 - 助理品牌经理,Dawn,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2 - 助理品牌经理,Cascade,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3 - 品牌经理,Cascade,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4 - 品牌经理,汰渍,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6 - 助理广告经理,成品香皂及洗涤剂广告部,美国1987 - 助理广告经理,洗涤剂产品,成品香皂及洗涤剂部1989 - 经理,洗涤剂产品,加拿大宝洁1991 - 总经理,菲律宾,南亚/太平洋,宝洁远东区1994 - 副总裁兼总经理,菲律宾,南亚/太平洋,宝洁远东区1995 - 副总裁兼总经理,洗涤及清洁产品,亚太地区-日本,宝洁远东区1995 - 副总裁兼总经理,洗涤及清洁产品-亚洲,宝洁远东区1995 - 副总裁兼总经理,洗涤及清洁产品-亚洲及美容产品-日本,宝洁亚洲1996 - 区域副总裁-日本,宝洁亚洲区1999 - 副总裁-东北亚1999 - 总裁-东北亚2001 - 总裁-全球织物护理2001 - 总裁-全球织物及家居护理2004 - 副董事长-全球业务2007 - 首席运营官2009 -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主要社会活动 获美国海军学院及《哈佛商业评论》颁发的首批“杰出领导才能”奖获远东童子军协会“会长领导才能奖”施乐公司董事会成员GS1董事会主席杜克大学Fuqua全球伙伴委员会主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副主席皇家艺术、 制造及商业协会成员日本兵库县及神户市特别大使美国贸易政策与谈判顾问委员会成员西点军校美国军事学院毕业生协会成员新加坡经济开发局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宝洁亚太裔美国人互助会赞助人宝洁全球可持续发展赞助人宝洁全球化工策略委员会赞助人美国全国操守大会资深顾问 西北整合市场营销协会咨询顾问犹他大学商学院指导委员会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访问学者委员会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执行委员会成员宝洁同克罗洛克斯公司合资公司董事会前董事香皂及洗涤品协会董事会前主席日本美国商会前会长神户联合教堂委员会前召集人 - 2010-10
29
发改委:造纸业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发改委:造纸业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0-10-28 一财网 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28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淘汰造纸业落后产能的步伐,力促造纸业走上低碳发展之路。 在28日上午由中国造纸学会主办的“低碳造纸理念与实践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李平处长表示,虽然造纸业具有森林碳汇、低碳排放、循环利用、技术成熟等优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造纸业仍未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 我国造纸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总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但仍然是国民经济高能耗、高污染七大行业之一。中国造纸学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造纸工业生产总值为466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9%,但2008年造纸工业用水量却占全国工业总水耗的8.89%,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8.76%,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1.82%。 李平说,目前中国造纸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据中国造纸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有3686家,但小型企业占88%。年产100万吨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家。从营业收入、利税总额来看,小企业占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小企业的经营水平低下,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效率低,投入产业率低。 “关闭这些落后产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李平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淘汰3.4万吨/年以下草浆生产线及2万吨/年以下纸板生产线等落后产能,这将大大提升我国纸业的现代化水平。 据中国造纸学会介绍,国家工信部最近向各地下达的今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中,造纸行业增幅最高,新下达的淘汰任务为432万吨,比国务院此前下达的淘汰53万吨的目标增长了7倍。 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学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造纸业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 他同时呼吁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造纸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包括制定造纸企业能量系统、碳足迹的计算和诊断标准,研发相关技术,适当发展草类制浆技术,以满足我国纸业对原生浆不断增长的需要。 陈学忠解释说,我国非木材纸浆在总浆耗及原生浆中的比重分别为18%和66%。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50多年的科研和实践,在此领域我国已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我国有丰富的稻麦草资源,这些农业废弃物已成为碳排放源之一,用之于制浆造纸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造纸工业的发展。 - 2010-10
29
2010年1-8月纸制品进出口量双双增长
2010年1-8月纸制品进出口量双双增长2010-10-28 中国新闻出版报 今年前8个月,我国纸制品进、出口量双双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8个月,我国共出口纸及纸板(未切成形的)251.5万吨,同比增长9.8%,价值24.5亿美元,增长25.8%。其中,新闻纸和瓦楞原纸出口量分别为6.9万吨和1.1万吨,同比下降58.5%和增长75.5%;无机物涂布纸、牛皮纸、铜版纸分别出口161.4万吨、9.7万吨、77.6万吨,分别增长4.5%、2.6倍和下降11.9%。 日本成为我国无机物涂布纸及铜版纸第一大出口市场。前8个月,我国对日本出口无机物涂布纸20.1万吨,降低5.9%;对欧盟出口无机物涂布纸18.8万吨,增长0.6%;对东盟出口无机物涂布纸22万吨,增长29.9%;对美国出口无机物涂布纸10.2万吨,降低58.9%。 南京口岸为主要出口口岸。前8个月,南京口岸出口纸制品96.5万吨,增长6%,价值8.7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上海口岸和青岛口岸出口额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出口4.1亿美元和3.6亿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体。前8个月,外商投资企业依然为我国纸制品出口主体,占我国纸制品出口总量的81.5%,共出口204.9万吨,增长4.5%。其中,无机物涂布纸出口141.2万吨,降低1.3%,占87.5%;瓦楞原纸出口5501吨,下降8.3%,占51.3%;出口新闻纸5万吨,下降56.6%;出口牛皮纸7.5万吨,大幅增长4.2倍。 10家企业主导我国纸品出口贸易。前8个月,我国纸及纸板出口经营单位57%的出口贸易额集中于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单位中。出口额前8位的经营单位分别是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芬欧汇川(常熟)纸业有限公司、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出口额第9位和第10位的经营单位分别是兖州中天纸业有限公司和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瓦楞原纸进口降低53.4%。前8个月,我国新闻纸进口3.5万吨,增长3倍;无机物涂布纸进口104.6万吨,增长21.8%;牛皮纸进口57.7万吨,增长9.9%;瓦楞原纸进口16.6万吨,降低53.4%。 - 2010-10
