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
31
六纸企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中心
六纸企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中心2011-1-31 中国造纸杂志社 2010 年11月1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2010 年第30 号公告,公布审核认定的第十七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在此批名单中,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截止到目前,造纸工业共有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华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6 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 2011-01
31
银鸽集团通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验收
银鸽集团通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验收2011-1-31 银鸽集团 1月12日,河南省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考核验收小组在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副主任张东涛带领下莅临银鸽集团,对2010年绿色企业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银鸽总经理程志伟,企管部经理陈应楼陪同。 考核组一行参观了公司中段废水处理厂,仔细查看废水在线监测数据和出水口水质情况。在二楼小会议室,程总对公司创建绿色、环保、和谐企业大环境方面做出的工作和成绩向考核组进行了汇报。 程总说,绿色象征生命,绿色象征文明。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企业作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努力做好保护环境这一重要工作。公司始终秉承“没有长远的环保 便没有长远的企业”这一环保理念,累计投入6亿元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了中段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好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科学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听取了汇报后,考核组成员对银鸽在环保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组长张东涛说,银鸽公司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性事业的现代企业精神堪称绿色企业的楷模。 - 2011-01
31
晨鸣集团举行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晨鸣集团举行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2011-1-31 晨鸣报 元月26日,晨鸣集团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晨鸣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陈洪国董事长作重要讲话,认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描绘了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会议由副董事长尹同远主持。集团副总经理张延军宣读了《关于表彰2010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110个先进单位、701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夏继钢获特殊贡献奖100万元,王之胜获特殊贡献奖50万元。 虽然正值寒冬,但是晨鸣国际大酒店却是暖意融融。华贵典雅的国际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主席台前鲜花怒放。大会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开始后,公司副总经理张延军宣读了《关于表彰2010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雄壮的乐曲声中,陈洪国董事长首先为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颁奖,随后,公司领导为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陈洪国董事长作了重要讲话。陈董事长在讲话中说,2010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管理,调结构,促运行,实现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生产经营稳步发展。一是创新企业管理,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二是提高营销能力,市场开拓成效显著。三是加大科学投入,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是狠抓节能降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建设深入推进。 陈洪国董事长指出,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公司“十一五”建设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集团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优化生产运行,加快项目建设,做好节能减排,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主要目标是:完成产量460万吨,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分别增长37.3%、35.8%和31%。公司上下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把握重点,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会上,销售系统代表赵利群、生产系统代表夏继钢、项目系统代表王景坤、管理系统代表宋俊东、技术拔尖人才代表黄效臣、优秀车间代表王营、明星员工代表韩翠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集团班子成员、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受表彰人员代表、集团部室人员、寿光本埠各工厂管理干部及员工代表参加了会议。 - 2011-01
