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
13
福建工业园区强制实施清洁生产
福建工业园区强制实施清洁生产2010-10-12 中国化工报 福建省政府日前下达《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书》,今后该省环保厅每年都将会同省监察厅、外经贸厅、经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各设区市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没有完成整治任务,或者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工业园区,除对相关市、县(区)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员实行行政问责外,还将在环境保护评先创优中实行“一票否决”。 据介绍,福建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87个,工业园区115个。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还处在前期准备或建设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明确的建设规划,企业违法排污时有发生。部分工业园区成了违法排污企业的避难所。为此,省政府要求,各设区市要全面清查工业园区内造纸、皮革、纺织、化纤、食品、有色等行业企业,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工艺和设备。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现有污染物超标或超量排放的企业,以及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企业,必须于2011年底前完成第一轮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同时,该省将对工业园区加强规划环评引导作用,要求现有工业园区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限期实行污染集中治理,已实行污水集中治理的,以及已将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园区,要求完善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未实行污水集中治理的应于今年年底前建成投运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或将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 2010-10
13
定制剧来势汹汹 三大创作问题需提前斟酌
定制剧来势汹汹 三大创作问题需提前斟酌2010-10-12 成功营销 随着内容植入手段的竞争升级,一种排他性广告植入形式——定制剧走进人们的视野。 “企业在做内容营销的时候, 一般都是这个品牌比较成熟的时候。 这不是说品牌一定要是知名品牌, 或者一定是个老品牌, 而是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和考量都比较成熟了 .” 一种有别于传统影视剧植入的广告形式—— “定制” 影视剧成为今夏的流行词。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票房突破6亿元, 创下了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 随着幕后制作故事的曝光, 人们惊讶地发现, 原来该片从创意, 到搭建制作班底, 再到推广, 原来是唐山市政府在幕后坐庄, 该片原来根本就是唐山市“定做”的城市宣传片。 无独有偶, 今夏宝洁和联合利华双双推出了自己定制的电视剧, 分别用以推广旗下的品牌飘柔和清扬,由于播出时间相差不多,播出平台——湖南卫视、 江苏卫视势均力敌, 一时间引发了大家对电视剧定制话题的讨论。 “这其实是激烈竞争下的细分产物。 ” 亚洲远智公司总经理谷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 “定制热”现象。他认为,两年来各类植入广告竞争逐渐升级, 而定制剧作为一种排他性的广告植入, 能够更充分地展示品牌形象。 而各大电影、 电视剧、 网络剧制作方及播出方为从中盈利, 更是把“定制影视剧” 定性为品牌内容营销的 “最高阶段” . 定制仍属少数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事影视剧内容营销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现在开始流行的网络剧,尽管广告植入已呈铺天盖地之势,但到目前为止,由企业全剧定制的案例仍属于少数派大胆营销实践。 那么, 到底是什么让 “定制影视剧” 一下子成为热门话题了呢? 