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
07
本土日化品牌逐步抢回跨国公司所占份额
本土日化品牌逐步抢回跨国公司所占份额2012-8-7 东方早报 与市场份额扩大这一现象相伴的是,本土品牌正在不断缩小着人们眼中它们与外资品牌之间的质量差距。对于某些种类的产品而言,消费者已经不再能够容易地区分内资和外资品牌。尼尔森对中国300名小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以为宝洁的“碧浪”(Ariel)洗衣粉是本土品牌。 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估计,中国美容及个人护理品市场今年将增长12%,至2030亿元人民币;而家用清洁产品市场将增长11%,至780亿元人民币。 从牙膏到洗衣粉等,大型跨国企业主导中国日化品牌市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一款标榜自己能亮白牙齿、抗牙龈过敏的中国草本牙膏为例,其每支售价大约合8.60美元,约为宝洁高价牙膏品牌之一——“佳洁士3D White Vivid”的两倍。但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这款草本牙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从五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一时间段内,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从20.8%下降到19.7%;在中国出售“中华”牌牙膏的联合利华的市场份额从12%下降到9.9%。 业内人士说,短时间来看,一两个点的损失并不算大。但一些人说,上述那款由云南白药生产的草本牙膏显示了中国用户环境的变化。咨询公司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的高级分析师卡文德(Ben Cavender)说,宝洁和联合利华将不得不更努力地争夺货架空间,将自己产品和产品种类、产品功能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区别开来。 眼下,本土企业正在不断加码品牌宣传。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高级副总裁普雷斯顿(Dale Preston)说,未上市化妆品生产商相宜本草和洗涤剂生产商蓝月亮这样的中国公司一直在向全球同行学习,在包装和广告方面变得更聪明。据北京营销公司昌荣传播说,2011年,蓝月亮将广告支出增加了一倍,至5亿美元以上。蓝月亮过去五年在洗衣皂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 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的,不仅是蓝月亮。 欧睿公司的数据显示,2010年,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面巾纸和卫生用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宝洁,去年以10.6%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宝洁去年的市场占有率是10.5%。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纳爱斯集团在洗衣粉和肥皂等日用品市场占据着龙头地位。欧睿的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27.6%,宝洁的份额为7.6%,联合利华为6.6%。 与市场份额扩大这一现象相伴的是,本土品牌正在不断缩小着人们眼中它们与外资品牌之间的质量差距。对于某些种类的产品而言,消费者已经不再能够容易地区分内资和外资品牌。尼尔森对中国300名小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以为宝洁的“碧浪”(Ariel)洗衣粉是本土品牌。 中国本土日用品牌崛起之际,适逢外国消费品公司日益依赖新兴市场来弥补欧美乏力的需求。 据欧睿估计,中国美容及个人护理品市场今年将增长12%,至2030亿元人民币;而家用清洁产品市场将增长11%,至780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宝洁第二大市场(宝洁在华销售额为60亿美元),也是宝洁很多全球最畅销产品的大本营。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对欧睿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在纸尿裤、洗衣和洗发用品领域,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上升,但在口腔护理、沐浴和护肤品领域,其2011年的市场份额却出现了下滑。 宝洁反驳说,跨国公司开始不敌中国本土企业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该公司发言人福克斯(Paul Fox)说,只有在某些子类进行比较的时候,情况才是这样;但在其他一些子类,跨国公司的份额却在增长。“宝洁在欧睿所列的一些较大子类中没有业务,比如洗碗产品,因此影响了排名。” 福克斯强调,尽管如此,宝洁在美容和个人护理品方面排在第一,在纸巾和卫生用品排第二,在家用清洁产品排第三。 联合利华也反驳了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给其带来较大冲击的说法。该公司发言人格劳巴德(Jeffrey Graubard)说,“中国本土企业仅在大众护肤品领域有所增长,而且其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格劳巴德承认云南白药在牙膏市场上取得了突破,但他同时援引联合利华的数据称,云南白药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而不是欧睿所说的8.8%。 - 2012-08
