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
25
浆价看涨 纸业未来重在自制浆比例
浆价看涨 纸业未来重在自制浆比例2011-2-25 中国证券报 我们看好未来两年的浆价,在投资策略上围绕这一逻辑推荐当前自制浆比例高或未来大幅提高的纸业公司,相应的标的是晨鸣纸业和岳阳纸业,首推晨鸣。 国际浆价将持续上涨 我们认为,未来两年国际浆价将是持续上涨的趋势,浆价的高点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三季度。 核心在于供求关系。经济危机使得部分新建产能释放推迟,我们认为商品浆在2011-2012年释放很少,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以及海外市场的恢复,供需矛盾将再次出现。 对于浆价短期走势,供应商库存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目前针叶浆持续低库存导致价格开始上扬,而阔叶浆由于国内亚太森博的产能释放2010年9月以后供应商库存较高,目前随着该产能的消化库存开始下降。我们认为阔叶浆价格的上涨也将开始。 我们认为2002年以来的这一波全球木浆市场牛市,将是全球浆价自1985年以来最大的循环周期,期间虽然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市场仍顽强地恢复到自身的运行轨迹,并达到新的高点。我们预计在未来两年全球木浆价格继续向上运行,并在2012年三季度迎来这一波行情的历史高点。 与历史相比,2002年以来的这一波行情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价格上涨的幅度都将远超过市场的预期。我们认为支撑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崛起,中国纸和纸板产量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以及产品档次及原料结构的改变,推动对商品木浆的需求,使得国际多余的产能被中国市场所消化。 未来两年新增木浆供给减少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全球木浆市场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改变了企业预期,尤其是对木浆需求前景以及价格走势陷入悲观,另一方面一些公司的资金链陷入紧张状况,导致一些原本计划在2010-2012年投产的大型木浆项目纷纷推迟,造成目前国际上大型项目投产的空窗期。 我们预计2011-2012年全球商品产能将增加220万吨,年均新增110万吨,其中漂白针叶浆年均新增35万吨,略高于过去五年年均增加量;漂白阔叶浆新增产能75万吨,远低于过去五年每年新增近170万吨水平。而且自2010年以来,全球漂白阔叶浆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分别是APRIL日照100万吨(实际可产120万左右),以及2011年二季度投产的晨鸣湛江70万吨项目。 随着经济形势逐渐明朗以及国际浆价维持高位,一些原本暂停的项目将重新走向前台,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南美等地区。我们预计南美地区2011-2015年将投产1300万吨新增产能,但投产期主要集中在2012年三季度以后,考虑到设备调试以及其它意外因素的影响,我们估计对市场的影响要2013年后才开始真正显现。 商品浆需求正在恢复 2010年全球商品浆消费量为5350万吨,基本构成为中国和北美各占20%多,欧洲30%多,其他地区合计占比不到20%。 结合中国在建的纸张产能,并根据吨纸原料消耗,我们预计在2010-2013年新投产的纸张项目所带来的木浆消费增量约为1067万吨。考虑到实际开工问题,以及纸张等级替代的因素,我们预计这一数据可能要等到2015年左右才能实现。2015年中国木浆消费量将达到3120万吨,较2010年增加1131万吨,其中国产木浆增加300万吨,进口商品浆增加量为830万吨,2011-2015年中国木浆进口量年均新增160-170万吨。 欧美纸张消费量在2008-2009年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滑明显。2010年有所恢复,在欧美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两年这两个地区纸及纸板消费增速在2%左右,相应的商品浆需求增量在60-70万吨。 其他地区我们假设需求增速在5%左右,相应的商品浆需求增量在50万吨左右。 近几年全球商品浆消费增长偏慢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外与近两年全球木浆消费的跷跷板现象也有关,即中国用户与欧美用户需求出现此消彼长现象。2009年欧美商品浆需求下滑,中国出现了增长,而2010年欧美商品浆需求明显反弹,中国又出现了下滑。主要原因是2009年木浆价格达历史低点时,中国用户停产自制浆,大量采购商品浆,而2010年中国用户又重启自制浆线,减少对商品浆的使用,中国用户与欧美用户的采购节奏发生了不一致,从而使得二者作用相互抵消。 根据数据,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浆需求下滑了220万吨,但全球商品浆市场能够实现小幅增长,表明欧美及其他新兴市场需求增加大约250-300万吨。我们认为随着欧美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欧美纸张消费将延续目前的反弹势头,而中国市场用户的库存已达到低位,在新增纸张产能的推动下,商品浆进口量将大幅反弹。因此,未来两年全球商品浆市场需求很可能出现共振,即全球重点市场木浆需求都出现增长情况。我们预计2011至2012年,全球商品浆需求增速在4%-6%之间,达到金融危机发生前水平。 2010年末全球20国(注:20国商品浆产能占全球近80%)商品浆发运量的数据也对我们的观点形成支撑。据PPPC统计,2010年末全球20国商品浆发运量达399万吨,这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供需对比显示价格趋势继续向上 基于供给与需求分析,我们预计全球商品浆供应商开工率在未来2年将持续上升,2011年将达到92%,2012年将达到94%,供需紧张的状况将越发明显。 PPPC公布的全球20国浆厂开工率也印证了我们对行业的看法。 而且,行业开工率与价格具有较强关系。一般来说,开工率在90%以下,行业整体供需关系偏弱,而在90%以上供需关系较好,价格也具有上涨潜力。 - 2011-02
25
泰格林纸:两艘万吨货轮靠泊城陵叽
