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 首页
  • 委员会介绍
    • 简介
    • 组织机构
  • 行业动态
    • 企业追踪
    • 行业资讯
    • 市场营销
    • 发展论坛
    • 环球资讯
    • 企业人物
    • 创意空间
    • 产品抽检
    • 其他
  • 会议及展览
    • 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
  • 刊物
    • 生活用纸
    • 中国生活用纸年鉴
  • 年度报告
    • 报告介绍
    • 年度盘点
  • 政策法规
    • 政策类
    • 标准类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图片链接
    • 文字链接
  • 科普专栏

行业动态

  • 企业追踪

  • 行业资讯

  • 市场营销

  • 发展论坛

  • 环球资讯

  • 企业人物

  • 创意空间

  • 产品抽检

  • 其他

  • 2011-01

    10

    斯道拉恩索加快进入中国包装市场

    斯道拉恩索加快进入中国包装市场2011-1-8 中国网 康佑坤拿起签字笔,在一份4000多万欧元的收购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2010年11月中旬,这位斯道拉恩索集团的全球CEO从北京赶往数百公里之外的河北省迁安市,将当地的正元国际印刷包装有限公司51%的股份收归麾下,从而使这家国际纸业巨头快步挺进中国包装行业。 在国际造纸行业,斯道拉恩索可谓鼎鼎有名。它是由芬兰的恩索和瑞典的斯道拉这两家公司1998年合并而成的森林工业公司,在全球逾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8家工厂,近27000名员工,年产能为1270万吨纸张和纸板、15亿平方米瓦楞包装材料以及690万立方米锯木产品,是世界新闻纸、书籍用纸、高档文化纸、民用包装纸板、工业包装和木材产品的主要制造商。2009年,集团销售额达到89亿欧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期将欧洲作为主要市场的斯道拉恩索加快了战略调整步伐,一方面针对欧美市场纸制品消费需求放缓的状况,陆续关闭了一些造纸工厂,压缩产能数百万吨,另一方面重点开拓亚洲和南美等消费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与此同时,集团在保持造纸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基于纤维的包装行业进军,通过延长产业链,获取更高效益。而在康佑坤看来,中国市场是斯道拉恩索未来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前,斯道拉恩索已先后在中国投资建立了四家工厂,生产高档铜版纸和压光纸等产品,并在广西开展了造纸用林建设项目,此次与正元国际的联姻,则是集团在华首次涉足纸类包装项目。那么,斯道拉恩索此举的目的究竟何在? 曾经在ABB、飞利浦等跨国公司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康佑坤告诉记者,一家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紧跟市场节奏。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正成为制造大国,包装行业也是水涨船高,增长迅猛,据斯道拉恩索预测,到2015年亚太地区消费品包装市场的规模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而未来10年亚洲包装市场增长部分的一半则来自中国。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市场,集团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另外,如今有许多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办厂,其中,仅芬兰就有260多家公司在华开展业务,投资额超过100亿欧元,瑞典在华企业则有500多家,他们中有不少在欧洲时就是斯道拉恩索包装产品的客户,在华开展包装业务,有利于整合集团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斯道拉恩索中国区总裁宋望球,对于中国纸类包装市场的发展状况有着更为详实的了解。他介绍说,2009年中国纸业总产量在8500万吨左右,其中印刷用纸约占四成,其余则为包装用纸,也就是说,中国每年用于包装的纸品超过5000万吨。这里面除了用于产品外包装的瓦楞纸制品,还包括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快餐包装和产品说明书等。多年来,中国纸类包装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基于纤维的包装比起塑料包装更加环保,而且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因而越来越受欢迎。在谈及斯道拉恩索为何自己不投资办厂,而是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包装市场的问题时,宋望球表示,这样可以使集团提前五到十年开展这项业务,另外正元国际是一家很好的企业,双方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据记者了解,2009年集团利润主要来自两项业务,一是新闻和书籍用纸,其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15%,营业利润则占到40%,二是民用包装纸板及包装产品,销售额仅占总额的21%,而利润则占51%,木材产品的利润则为负数。由此不难看出,斯道拉恩索急于进入中国包装市场的意图所在。 此次斯道拉恩索选中的合作伙伴正元国际,也是国内包装行业的佼佼者。这家1998年创办的民营企业,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年收入从1000多万元增加到8亿多,并在印度、韩国设立了业务机构。记者在公司车间看到,各种先进的印刷、包装机械正忙个不停,一台高速印刷机在印制必胜客匹萨包装盒上的图案,一旁还摆放着其他品牌的外包装样品。车间负责人介绍说,这台机器是从德国进口的,花了1亿元人民币,印刷速度每分钟高达300米,一个班只需三个工人管理。正元国际董事长郭财,对于此次“联姻”也有自身盘算,首先是借助斯道拉恩索的全球网络和客户资源,加快扩大规模,再有就是将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提升其竞争力。至于公司由谁控股,“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把企业做大做强。”
  • 2011-01

