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彭场:无纺布企业大缩编 千余家到数十家
2011-3-15 中国纺织网
2011年的这个春节,湖北仙桃彭场镇上很多无纺布企业的老板过得并不开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是给昔日的竞争对手打工,还是改行做点别的?
小镇彭场,地名始见于清光绪年间的《沔阳州志》,曾是湖北乃至整个中国内陆城镇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它地处湖北仙桃市区东南方向10公里外,总人口不过10万余众,却生产出了全中国将近一半的无纺布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近二十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
然而,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受到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涨和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彭场镇上大大小小的千余家无纺布企业瞬间减至百余家。过完春节后,“维持正常生产的不超过20家”,形势的急转直下远远超出了彭场人以往的全部经验和想象。
招工牌子只是个“象征”
在出租车进入那条通往彭场的马路之前,《每日经济新闻》笔者便开始想象即将出现的景象:到处是新挖开的厂房地基,随处可见写有“急聘”字样的红纸招聘告示,充斥在大街小巷的黄色无纺布原材料,忙得没有功夫说话的工人和一天24小时运转的机器……
可眼前的现实却出乎笔者的意料,在整个彭场镇里,《每日经济新闻》笔者感受到的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甚至让人找不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觉。
“2011年彭场整体形势很一般,没有像往年那么严重的招工难。”还没有等笔者提问,湖北省仙桃市德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彪便主动给出问题的答案。
对于马路边依旧可见的招工告示,他给出了一种多少有点让人伤感的解释:“其实,那些招工牌子只是个象征,企业必须要摆在那儿。这是让别人知道,你这里2011年还有事做,否则别人还以为你关门了。”
看来,与那些备受“用工荒”困扰的地区和企业相比,凭借出口无纺布而出名的工业小镇彭场2011年的形势确实“不一般”。这一点,笔者从年轻的女干部叶芳那里得到了证实,她是仙桃市彭场镇主管企业招工工作的副镇长,“2010年这个时候,企业都会找我们反映困难,2011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无纺布民营企业主就表示,目前是否新进员工确实是个很难做出决定的问题,“作为老板,我们肯定还是希望招来新员工,但是人来了,我们又会担心是否有事情做。”据其透露,他手头现有的订单只能做到3月底,“不单是我们一家这样,彭场绝大多数在开工的企业都面临接下来无订单可做的局面。”
对此,仙桃无纺布协会会长付立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就坦承:“目前的情况确实非常严峻,由于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和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等方面的原因,从2010年2010年8月份开始,整个行业的海外订单就明显减少。”他还进一步透露,在此境况下,“彭场之前有大大小小无纺布企业1000多家,春节前倒闭破产到150家,春节后剩下40家左右。目前,剩下的企业里面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不超过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