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 首页
  • 委员会介绍
    • 简介
    • 组织机构
  • 行业动态
    • 企业追踪
    • 行业资讯
    • 市场营销
    • 发展论坛
    • 环球资讯
    • 企业人物
    • 创意空间
    • 产品抽检
    • 其他
  • 会议及展览
    • 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
  • 刊物
    • 生活用纸
    • 中国生活用纸年鉴
  • 年度报告
    • 报告介绍
    • 年度盘点
  • 政策法规
    • 政策类
    • 标准类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图片链接
    • 文字链接
  • 科普专栏

行业动态

  • 企业追踪

  • 行业资讯

  • 市场营销

  • 发展论坛

  • 环球资讯

  • 企业人物

  • 创意空间

  • 产品抽检

  • 其他

  • 2010-10

    15

    湖南:岳阳纸业产能迈上百万吨台阶

    湖南:岳阳纸业产能迈上百万吨台阶2010-10-14 湖南日报 “车速稳定在1350米/分钟”,今天,在岳阳纸业40万吨项目生产现场主控室监视器上准确显示着造纸机台车速等实时状况。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自去年10月13日全面实现投产。新项目运行一年,岳纸产能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进入全国为数不多、单一工厂能力达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造纸企业行列。 岳纸40万吨印刷纸项目是国内外引人注目的大型造纸项目,项目投产后不仅使该公司的产能增加,劳动生产力提高一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新系统10号机生产线以具有“城市森林”美誉的废纸为原料,年可利用办公废纸逾28万吨,与全部采用原生化学浆造纸相比,利用废纸年可替代原木100万立方米,废水污染物降低70%以上,降耗40%以上。 新项目投产后,生产环保型复印纸、环保型胶版纸、环保书刊纸等系列环保产品,也让岳阳纸业的产品档次、产品结构、产品质量更具市场竞争力。今年,岳纸通过了湖南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被评为“湖南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此外,还通过了FSC森林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取得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成为目前行业内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造纸企业,被确认为绿色环保生产标准企业。
  • 2010-10

    15

    中国印艺大奖花落谁家 20余国印刷精英一较高下

    中国印艺大奖花落谁家 20余国印刷精英一较高下2010-10-14 中国纸网 金光集团APP设立,有着“纸业奥斯卡”美誉的金光印艺大奖经过五个月的激烈角逐,评审工作已于本月落下帷幕。此次大奖堪称国际“印刷术”技艺的最高较量,共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艺精英参赛。11个类别的金银奖、优胜奖将于本月20日在上海举行颁奖盛典上揭晓。 中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起源地,造纸和印刷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化传播为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如今,中国纸业龙头企业金光集团APP将造纸与印刷技术发扬光大。除了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纸业由传统转向现代化的产业革新,为中国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外,金光集团APP在与造纸技术息息相关的“印刷”领域里也贡献良多。由金光集团设立的金光印艺大奖,如今已成为印刷业界的年度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国际的印刷、出版、广告设计等领域精英的参与角逐。金光印艺大奖已被认为印艺业界的最高荣誉,堪称名副其实的“纸业奥斯卡”。 自2007年设立以来,金光印艺大奖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回顾金光印艺大奖的发展历程,参赛企业数量和作品数量每年增长三成,作品质量也飞速提升。本届大奖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艺精英参赛,共有超过2000件作品角逐印艺大奖。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本届大奖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具备优秀印刷包装、设计专业学识和丰富印刷经验的专家,组成了具有独立评审权利的独立评审专家团。评审期间,国内外专家们对金光印艺大奖及参赛作品给予了高度认可,国外专家更加肯定的表示,大奖的金奖作品代表了印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引领着印艺界的发展方向。 作为中国纸业的领航者,金光集团设立金光印艺大奖,为印刷企业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和信息传播的渠道,促进了我国印艺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印刷标准的普及。专家表示,金光印艺大奖的设立,在弘扬企业文化方面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可以打通造纸业、印刷业和出版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纸业奥斯卡”盛会,可以集中推出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和作品,让更多的出版单位及公众认识、了解纸业工艺与印刷技艺。
  • 2010-10

