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
24
济南:关停4家废纸造纸企业
济南:关停4家废纸造纸企业2011-2-24 济南日报 经济的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济南,这绝不是空话。从市环保局采访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减排项目136个,实现COD削减量3.01万吨,二氧化硫削减量4.44万吨,在全部消化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存量的足额削减,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明确责任,减排网络“全覆盖” 污染减排是个“硬骨头”,要啃下它,必须要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为做好减排指标的分解落实,市政府对责任书中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分解,与35家责任单位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部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又进一步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了86个乡镇(街办)、107个相关部门和249家企业,在全市初步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减排目标责任体系。 为细化工作措施,全市制订年度污染减排计划,签订年度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确保各年度的减排目标、减排项目、建设时限、责任单位和减排量全部落实到位。为推动减排目标责任落实,提升污染减排管理水平,在市环保局增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专职负责全市污染减排工作。 在减排实际工作中,按照“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期完成”的要求,加强对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和调度督促,建立了减排项目包干负责制,从计划编制、日常调度、档案建设、现场检查到最终核查核算一包到底,责任到人。几年来,全市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完善机制,建设减排三大体系 按照国家、省对污染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市政府相继印发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济南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济南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济南市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了全市的污染减排“以奖代补”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减排考核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将污染减排指标纳入济南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奖惩、评价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大力推动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的建设。首先,严格落实《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高质量完成了历次环境统计年报、季报和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切实加强了环境统计数据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等重要工作中的应用,拓展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途径。其次,立足环境监测例行工作,着力保证了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测频次和数据质量;进一步将全部115家市控重点污染源,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围绕污染减排中心任务,将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专题列入全市年度监测工作计划。最后,制订年度减排责任书考核办法,对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一并考核,客观反映各级各部门、各重点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减排责任制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 落实三大措施 降低污染排放 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通过三大措施来实现:通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排放;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削减排放量;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设施运行效率降低排放负荷。 针对结构减排,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污染堡垒。5年来,先后对黄台电厂、琅沟热电厂的9台小火电机组实施关停,提前超额完成全市“十一五”关停小火电任务;对污染严重的4家废纸造纸企业、6家小化工企业、101家小淀粉企业、129家小炼铁业户和9家水泥企业的17条立窑生产线实施关停;拆除了5座炼铁小高炉、2座炼钢小转炉、1台33平方米烧结机、286座小锻造窑、砖瓦窑和石灰窑;淘汰市区41台6吨及6吨以下燃煤锅炉。 面对工程减排需要大的投入,全市更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决不欠账。先后投资约11亿元完成市内护城河等六大河系综合整治工作及柳行头河等三大河系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累计敷设雨污水管线约51公里。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完成,实现河道两侧的污水全部进管进厂处理,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由“十五”末的2座增至目前的11座,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新建城市河道污水处理站8座,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39台火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脱硫治理。 在监管措施方面,利用高科技监控、严格执法监督和环保专项行动,全方位加大环境监管防控力度,确保环境安全。完善污染减排台账制度,建立污染减排项目档案,对减排项目实施有效监控,动态管理。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创新环境监控手段,不断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对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目前已在电力、钢铁等行业的40家重点废气污染源安装了67套烟气自动监控装置,在化工、造纸等行业的62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73套废水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环保厅联网运行,具备了对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监控能力;2010年,全市省控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达到95.5%。 - 2011-02