    10

    西门子:变频王者的中国30载

    西门子:变频王者的中国30载2011-1-8 电气中国 在中国,没有哪家公司如同它一样,拥有如此广泛的产品线;也没有哪家公司可以连续几年保持两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更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提供如此完备、尖端的大型传动设备及解决方案。 它就是变频领域的王者:西门子。 2010年9月30日,北京四元桥附近的西门子大厦。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驱动技术集团大型传动部总经理付强向德国总部提交了财务数据后满身轻松。这一天,是西门子2010年的财年截止日期。 付强欣慰并心怀感恩,在他和同事们一年的协同努力下,部门再次交出了“抓人眼球”的市场答卷。在这一财年,大型传动业务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地区的销售额超过了德国总部、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一跃成为西门子传动业务全球第一大市场。 西门子传动业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迄今已风云近30载。这一时期,西门子经历了由最单纯的产品销售至建设中国工厂、再至投入本地化研发的过程,跳跃式地实现了自身的产业升级。在这30载中,西门子历经了怎样“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变频王者”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与分享? 从进驻中国到中国创造 上世纪80年代,西门子大型传动业务进驻中国。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如同其他跨国公司一样,西门子也面临着品牌推广的问题,“如何让人一提起传动业务,便立刻联想起西门子?”而如今,不仅在传动领域,就是在整个工业、能源、医疗三大领域,西门子品牌的出现都会让人立即联想到它卓越、责任、创新的企业文化。 随着品牌的逐步推广、市场份额的逐年提升,中国市场逐渐得到德国总部的重视。特别是1994年,西门子在天津建立了大型传动部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从而开辟了西门子中国本地化发展的新进程。“实现了集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研发于一身的发展战略,大大缩短了供货、服务时间,降低了产品价格,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与客户零距离’。”付强说。 2005年,天津工厂经历了二次扩建后,拥有了强有力的生产能力,并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研发、服务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扩建后的工厂于2010年成功接下了中国政府10亿元高铁项目订单,为大型传动部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当时的扩建,自然也不会有10亿元的订单,人们不得不佩服西门子时刻充满着前瞻性的意识。 然而,对于西门子大型传动部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绝非仅此。2005年,西门子成功收购了当时在中国市场占领先地位的罗宾康公司。 付强至今认为,那次成功的并购对西门子来说意义深远:“罗宾康公司拥有其上个世纪90年代推出的完美无谐波系列高压变频器,适合于中国的电网,其重要特点是不会对电网产生谐波干扰,非常适合风机泵类的改造项目,与西门子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并购成功后,完美无谐波变频器极大增强了西门子公司在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借助西门子全球强大的销售网络的支持,使销售额一直不断攀升。” 随后,在西门子公司的支持下,大型传动部继续投入罗宾康位于中国上海、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地工厂的生产、研发。强有力的市场开拓使得该产品的业绩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业务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电力、水泥、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均有显著业绩。此外,完美无谐波高压变频器还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优异性能,为西门子在节能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动力。 如今,在位于上海的大型传动部高压变频器工厂,每年生产并销售几百台完美无谐波高压变频器,并且由在中国研发的10千伏高压变频器于2010年悄然诞生。西门子完成了从单纯的进口产品销售,到本地化组装、生产;再到如今的中国化成功研发,西门子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西门子中国化进程的稳步发展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肯定。