31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1-1-31 泰格林纸 1月23日,“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此,泰格林纸翻开了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经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童来明、洪军、刘祁雄、吴佳林、王奇、黄阳旭、蒋利亚、邓德贵、付群明组成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李建华、张强为公司第一届非职工代表监事,彭莉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当日下午,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泰格林纸集团星沙总部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总经理童来明主持。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党委书记洪军、党委委员王奇、战略发展部经理张强,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骆有云,湖南省政府派驻重点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建华,湖南省国资委一办处长刘祁雄、湖南省国资委监事会三办主任邓德贵,泰格林纸集团领导吴佳林、蒋利亚,泰格监审部部长彭莉,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付群明、林秋生、曹文伟,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刘晓亮,湖南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陆小平、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李灵明、湖南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宁海成等嘉宾参加会议。 会上,7家股东代表以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的议案》;《关于〈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议案》,发起人一致同意将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选举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的议案》;《关于授权办理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有关事宜的议案》。 - 2011-01
30
广西横县:发展蔗糖产业,加快富民强县进程
广西横县:发展蔗糖产业,加快富民强县进程2011-1-29 食品产业网 千里沃野举翠,万顷蔗海泛绿。隆冬时节,正是甘蔗喜获丰收的季节。蔗林里,蔗农抢抓时间忙着砍甘蔗;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原料蔗的汽车驶入糖厂;糖厂内,原料蔗搬运、压榨、制糖、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蔗海流蜜的横县大地,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甜香。 近年来,广西横县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推动蔗糖产业加快“升级换代”,甜蜜事业之路越走越顺畅。预计2010/2011年榨季入榨甘蔗150万吨,可为全县财政提供1亿元的收入,蔗农种蔗收入达到7亿元左右,人均收入将近1400元。 政策扶持 加快富民强县进程 蔗糖业是横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撑着全县财政“半壁江山”,全县50多万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甘蔗,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抓好了蔗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把蔗糖业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产业。”县委县政府在每年召开的冬春植蔗种植备耕现场会上明确表示。为此,横县本着“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和“宜粮则粮,宜蔗则蔗”的原则,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从资金、技术、物资、良种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坚持“谁扶持谁受益”原则,在各蔗区逐步建立 “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制糖企业从技术、资金、良种、机耕、肥料、灌溉、防治病虫害、蔗区道路维护等方面,扶持蔗农,服务蔗农。认真贯彻广西蔗糖价格实行保底联动政策,出台了糖料蔗进厂达基数奖和超基数奖等激励政策,同时通过订单、契约使糖厂与蔗农联结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甘蔗是横县平马镇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该镇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将望天田、高坑田等地改种甘蔗,扩大甘蔗面积。到目前为止,平马镇的甘蔗种植面积有2.5万亩,甘蔗年产量可达12万吨,全镇群众种蔗收入达5000万元。平马镇快龙村党支部书记梁家泳说,如今该村群众都住上了“甘蔗楼”,购置了各种家电产品,每年还筹集资金进行村道、文化室、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建设,种植甘蔗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良种良法 力促产业提质增效 干旱一直是制约横县甘蔗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横县提出实施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示范项目,总投资达6.4亿元,利用3年时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蔗糖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力促产业高产高糖高效发展。 为了使该项目在全县得以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及时制订出台《2008—2010年全县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和《横县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示范项目核心示范区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在每年的支农经费安排中适当向蔗区倾斜,加强蔗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专业户和种植大户集中连片承包开发种蔗,逐步建立甘蔗滴灌、喷灌示范设施,实现规模经营,稳产高产。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甘蔗机耕深耕深松和地膜覆盖技术,提高蔗地保水、保肥和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产。 为做大做强蔗糖业,横县还从培育新品种入手,着力解决甘蔗良种的更新换代问题。目前,蔗农欢迎的台糖系列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现在正在培育和推广更适合本地种植的高糖高产柳城03/1137、西大引11号等新品种。2010年,横县实施甘蔗高产示范面积已达1200亩,辐射带动20万亩。核心示范区甘蔗单产实现7吨 /亩以上,蔗糖分达14.5%以上,比非示范区亩产增1.5吨 /亩以上,节约成本10%以上。 全县越来越多的蔗农掌握了应用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选用甘蔗优良品种,应用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各种新技术,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云表镇甘蔗种植大户邓显隐每年都承包1000多亩土地来种蔗,如今他已尝到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的甜头。邓显隐说:“甘蔗田间管理时期,1000多亩甘蔗地全部使用机械深耕深松,施肥培土,基本不费人力,种出的甘蔗茎高秆直,比普通方式种植的甘蔗产量高。”邓显隐还成立了甘蔗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群众入社进行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 循环经济 让甜蜜产业更甜蜜 过去,甘蔗的主要用途是榨糖,在白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这些废料一发酵,就会臭气熏天,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横县已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了甘蔗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让甜蜜产业更加甜蜜。 