内容营销服务机构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认为, 媒介产业自身的变化是其背后的首要动因。 他向记者介绍, 其实,海尔集团讲述张瑞敏事迹的定制电影《首席执行官》,泸州老窖宣扬白酒文化的定制电视剧《酒巷深深》,很早就开始影视剧定制的尝试, 但是在影片当时传播并不出色,“定制” 的概念也就慢慢淡了下去。 “但是随着各个卫视自制电视剧品牌出来了,电影银幕覆盖非常大,所以大家又重新开始关注定制电视剧、定制电影的问题。互联网定制剧也是因为从去年开始,视频网站开始做正版了, 各个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类型出现,观众也才开始关注自制的内容,不然(像原来一样) 看盗版美剧就够了。”王一飞说。 据他介绍, 网络的二次传播效应也是“定制”话题重回台前的重要推手。“以前大家并没有把互联网当作一个主要的意见发表场所的时候,二次传播往往不到位。”而如今, 无论是公众自发讨论还是品牌多媒体传播,都大大放大了“定制”作为社会话题的传播效果。 制作难度大 定制影视剧中, 广告主作为主要出资人掌握着全片内容,显然在将品牌信息植入既定剧目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制作方一边要考虑到观众审美需求, 又要兼顾“东家” 的商业诉求,在艺术与商业间走钢丝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大勇曾经参与过多部电影的广告植入与定制, 他向记者介绍, 从关注需求的角度来讲, 电影需要强烈的冲突与反差, 例如, 常见商业类型片——动作片、警匪片里,常会出现凶杀、色情等内容。 但无论是做广告植入还是做内容全定制, 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 “四平八稳” 的环境里,这就使得定制电影通常仅限于科幻片、浪漫爱情片,题材受到很大局限,“定制内容如果想被公众关注,只能越来越要求本身的创意性。 ” 他告诉记者,“大导演+名演员” 强强联合,是保证定制电影成功的最佳模式,然而,近两年电影中的大量植入,已经在损害电影的口碑。在中国电影票房迅速飙升的大环境下, 许多大型电影制作公司更希望通过票房收入获益, “我们今年接触的一些导演也都表示,不愿意在自己的影片植入任何广告。 ” 肖像权存隐患 从植入到定制, 演员肖像权的问题始终都存在争议, 只是在定制影视剧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以定制电影为例, 企业投资定制电影的一个重要动机, 就是希望利用参演演员对品牌形成隐性背书, 让演员在参演影片的同时起到为品牌广告代言的作用, 有时候企业甚至会将影片中的素材直接修剪成广告片。 具有多部定制电影操作经验的王大勇对此深有体会: “请一个演员花300万做两年的代言, 而我这部电影四个大演员, 花了1000万就拍完了 , 电影拍完了还能发行, 这不很赚嘛! ” 但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可能打不了太久了。 由于影视剧植入式广告数量猛增,演员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肖像权, 很多演员会拒绝参演广告植入或定制电影, 或者向片方开出额外条件。 针对肖像权埋下的隐患, 营销预算充足的企业的解决方式十分利落——把演员广告代言一同签下来, 联合利华定制电视剧《无懈可击》就采用了这样的操作手法, 但显然并非每家企业都有实力或有意愿这么做。“即使以后真的有很多人定制, 随着演员肖像权意识增强, 它很有可能衰退。 ”王大勇说,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愿意投资定制电影, 其实就是想利用肖像权现存的灰色地带, 节省明星代言费。 品牌须有“自知之明” 最重要的是, 企业需要对自己的品牌定位、 成长阶段有清晰的认识——与硬广不同, 内容营销造成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永久性的。 合润传媒是国内首家品牌内容营销专业机构, 总裁王一飞为此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某军用汽车品牌被民用汽车生产商收购后, 开始向民用汽车转型,希望塑造出一个时尚、 年轻的品牌形象, 但是市场效果却十分失败。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 这个品牌的汽车一直广泛用于军队中, 国内军旅题材电视剧拍摄, 只要拍部队用车就是这个品牌。 随着电视剧不断进行周期性的重播, 品牌旧有形象愈发牢不可破。 “企业在做内容的时候, 一般都是这个品牌比较成熟的时候。 这不是说你的品牌是一个知名品牌, 或者是一个老品牌,而是你对品牌的认知和考量都比较成熟了 , 品牌的DNA已经形成了。 ” 王一飞说。 「相关链接」 什么品牌适合做定制电影? 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大勇—— 从媒介属性来讲,电视剧更像报纸的属性,电影像杂志的属性。