他在考察天津西门子电气传动公司时说:“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它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它们研发的产品都是中国创造,都应该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 这意味着,中国本地化的研发将为西门子迎来更公平、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从全线覆盖到开拓创新 西门子为何在传动领域如此强大? “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全面的产品线、强大的销售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我们怎么会不强?”付强笑着反问记者。 目前传动领域普遍采用的矢量控制技术,是西门子早在1971年率先提出的,至今仍被业界所沿用。目前西门子的传动产品均采用性能最优异的高压IGBT功率器件,并且凭借160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功率器件的选型、设计上具有优势。此外,作为传动技术的引领者,西门子仍每年投入7%销售额的研发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建立在雄厚的研发实力的基础上,西门子全面的产品线为中国各工业领域提供了尖端的大型传动设备及完善的解决方案,在冶金、油气石化、电力、水泥、水处理、造纸、船舶、煤矿、有色以及测试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诸如在西气东输、大功率高炉鼓风机等国家重点项目中,都可以看到西门子变频的身影。 目前除了保持传统领域的领先地位,西门子大型传动部还着眼于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在太阳能、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合同能源管理、高速铁路等众多新兴的产业中,西门子都制定了积极的发展战略,并提供了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高铁项目供应商,付强告诉我们 “应用于高速列车中的传动设备,不仅要考虑在行进过程中温度、震动、冷却方式对其造成的影响,更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车中有限的空间。因此对产品设计和性能的要求很高。” 如今,西门子大型传动部将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了占据份额较大的中低端价格市场,并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案:SINAMICS V50、A-Compact Plus等新产品本地化研发生产,1LG0、Beide等小功率电机的销售、管理模式改进,选件、备件的设计,以及组织结构的调配,都为西门子进军新兴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价格导向到社会责任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产品价格过高一直考验着包括西门子在内的所有跨国公司。事实上,高压变频器本地化技术在最近5年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不但技术实力实现大幅提升,更在市场上有着优良的战绩。特别是近两年,本土企业凭借着其产品低价格的优势,更是占据了中国传动市场不小的份额。 但在付强看来,中国本土传动企业在近两年实力的确大为增强,这对整个传动市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态势。但是他并不认同部分企业实施的低价竞争策略,能为自身及整个传动行业带来持续、快速的发展。 在传动领域中,低端市场的购买需求往往以价格为导向;中端市场用户则同时考虑价格和性能;而高端市场中性能方面要求将优先于价格。真正成熟的用户在设备采购时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价格因素,而是对于产品可用性、可靠性、功率因数、谐波、性能、效率,对电网波动的适应能力等性能的综合考量。 付强介绍:“ 西门子不会参与低价竞争,我们追求并致力于研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用户带来的最大价值。如果以产品生命周期的费用来计算,初期的采购价格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最应关注的在于产品生产周期中的能效,是否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生产需要,并帮助客户实现节能降耗。” 以1000千瓦高压电机为例,一般国内售价为20万元左右,按一年满负荷运行8000小时计算,耗电将达800万千瓦时,以工业用电每千瓦时按1元计算,仅一年电费便高达800万元,若按电机寿命30年计算,消耗电费便高达2.4亿元,采购费用是其生命周期的千分之一。“虽然市场中采用冷轧硅钢片的电机要比热轧硅钢片电机价格高出15%,但这一部分费用完全可在半年内通过节省的电费而弥补。西门子凭借产品的性能和服务赢得中国用户的认同,更希望以此改变用户传统的消费理念,培养市场向高端方向发展。”付强说。 在付强看来,未来西门子大型传动部的发展依靠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别人不一定能做,我们不能做的,别人也一定做不了。”当其他公司将自身定位于某一具体领域时,野心勃勃的西门子却盯紧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机遇,并狠狠发力,并最终大获成功。这便是变频王者西门子的姿态。
  • 2011-01