    15

    聚乳酸纺织品亮相世博会

    聚乳酸纺织品亮相世博会2010-10-14 中国纺织报 9月27日,一场由天然原料——木薯、甜高梁等农作物以及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男女内衣展示会在上海世博会民企馆内举行。模特身上看似普通的内衣实质蕴涵着世界领先的高科技——聚乳酸环保纺织品。由于这种内衣原料来自纯天然,可以有效抗过敏,具有易洗涤、穿着蓬松舒爽等优点。用这个材料制成的内衣,好似人体的第二层皮肤。 据介绍,这是由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和上海绿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杰的带领下,联合上海和浙江有关大学、科研单位、纺织企业等,成功以聚乳酸为原料生产出纤维及其系列内衣和环保袋,形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乳酸及其纺织品的产业化制造技术,目前已在上海世博会投放试用,并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何为聚乳酸纺织品 生物质材料聚乳酸是以木薯、甜高梁等农作物以及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制成乳酸,再经过高分子聚合制备而成的。聚乳酸纤维是由聚乳酸树脂经常规纺丝工艺制得的生物合成纤维,其物理性能接近锦纶和涤纶,透气性和手感都好于涤纶,不易起静电,具有生物相容性、舒适性好,可制成复丝、单丝、短纤维、针织物、非织造布等,可作内衣、婴儿尿布、女性卫生用品、外套和袜子,以及医用纺织品如医生、护士穿的手术衣、防护服,、病人用的手术覆盖布和病床的床单等。 用聚乳酸纤维制备的内衣具有宽松舒适、透气、导湿吸汗等优点;用聚乳酸纤维制备的无纺布环保袋与传统的聚丙烯、涤纶无纺布袋相比,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环境友好特点、可替代塑料袋、纸袋等。 聚乳酸将开拓绿色产业链 据介绍,聚乳酸与传统石油基塑料具有相当或相近的使用性能和卫生性能,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中较快地降解为易被环境消纳的碎片或碎末,并随时间的推移彻底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回归大自然。聚乳酸的推广应用对于直面“三农问题”、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缓解“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方面意义重大,是一个典型的低碳产品。 在所有可作为生物质塑料的材料中,聚乳酸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一方面由于原料易得,易于大规模集约生产,更主要的是聚乳酸制品出色的物理性能以及可塑性,使得聚乳酸制品可以在目前的大多数领域内彻底取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另一方面,因聚乳酸的单体原料L-乳酸是人体内源性活性物质,故聚乳酸制品对人体无毒,不排斥并可被人体吸收,能用于制作医用的骨科材料和药物载体而安全地用于人体内。 目前,聚乳酸已成为全球性投资热点。预计在2009~2012年,随着聚乳酸应用的大力拓展,聚乳酸生产热潮将在全球展开。
  • 2010-10

    15

    纸业形成三个竞争主体鼎立格局

    纸业形成三个竞争主体鼎立格局2010-10-15 消费日报 为实现2010年底投产的目标,华泰集团加快建设70万吨高档铜版纸项目。目前,该项目建设人员加班加点,已完成安装任务的60% 原先我们还在感叹中国纸业外资和民营企业并存,独缺中央军。如今,随着央企中冶集团和诚通集团的到来,经过眼花缭乱的大收购之后,纸业形成外资、民营和国企三足鼎立格局。 纸业发出强大吸引力 中国纸业黄金10年高速发展,造纸产量从2000年的305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864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 计划经济时代造纸业在轻工行业属于“小弟弟”级别。而近10年,纸业群雄并起,外资、民营企业突飞猛进,成为行业两股重要力量。 我国造纸产量从2000年的305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8640万吨,而COD排放量从203万吨下降到129万吨,下降近60%;万元产值COD排放量也从0.168吨下降到0.025吨,下降572%。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造纸行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行业发展到了这个份上,国家不关注都不行了。随后,两家央企空降到造纸行业。 2006年8月,中冶集团收购西北最大的造纸企业宁夏美利纸业。2007年7月,中冶集团收编山东银河纸业。在2009年中国造纸企业排名榜上,中冶集团旗下的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年产量101万吨排在了第9位,虽然比年产652万吨的老大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差了几个档次,但第一次进入排名榜就在百万吨级上,可见其出手不凡。 国务院国资委9月15日发布通知,同意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加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为主业。诚通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其资金优势与资本运作能力足以支撑并购扩张。 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总资产高达85.2亿元,占诚通集团总资产的30.2%,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集团的20.5%和24.0%,已成为诚通集团重要的利润源。诚通进入造纸行业“蓄谋已久”,5年来,诚通步步为营,接连重组了多家造纸企业。该集团以下属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为平台,先后吸收重组了粤华包、冠豪高新两家上市公司,通过粤华包控股珠海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去年底,诚通宣布,与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采取共同出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联姻,对当地的大东纸业公司进行重组。 争夺市场话语权 中冶率先在湖南开始扩张。然而,诚通集团不甘示弱,9月21日诚通打败中冶科工,投入15亿元在湖南重组岳阳纸业。 玖龙纸业也看上湖南。早在5月4日,玖龙纸业就宣布投资20亿元在湖南衡山建一个50万吨/年箱板纸项目。 玖龙纸业湖南衡山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增长,目标规模将达到200万吨/年。业内人士认为,玖龙看中的除了湖南及其周边市场外,还看中当地的废纸资源。 中冶与诚通进入造纸业,比玖龙晚了整整10年。玖龙在造纸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在香港上市能酬到发展资金,不断扩张。而起步晚的两家央企则从重组整合资源入手。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为民曾表示,中冶还将进一步整合国内造纸企业,目的是将中冶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林纸一体化”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9月15日表示,调整中国诚通集团主业,增加“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业务。诚通集团此前的主业为资产经营管理、综合物流服务和生产资料贸易。国资委要求该集团根据调整后的主业,积极推进调整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诚通集团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物流配送、集装箱运输和金属分销网络,其中仓储占地总面积130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9条,总长度为114公里。该集团在各地拥有现货交易市场20家,年交易额3000多亿元。 有人预言,中冶和诚通凭借央企优势将对造纸行业领先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国有和民营企业同扛发展大旗 据报道,目前我国全社会80个行业中,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占77.5%,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占51.25%。目前,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所占比例非常低。据统计,民间投资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中占13.8%,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中占6.6%,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占5.9%。国企占有60%以上的社会资源,对GDP增长贡献不足3%,就业贡献不足20%。 中国造纸行业起步就因为“非主流”而限制较少。所以十多年来外资、民营企业偏安一隅,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做大做强,使曾经小乱差的行业以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式发展。 十几年前,我国9家国有企业曾参与新闻纸反倾销,但现在全须全尾的仅剩一家。其实,这些国企受到政策关照,生存环境相当不错。然而,官僚习气与计划经济留下的残余使这些政府抱在怀里的孩子早早夭折。反倒是10年前还默默无名、自立更生的一些民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过去国企失败的教训值得当前的进入者借鉴,千万莫要重蹈覆辙。 一些学者都在对国进民退担心。但是,在这个民营企业已经成熟的造纸行业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国进民也进的双赢局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民族造纸工业大旗扛起来。
  • 2010-10