在横县冠桂糖业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平坦宽阔的场地里堆放着一座座小山似的甘蔗渣,公司副总经理谢正标介绍说,现在的甘蔗渣已经变成了抢手货,公司花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制糖产生的大量蔗渣为原料,生产制造纸浆,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同时利用纸浆废料造化肥,再用化肥回田种植甘蔗,实现了新一轮生产轮回,蔗糖产业循环链就此实现无缝对接。 此外喷淋蔗渣废水通过厌氧处理后不仅达标排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沼气用于生产,每年又为公司节约1万多吨的原煤。实现循环利用,壮大甜蜜产业,横县四家糖厂通过不断的技改革新,都拥有了综合利用分厂或车间,加快了产品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结构转变,全县日处理甘蔗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 目前横县甘蔗综合利用不断加快、产业链不断延伸,蔗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 “甘蔗+制糖+蔗渣+纸浆+高档文化纸”“甘蔗+制糖+滤泥+复混肥”和“甘蔗+制糖+糖蜜+酒精+乙醇汽油”产业链,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了企业、地方、农民互利共赢的目的。 - 2011-01
30
贵州“十二五”: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
贵州“十二五”: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2011-1-29 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贵州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十二五时期,贵州将积极发展以优质烟酒和民族制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构建具有贵州省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带动和对重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草基地、名优白酒基地、中药现代化基地和南方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提升壮大烟酒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烟酒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细制造和市场建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按照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贵烟”品质和壮大品牌,推进烤烟生产相对集中布局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名优白酒在白酒总量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年份酒,扩大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整合其他优质白酒品牌,全力打造黔北地区、黔中地区、南部地区三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和仁怀白酒工业园,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支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及非粮食原料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烟酒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两烟”500亿元,白酒500亿元;卷烟总规模达到300万箱,“贵烟”产销规模达到80-100万箱,力争达到120万箱,“贵烟”品牌在高档卷烟(一、二类)行业排位进入前十名,烟叶850万担;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茅台酒产能达到4万千升。 发展壮大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立足贵州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以推进中药现代化为主线,重点发展民族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做强“益佰”、“神奇”、“百灵”、“同济堂”、“信邦”等著名品牌,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医药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依托“老干妈”等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辣椒制品、肉制品、马铃薯制品、核桃乳、植物油、调味品和精制茶等特色食品工业,大力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竹、木资源优势,加快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建设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等系列产品。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 2011-01
30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围堵中国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围堵中国2011-1-29 中国经营报 “对墨西哥出口牛仔布的企业正在陆续提交关于不存在倾销的证据。”来自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阿根廷还要延长对儿童套装、夹克的反倾销调查期,我们正在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尽管农历新年将至,但在位于北京潘家园附近的办公楼里,多个行业商会办公室内却并没有假期将至的轻松氛围。与此同时,近两周来,印度发布两项反倾销终裁,巴西、俄罗斯等国也分别对烹饪不锈钢产品、不锈钢管等多个产品向中国企业提起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救济调查。在迈入2011年之后的第一个月,来自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件一下子成了主角。 发展中国家产业替代性冲突 案件背后往往昭示着市场变化。印度是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规模多年保持在8000万~1亿美元之间。据了解,于2006年起,印度就试图对中国提起青霉素工业盐的反倾销调查,曾两次立案。 在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发布的两项反倾销终裁中,对于中国产青霉素G钾(Penicillin-G Potassium)和 6-氨基青霉烷酸(6- APA)最高征收反倾销税率分别为39.51%和36.01%。而在2010年4月初裁时,青霉素G钾的普遍倾销汇率仅被定为3.8%,6-APA倾销税率初裁时为18.54%,终裁税率出现大幅上涨。 “6-APA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表明印度正在对青霉素产业链条的保护环节逐步延伸至下游。”中国医保商会工作人员表示。 6-APA是生产半合抗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钠和阿莫西林的重要中间体。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对印出口6-APA达5057吨,增长43.76%,占我国6-APA出口总量的68%,出口金额1.2亿美元,增长3.44%。而同期,一般青霉素工业盐对印度出口青霉素工业盐下降55.47%,平均出口单价下降32.55%。无怪这起案件中青霉素G钾的应诉企业只有两家,远低于应诉6-APA的企业数量。 