24
丝宝:累计提供就业机会20000个
丝宝:累计提供就业机会20000个2011-2-24 楚天金报 “将‘跨越式发展’写进五年规划,符合湖北省发展实际,符合在鄂外资企业加快发展的愿望。”昨日,省政协常委、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接受采访时吐露了心声。不少在鄂外资企业家也表示,“十二五”规划(草案)为湖北大开放定下铿锵有力的调子,他们有信心在未来为湖北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扩大开放 夯实基础 扩大开放是实现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才有蓬勃的活力;只有扩大开放,湖北才能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北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好“中部牌”、“试验牌”和各种优势牌、特色牌,积极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的“湖北统计白皮书”显示,2006-2010年,湖北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95.1%以上。201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是2005年的1.8倍(其中直接投资1.9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幅达到12.2%(其中直接投资13.2%)。 “十二五”规划(草案)指出,未来要坚持真开放、全开放,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扩大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构建对内对外的开放新格局,努力使我省对外开放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总部经济提升竞争力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7家,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19个。这些实力雄厚特别是总部在鄂的外资企业,旗下品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也代表着“湖北制造”的竞争力,表现着湖北投资环境的软实力。 丝宝集团就是始终立足湖北发展实业的代表,20余年来,创建了20多个品牌,涉及快消品、药品、房地产、旅游等领域,特别在快消品领域,洁婷、舒蕾、美涛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无疑增强了“湖北制造”在全国的影响力。“十一五”以来,丝宝集团累计提供就业机会超过20000个。 过去五年以及未来,更多外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我省汽车、船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消费电子等新型产业迅速成长。“湖北兴则外资企业兴”,在湖北推进“两圈一带”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掘更多的市场先机,努力提升湖北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已成为很多外资企业的共识。 引资引智 发展新产业 每个开发区都是外资聚集的地方,过去五年,我省在对外开发中,加强对开发区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形成了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中国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负责人称,他们注重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其中入选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就有十人。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带回了高端技术、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及全球市场,一些技术甚至世界领先,填补了国家的空白。“未来五年,湖北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500强企业,还要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等中小型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链,湖北的经济形势一定会再上新台阶。”武汉亚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十二五”战鼓擂响,催人奋进,在鄂外资企业家已在谋划。“湖北以更宽广的胸怀拥抱外资、礼遇外资,外资企业也必将为湖北经济的跨越发展立下新功。”梁亮胜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外企企业家的宏伟抱负。 - 2011-02
24
广西:淘汰落后造纸70.4万吨
广西:淘汰落后造纸70.4万吨2011-2-24 人民日报 落后产能“砍”下去,工业产值升上来。2010年,广西淘汰落后电力64.4万千瓦、炼铁200万吨、水泥491.2万吨;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0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6.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3.7%,列全国第一位。 广西把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动力,不以牺牲生态换取发展速度,“铁腕”淘汰落后产能,“动真格”推进节能减排,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升级”的新路子。 对以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为特点的广西工业而言,节能降耗的任务异常艰巨。“工业是广西‘短腿’,每家企业、每个项目都来之不易,每淘汰一家,都无异于‘割自己一块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说,“但是,生态是广西的核心竞争力。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伤害民生的效益,再高也不要。” 以“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广西在“十一五”淘汰落后炼钢504.9万吨、铁合金31.6万吨、电石4.6万吨、水泥892.8万吨、造纸70.4万吨、皮革13万标张、酒精5.7万吨、味精2万吨和柠檬酸1万吨,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1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011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8.8%,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优化存量做大增量,生态发展和谐共进,广西工业实现了调结构与增速度的双丰收。去年,广西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达1.16万亿元、增长34.7%,工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全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达到3个,有色金属、石化、机械、建材、电子、造纸与木材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等行业产值增速超过45%;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厂的空白;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中级轿车下线,广西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轿车;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开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核电站。 “‘十二五’是广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未来5年,广西将坚持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 2011-02