    15

    2010年9月中国纸浆进口量环比增10.59%

    2010年9月中国纸浆进口量环比增10.59%2010-10-15 世界废料网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世界废料网统计分析,2010年1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纸浆数量达832万吨,比去年同期(2009年1至9月累计进口纸浆数量为1,064万吨)减少21.8%;同期,累计进口纸浆金额共计6,422,800千美元,比去年同期(2009年1至9月累计进口纸浆金额为5,064,060千美元)增长26.8%。 2010年9月期间,在上月国内纸浆进口回暖的基础上,本月进口继续加大,相对上月幅度较大。中国进口纸浆数量达94万吨,比上月(2010年8月为85万吨)环比增长10.59%;9月进口纸浆金额共计784,880千美元,比上月(2010年8月为725,470千美元)环比增长8.19%。
  • 2010-10

    15

    9月中国纸及纸板进口量环比减3.8%

    9月中国纸及纸板进口量环比减3.8%2010-10-15 世界废料网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世界废料网统计分析,2010年1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纸及纸板数量达255万吨,比去年同期(2009年1至9月进口纸及纸板数量为245万吨)增长4.2%;期间,中国累计进口纸及纸板金额共计2,781,249千美元,与去年同期(2009年1至9月进口纸及纸板金额为2,268,747千美元)相比增长22.6%。 2010年9月期间,虽然进口数量及金额相对还是有所减少,但明显可以看出其减少幅度微乎其微,因为旺季已经到来,且前期淡季库存货源基本出售,市场已经迎来下一个活跃期。期间,中国进口纸及纸板数量达25万吨,相比上月(2010年8月为26万吨)环比减少3.8%;9月进口纸及纸板金额共计307,504千美元,与上月(2010年8月为309,499千美元)相比环比减少0.64%。
  • 2010-10