07
巴黎欧莱雅开辟电子商务 化妆品大牌全渠道博弈
巴黎欧莱雅开辟电子商务 化妆品大牌全渠道博弈2012-8-6 中国时尚品牌网 日前,巴黎欧莱雅官方正式授权聚美和乐蜂两个电商正式开辟电子商务。这折射出,众多化妆品品牌正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一波波袭来时谨慎布局网购渠道。 自兰蔻2006年推出电商版块玫瑰社区之后,关于欧莱雅究竟何时正式大规模触网的猜测就此起彼伏。除了作为集团时尚先锋的兰蔻外,欧莱雅旗下另一品牌碧欧泉也在2009年启动了网络销售。而宝洁早在2007年就在淘宝开设吉列博朗专卖店,短短两个月内卖出2000多个电动剃须刀,e生活家则在两年后低调入驻,并终于转战天猫成为官方旗舰店。 在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异常强大的资生堂,也不甘在电商渠道落后,继以ZA姬芮在天猫开设旗舰店后,2月再携旗下洗护品牌丝蓓绮、水之密语、惠润,洁面品牌洗颜专科和沐浴产品可悠然等全线入驻,上周再官方授权丝蓓绮在聚美开旗舰店。而雅诗兰黛旗下的倩碧和雅诗兰黛也在2008年底开通了网上销售,并进入今年刚刚上线的化妆品折扣网沸腾主义。 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认为,巴黎欧莱雅做魅力联盟,但并不意味着化妆品店在拿货的渠道和折扣上跟以前有所不同,只是表明大的品牌商开始正视新兴渠道,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入驻电商的情况是一致的。 - 2012-08
06
国内PMI延续下滑 经济回升仍待开工旺季
国内PMI延续下滑 经济回升仍待开工旺季2012-8-6 北京中期 内容摘要: 2012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略高于临界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8.1%,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7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回落,并逼近50%枯荣分界线。鉴于之前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明显回升,市场预期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开始发挥效应,并对于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回升抱有预期。官方PMI继续下滑也加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加速的担忧。但通过对季节性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剔除08年后近五年7月份PMI下降均值接近0.75%,而本次仅下降0.1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当前经济开始企稳,因此对于下半年经济我们认为不宜过分悲观。此外,8、9月份将迎来PMI季节性上行期间,届时基建投资加速将推动目前受影响较大的重工业需求回升。 从分项指数来看,首先,反映工业运行及社会需求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小幅下滑,夏季天气炎热降雨量增大导致季节性开工率下降,于此相关的重工业需求及生产增速回落。其次,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略有回升,预示着库存调整接近尾声,未来企业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此外,进口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明显,连续低于50%枯荣分界线。目前欧洲债务风险仍有恶化趋势,美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我国主要出口地区需求不振,国内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总体来看,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数,国内制造业PMI继续向50%枯荣分界线逼近,表明经济仍处于探底之中。但季节性因素预示目前经济已经接近底部区间。近期政府继续释放出宽松信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重申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铁路基建投资规模亦上调16%。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经济仍然疲软但已不存在大幅下滑空间,8、9月份季节性开工及基建投资加速将使国内经济进入小周期回升。未来,内需不振、外需疲弱将成为压制国内经济的主要来源。 一、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低于预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该指数在生产建设淡季回落甚微,显示当前经济正在逐渐筑底,后期将延续趋稳走势。但当前需求偏弱、供大于求的下行压力仍未消除。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略升,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降势突出,降幅达到4.3个百分点,指数下降到48.0%,其余指数降幅较小,多在1个百分点以内。 新订单指数降幅缩小,需求趋稳。