29
快速增长期的造纸业“十二五规划”前瞻
快速增长期的造纸业“十二五规划”前瞻2010-10-28 东方证券 目前造纸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期,预测“十二五”产能增长依然是主基调。国内目前人均消费64Kg水平并不过剩,因此预计“十二五”规划中产能扩张依然是主基调,换言之,国内造纸企业未来5年依然有成长性。 预计“十二五”规划中对造纸环保执行力度将趋紧,而产业集中化更明显。上海地区新增产能全部在原有工业区,我们据此判断未来5年造纸工业产能集中将更为明显,这将最大可能集中治污,减少处理污染带来的费用,因此新增产能更有可能集中在已有的产能区域中,如山东、浙江、广东、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产能已经上规模,企业基本会自觉遵守国家污染物排放规定,节约了国家监督治理成本,因此行业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更为明显。 预计“十二五”发展策略上偏向于利用废纸资源造纸企业。上海提出未来将更注重利用废纸再生进行造纸,形成循环经济,减少原生浆进口,以降低木材砍伐水平。由于废纸造纸具备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废物再利用,对植被的破坏较少等优势,我们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很有可能提出对废纸生产企业进行扶持的规定。 预计“十二五”规划中也将提出重点发展造纸高附加值产能,特种纸迎来发展良机。上海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提倡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因此,我们预计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中或将提出提高研发支持力度,鼓励现有造纸企业开发出各类特种纸产品,从而迎来特种纸发展机遇。 造纸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积聚将是未来5年发展的关键词,维持造纸行业看好评级,废纸造纸公司或将受益。从上海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研究角度,我们看到了造纸行业需求仍有发展空间,且环保得当、采用废纸生产,且研发投入大的规模企业更有可能受益于未来政策倾斜。 - 2010-10
28
广西加快国有林场经济转型
广西加快国有林场经济转型2010-10-28 中国经济时报 近几年来广西国有林场励精图治,以大力发展速生林和林板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了新一轮国有林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2009年广西国有林场实现净利润28534万元,连续多年保持了较快增长。 就加快国有林场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转型,记者日前专访了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 中国经济时报:广西国有林场近几年在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陈秋华:广西国有林场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大力调整林种结构,商品林改变过去以传统的松、杉为主,调整以桉树等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林及珍贵树种为主。国有林场依托自身营造林技术优势,采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全区国有林场场外租地营造速生丰产林达400多万亩,2009年生产商品材达200多万立方米,占全区商品材总量的20%,为林板一体化提供了原料保障。 在培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林果、花卉等林业产业,优化国有林场的资源配置,促进了国有林场的快速发展。以自治区13家国有林场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广西林业集团,与外资合资发展钦州、北海两个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钦州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30万吨浆、60万吨纸工程将于2010年9月投产。高峰林场、大桂山林场、七坡林场、钦廉林场、派阳山林场等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项目,全区国有林场人造板生产能力达120万立方米。 中国经济时报:尽管扭亏为盈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广西国有林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国有林场发展任重而道远。广西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也曾多次关注国有林场面临的一些困难,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陈秋华:广西国有林场取得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有些问题甚至还十分尖锐。 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进展缓慢。全区大部分国有林场以商品林为主,但这些林场多数属于贫困林场。如果按商品林地的比例大小为主要依据进行两类林场的划分,广西大部分国有林场应划分为商品经营型林场,所需经费不能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自身经济条件又不能维持林场的正常运转和解决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在出台国有林场改革政策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国有森林资源产权流转缺乏法律规定。近年来,有的地方对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缺乏通盘考虑,寄希望于把林场林地林木资源卖掉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把职工进行简单的安置,擅自低价转让国有森林资源,甚至将国有林场进行整体租赁,租期为50年或70年,既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又损害了林场和职工的权益。 另外,广西国有林场还存在经济林经营较粗放,产出不高;广大林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职工养老负担及债务沉重;林场人才缺乏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推动广西国有林场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转型? 