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
17
萧山:一卫生用品厂起火
萧山:临浦一卫生用品厂起火2011-2-17 萧山日报 16日早晨,市民张先生来电称,位于临浦镇浦二村的一家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发生大火。由于发现和扑救及时,火势很快得到控制,造成的损失不大,也没有人员伤亡。 工厂车间燃起大火 16日早上8点40分,笔者赶到现场时,明火已基本被扑灭,六七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女工坐在传达室里等待开工。 一名女工告诉笔者,她早上一到单位就看见消防车停在公司里,10多名消防队员正忙着救火,大家都在等火扑灭后开工。 笔者走进着火后的车间,里面已经一片狼藉:几根铁质窗架因高温软化而变得歪歪斜斜,屋顶和三面墙壁均被火熏得漆黑,地上到处都是燃烧后呈白色棉絮状的卫生用品边角料,堆在角落里的10多袋布料也被水浸透。 公司老板娘在车间里看一了圈,松了一口气:“还好损失不大。”老板娘对笔者说,她开的这家卫生用品公司规模并不大,厂里总共有20多个员工。着火的这个车间平时很少有人进出,主要是用来堆放生产需要的无纺布和边角料。 工人称发动机起火惹祸 目击者韩先生告诉笔者,早上8点左右,他乘坐公交车经过这家公司门口,离很远就看到一股浓烟冒出,还闻到十分奇怪的气味。 笔者从消防部门获悉,火灾发生在16日早晨7点50分左右,他们在7点58分接警后,立刻派人赶赴现场救火。据参与救火的消防官兵介绍,这家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正门面朝马路,着火的是该厂二楼的一个车间,约有50平方米。他们到达现场时,大量黑烟正在往窗外冒,多块窗户玻璃已经爆裂,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塑料燃烧的刺鼻气味。 最早发现车间着火的一名男工人说,当时一台发动机莫名起火,随后引发火灾。 对此,消防部门特别提醒各生产企业,要注意生产安全,加强防火防控措施,认真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 2011-02
17
美国的搞笑卫生巾广告
美国的搞笑卫生巾广告2011-2-17 联商网 - 2011-02
17
一次性尿垫等纳入北京工伤职工保险报销范围
一次性尿垫、一次性尿片、一次性尿裤、一次性导尿包纳入北京工伤职工保险报销范围2011-2-16 法制晚报 残疾青年致信温总理 "我反映的难题已经得到解决" 同时在信中建议——— "温总理:您好!首先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我在座谈会上反映提出的长期困扰工伤职工(脊髓损伤者)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难题,已经率先在北京得到了解决。" 今年春节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收到北京市朝阳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李楠的来信。信中,李楠向温总理汇报了一年来国家社保体系不断完善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同时她在信中表示,在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方面,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给予支持,将其上升到政策保障和制度层面,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走出困境,从而能够更有尊严、更体面地活着。 ●缘起 总理座谈会 残疾青年说困难 2010年1月31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服务中心,与包括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残疾人、农民工、大学生、教师等在内的13名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就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这次座谈会上,被温总理点名第一个发言的李楠说出了心里话:"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大小便失禁,需要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每个月要支出2000元钱左右,我的伤残津贴也就2000元。只能靠父母的退休费生活。" 李楠建议政府要更加关心残疾人就业和心理健康问题,修订工伤人员药品目录和辅助用品器具目录,同时修订工伤人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 高位截瘫的李楠曾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1997年,她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留校,2002年获得全国业余舞蹈大赛一等奖。然而2003年一次惨痛的车祸,使她失去了站立的可能。 温家宝对她提的三点建议一一作了简要回答,并郑重表示:"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 ●落实 加强残疾人保障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5日,守候在电视机旁的李楠在收看温总理在全国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将全国130万 老工伤 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年来,从北京市到国务院,李楠当面向温总理提出的建议一步步得到"回应"—— 2010年5月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布,自2010年6月1日起,一次性尿垫、一次性尿片、一次性尿裤、一次性导尿包4种用品将纳入北京市工伤职工保险报销范围,可进行定额报销。 