新订单指数为49.0%,略低于50%。该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下滑,5月份回落幅度最大,达到4.7个百分点,最近两月降幅明显收窄,上月为0.9个百分点,本月缩小到只有0.2个百分点。 产成品库存指数明显下降,去库存过程加快。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降势突出。该指数之前两月创下自去年12月份以来的高点,达到52%以上,本月回落到50%以内,显示去库存过程明显加快,有利于改善市场供需关系。 小企业回升,微观经济基础趋于逐步转好。小型企业PMI继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以后,本月又上升0.9个百分点,达到48.1%。中型企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基础原材料行业下降,但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基础原材料行业,PMI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保持高位平稳,持续多月保持在55%左右;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呈明显上升态势。 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到41.0%,同2009年1月份基本相当,显示市场价格加快回落,为宏观调控预留了较大的政策空间,也有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但部分原材料产品价格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影响了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要引起关注。 从近期来看,8月份高温多雨,基建投资项目施工进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工业企业员工休假和设备检修的安排也会增多,经济走势延续筑底过程。进入四季度,稳增长的政策效应将显现,在整体趋稳的格局下,预计经济增速将稳定下来,加之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经济有可能温和回升,但产业结构变化较明显。这种整体发展态势趋稳、结构性变化明显的特点,是和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控通胀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 当前经济趋稳的基础仍需巩固,一些影响稳增长的下行压力仍未消除,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未见明显缓解,仍需密切关注。7月份,生产指数虽然仍有回落,但相对于新订单指数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为51.8%,高出新订单指数2.8个百分点;需求回升仍然偏弱,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月回落至50%以下,后期出口增速有可能趋弱;部分行业,特别是原材料工业增速持续下滑。这些情况说明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宏观调控要立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长远目标,仍需将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 2012-08
06
越南造纸业面临美国反倾销调查
越南造纸业面临美国反倾销调查2012-8-6 商务部网站 据越南《海关报》近日报道,近年来越南对美出口餐巾纸、书写纸等纸制品增长迅速,2010年出口1.39亿吨,2011年出口1.25亿吨,2012年有所下降,但出口量仍将超过1亿吨。越南纸制品价格低廉,给当地纸品企业造成较大冲击。目前,美国纸品生产企业正在酝酿联合起诉越南纸品出口企业倾销。 - 2012-08
06
美继续对我文具纸征收反倾销税
美继续对我文具纸征收反倾销税2012-8-6 湖南日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日作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维持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文具纸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称,中国出口的此类产品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持续性损害。 依照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由于美国商务部此前已对该案作出相同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裁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表明,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出口的文具纸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最早于2006年裁定中国输美文具纸存在倾销行为,征收反倾销税率为76.7%至258.21%。2011年11月,美国方面对该案启动新一轮日落复审调查。 - 2012-08
03
上海家化:代理花王增厚业绩