在企业看来,这个变化则是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2009年,青霉素G钾的批发价格已经掉了40%左右,有规模的企业都纷纷升级转产6-APA、7-ADCA等。”李广东说。在河北沧州经营化学制剂生意的李广东如今已经转行,他告诉记者,2003年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开始出口到印度大约15吨,2007年最高达到40吨,但是当年利润和2003年差不多。同期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产能已达10万吨/年,而每年全球市场总需求量只有5万~6万吨。 中国企业选择印度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国际药物出口注册认证方面的绝对优势。据了解,药品出口至国外通常需要获得该国相关机构颁布的DMF(Drug Master File, 药物主文件)。以美国市场为例,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在世界各国向美国FDA提交的DMF总数量中,印度公司所占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14% 增加到了2009年的50%。但是自2009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争取获得认证,以便直接出口欧美地区,2010年预计有70家企业能获得认证。 “鉴于目前中国主要6-APA仍是输入印度,印度此举也可以视作是借贸易救济手段制约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以便为自己巩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争取时间。”东方证券医药分析师表示。 中国医保商会青霉素工业盐分会理事长张正海曾在初裁结果发布时对媒体表示,6-APA的反倾销立案,可能引发国内包括阿莫西林等下游产品的产能扩张,在共同的出口市场北美和欧盟市场上,中印如果打起“价格战”,恐招致更大范围的反倾销制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由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很多产业上具有替代性,这种替代性既体现在对国内消费市场也体现在国际竞争市场上。随着我们企业寻求产业升级,对方实施贸易救济手段的目的也更多地指向有共同竞争的领域。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中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威胁。因此在这些领域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类似案件出现。眼下正在大力推进的进口策略,暂时看主要寻求贸易额的平衡,对于产业发展的平衡还尚待时日。” 国产化政策的排斥性 2010年全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64起,涉案金额约7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制鞋、五金、日杂、罐头、家具、造纸、陶瓷、化工、纺织等多个领域。其中在五金、化工等领域于巴西、阿根廷以及印度等是案件的主要发起国。我国出口的石化产品以无机化工原料、染料、胶鞋以及橡胶(40940,690.00,1.71%)制品等为主,尤其是资源性产品,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目前,70%以上针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附加值较低的基础化工加工原料。 《2010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显示,53%以上的反倾销调查涉及化工、轻工和纺织产品;5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涉及冶金、化工和机械产品。而其中,印度即为我国石化产品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者,占发起案件总数一半以上。在机械产品领域,阿根廷主要发起者,所占比例约为33%,其中反倾销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发展中国家与中国贸易争端主要集中在双方都在国际市场上较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于印度等努力想发展制造业而又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会力图将热门的资源留给国内制造业。因此,只要他们的制造业还在发展,而且初级产品市场的牛市还没有结束,他们与中国围绕限制其国内资源出口的摩擦就会保持在高位。另一方面,巴西、阿根廷和南非这样的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牛市的环境下,拉升制造业成本 ,其国内产业部门会努力将其归咎于中国竞争,这也将更多不确定因素纳入贸易摩擦中。 1月,巴西将玩具制成品的最惠国(MFN)进口关税由20%提高至35%,有效期至2011年底。其理由是过去两年,巴西雷亚尔对人民币升值37%以上,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使得巴西国内玩具制造商利益受损。 “关税涨幅高达15%,我的毛利至少减少一半。”来自东莞的贸易商表示,尽管玩具出口利润较高,但是新关税条件下,利润情况并不乐观。2010年巴西市场上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口的玩具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总额高达3.049亿美元,仅这一项调整,损失以1000万美元计。 “巴西提高了关税,难保接下来阿根廷和乌拉圭不会跟着做。”这位贸易商表示,依照过去的经验,这类贸易壁垒往往会接连在这些国家发生。在过去几年商务部的预警产品目录中也的确体现了这样的趋势。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例,在过去3年内,预警产品目录上约57%的产品类别相同或相近。 “和欧美企业时常应用WTO规则来处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同,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用自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使得中国企业的未来应对难度变大。”白明表示。 印度则是从美国2009年提起的“购买国货”法案中获得了灵感。作为印度政府“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将对2011年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准补贴为每峰瓦300卢比(合人民币44.24元),不带蓄电池的项目基准补贴为每峰瓦210卢比(合人民币30.97元)。但2011年3 月预计正式实施的印度政府2010-2011财年政府扶持计划的太阳能项目中,要求首批入选的晶体硅技术项目的开放商“必须使用印度本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2011-2012财年的第二批扶持项目,太阳能电池也被纳入“国产化”范畴。对于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备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政策限制下几乎没有任何进入印度市场的机会。 不仅是关税或者限制性政策,也体现着“抱团”和“仿效”是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时的常用思路。在一些领域,企业联合起来对某种产品提起申诉的成功率往往比单独申请更高,这使得具有共同市场基础的国家联合起来的意愿加强,对于本国待发展的领域形成保护,且更强调“未雨绸缪”。例如,2010年巴西也同样对中国产无缝钢管提起反倾销调查。尽管事实上巴西并不是中国无缝钢管的主要出口国,在2010年1~11月中国无缝钢管的出口国家分布中,巴西占比不到2%。 白明表示,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回归制造业,全球产业链或许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各国陆续出台产业发展计划,因此这类似的限制性法令对于前景产业的保护在未来一年或许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