24
东莞中堂镇:建纸品等专业市场
东莞中堂镇:建四大专业市场2011-2-24 东莞时报 昨日,中堂镇举行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袁东平提出,中堂将大力打造专业市场及商贸物流。其中重点规划建设纸品、木材批发、布匹交易、建材四大专业市场,并将建设一批物流码头,在蕉利片区规划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 建纸品、木材、布匹、建材专业市场 在中堂重点规划的几大专业市场中,有纸品专业市场,木材批发市场、布匹交易市场、环保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 目前,纸品专业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木材批发市场正在规划引进中。此外中堂将主动接受广州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辐射及依托自身服装产业基础,打造服务于采购商、生产商、经营商及配套行业的大型服装面料、辅料集散地,打造布匹交易市场。 中堂有优良的内河运输环境,在槎滘物流园规划建设环保建材市场,也成了中堂建专业市场名镇的重要一步。据介绍,中堂将引进建材批发项目,大力打造服务“珠三角”的大型建材集散基地。 除在建及规划中的四大专业市场,钢材和农批市场早已建立,中堂计划将其“做大做强”,打造大型的钢材五金物流基地,将江南农批市场打造成为“东莞人家里的菜篮子”、“广州人身边的菜篮子”。 在蕉利片区 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 专业市场建立起来,届时中堂商贸繁荣,那如何解决物流配送及原材料采购问题? 在发展商贸物流业上,袁东平提出要“主动融入‘珠三角’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中堂镇江岸线长,适合内河航运和基础扎实的优势,规划、建设一大批物流码头;利用蕉利靠近东莞市区和城郊地区仓储成本较低的优势,在蕉利片区规划建设服务工商业的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引导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承接中堂镇造纸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发展的庞大运输需求业务,推动形成大集散、大流通的物流大平台,打造“物流”中堂。 - 2011-02
24
广东: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3.5万吨
广东: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3.5万吨2011-2-24 中国网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近日消息,“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18.8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排18.81%,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15%的任务。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广东全省环保系统共审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近30万个,否决率5.9%。其间,共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82万吨、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落后造纸产能33.5万吨,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淘汰任务。 - 2011-02
24
江门:市质监局助企业采标取得实效
江门:市质监局助企业采标取得实效2011-2-23 中国江门网 2月22日,广东省台山市海宴华侨农场的白砂糖产品在市质监局的帮助下成功通过采用国际标准认可,成为今年我市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认可的产品。 近年来,江门市质监局在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2010年全市共对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的62个产品进行了采标确认,首次突破了60个大关,较2009年增长了17%,比“十一五”初期(2005年)增长了170%。 据悉,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我市企业在出口方面遇到不少阻力。为此,市质监局对我市企业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认可工作(以下简称采标),帮助企业打破技术壁垒,促进产品出口。 尤其是通过创新采标方式,拓宽了企业的采标领域。企业在今年突破了往年传统,比如直接执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出口商签定技术协议(合同),此外,在重点做好主导产品采标工作的同时,还多渠道了解掌握新的采标信息资料,探索实物采标新形式。后续环节,市质监局加强对采标产品的监督管理,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确保了采标产品质量水平。 - 2011-02
24
玖龙纸业去年下半年净利12.67亿
玖龙纸业去年下半年净利12.67亿2011-2-23 中国证券网 港股上市公司玖龙纸业昨日公布了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半年业绩,2010年下半年,集团销售额达到126.1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涨45%;实现净利润12.67亿元,较2009年同期的10.37亿元增长22.18%;期内每股盈利由上年同期0.23元增至每股0.27元,将派发每股2分中期息。 作为亚洲最大的箱板原纸生产商,玖龙纸业主要生产及销售多样化的包装纸板产品,同时从事木浆和特种纸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0年下半年,其包装纸销售额约123.12亿元,占公司销售额98%左右份额;木浆以及高价特种纸分别销售约2.05亿元以及9884万元。 公告显示,集团销售额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市场,2010下半年,与中国内地消费相关的销售额占据集团销售总额的85%;而废纸采购方面,来自内地的废纸采购占据集团废纸采购的30%,其中重庆地区超过70%,玖龙纸业称,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开拓渠道增加内地废纸采购量,预计到2011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0%以上。 业绩趋于稳定的同时,玖龙纸业致力于产能的扩张。截至目前,包括2010年12月投产的太仓基地在内,玖龙纸业设计总产能已达952万吨/年。此外,预计在2011年6月底之前,还将有四台新纸机完成升级改造,集团总设计产能将达到1145万吨,较目前增加20%,其中生产高利润产品的产能将由目前的95万吨提高到278万吨。 未来两年,玖龙纸业在福建泉州新建的中型造纸基地计划于2012年投产;在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玖龙纸业已经开始在沈阳附近地区筹建新基地,计划2013年投产。届时,集团的总设计产能将达到1390万吨/年。 目前,玖龙纸业的主要制造业中心设有广东东莞、江苏太仓、重庆、天津等四大包装纸生产基地;加上上述正在建设的泉州、沈阳以及公司新近收购78.13%股权的河北永新纸业公司,玖龙纸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整体布局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