上海家化:代理花王增厚业绩2012-8-3 东方早报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也是国内少有的能与跨国公司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日化企业。公司前身是1898年创立的广生行,主营业务以日化产品为主,旗下主要拥有大流通领域里的六神、美加净、家安、可采,以及细分市场领域的佰草集、高夫、清妃等品牌。公司2011年获得日本花王独家代理权,此外还涉及投资等业务。 2011年上海家化营业收入为36亿元,同比增长15%,且近几年保持稳步增长。毛利率自2004年至今逐年提升,近7年从39%升至58%,提升了19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逐年小幅提升,管理费用率保持平稳。2011年公司净利润为3.6亿元,同比增长31%。在毛利率提升的带动下,公司净利润率复合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代理花王产品 6月起全面铺开 由于日化行业多样化需求能够开创广阔的消费品市场,因此日化行业容易成就大市值企业。从规模上来看,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的收入都破百亿美元,市值均在700亿美元以上,均为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与这些企业相比,上海家化2011年收入36亿元(折合近6亿美元),市值194亿元(折合31亿美元),未来发展潜力十足。 上海家化一直拥有与国际品牌合作的悠久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就大胆走向世界,分别与欧莱雅、钟纺、庄臣、科蒂、丝芙兰等世界知名家化公司合作,在国际合作中寻觅实现美丽的一切奇迹。 2011年11月,上海家化与花王集团达成销售合作协议,正式取得花王中国独家代理权。花王是日本最大、世界排名前五的日化企业,2011年收入折合人民币约847亿元。 花王中国业务分直营、代理两块业务,2011年直营、代理业务比重为7:3,今年有望提升至5:5的水平。花王在中国区有直营公司40家,主要负责与国际大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进行渠道合作,而代理业务则主要包括国内的大型商超渠道推广,本次合作上海家化取得了中国业务的独家代理权。 目前代理产品包括纸尿布、卫生巾、洗衣液三大品类。花王集团产品涉及彩妆、护发品、沐浴用品等,总数在50个左右,假如本次合作进展顺利,未来代理的品类有望逐步增加。 虽然早在1993年日本花王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它在中国的拓展并不顺利,多项业务均不能踩准中国市场的节奏,此次合作花王希望借助上海家化强大的渠道资源及对国内消费人群的精确把握、全方位地打开中国市场。我们预计花王2012年中国区实现收入5亿-6亿元,未来5年收入规模有望增长10倍。 2012年上半年花王收入主要来自于已有分销渠道,6月起花王产品将借助上海家化渠道逐步铺开。一季度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收入增长27.7%,自有品牌化妆品销售收入增长22.6%,可见与花王的合作已逐步对上海家化的业绩开始产生贡献。目前仍处于归拢代理商的阶段,6月起花王产品借助家化渠道在国内全面铺开,未来随着本土渠道的铺开,代理业务比重将逐步提升。 多品牌布局 自有品牌方面,六神是上海家化销售收入第一的品牌,2011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占化妆品销售收入的43%,利润贡献较大,毛利率为50%,由于六神在花露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市场规模基数较大,每年增长速度相对较稳定。 目前六神花露水系列共有喷雾止痒、喷雾驱蚊、驱蚊冰莲香型等九大产品,占领花露水市场约70%的份额,稳居第一。 为寻求新的突破,六神不断拓展产品线,相继推出六神沐浴露等11种产品,和玉兰油、舒肤佳和强生等外资品牌形成强势竞争,目前占据8%左右市场份额,居第四或第五位。公司还从品类和人群发展两方面培养新的增长点,开发出香皂系列和爽身粉系列,还推出针对年轻人的夏日随身系列,2011年推出针对婴幼儿的祛痱精露、幼嫩沐浴露、爽身粉等宝宝系列。 佰草集是公司1998年推出的中草药概念护理品,是国内第一套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定位25-35岁知性女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佰草集已开发出包括洗浴品、护肤品、精油、香熏、香水等200多种产品,销售收入从2005年0.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60%。公司不断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毛利率水平很高,预计2011年毛利为7.5亿元,毛利率水平达到75%。 受益男士用品市场快速成长,高夫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高夫是公司1992年推出的男士用品品牌,2003年品牌重新定位后,已从一个上市十年的大众化低档男士用品打造成为一个走商场专柜的中高端男士用品,产品主要包括护肤、护发和香水等品类。 目前国内男士日化品市场尚处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三大日化巨头占领了主要市场,根据Euromonitor数据,高夫竞争对手主要是欧莱雅、碧欧泉和妮维雅,三大品牌2010年市场份额分别是14.9%、2.6%和4.3%,而高夫占比3.8%。高夫拥有良好的消费基础,有望成为公司又一个快速增长的子品牌,2011年高夫同比增长55%,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0.4亿元增长到1.7亿元,同时由于产品针对中高端客户群,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达到60%~70%。 