陈秋华:一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上的创新。要大力推动国有林场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要发挥国有林场自身的优势,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组建股份制公司,争取上市。力争到2020年打造3—4家林业上市公司。 二要加快国有林场产业结构调整。围绕“12345”工作思路继续大力培育林木资源,做大资源总量,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林板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林板纤一体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拉长产业链,切实推动国有林场向“大资源、大产业、强产业”转型。 三要切实改善国有林场民生,推进国有林场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国有林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目前广西国有林场有危旧房2.5万户,占总住户的62%,涉及8万多人口。2010年广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已全面启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彻底解决国有林场职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 2010-10
28
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昨日通过“国检”
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昨日通过“国检”2010-10-28 南方日报 八年磨剑、矢志不渝,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终于胜利在望。昨日上午,东莞市召开了创模考核验收情况通报会,国家环保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小组一致同意通过东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东莞成为创模实施新指标后珠三角地区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也是广东省第十个环保模范城市。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会议上说,东莞创模通过“国检”,是东莞环境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是城市跨越性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将继续努力将东莞建成宜居生态城市。 5年环境建设投入376亿 2002年,东莞市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申请。8年来,东莞累计投入环境保护资金376亿元,在环境整治、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监管等各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0月25日至10月27日,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专家组对东莞创模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昨日,东莞环保部门举行了创模考核验收情况通报会,东莞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在会上就26项创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在公布了对东莞创模的考核验收意见。 袁绍东说,8年来,东莞坚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优先安排,2006年以来,东莞市环境建设投入376亿元,其中有282亿元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占到总投入的75%,“2006—2009年,东莞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远大于1.7%的考核要求”。 针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指标,袁绍东表示东莞主要污染总量减排处于全省先进行列,2009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削减了10.48万吨,削减率达到了52.4%。 袁绍东说,东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在优化布点、多因子复合监测、网络集成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6—2009年,东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主要污染物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符合考核要求。 昨日,袁绍东对主要污染总量、空气质量、资金投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26项创模指标进行了逐一说明,袁绍东称,通过八年时间的努力“东莞终于达到或优于创模的26项指标”。 26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 10月25日,国家环保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小组抵达东莞,展开了为期三天的验收工作。三天时间里,考核验收组逐项审核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地察看了东莞市容市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同时对工业企业、医院等单位的污染防治状况进行了调查。验收组专家为了更深入了解东莞创模工作进展,专家组在学校、社区、商场、医院、广场、企业等场所进行了民意问卷随机抽样调查。 昨日,考核验收组公布了《关于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考核验收意见》,验收组连续使用“全国范例、全国少见、全国前列”褒奖的词语,一致认为东莞创模成效明显。验收组称,东莞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环保投入机制和模式对全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东莞实行城乡同步治污,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建设力度和规模在全国少见。东莞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深入开展机动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考核意见里,验收组专门提到了东莞运河,他们认为东莞通过创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9%以上,“尤其是东莞运河,全程消除了黑臭现象”。 考核验收组认为,东莞市创模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可靠,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通过东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 东莞获最高验收意见 昨日,考核验收组组长、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汪键说,东莞是创模实施新指标后珠三角地区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他认为东莞创模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专家组“全部同意通过考核验收”,这在模范城市验收里是目前最高的验收评价意见。