今年1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并列出了落实的时间表。 ●建议 生活护理补贴 应有政策保障 李楠在信中向温总理介绍了自己心路历程的转变并报告了近况。 她在致温总理的信中再次为残疾人呼吁:"在与广大残疾朋友的接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疾苦和困难,他们普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绝大多数需要救济和救助。" "特别是重度残疾人,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参与能力低,很难通过劳动就业改变生活状况,而且还要承担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医药卫生和辅助器具支出,导致他们的生活严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广大残疾人也急切期盼能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制度安排改变这一现状。"李楠在信中说。 她继续写道:"一些地方开始为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以此缓解他们的现实困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这一措施还没有得到普遍实施,惠及到的残疾人也不很广泛。" 李楠在信中表示:"在此,我也想代表这部分残疾人建议,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给予支持,将其上升到政策保障和制度层面,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走出困境,从而能够更有尊严、更体面地活着。"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认真阅读了李楠的来信,在有关文字下用笔重重划上波浪线,并将这封信批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要研究制定对重度残疾人的救济和救助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 2011-02
17
消失的和被替代的:卫生巾诉说着女人们的故事
消失的和被替代的:卫生巾诉说着女人们的故事2011-2-16 内蒙古晨报 三、书信&E-mail 在网络普及之前,书信俨然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遥寄乡愁需要它,投稿叙旧需要它,情书绝笔需要它,公函聘书需要它……只要是异地沟通,书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首要选择。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哀婉地述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上世纪80年代前后,除了公函外,恐怕给邮电部门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莫过于一帮文学青年了,那时的文学青年哪个不是一个月里寄发十余封信件,俨然一介败家玩意儿。怪只怪那时的邮票低廉,而“害人不浅”也正是它的低廉,市内4分,外阜8分,每月发信30封也不过2元。倘若当时发信8元一封,谢天谢地,中国也冒不出那么一波儿有为的作家了。 E-mail的出现,使书信表面上没了成本,但包月费和电费加起来不比邮票来得便宜,与常规信件相比,它的优势是快捷准确,立竿见影。虽然E-mail在今天使纸质书信显得多余,有时还会令人感到老土得可笑,但正是这种土,让人与人的感情变得弥足珍贵,倘若今天能看到一封来自天涯海角的书信,仅那似有性灵的字迹,就够人玩味良久了。 几年前拥有E-mail是身份的标志,现在拥有最多E-mail垃圾邮件才是身份的标志,收得垃圾越多,证明你的身份越显赫。过去是我们在制造垃圾,今天是垃圾在造就你我他。 四、卫生带&卫生巾 提起卫生带似乎不雅,而说卫生巾却相对容易被人接受些,实际上一字之差的两个物品,其用处是相同的。说起前者,今天80后的人几乎已经不知其为何物。基于它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用文字将它记录在案,没什么好害羞或不耻的。 20年前女性所用的卫生带,与现今的卫生巾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为一次性使用,前者可反复使用。卫生带以细布缝制而成,条状,宽约5公分,长短分大中小号,基本略长一尺二寸,两头留有穿绳孔,骑于胯下以细绳系于腰间。高级点的卫生带细布内侧镶有薄薄的一层橡胶,以防渗漏。7、8岁时母亲以为我小,不背着我教姐姐折叠内侧所垫的卫生纸,我耳聪目明,即时便会,其形状有如男士的领带,前宽后窄。 出于女性生理卫生上的考虑,有人发明了一次性的卫生巾,奇怪的是,发明这隐私贴身产品的人据说不是女性,反倒都是男性。美国伊勒·C.哈斯博士本想为妻子做点什么,他从医用药棉吸血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内用卫生棉条,并于1933年获得了专利,还为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丹碧丝”,并将其培育成为今天的一款知名品牌。 在文明的社会里,其方便体贴的程度令人感动,从昔日粗糙的马粪纸,到精致柔软的丝薄;从无奈地叹息,到自主地选择;从自卑的揶揶藏藏,到自豪的关怀备至;从束缚的难言之隐,到自由地放飞心情,卫生巾诉说着女人们的故事。 - 2011-02
17
两台美卓新一代磨浆机开机运行