泰格林纸:两艘万吨货轮靠泊城陵叽2011-2-25 泰格林纸 近日,两艘万吨级货轮同时靠泊泰格林纸集团城港公司码头,分别停靠在该公司外贸码头和13码头。 据了解,停靠在外贸码头的货轮名为霍邱号,核载1.8万吨,船上装载有1万吨优质煤炭;停靠在13码头的货轮名为东顺号,核载1.6万吨,船上装载8000吨华能煤炭。 至此,大型船舶进靠城港公司再创一项新的记录,霍邱号为城港公司目前为止接卸的最大的散货船,同时也创造了单船载货量最多的纪录。 - 2011-02
25
内外兼修造纸行业迎接十二五
内外兼修造纸行业迎接十二五2011-2-24 经济观察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内需拉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的造纸行业在2010年里度过了景气的一年,同时也逐步进入战略转型期,在“十二五”期间,造纸行业将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和重新分配产能格局的机遇。 在国际上,欧美国家等传统造纸强国正在采取两种策略,来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一是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利用例如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等贸易手段,削弱进口产品对本地产品的竞争优势;二是宣称进口产品源于“非法砍伐”,以此诱导零售商和消费者放弃采用该产品。2010年,美国、欧洲纷纷展开针对我国外销纸品的“双反”调查,这样的贸易狙击就是明证。就未来发展而言,中国企业必须意识到虽然现阶段国内很多纸企的出口量不大,可是一旦国内市场饱和,而国外市场的大门又被堵死,如果没有一个集体应对的策略,后续发展堪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贸易壁垒已经从过去的关税壁垒演化到绿色壁垒等多种形式,发达国家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已足够强势,甚至假借环保之名来施加压力。“唇亡齿寒”。中国的纸企一方面要在国内竞争中共同进步;一方面也要携起手来,一致对外。 除上述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压力之外,中国造纸业也面临其他挑战,形势相当复杂。比如用纸需求量的上升同环境及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国内外原材料供应的平衡、以及在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下如何实现地方利益与整个产业进步之间的协调等问题。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造纸行业了解不够全面,对类似桉树这样的人工林有误读等。这也意味着林纸行业发展中真问题和伪命题混杂、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资源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等情况存在。纸业变化风云莫测正在于此。 在“十二五”期间,造纸行业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勇气,直面上述挑战,正本清源,汇集各方意见,妥善平衡各方的需求。据悉,造纸工业“十二五”规划草案已经完成,预计“结构调整”、“提升改造”与“绿色发展”将成为上述规划的关键词。此外,规划还将对行业发展速度、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方面做出新规定,包括新的行业扶持政策,这将使得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受益。 显然这样的战略方案就是试图解决上述难处的最佳选择。国家淘汰造纸行业落后产能的做法值得赞许,但同时需要借助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力量。对于造纸行业而言,要想未来可持续发展,单纯消耗资源的做法绝不可取,必须调整结构:这既包括通过“林浆纸一体化”来缓解原料供应困境,也包括调整造纸企业的品类及产品结构从而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加大企业研发及设备投资来提升质量。同时,通过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企业公益活动等多种手段,降低污染,回馈社会,实现可循环的绿色发展。 中国造纸业的未来,有赖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推动;也倚赖于行业里各个从业者的自身努力。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造纸业取得了高速发展,并成功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展望“十二五”,预计我国造纸业将进入稳增长、调结构、抓节能减排的关键发展阶段。新年伊始,祝愿中国造纸行业能够借助政策东风,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间谋求进一步平衡,实现真正的低碳发展、产业升级与国际突围! - 2011-02
25
景兴纸业:行业景气和新项目推升业绩
景兴纸业:行业景气和新项目推升业绩2011-2-24 21CN财经综合 2010年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6.29亿元,同比增加了35.77%;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同比增幅为721.8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88.45%,稀释后EPS0.32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0.26元。每10股分派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主营业务逐季提升。从单季度数据看,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同比增加42.09%,环比增加3.14%;营业利润4778万元,同比增幅1081.62%,环比提升208.7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13万元,同比增幅达218.70%,环比增加了239.96%。