    14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外资进入未必造成垄断

    对话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外资进入未必造成垄断2010-10-14 时代周报 近日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欧洲市场上的立顿红茶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其所称的提神功能并不存在。 “所谓的虚假宣传要站在一个大背景下看,这其实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致。” 面对这一调查结果,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茶有益身体健康,在中国是常识;但在国外,企业如果要以此为宣传,则必须向相关机构出具人体试验等一系列数据证明才可。这就好比中国的中药,在国外并不被认可,因为我们无法根据国外的检测要求拿出相关数据证明其确实对身体有益。此次立顿红茶问题也一样,是文化差异问题。” 不论是早前的清扬产品铵盐钠盐纷争,还是如今的立顿红茶问题,立足中国几十载,对联合利华的质疑声从未间断。 追赶宝洁 时代周报:清扬是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继强力推出力士、夏士莲之后的第三大洗发水品牌。宝洁的海飞丝定位为职业人士和成熟人士的去屑洗发水,清扬洗发水定为偏向年轻人。这是否是联合利华有意绕开宝洁进行差异化竞争? 曾锡文:中国日化市场的竞争者太多,我们并不会根据某一个竞争对手制定一个策略,而是根据产品的主要客户群进行市场定位。 比如力士是以影星代言为主的品牌,历史较长,很多中年人均在使用;而夏士莲则针对学生或中档消费者,偏重自然和清新健康。 在推出清扬产品前,联合利华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年轻人才是去屑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头皮毛囊的油脂分泌较旺盛且消费能力强,我们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制定了清扬产品高端去屑的市场策略,同时推出了清扬男士专用产品。 时代周报:联合利华甫入中国,最早被人记住的品牌是力士,因为其明星代言而尽显尊贵,曾风靡一时。然而目前力士品牌的地位正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曾锡文:上世纪80、90年代的明星与如今的明星不可同日而语,民众追星的心态也不尽相同。当时的明星相对较少,追星也不如现在常见,对明星自然有崇拜之感。如今追星较为普遍,明星代言的效果也自然不如以前。 时代周报:在日化领域,联合利华在中国目前并没有超越宝洁,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曾锡文:联合利华刚进入中国时,主要是以销售力士香皂为主,并将业务分散在立顿茶包、和路雪冰激凌等领域。而宝洁进入中国时,则专注洗发水,因此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目前联合利华每年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宝洁,在日化领域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创新是联合利华的关键,产品本身质量是基础。如果产品不好,即便宣传再猛,仍然无法支撑。消费者其实非常敏感,联合利华也曾有产品推出时销售并不好,主要是产品的配方并不适合消费群体,一旦改进,消费者就会马上认可并口口相传。 时代周报:有人认为日化行业的技术并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渠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曾锡文:渠道就像爆发力,对于短期销售确实有很大帮助;但从长远而言,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恰如一些推销的产品,第一次你会碍于面子购买,但并不会天天购买。 日化行业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较高。每天的工作便是研究日化行业的技术。 本土企业应练内功 时代周报:联合利华的奥妙品牌占据颇高市场份额,并特别研制了“祛除99种污渍”的中国产品。奥妙是否是联合利华本土化的样本? 曾锡文:所谓的本土化,其实涉及国际品牌和国有品牌的概念区分。奥妙是一个全球品牌,外国人都认“OMO”,但在中国则称为 “奥妙”。“奥妙”对于联合利华或国人而言,是一个本地品牌,没有任何国家会使用中文的“奥妙”品牌。 奥妙的市场占有率可能并非第一,但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奥妙是市场领导者。奥妙的定位较高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洗衣的要求会从“洗干净”逐渐上升到“不褪色” 、“更柔软”等要求,那时奥妙的市场占有率就会越来越大。 时代周报:联合利华旗下收录了不少民族品牌,有人认为你们是民族品牌杀手,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曾锡文:我们对品牌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只要能赚钱就有价值,消费者认可就是好东西。 我们的牙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联合利华曾将牙膏分为高档品牌“皓清”,中档的“洁诺”以及低档的“中华”,用多品牌覆盖整个中国市场。当时,我们自有品牌“皓清”的技术是最好的,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消费水平并不高,皓清没能支撑住。随后让“洁诺”做高端,但随着“中华”越做越好,我们逐渐将品牌往上覆盖,并将皓清的配方加入中华牙膏,又采用了洁诺的彩条技术,这样就把原来三种不同定位的牙膏用“中华”同一个品牌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恢复“皓清”,也没有必要保持“洁诺”。 中国牙膏界曾经有四朵金花:两面针(8.06,0.17,2.15%)、美加净、蓝天六必治和中华,目前只有联合利华旗下的中华牙膏仍占据主流市场。 时代周报:您如何看待外资与本土日化的关系?您认为本土日化自身的格局及发展是怎样的? 曾锡文:其实外资日化一开始进入中国时,可能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但也对本土企业起到了刺激作用,比如立白、蓝月亮等本土企业,这些年上升很快。但确有一些企业逐渐消亡,主要是因为他们太依赖政府地方保护政策。   其实中国的市场巨大,不能单纯地认为外资进入就会造成垄断,关键在于本土日化企业本身。蓝月亮就是一个样本,蓝月亮的罗董事长本身是科学家,十分注重技术,致使蓝月亮产品在日化行业迅速崛起。所以本土日化企业应多注意内功修炼,而非急于考虑短期效应或借助商业策略打击对手
16696条 上一页 2290 2291 2292 2293 2294 2295 2296 2297 2298 229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电话:010-64778188       Email:cidpex@cnppri.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0661号-4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4572
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