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
28
景兴纸业为环保生活用纸项目诚聘精英
景兴纸业为环保生活用纸项目诚聘精英2011-1-28 景兴纸业 2010年,景兴纸业决定斥资10亿元,进军环保生活用纸领域。通过引进欧美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结合景兴纸业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多年造纸的丰富经验,开发生产以原生木浆和脱墨再生浆为主要原料的高档生活用纸产品。景兴纸业将成为国内首批进入环保生活用纸领域的大型造纸企业,并致力于通过打造绿色环保的生活用纸品牌,引导健康低碳的消费理念,实现消费者、企业以及环境资源的和谐互动与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项目的开展,现景兴纸业公开诚聘多个职位,作为一个全新的大型投资项目,景兴纸业将为您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极富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期待有志之士的加盟。 - 2011-01
28
湖南国资委副主任调研泰格沅纸公司
湖南国资委副主任调研泰格沅纸公司2011-1-28 泰格林纸 1月12日上午,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建军一行在集团副总裁杨傲林的陪同下,顶着凛冽的寒风调研了沅纸。 樊建军一行来沅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代表莫德旺主任和省国资委慰问沅纸员工;二是了解沅纸生产经营状况。 樊建军一行在沅纸棚户区慰问了五位困难职工,每到一位困难职工的家里,樊建军一一送上慰问金,并握着困难职工的手亲切地说:“我代表湖南省国资委慰问你和你们全家来了,给你拜个早年,祝你新年愉快,感谢你为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后有什么困难,多找企业工会。”每到一处,樊建军都被困难员工感谢的话语、激动的眼光和友好的手势所深深感染。沅纸部分员工简陋的居住条件,樊建军急在心里,他一路叮嘱随同的集团和沅纸领导一定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员工居住条件,省国资委将这件事给予高度关注。 樊建军一行与沅纸领导座谈,在听完汇报沅纸领导汇报沅纸生产经营状况后,樊建军对沅纸过去的一年,在困难的条件下实现销售“双百”,保持了人心稳定,推动了竞聘上岗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 2011-01
28
中顺洁柔:产能暂不能满足专供纸品需要
中顺洁柔:产能暂不能满足专供纸品需要2011-1-28 全景网 中顺洁柔周四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为沃尔玛最大的生活用纸供应商之一,因山姆会员店为沃尔玛属下会员制商场,且所售生活用纸商品基本为专供品,由于公司目前的产能不足,所以暂无合作,相信待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后会解决这一问题。 中顺洁柔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中高档生活用纸系列产品。 - 2011-01
28
广西郑发纸业10万吨机制纸落户来宾
广西郑发纸业10万吨机制纸落户来宾2011-1-27 来宾日报 1月26日,广西来宾市郑发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 万吨机制纸项目正式签约,市工业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喜获招商引资首月“开门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定茂,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志祥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市工管委主任陈代军和来宾市郑发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宏明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 来宾市郑发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 万吨机制纸项目总投资约3.8 亿元,项目计划用地约100 亩,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达6 亿元,年上缴利税2040 万元,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约600 个。该项目对我市提高林木和蔗渣资源综合利用率,拉长林木产品和甘蔗循环深加工产业链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龙定茂和姚志祥希望我市相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并希望郑发纸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争取早日竣工投产。 在签约仪式上,郑发纸业公司领导对我市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表现出的“亲商、爱商、扶商、安商”的引资诚意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将按要求在一年内实现项目建成投产。 - 2011-01
28