    10

    江苏淮安一造纸厂货场燃大火

    江苏淮安一造纸厂货场燃大火2011-1-7 江苏新闻网 6日12时40分许,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九街与北一道交界处向东100米处一造纸厂露天货场突发大火,经过消防队员3个多小时奋力扑救,成功将大火彻底扑灭。
  • 2011-01

    10

    生活用纸:消费升级开启两级市场,龙头步入供应链竞争时代

    生活用纸:消费升级开启两级市场,龙头步入供应链竞争时代2011-1- 广发证券 需求稳步增长,催生两级市场 生活用纸作为居民日常必需品,消费量和品质需求将随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未来5年生活用纸行业将呈现两级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一线大城市)市场,竞争将主要在高端生活用纸企业之间展开,竞争力集中于品牌效应、新品研发推广以及流行时尚捕捉,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价格战走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高端生活用纸企业将强调铺货率,尽早瓜分市场增量,并保持一定的中端产品,挤压低端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无论低端产品份额如何萎缩,都将在这两级市场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的存在。 龙头迈出加速扩张步伐,积极迎接市场结构调整 从2010年开始,我国生活用纸企业的产能投放已经进入了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高增长时期,并将至少持续到2013年。而我国未来生活用纸的需求量增幅不过9%,未来生活用纸行业必然步入供过于求的环境,行业整体开工率将明显下滑。但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高端生活用纸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开工率下滑和市场份额萎缩的痛苦将主要由中低端企业承受。我国四大生活用纸龙头也预见到了这种市场趋势,他们均计划在2012年底前实现产能翻倍,扩张速度远高于行业平均。由于品牌渠道优势,四大龙头的市场占有率也预计将大幅提升。 品牌效应拉动消费,通路管理推销新品,供应链竞争考验龙头实力 生活用纸企业吸引消费者选购的战术可以归纳为“推”和“拉”。“推”,意味着企业重视销售通路控制,鼓励超市、经销商等通路在企业指定的目标地区,尽力向客户推销该企业的产品。“拉”,意味着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通过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培植他们对该企业品牌的忠诚感,引发人们主动选购其产品的消费欲望。本质上,“推”与“拉”的配合,正是通路与品牌的互动。 但对于生活用纸龙头企业而言,他们的品牌塑造和通路建设已然成型,强者之间的竞争,在于供应链(物流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管理能力。其中物流供应链包括原料采购、原纸抄造、半成品库存、后道加工、成品库存、销售通路等环节;而金融供应链是指在各个物流上下游环节之间,企业现金收支的状况。隐藏在这两种供应链背后的,是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反馈流程。 投资逻辑与建议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选择行业龙头;公司必须意识到未来市场结构变化,积极扩张;公司品牌深入人心,通路多元化,NPD能力出色;高管也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实施相应战略。 维达国际作为我国生活用纸行业当之无愧的一线企业,完全符合上述标准。2010年底公司产能已达到37万吨,而公司计划在2012年底前,扩张到70万吨的规模。维达已在广东、浙江、四川、湖北、北京、辽宁建成了7大战略生产中心,并依靠品牌优势,牢牢控制住包括从连锁零售巨头和中小门店在内的全国20多万个销售网点。我们预计公司2010年至2013年的EPS为0.45、0.61、0.75、0.92港元,目标价11.76港元。目前价格便宜,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木浆原料价格再次暴涨,销售费用过大拖累整体业绩。
  • 2011-01