汪键称,东莞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环保压力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莞消耗了大量的环境资源,“东莞曾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付出了历史代价,东莞的经验浓缩了全国其他一些城市的发展历程”。汪键建议说,东莞应该把水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因为历史上东莞的运河污染很严重而它水质则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汪键透露说,环保模范城市不是一劳永逸的荣誉,目前国家环保部对模范城市引入考核机制,“有效期为5年,东莞要按照验收组意见抓紧整改”。 在通报会最后发言时,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说,对于验收小组的建议应该高度重视,东莞应该直面考验,认识清楚与先进水平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创模只是个手段,拿到模范城市称号也并非我们的真正目的。”刘志庚说,创模之路永无止境,把东莞真正建成宜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才是东莞的目标。 ■改善环境,东莞还将怎么做? 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东莞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考核验收小组的专家们都对东莞的创模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但专家也就东莞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考核验收组提出了数个建议,希望东莞东莞重视整改意见,及时把整改结果上报到国家环保部备案,巩固和提高东莞创模成果。 问题一:强化环境基础设施 考核验收组表示,全面推进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备用水源地输水工程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的改造。进一步规范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运营,消除恶臭气体,建设地下防渗围堰,消除渗滤液污染隐患。另外,东莞还需要加快建设污泥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确保污泥无害化处置。 问题二: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考核验收组要求,东莞以珠三角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环境持续改进为契机,制定重点污染源脱硝和重点VOC行业监管的具体措施,“加快高污染旧公交车辆的淘汰力度”。 问题三:防治工业污染 考核验收组表示,东莞要提高重金属排放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题四:保障环境安全 考核验收组认为,环境安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生命线,东莞要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排放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建立起长效的监管体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 ■谈创模 “跟五年前相比,现在的东莞真的变化很大。尤其是东莞的绿化,比起发达国家来一点也不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 “解决发展难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协调健康发展。”——市委书记刘志庚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推动环保事业进步尽心出力”——市长李毓全 ■东莞创模历程 2002年11月5日,东莞首次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印发《关于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2年4月,市人代会通过的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了把东莞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2003年10月,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成立,归口市环保局管理,主要负责全市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招标、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 2003年12月31日,市府办正式印发《东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2008年2月25日,东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开始,首次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模考,标志着东莞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2008年3月17日,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实施路灯节电改造工程的意见》,有效推动东莞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008年3月18—19日,省环保局李清局长率调研组一行6人莅莞调研创模工作。调研组实地视察了麻涌环保园区、中堂理文造纸厂、市创模办、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认真听取了东莞创模工作情况汇报,对东莞创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2010年7月13日—14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一行就污染减排及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莅莞考察。 - 2010-10
28
最低碳 手工草纸快失传
最低碳 手工草纸快失传2010-10-28 重庆商报 把竹子捣成泥 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再拿去风干。 草纸成品 收集造纸原材料竹子 在奉节兴隆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李高强一家是当地有名的造纸之家。32岁的李高强告诉记者,造草纸是家里世代相传的技艺,从康熙年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辈人。据他介绍,这门传统的民间技术,是最低碳的全手工制作,但是目前几乎失传。李高强自称在重庆只有他们一家了,因此正准备将“造草纸”技术申报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手工造纸法很难和先进的技术竞争。造草纸的原料都是李高强自家种的竹子,他们用石灰水浸泡竹子,然后将竹子捣碎,将捣碎的泥面附于竹帘上面风干,纸就成型了。李高强一家四口人工作一天才能造30公斤左右的草纸,市场价每公斤在3元左右。李高强告诉记者:“在四十年前,这纸还用来包面,现在基本只用来祭祀。”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赵昆生教授表示,这种民间造纸技艺能让更多人了解如今的造纸术是如何从原始逐渐走向成熟的。这种传统的造纸术和今天的造纸术相比,由于原料中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品,显得更加环保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