金海浆纸向新都8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
金海浆纸向新都8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2011-1-28 南海网 1月27日上午,金海浆纸出资3万元向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新都办事处八旬以上老人送去节日慰问金。 金海浆纸自落户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以来,积极和周边办事处开展厂民共建活动,每年都向周边办事处的贫困户和五保户送去节日慰问金;出资帮助周边社区进行文体设施建设,组织公司员工和周边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比赛活动。今年,公司再次出资3万元,向新都办事处公堂下村居委会、高山居委会、新都居委会所有80岁以上老人,每人赠送300元人民币节日慰问金,向老人送去节日祝福。 新干冲区办事处副主任蒲来强主持慰问金赠送仪式。他在讲话中代表新干冲办事处全体居民,对金海浆纸长期以来对广大居民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将共同努力,继续做好厂民共建工作。 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室行政处副处长谢盛杰在致辞中说:“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海浆纸入户洋浦经济开发区以来,得到了周边社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社区的老人们,在主动搬迁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海南金海浆纸向新都办事处所有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祝愿老人们阖家幸福,健康长寿!” 仪式结束后,谢盛杰和新干冲办事处、公堂下村居委会干部赴公堂下村居委会,挨家向八旬老人送去慰问金。 - 2011-01
27
黑龙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浆技术
黑龙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浆技术2011-1-27 黑龙江日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提速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关系全省“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对于抓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依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2011年—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龙江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二)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 充分、合理、高价值利用林区资源,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林纸产业,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及森工林区建设百万亩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利用退耕地等宜林地,栽植速生树种,满足纸浆等项目原料需求;在技术装备上,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浆、节水、治污装备技术,加快相关装备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健全林纸产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大食用菌、浆果、坚果和中药材等山特产品加工规模。到2015年,林产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 …… - 2011-01
27
古老造纸术污染清清水库源 传承与环保孰为重
古老造纸术污染清清水库源 传承与环保孰为重2011-1-27 台州商报昨日,黄岩人老赵去黄岩富山南金顶玩,一家人坐着越野车,欣赏着西部山区的山清水秀,很是心旷神怡。看着看着就不对劲了。 不对劲在哪里?这里是长潭水库的上游啊,水原本应该很清的才是。但越往山上开,从山沟沟里流下来的水越来越黄,还泛着泡泡。 老赵是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同时又是个爱寻根问底的人,他沿路就追踪起污水的源头。车子一直开到了富山乡半岭堂村,在这里,老赵找到了污染的源头:几家山寨造纸厂。一问,吓到了老赵,这里的造纸术,曾被列入黄岩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赵一时觉得很尴尬,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环境污染事件。他为此求助媒体:保护古老的造纸术重要,还是保护长潭的饮用水源重要? 今天,就把这事跟读者摆摆,请大家也来想个法子。 水车捣舂,这样的场景很难见到了 半岭堂村位于黄岩溪最大支流联丰溪的上游,宁溪至富山公路的半山腰上。联丰溪,也是长潭水库主要溪流之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半岭堂村。小村沿溪而建,村里到处是一捆捆的青竹。许多村民穿着青色的长工作服,裤腿上沾满了石灰。 