两台美卓新一代磨浆机开机运行2011-2-17 中国纸业网 2010年11月,在德国 Koehler Greiz GmbH & Co. KG 公司位于 Greiz 的纸厂以及 Sappi Fine Paper 公司位于瑞士 Biberist 的纸厂,两台由美卓提供的 OptiFiner Pro 磨浆机首次启动运行。OptiFiner Pro 是由美卓公司于2010年夏推出的一种创新性低浓磨概念。 首台OptiFiner Pro 在 Greiz 纸厂开机。用于为脱墨浆纸边磨浆/疏解。Greiz 纸厂以废纸浆为原料生产彩色纸,产品用于办公室、学校和美术用纸等。采用该设备的目的在于打破纤维束,减少粗屑和其它杂质。与此同时,保持最低的打浆度变化值。纸厂技术与质量保证经理 Ulrich Mallon 说:“设备交付、安装与调试均按计划顺利完成。目前,我们正以最佳的状态运行。与原有设备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节能效应。” 第二台OptiFiner Pro 于11月中旬在 Sappi 公司 Biberist 纸厂开机。他们用该设备替换铜版纸生产线桉木备浆线中的四台传统锥形磨浆机。其产品为不含磨木浆涂布纸,用于美术、胶版印刷、办公室用未涂布预印刷、胶版预印刷等。据 Sappi Biberist 纸厂产品开发工程师 Stefan Franke 介绍,节能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均得以实现。他说:“在额定打浆能耗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浆料强度得到提高。借此,我们实现了节能目标。” OptiFiner Pro 是一种创新性的结构紧凑的低浓磨浆机。在传统磨浆工艺中,纤维穿过整个磨区,因此受力过度,从而增加纤维中的细小组份,且影响纤维强度。在有些磨浆机中,可能有高达70%的纤维未受任何磨浆处理。OptiFiner Pro 磨浆机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浆料沿整个磨棒均匀分布以接受磨浆处理。所有纤维受力机会均等,因此磨浆机载荷能力更强,能耗效益更高。由于该设备结构紧凑, 所以运行灵活性高,且易于安装。 - 2011-02
17
纸业“十二五”在“强”上做文章
纸业“十二五”在“强”上做文章2011-2-17 消费日报 2011年1月7日,由中华纸业杂志社主办的“中华纸业2011年产业高层迎春峰会”在济南举行。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朴芳在会上表示,2009年和2010年中国纸和纸板消费量、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强”的方面欠缺,这需要中国纸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努力,由大变强。 在会上,山东轻工协会会长李伟鸣说:“‘十二五’是我国造纸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纸及纸板的需求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环保和市场压力将促进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净化市场。” 曹朴芳说,“十二五”期间,中国纸业步入全面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要着力解决资源、环境和结构三个突出问题,从而促进产业升级。行业要搞两个专项,一个是节能减排,另一个是产品升级。 总的指导思想是建设绿色纸业。这包括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循环发展原则;二是环境保护原则;三是技术创新原则;四是结构调整原则;五是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实现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六是满足内需为主原则。 提高原料自给能力 曹朴芳指出,在原料方面,“十二五”期间木浆和废纸浆的比例要增加,非木浆要减少,重点是要提高国产木浆和废纸的比重。 “‘十一五’期间,行业在林基地建设方面完成的不好,生产纸这一块比较好。今后行业要继续推进‘林纸一体化’。”她预计“十二五”期间木浆需求量将增加700万吨,其中400万吨由国内已落实的木浆生产项目供给,其余靠进口。废纸需求量增加1600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供应1000万吨左右。这要求国内将废纸回收率从40%提高到43%,利用率从39%提高到43%。 曹朴芳分析,国家可能要调整“非木浆使用政策”,原来《中国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提到的“原则上不再新建草浆生产项目”这一条在“十二五”期间或许有所调整。这需要行业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情况,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发展非木浆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规模,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产业结构升级 曹朴芳介绍说,“十一五”期间纸和纸板出口量仅占我国总产量的5%左右。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十二五”期间,行业以满足内需为主,国际市场作为调剂,并保持国内供给与需求平衡。 “十一五”期间,我国纸业88%是小企业,12%是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只占1%。 未来,行业要进行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22家年产能达到或超过100万吨的大型综合企业和10家“全球销售额100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另外,“十二五”期间,国家限制和淘汰类企业规模可能要扩大。这将促进产业升级。 行业将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中低档产品升级换代,研发新产品,优化未涂布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和特种纸产品品种结构,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和产品功能化。 “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华纸业杂志社副总编辑张洪成说,2009年,我国出口纸与纸板405万吨,占当年纸和纸板产量的4.7%;出口纸浆8.7万吨,占当年纸浆产量的0.01%。预计2010年我国出口纸与纸板430万吨,占当年产量的4.7%;出口纸浆预计低于8万吨,所占比重还不到0.01%。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产品以满足内需为主,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国际化步伐较慢。 然而自2007年开始,我国纸市场结束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某些产品进入阶段性产能过剩时期。未来电子产品、网络等新兴传媒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另外,中国造纸装备性价比的优势非常明显,某些产品已具有国际竞争力,到哪里找市场? 张洪成认为,欧洲市场是世界最大市场,但不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走出国门,到周边一些国家建立工厂,发展事业。 目前,印度造纸年产量不足800万吨,消费量在900万吨以上,属于供不应求的市场之一。未来,人口增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都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和发达的电子产业将促进印刷包装业的发展等因素都将使纸和纸板需求量大幅上涨。然而印度造纸工业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慢,还不能与需求同步增长。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越南对纸和纸板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预计2010年为246万吨左右,2020年将增至500万吨以上。然而,越南造纸业实力较弱,难以满足需求。 俄罗斯纸浆工厂的设备从上个世纪的1990年至今几乎没有更新。近年来,由于社会和政府对纸浆生产提出环保要求,企业正面临着为控制生产成本、引进国外高性能机械设备替换陈旧设备的需求。 2015年,俄罗斯的人均纸张及纸板需求量将达到78千克/年。然而,由于生产能力的问题,要满足需求就得靠进口,按1.46亿人口计算,目前需求量约为600万吨,2015年约为1140万吨,净增加540万吨。 张洪成介绍说,从2007年至今,中华纸业杂志社陆续组团参加了在芬兰、印度、泰国、瑞典、越南、俄罗斯等国举行的大型国际纸展,并在印度纸展、瑞典纸展、芬兰纸展设立了“中国区”。这为中国造纸和装备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中国轻工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胡楠在去年“首届中国造纸装备发展论坛”后对国内12家造纸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结合国际造纸装备业发展经验,胡楠认为中国造纸装备业要通过投资并购方式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走自主创新之路来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造纸装备业开始出现整合的趋势,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公司成立,有强烈的整合欲望。更重要的是行业技术创新有了新动向,行业正酝酿成立造纸装备技术联盟,另外,中国轻工集团要到美国花大价钱收购一家研发机构。 造纸厂研发技术设备是中国独有的创新方式。目前,泉林纸业和江河纸业正积极在自己的制浆造纸工厂里研发新设备,河南一家装备企业正在建卫生纸厂,其制造的纸机可以在该厂试验。 胡楠建议行业把国外退休的老专家请进来,作为老师帮助行业尽快提升创新力。 向绿色纸业转型 曹朴芳说,2008年,我国发布了严于发达国家的造纸行业新排放标准。“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增产减排目标,行业将降低COD的排放总量。 “十二五”期间行业要降低吨纸取水量。现在国家正在修订取水定额。行业还要降低平均能耗。能源部门可能要提高这方面的标准。 面对未来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造纸企业该如何应对?来自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的季明副秘书长做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策前瞻》的报告,并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他说,山东省“十二五”总体环保目标是——到2015年,在全省GDP年均增长10%左右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15%,使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他详细介绍了山东4家造纸企业华泰、太阳、晨鸣和泉林所采用的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并指出,造纸企业使用现有的技术工艺完全可以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据主办方中华纸业杂志社副社长史韶惠介绍,此次“中华纸业2011年产业高层迎春峰会”非常成功,来自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百余名代表参会,立体探讨了“十二五”行业发展方向。大家对中国纸业“由大变强”信心十足。 - 2011-02