第四季度毛利率16.14%,明显回升。 良好的经营情况仍可持续。尽管受拉闸限电因素影响,第三季度公司产能发挥有所抑制,从而影响该季度的经营业绩。总体看来下半年公司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年呈中间低两头高的型态。目前包装用纸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及盈利水平较为稳定地维持在高位运行。 差异化发展造纸产业的策略。2010年10月公司新增25万吨白面牛卡纸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运营情况良好,至此公司造纸产能达117万吨。预计新生产线将为公司未来增加年收入6-7亿,净利润5千万左右。 发挥资本优势,出击优势行业。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获得了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20%的股份。2010年10月莎普爱思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业务也如预期实现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 进军环保型生活用纸领域。2011年公司将围绕着6.8万吨绿色环保生活用纸项目进行相关筹备工作。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已于2011年1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相关非公开发行的申请材料,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0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9.5亿元。 - 2011-02
24
梁伯韬砸10亿出手“喜羊羊”品牌授权
梁伯韬砸10亿出手“喜羊羊”品牌授权2011-2-24 天府早报 由“红筹之父”梁伯韬任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日前宣布,以8.14亿港元至10.4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内地知名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版权管理及拥有人动漫火车集团,这是迄今为止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这次收购的动漫火车主要业务为“喜羊羊”版权的消费品授权业务,未有直接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内容制作业务。不过,公告也指出,意马国际日后或能透过“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摊分来自《喜羊羊》制作公司的部分收入。 意马国际将通过向买方发行股份,及向包括多位香港富豪在内的投资人配售股份的方式收购动漫火车集团。而内地动漫产业头牌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将有望在香港上市。 资本市场上的多家实力企业及知名人士参与了这次意马国际的增发认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科技、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等,合共持有意马15.29%股权。 - 2011-02
24
梁亮胜:投入真心,湖北人定会十倍回报
梁亮胜:投入真心,湖北人定会十倍回报2011-2-24 长江商报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因为这句话,不少香港朋友担心湖北人不好打交道。我告诉他们,‘九头鸟’比别人多八个脑袋,说明湖北人聪明灵活。”昨日,省政协委员、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说,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湖北的宣传员”。21年前,丝宝集团选择在湖北设立管理总部。截至目前,丝宝先后创建了二十多个品牌。 梁亮胜说,“十一五”以来,丝宝集团更是取得长足发展,累计提供就业机会超过20000个。“丝宝集团由小到大跨越式发展历程的每一步,都与湖北这片热土紧密联系。” “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梁亮胜说,地利是吸引他投资湖北的主因。丝宝选择在湖北武汉设立管理总部,看中的就是“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现在,这一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梁亮胜说,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呈扇状辐射不同,湖北的武汉城市圈呈网状辐射。湖北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地利优势更加凸显。而“中部崛起”、“两型社会”、“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三项国家战略相继落户湖北,也折射出这一地区将在未来国家经济版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梁亮胜说,投资湖北21年发现,湖北人很真诚。“只要投入真心,湖北人一定会用十倍真情回报。”现在,丝宝集团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是湖北人。 “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湖北将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对外资企业的机遇不言而喻。”梁亮胜说。 - 2011-02
24