车再往上行,到了一石桥处,带路的老赵手往下一指:这就是了。 造纸的小作坊就在溪流边,石桥下。远远看去,除了成捆的青竹,就是成片的石灰。沿着石桥往下,顺着一条小路就来到了小作坊,也就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水车。这水车,可不是摆设。从联丰溪分出的一支小溪流,从高处倾泄,湍急的溪水冲刷着水车。而随着水车的转动,连在水车上的捣舂伸进了小作坊里,上上下下地捣着青竹。 小作坊里只有两人,一老太太手拿一捆青竹,在捣舂下来回转动,不一会工夫,碓臼里的青竹就被捣成了碎竹条。 “做千张。”当记者问老太太在造什么时,她头也不抬答了一句。老赵说,千张就是福寿纸,即祭祀用品——冥纸。小作坊沿用的,是古老的竹纸生产技术,用山溪流水冲击水碓(水车),捣碎青竹制成竹纸。 溪水成了漂白剂,变黄的废水直排联丰溪 水车捣舂的原始工艺很环保,但接下来的工序就不怎么环保了。污染发生在起料冲洗的工序上。记者在现场看到,捣成碎片的青竹被重新捆成捆,放在浸泡池里,而另一个浆料池里,是已化好的整池的生石灰。浸泡池里的竹片取出来后,就要洒上生石灰,发酵三个月,直到翠绿色变成了黄色。村民说,这时,浸泡的竹片就起了麻丝。 到了四五月份,忙完春播后,正好可以进行竹麻加工。这个时候,浆过的竹料逐捆放入水中漂洗干净,此时,流过小作坊的清清溪水是必不可少的漂白剂。浸烂了的竹片还要磨成粉末状,放进大染缸,当过滤的竹麻浆拌入土制的纸胶以后,就成了纸浆。 我们在外面转了一圈,除了水车和简易的小作坊内见不到污染外,浸泡池和浆料池都是污水横流。从浸料到起料,整个过程要用水清洗,小作坊根本没有什么排污设施。 小作坊是依溪而建。流入小作坊的溪水,清澈可人;流出浆料池的溪水,变得混浊不堪。前后,不过才十几米。 浆料池排污水的小沟直通联丰溪。这下面,一大片的溪流,包括溪石,都染黄了,还泛着乳白色的泡。 站在石桥上,可以看得到有两家这样的小作坊。 竹纸工艺是流传上千年的“中国造纸术活化石” 可是,产生污水的小作坊来头不小。就在这个名叫半岭堂村的山沟沟里,造竹纸的技艺是祖上传下的绝活。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宋就负有盛名。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就曾称赞过黄岩藤纸。北宋年间,黄岩又有玉版纸闻名天下。南宋台州陈耆在编撰《嘉定赤城志》时,曾考证玉版纸的产地:“今出黄岩者,以竹酿为之,即所谓玉版纸也。”从这本权威的台州地方志里,我们可以证实黄岩竹纸生产的千年历史。 竹纸制作,除了以水碓代替人工完成捣料等少数工序外,生产过程绝大部分靠手工操作。工序繁多,粗算17道,细算下有70多道,是项纯技术活。像捞纸,老手艺人做这活时,手中的竹簾起起落落,浆料在簾子上,颗粒要细,分布要匀。而在抄纸工序时,须手腕柔和,两眼环顾竹帘两端,平衡荡漾,一气呵成——是赏心悦目的活。 值得一提的还有那架水车。由于半岭堂村的竹纸采用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一直没有被机器所取代。利用水流的原理,溪边运转的水车带动捣舂,把造纸的原材料青竹敲扁,这种工艺,与《天工开物》上记载着的造纸术相仿,堪称我国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 正由于此,2007年,当地的竹纸制作技艺列入富山乡、宁溪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并入编《台州市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宁溪镇卷》与《黄岩区卷》。2008年,竹纸制作技艺被黄岩区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做千张,是沿溪村民养家糊口的活计 除了名头响,做千张还是半岭堂村一些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原始手工作坊式的造纸工艺,在半岭堂一年一年地传承着。据史料记载,清中叶之后,因机器造纸的兴起,手工造纸渐渐衰落。玉版纸与藤纸不再生产。至清末民初,到解放前,黄岩的竹纸生产,大多转为生产千张。 由于半岭堂村的地理位置独特,山陡、水急、流长,岭上山场广阔,水源充足,盛产苦竹(青竹)。而苦竹自古以来是造纸的好材料,因此当地村民沿溪两岸盘盘竖碓捣料,搭厂造纸,户户做千张。解放后,破除迷信,千张销路低落,做千张的也同时减少。但半岭堂一带的竹纸生产仍在延续,并保持了手工造纸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技艺。 上世纪80年代,半岭堂村和相邻的宁溪岭根,几乎家家做千张纸,家家都有千张碓。有民谣这样传唱:“千张千张,出在西乡(即黄岩西部山区),临(海)黄(岩)太(平)三县,处处名扬。”半岭堂村地处黄岩西部深山,当地农民并不富裕。因此,如今还有老人在做这活。 “天晴时来,你会看到溪石上晒着的一大片的黄色纸张。”老赵说,这种场景,你在别处是见不到的。 记者手记 让古老的技艺“健康”地活下去 不光是老赵尴尬,相信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很尴尬。对待“活”了上千年,至今还完整保存着的竹纸技艺,我们该持怎么样一个态度? 明眼的一眼就看出,一棍子打死肯定不成。这可是咱台州土生土长的国粹啊。连米大师都夸过了,肯定得保。问题是怎么保? 按照目前任其自生自灭的状态,绝对不行。国粹是得保护啊,但这样子无组织无纪律地排放污水也不成啊,你想想,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有些就是联丰溪下来的。虽说喝了不会死人,可想着也窝心:这黄黄的泛泡泡的水,不知道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所以,我们能不能想想法子管住那支乱跑的黄水?如果能管得住,而且又把这些活宝贝保存下来,相信当地村民会满意的,经常喝长潭水的人会更满意的。当然,当年发明这些玩意儿的老祖宗如果知道了,也会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