17
广东木材加工业与营林比翼齐飞共发展
广东木材加工业与营林比翼齐飞共发展2011-2-16 中国建材网 多年的林业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发达产业的林业是不完整的林业,是没有地位的林业。林业产业体系很广,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多个门类,主要是木竹采运及加工业。广东林业改革开放31年来,依靠发展木材加工业,现在不仅一年创造2 000多亿元的产值,而且还带动了营林快速发展,也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 广东木材加工业现状 广东现有木材加工企业约2万多个,其中纤维板生产企业64个,年设计能力427.15万m3;刨花板生产企业66个,年设计能力197.24万m3;胶合板生产企业81个,年设计能力416.21万m3;木地板生产企业共113个,年设计能力1.53亿m2;家具制造企业6 000多个,其中包括台升、光润、联邦家私和宜华等大型或超大型的木制家具制造企业449个;造纸企业40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造纸企业238个、制浆企业30个、纸及制品生产企业836个。2009年家具产值约1 078亿元。广东除家具、造纸行业外,人造板和木制品行业发展也很快。据广东省统计局2009年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在产量方面:人造板完成577.54万m3,其中,中纤板322.21万m3、胶合板132.64万m3、刨花板75.23 万m3;实木地板2 220.4万m2、实木复合地板1 193.75万m2,纸及纸板1 315.53万t、纸制品874.19万t。在产值方面:人造板完成200.13亿元、造纸及纸制品1 477.72亿元、木家具483.23亿元、木制品92.17亿元,仅规模以上企业的造纸、人造板、木家具和木制品业的产值已达到2 253.25亿元。因很多家具、胶合板、刨花板、木制品等是中小型企业,广东目前的木材加工业的实际总产值预计在2 500亿~2 700亿元。 2 木材加工业和营林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应的重要任务。这是对林业内涵深刻、全面的揭示。多年的实践证明,林业是由营林和产业组成,营林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又促进营林的发展,林业产业是发挥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主要载体,支撑、维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力量。因此,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林业产业体系是一个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可分为木材采运及加工业,它包括木材采运、人造板制造、木材制浆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家具制造;林木种植业;经济林培育业;花卉培育业;林产化工业;林业机械制造业;动植物养殖业;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服务业和森林旅游业等多个主要产业。其中主要是木材加工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虽属资源型产业,但却不同于其他资源型产业,在钢铁、水泥、木材和塑料这4大建筑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更新的材料。因此,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亦被誉为“常青产业”和“朝阳产业”。 3 木材加工业发展对环保和低碳经济的贡献 1)木材加工业在消费大量木材的同时带动营林发展。 社会上一些人错误认为,发展木材加工业会造成乱砍滥伐,破坏林业发展。实际上如果能正确引导,发展木材加工业除了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能促进林业发展。广东省是我国木材加工业最发达的省份,目前木材加工业的木材消费量比1978年增长了50.24倍。 实践证明,木材加工业与植树造林正在成为互相促进的共同体,20世纪70~80年代, 广东由于木材加工业还不太发达,林农得益太少,群众造林和护林积极性较差,形成了木材砍伐多种植少,南粤荒山越来越多。抑制木材加工业则营林生态建设缺乏动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则有利于激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生态改善与建设。198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年绿化广东”的目标;在此基础上,1987年提出“林纸一体化”,并在广州造纸厂进行实施;1994年又首先提出森林资源分类经营,把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划出333.33万hm2为商品林,首先提出木材加工企业要建立木材后备资源建设的问题;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各项政策。近年来,广东从建立利益机制入手,鼓励多元化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目前广东省的群众造林积极性非常高涨,造林形势是多年来最好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非公有制各类投资企业达到57万多个,总投资超过46亿元人民币。全省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约占全省已建成商品林基地293.33万hm2的85%,使广东的木材产量由1978年230万m3,上升到2009年的524.78万m3,增长128.17 %。