梁亮胜:丝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湖北:外资企业助推跨越式发展2011-2-24 楚天都市报 过去5年,87家世界500强企业瞄准荆楚宝地,陆续来鄂投资,湖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 今后5年,我省快马加鞭,趁势而上,“将继续发挥外资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抓住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争取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3亿美元。”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信号,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传出,“省委、省政府把招商引资、利用外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机遇难得,我们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十二五’时期,外资企业必将在湖北全面发力,为跨越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连日来,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不深受鼓舞,他们纷纷为湖北如何“筑巢引凤”建言献策。 以国际视野谋发展 近年来,外商在湖北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除了仍以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外,部分外资投向了基础设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从地域分布看,武汉城市圈在利用外资中表现突出。去年,武汉城市圈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82亿美元,增长10.3%。“作为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华新已经与世界第二大水泥制造商瑞士Holcim集团合作13年了。”省人大代表、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感慨万千,他介绍,1998年,瑞士Holcim集团入股华新,2007年再次增加了在华新的投资,他认为这种合作非常有价值,不仅引进了国际上的产业战略投资者,更重要的是,让“湖北人可以站在全球视野上看行业运行和产业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李叶青代表说,“十二五”时期,全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少不了外资企业的独特贡献。华新的规划是,未来五年,销售收入在今年90亿的基础上翻两番,不是单纯的产能的增长,还包括为社会环境服务带来的价值的增长。“我有信心,未来五年我们会有很大作为,为跨越式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乘高铁东风加速腾飞 2009年12月26日,武汉至广州高铁正式开通。这一天,对于常年奔波于湖北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商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高铁建成之后,很多以前不了解武汉和湖北的港澳人,来到这个城市之后都发现原来武汉是这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省政协委员、香港南益置业(武汉)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林经纬在武汉生活、工作了9年,对湖北特别是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湖北应借着“高铁时代”之势,更多推动对外交往,与世界握手,与国际接轨,引入更多更强的世界知名企业,实现经济腾飞。 省政协常委、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说,21年前丝宝集团选择在湖北武汉设立管理总部,“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是主要原因。21年后,这一区位优势变得愈发凸显。“随着武广高铁、合武高铁开通,湖北率先进入高铁时代,这无论对于引进更多外资扎根湖北,还是助力现有外资企业发展壮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思维注入经济活力 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科学的外商投资环境考核和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助推跨越式发展,对在鄂外资企业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还有责任感。”谈到“跨越式发展”,梁亮胜常委显得颇为兴奋。 在梁亮胜看来,湖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创新思维优势、服务优势等,都是吸引外资前来“掘金”的法宝。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创新思维优势。 “湖北地处中部中心,人才济济;湖北人擅于集采众家之长,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的聪明和创新意识,是我们香港商人非常欣赏的。” 梁亮胜说,外资企业更关注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丝宝为例,丝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丝宝集团鼓励员工每年创新,包含科研、生产、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创新获得竞争的差异化与竞争优势。 省政协委员、新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汉生提出,整个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这几年的发展,外资引进起到很大作用,其中关键是先进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