电视剧媒介覆盖率广,与观众的接触频次多,内容主题多以写实为主,特别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推广媒介,相当于用高频率沟通达到传播的目的。相较之下,电影更像具有内容主题化特征的杂志,电影的主题会和产品的主题有高度呼应,所以比较适合表现相对复杂的产品,特别是适合用来表现品牌内涵。下一个容易出彩的定制电影应该是3D电影,因为3D电影的视觉语言特别适合展示产品。以前我看过3D电影的广告,一杯雀巢咖啡泼出来像丝缎一样,它的视觉效果会更强烈。 什么品牌适合做定制电视剧? 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 这主要是根据品牌的目标销售人群来确定。高端奢侈品一般主打都市白领、高收入人群,如果不考虑样本量的话,其实做话剧、高端音乐剧最合适,比如依云就一直在赞助花样滑冰;街头风格的运动服装品牌可以赞助篮球赛;某些企业的产品服务没有直接面对老百姓,就可以考虑去做电影;而电影的二线市场的影院荧幕覆盖量远远少于一线城市。如果某个大众快消品品牌想要影响乡村市场、二级城市市场,我就建议品牌去做定制电视剧,效果会更好。 什么品牌适合做定制网络剧? 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 基于互联网的特性,中国网民的数量以及特征,我想定制网络剧对大多数品牌都不会是错误选择。绝大部分品牌都可以定制网络剧。当然,某些目标群体是老年人的品牌可能会觉得“狂轰滥炸”的电视直销媒体更有效。 优酷网副总裁潘沁—— 任何品牌,没有说哪种特别合适的,我们都可以根据品牌的特性来为它编排剧情。 定制电影:高风险,高回报 定制电影不同于商业电影的发行,它实际上需要一套类似于广告媒介购买的传播设计。 电影、 电视剧与网络剧三种类型中, 定制电影无疑是更容易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一类。 然而它对广告主的资金实力也有着颇高的要求——电影《唐山大地震》 中, 唐山市政府出资6000万元, 《爱情呼叫转移2: 爱情左右》 中定制方飞度汽车投下1000万重金。 纵观多年来投资定制电影的广告主, 要么是汽车等高利润行业的龙头企业, 要么就是各地方政府, 这样高风险的广告投资, 囊中羞涩的中小企业尚无缘问津。 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王大勇向记者介绍了电影定制的三种情况: 有时候, 一些电影制作方看准特定题材对企业的价值, 拿着剧本寻求企业的合作, 典型代表 作有 《穿越时光的地铁》、《爱情呼叫转移》. 有时候,企业根据市场计划自己提出定制需求,主动寻求制作方的协助,《变形金刚》 即是一例。此外,存在企业与电影内容制作方在植入广告过程中将合作进一步扩大的情况。 根据他的体会,尽管成功的定制电影能够带来不错的票房收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往往更注重电影的传播效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广告费付出的定制投入,牵扯到电影投资的定性,结算过于复杂,所以定制方通常要求更多的宣传利益和署名权,而不是票房利益回报。 - 2010-10
13
宁波亚洲浆纸新项目将节煤1.8万吨
宁波亚洲浆纸新项目将节煤1.8万吨2010-10-12 宁波日报 近日,宁波亚洲浆纸业公司的纸机涂料红外干燥器IR能量系统优化项目获得审批,这意味着此项目投运后,每年将节约标煤18000多吨。 天然气是绿色能源,取代煤电能源,节能减排的收益非常明显。目前,亚洲浆纸业公司的纸机涂料红外干燥设备能耗高,干燥效率(48%)对比于天然气干燥器的干燥效率(68%)明显偏低。为了节约能耗,亚洲浆纸业计划将5台纸机涂料机电IR干燥装置全部改为天然气IR干燥装置,并在厂外建一条天然气专用管线以连接宁波天然气主站。同时,在厂内建一个液化石油气空混气站作为备用气站。 该项目本月就可以投产,将为亚洲浆纸业每年新增1500万元左右的利润。 - 2010-10
13
自愿连锁超市组织在华遇冷 自有品牌难被认同成主因
自愿连锁超市组织在华遇冷 自有品牌难被认同成主因2010-10-13 信息时报 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蛰伏6年之久的全球最大自愿连锁超市组织者SPAR开始试水一线城市。继上月底在北京开出首家一线城市店铺后,日前坊间盛传,SPAR携手华南地区成员东莞嘉荣生活超市进军广州珠江新城社区超市。然而,在业界看来,目前SPAR绝地反扑一线城市,与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巨头在一线城市的较量,实力差距仍较为悬殊。 据悉,作为SPAR在中国一线城市开出的首家大卖场,在开业不到一个月却爆出运营模式水土不服的迹象。业内专家表示,这与SPAR的两大利器——自有品牌、联合采购在中国发展不尽如人意不无关系,“自有品牌发展缓慢,联合采购没有实质性进展,共同配送几乎为零。自愿连锁的差异化经营、低成本策略又从何谈起?” 一些专家表示,至少这个曾被誉为“中国中小零售企业救命稻草”的提法如今很少被人提起。 现状:在华走得异常艰难 据了解,自愿连锁在欧美国家发展已有80年左右的历史,其产生背景是中小企业为了应对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的竞争,通过走联合之路实现规模化效应。