此外,家安、可采、双妹、玉泽也是公司利润的潜在增长点。其中,家安是公司旗下专注安全消毒、家居清洁产品的创新品牌。2011年家安销售收入为0.7亿元。可采是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创立的中草药养护化妆品品牌,2008年上海家化以6521万元收购四川可采51%的股权,这是公司上市后第一次并购其他公司。双妹定位为时尚奢侈品牌,拥有上百年的品牌历史,2010年公司携手国际品牌管理团队、法国产品开发团队和蒋友柏设计团队,重新启用双妹品牌,将其打造为以上海名媛文化为个性的中国首个高端时尚跨界品牌,现在产品类别包括护肤品、彩妆、香水和时装配饰,在上海已开8家门店。玉泽是公司2010年推出的一款药妆,这款产品是上海家化技术中心与上海瑞金医院2003年建立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未来公司还将与专业皮肤医院一起完善和拓展品牌产品线,今年将推出8-10个新品,包括保湿和防晒系列。 上海家化品牌布局图 类型品牌特点主要产品 现金牛六神目前收入约14亿元花露水、沐浴露、香皂 明星品牌佰草集目前规模10亿元中草药个人护理产品 未来明星品牌美加净3.5亿规模,基数较大, 每年20%~30%增长护手霜、护肤品 潜力增长品牌高夫1.7亿规模,每年50% 左右增长男士护肤、护发、香水 家安7000万元规模, 20%~30%增速家具清洁护理 新业务可采刚转型、收购品牌、 待磨合调整中药面膜 双妹刚起步,十家店, 前期费用较高高端化妆品、饰品等 残值类品牌玉泽刚起步,药妆行业较好 药妆 佰草集SPA刚起步,时尚服务业 中医汉方SPA 清妃转型做网购品牌, 没有线下渠道护肤品、彩妆 - 2012-08
03
中小电商发展艰难 裁员倒闭遇危机
中小电商发展艰难 裁员倒闭遇危机2012-8-2 站长网 2012年上半年,众多大型电商纷纷加入“价格大战”,这使得中小电商市场份额进一步缩水,发展更加艰难。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B2C市场的销售规模为893.5亿元,环比增长43.7%,同比增长超过140%。 同时,价格战让网购市场的集中度大幅提升,除排名前十的电商企业外,其余电商的市场份额与上一季度相比缩水五成,只有约5%。 市场份额的减少,大型电商的打压,让中小电商的发展道路愈发的艰难。近几日,耀点100被指欠薪近半年,在官网上也有公告称:因办公室和机房升级搬迁,暂停网站运营,且7月28日起不再接受订单。无独有偶,奢侈品电商佳品网也于前几日突然大裁员,而红孩子、玛萨玛索或遭融资之困。中小型电商到底要如何发展,才能在大型电商的打压下以及同类型电商的排挤下创出一条血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耀点100被指欠薪近半年 官方称正在寻求融资 7月底消息,进入2012年时尚百货B2C网站耀点100麻烦不断,继年初陷入破产风波后,今日又暂停网站运营,并陷入欠薪风波。一位离职员工表示,公司员工已从年初上百人缩减到50人,此外,自己3月份的工资还没有发全。 据了解,耀点100成立于2009年,定位是时尚百货电商,管理团队来自雅虎台湾,包括CEO吴毅明、COO张钿浤、执行董事龚文宾、策略规划处总经理陈炳文。2009年8月,“耀点100”获得启明创投4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0年5月,百度公司以及知名时尚品牌达芙妮注资6000万元。2010年8月,英特尔又为之投入1000万元。耀点100最顶峰时候在电商中排名第九。 此后,耀点100却不断传出不利消息。先是各类裁员传闻,今年3月后更传出面临破产。有分析指出,耀点100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价格战打得太过火,在亏损之余也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客户资源。这次耀点100暂停运营或因资金烧尽,难以承担租金压力被迫搬家而暂停运营。 目前,国内电商价格大战进入惨烈的白热化阶段。两大连锁巨头苏宁、国美(微博)均因在电商领域投入过大导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而中小电商的命运更加危急,在耀点100公告暂停运营时,奢侈品电商佳品网也确认裁撤过半员工200人。 相关新闻: 耀点100被指欠薪近半年 官方称正在寻求融资 中小电商连刮寒风 时尚百货B2C耀点100暂停运营 佳品网突然大裁员 奢侈品电商遭遇困境 “一早到公司上班,才知道自己被裁了。”昨日,不少佳品网员工同时在网上发布消息,表示自己突然“被辞职”,而网上也盛传此次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佳品网的裁员人数达到一半。对此,佳品网CEO杨培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这个数字肯定是夸大的,但此次公司战略调整确实涉及到了一些员工离职,这主要是公司战略方向的一个转变,未来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盈利上。” 据了解,佳品网成立于2009年,定位于高端消费的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先后获得了泰山天使投资基金等三轮风险投资,而最近一段时间还获得了美国零售巨头梅西百货的1500万美元的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佳品网为何会一夜之间突然宣布大幅裁员?除了认为其公司发展遇到问题之外,不少人也猜测或因内部领导不和所致。 不过对此,佳品网都给予了否认。杨培峰表示,“裁员系战略调整,目的为优化管理,提高人效。佳品网一直发展平稳且业务在不断攀升,公司资金储备非常良好。对离职员工,佳品网将给予劳动法规定且超出1个月的工资,同时与智联招聘合作为离职员工推荐就业机会。”不过,他也透露此次裁员几乎涉及各个部门,而之前裁员计划只与部门主任级别的员工进行了沟通。 