2009年,广东省已造速生丰产林133.91万hm2,其中桉树林114.14万hm2。改革开放31年来,广东省的活立木蓄积量由1978年的1.69 亿m3上升至2009年的4.18 亿m3,增加2.49 亿m3,增长147.5 %;有林地由1978年的429.6万hm2上升至2009年的927.18万hm2,增加498.02万hm2,增长115.93 %;森林覆盖率也由1978年的30.2%上升至2009年的56.7%,使广东的生态出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好局面,实现了木材消费量和森林资源蓄积量双增长。 2)广东木材循环利用为环保和低碳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2009年,在广东木材加工业7 725.5万m3消费量中,使用回收废旧林产品折原木材积5 375.5万m3, 占木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69.42%;造纸消费木材5 920万m3中,用废纸达到1 334万t(其中进口废纸达到1 004.8万t)折原木材积4 617万m3;人造板加工业充分利用回收剩余物及代用木材,仅2009就达到1 280万m3,其中回收755万m3、代用383万m3;木制家具使用的中纤板1 100万m3和刨花板400万m3中,用边角料、枝丫材折原木材积约1 930万m3。造纸、人造板和板式家具生产用的人造板3项合计,消费废纸、边角料、枝丫材等废旧林产品,折原木材积约7 302万m3。如果每公顷木材产量按30 m3计算,相当于1年少砍20年生森林243.37万hm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调查数据:1 hm2森林1天能放出0.73 t氧气和吸收1 t的二氧化碳,据此计算,少砍的森林1年能放出约6.48亿t氧气和吸收8.88亿t的二氧化碳。随着人造板业和造纸业不断发展,新造的133.91万hm2速生丰产林1年能放出约3.57亿t氧气和吸收4.89亿t的二氧化碳。利用废旧林产品和速生丰产林两项1年能放出约10.05亿t氧气和吸收13.77亿t的二氧化碳。虽然,联合国 FAO公布的调查数据在各种树种和地区等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广东1年使用的废旧林产品使世界少砍的森林和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两项合计能放出大量氧气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是肯定的。广东2009年进口木材及制品折原木材积达4 129.42万m3,其中仅废纸和废纸浆折原木材积达3 417万m3,占进口总量的82.75%,而木材仅占3.44%。广东不仅是世界的木材加工厂,同时也是废旧林产品处理厂。广东的木材加工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世界低碳经济和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 4 木材加工业发展的社会效益 广东省广大贫困山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广东已初步形成以家具、造纸、人造板、木地板、木制品等多个以木材为原料的种类齐全、规模日益庞大的较为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和流通体系。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山区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安定及和谐发展。目前,广东木材加工业生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许多木材加工企业在山区和农村,这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木材加工业在解决 “三农”问题方面作出了贡献。如韶关、清远、肇庆、梅州、河源等贫困林区,这些地区过去大量木材上调国家,森林资源越砍越少。1985年,广东取消商品材上调计划后,林农以销售木材为突破口,通过木材加工等综合开发,建设各类木材(制品)加工厂和人造板厂,吸纳了大量人员,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农民得到了就业机会;许多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也为当地财政和福利事业做出了贡献。如梅州的威华集团,从1997年至今,始终致力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先后在广东省的梅州、增城、清远等地建成了9条现代化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为了打造“林板一体化”,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从1997年就开始了速生丰产林的种植,是我国最大的植树造林民营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威华集团已在广东省的梅州、清远及河北省等地累计投资建设了4.27万hm2速生丰产林基地。在发展种植速生丰产林及进行木材加工过程中,采用“公司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组织模式,带领山区群众走出了一条耕山致富的道路,解决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威华集团直接带动农户达3万多户,户均增收达6 000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广东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没有发达的木材加工业,营林就缺少生机和活力,农民不富,也难以有效地建设生态林业和保障生态林的安全;没有发达的林业产业,林业就是不完整、没有地位的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