    10

    造纸业出口回暖有望缓解供给压力

    造纸业出口回暖有望缓解供给压力2011-1-7 天相投顾 2010年1-11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收入9167亿元,同比增长30.27%;实现利润总额521亿元,同比增长42.03%;行业平均毛利率13.90%,同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从行业的整体业绩来看,2010年度造纸板块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增速逐步回落。从分季度情况来看,一季度因国际浆价大幅上涨,推动纸张价格快速上涨,企业盈利持续提高,并于二季度中期达到阶段性新高,其后随着行业进入淡季及高价原材料使用,盈利逐月下滑至三季度末触底,而四季度旺季的到来、以及节能减排的落实,将推动纸价、销量回升,行业盈利亦呈现向好态势。 11月出口回暖,有望缓解供给压力。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出口形势明显好转,11月纸及纸板出口增速为8.56%,扭转了连续7个月下滑态势;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但09年及10年一季度的过渡投资将给2011和2012年行业供给带来压力,行业景气度将明显受制于出口形势,我们预计出口的回暖有望缓解行业供给压力。 废纸价格继续上行,有望在春节后小幅回落。近期废纸价格不断走强,12月美废8#价格环比上月上涨了3.5%,美废11#较上月上涨了3%,废纸价格不断上涨主要由于下游需求的旺盛,瓦楞纸箱及纸板依然保持23%左右的同比增速,瓦楞原纸和箱板纸价格也相对坚挺;中长期来看,全球废纸供给后期增幅有限,而我国未来需求增速依旧将保持高增长,在此情况下,我们判断,明年废纸价格有望维持在高位;短期而言,春节过后随着包装需求旺季的结束,废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 造纸行业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持续对造纸落后产能的淘汰,将继续改善行业的供需结构;行业内新增产能多集中在行业内龙头公司,这会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并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短期行业盈利能力处于上升通道。
  • 2011-01

    10

    纸张运费印刷等成本都在涨 部分时事杂志涨价2-3元

    纸张运费印刷等成本都在涨 部分时事杂志涨价2-3元2011-1-7 新文化报  “这个月起,《南风窗》每本定价10元,比原来涨了2块钱。”长春市人民大街湖滨路市场附近一书报摊的业主对来买杂志的顾客张女士说。据其讲,自2011年元旦起,《南方人物周刊》的定价从每本8元上涨到了10元,《三联生活周刊》则从每本10元涨到了12元。另据记者了解,部分时事类杂志每本售价在原来基础上调高了2元~3元。 记者在桂林路上的另外一家书报摊上了解到,还有部分杂志上涨的价格不一,最少的仅上涨了0.1元,如《知音》从3.9元上调到4元;最多的每本涨3元,如《凤凰周刊》,从原来的每本12元涨到了15元,《领导文萃》从原来的每本5元上调到8元。 “杂志涨价是迫于纸张、印刷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国内某杂志社解释调价原因。据业内人士黄先生介绍,目前铜版纸的报价是6400多元一吨,各品牌铜版纸之间会有200~300元的差价。但铜版纸价格上涨约有半年时间,2010年全年涨幅也只有10%左右,至今价格仍稳定在半年前涨完的水平,仅凭这点,似乎还构不成杂志涨价的主因。但胶版纸就不同,涨幅明显高于铜版纸,2010年下半年约上涨15%,其间稍有波动,至今也涨了2~3个月。而国家对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环保成本过高使得一些小型造纸厂关停倒闭,大造纸厂的纸张订单开始提升,供需量增大,也是纸张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黄先生称,杂志涨价也与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上涨有关。“现在印刷厂一个雇工每天工资要50多元,原来一天只要40元左右就可以,而运输费用是由厂家承担的,在2010年油价几次调高的情况下,运输成本提升必然会显现在纸张的价格上。”
  • 2011-01

    10

    迁安市安排专项资金奖惩“淘汰落后产能”

    迁安市安排专项资金奖惩“淘汰落后产能”2011-1-7 中新河北唐山 近日,迁安市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奖惩办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拒不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惩罚资金。 ……轻工行业:2011年底前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 列入年度淘汰落后名单并按期限淘汰的,依据淘汰落后造纸生产能力,每万吨给予奖励10万元;单个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原则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16805条 上一页 2164 2165 2166 2167 2168 2169 2170 2171 2172 217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电话:010-64778188       Email:cidpex@cnppri.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0661号-4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4572
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