相关新闻: 佳品网突然大裁员 奢侈品电商遭遇困境 红孩子、玛萨玛索或遭融资之困 资本加速博弈 苏宁易购最近放风即将收购一些电子商务公司,以尽快做大规模。此消息一出,迅即传出苏宁易购与红孩子洽谈并购事宜,而主打高端服饰品牌的玛萨玛索也在苏宁并购的序列中。尽管,红孩子现任C EO徐沛欣(微博)否认正在寻求出售,并称红孩子月内将完成一轮融资。但无风不起浪,关于“红孩子亏损,严重套牢VC”的种种疑点开始发酵。而玛萨玛索C EO孙弘表态更加暧昧,其表示更倾向于接受VC类企业的融资,但对于是否接受苏宁旗下投资基金的青睐,并未做正面回应。 洋奶粉和纸尿裤等红孩子核心产品的毛利不断下滑,近年来甚至成为了超低毛利产品,在无力推动其他高毛利产品的情况下,红孩子利润下降是必然的;同时,几大创始人先后离职,目前的运营管理由风险投资方来操控;更重要的是,红孩子由直邮(D M )向B2F(以家庭为交易对象的电商模式)的转型并不成功。 相关新闻: 红孩子、玛萨玛索或遭融资之困 资本加速博弈 中小电商加速出局:大佬吃下B2C九成市场份额 在电商大佬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打压下,中小电商已经穷途末路。受史上“最猛价格战”影响,以往作为消费淡季的二季度,今年却表现强势。在二季度,中国网购市场的规模为2683.7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7.6%,较去年同期增长51.6%。其中,B2C市场规模为893.5亿元,环比增长43.7%,同比增长超过140%,占国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的33.3%,首次突破三成。按照目前的趋势看,三季度,网购市场将保持15%-20%的环比增速,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超过3200亿元。 同时,在二季度,以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为首的大型电商,纷纷加入以3C家电为代表的大面积价格战中,让二季度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超过预期,也使得B2C市场集中度大幅增加。目前,排名前十位的B2C电商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4%,其他中小电商的市场份额比一季度时缩水五成,只占据约5%的市场份额。业界认为,如果新一轮价格战开打, 这些中小电商恐怕将没有立足之地。 受史上“最猛价格战”影响,以往作为消费淡季的二季度,今年却表现强势。在二季度,中国网购市场的规模为2683.7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7.6%,较去年同期增长51.6%。其中,B2C市场规模为893.5亿元,环比增长43.7%,同比增长超过140%,占国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的33.3%,首次突破三成。按照目前的趋势看,三季度,网购市场将保持15%-20%的环比增速,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超过3200亿元。 同时,在二季度,以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为首的大型电商,纷纷加入以3C家电为代表的大面积价格战中,让二季度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超过预期,也使得B2C市场集中度大幅增加。目前,排名前十位的B2C电商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4%,其他中小电商的市场份额比一季度时缩水五成,只占据约5%的市场份额。业界认为,如果新一轮价格战开打, 这些中小电商恐怕将没有立足之地。 相关新闻: 中小电商加速出局:大佬吃下B2C九成市场份额 100家电商生存现状录:活着是当下最幸福的事 活着,是电商当下最幸福的事。泡沫最凶的时候,一个普通经理敢要价月薪6万,这种金钱游戏谁还玩得起?当浮华褪去,神马流量、转化率都是浮云,你手里的现金才是上帝。这半年来,哪些电商拿到钱了?算起来寥寥无几。“现在拿钱难于登天”,一个VC的投资经理对《创业家》说,“就算是拿到钱,电商也不敢轻易砸了。” 为了活着,电商们首先压缩成本。没钱的时候,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减少广告、裁员、砍掉SKU,还有什么不能裁的?但“收缩”的滋味不好受。减少广告投放固然省钱,而中国网购用户的转移成本很低,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品牌营销支撑,用户会很快流失。于是,电商们更加重视病毒营销,靠精准运营来提升转化率。除了节流,电商们也在尽力开源,想方设法提升毛利,比如许多团购网站增加了实物邮购业务,一些电商更重视通过线下手段来拉动线上的销售。 艰难过活的同时,电商都在企盼来年。“估计到明年一季度,行业就会回暖”,一位电商创始人如此判断。但春天真的会按时到来吗?经过了团购的疯狂和泡沫的破灭,投资人也多了份冷静,资金也开始向传统项目回流。“如果把做电商比喻为跑步,那么它既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而是中长跑”,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电商最佳的状态是“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是像高朋、拉手、窝窝团那样的“大跃进”。 电商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赚钱,以前大家烧钱、拼命砸广告、做大规模,背后的逻辑是“剩者为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捱到回暖那天,这样的生存逻辑还会依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