早在2004年和2005年,国际上两大著名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和IGA先后进入中国,但一直在二三线市场发展。SPAR在中国6年时间发展7家会员,走得异常艰难;同样,尽管IGA在会员数量上要超过SPAR,但也没有让会员企业收获到预期的效果。 在华蛰伏6年后SPAR才开始试水一线城市,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上月初,SPAR联合其北京合作成员华冠开出一线城市的首店,SPAR中国首席代表张智强表示,明年SPAR将再增100家店铺。此举被业界称是SPAR暗自较劲沃尔玛和家乐福,但无论是门店数、营业额还是名气都远不及后两者,因此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而更重要的是,自愿连锁是种松散型的联盟,难以保持会员的永久性。SPAR会员河南思达,在被正道花园百货收购后就迅速宣布退出SPAR。张智强也坦承,未来也不排除个别会员会在上市或遭遇并购后退出SPAR的可能。 难题1自有品牌难被认同 上个月在一线城市开业的SPAR管庄店,其自有品牌涵盖了以薯片、汽水、湿巾、袜子等食品类和日用品类,但与主流商品品牌相比,这些SPAR自有品牌虽价格低些,但却少有人问津。 卖场自有品牌研究专家冯建军表示,SPAR扩张一线城市的“野心”就是推广其自有品牌,以帮助中小超市应对超市巨头的天天特价策略,但作为SPAR最有杀伤的武器,自有品牌在国内却恰恰表现水土不服。冯建军认为,相比于沃尔玛、家乐福,SPAR缺乏知名度,对新生超市提供的自有品牌却有着本能的怀疑。另外,虽然自有品牌商品比其他商品的利润要高出10%以上,但目前SPAR进入中国的自有品牌只有320个品种,销售额占比不超过5%,相对于超市内上万种商品来讲,这些自有商品的占比微乎其微。 中国IGA执行总经理孙筱萍也曾表示,自2006年10月中国IGA推出了第一个自有品牌“爱家爱”食用油后,就再没有第二个自有品牌进入。孙解释说,由于中国各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性,影响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仅是让消费者感到陌生的SPAR、IGA超市,就在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佳、百佳、好又多等耳熟的超市推广自有品牌也不尽如人意,自有品牌占销售额不足2%。此前,尼尔森曾调查过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相对较低,曾购买过自有品牌的消费者只有15%。“SPAR自有品牌的销量与门店影响力是相关联的,SPAR想以自有品牌撬开一线城市大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冯建军如是说。 难题2联采无实质性突破 与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超市不同,自愿连锁组织的经营模式是由多家会员零售商自愿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统一采购、共同配送降低成本,这也是中小零售企业抱团联采对抗巨头的大功能。据悉,SPAR目前在中国也有几十个一线品牌能全国联采,会员采购这些品牌的成本普遍能下降3%~4%。但至今众多会员联合采购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也是SPAR、IGA在中国业务扩展缓慢的另一大原因。 “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各自会员企业有大小、区域及其技术、管理水平等问题的不同,没有经过磨合很难有收获。”楚睿商业董事长黄文杰表示,自愿连锁的每家会员零售商保持着自己的资产所有权,且进行独立财务核算,这使得他们各自仍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容易冲乱联合采购机制。“过去我们也尝试过大家一起下单,可是往往每家的进货方式、时间及结算方法都不尽相同,步调很难一致。”一位SPAR会员超市负责人也坦言。黄文杰认为,更重要的是目前无论是SPAR还是IGA,在国内都没有做出强势品牌优势,各家会员企业采购量也不能与沃尔玛抗衡,仅有几十个商品能联采,对于大型超市几万种商品而言也是杯水车薪,这就影响了加入会员联合采购积极性。“联采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更不用谈什么共同配送了。” 难题3品牌统一加盟费高 业界指出,导致SPAR在中国发展成员不太顺利另一大原因,就是国际SPAR要求加盟成员在其店名称中必须加入SPAR的成分,让一些想加入的成员企业一时难以接受。在一些区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小型超市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一直徘徊要不要加入这个自愿连锁组织,其中一个因素也就在品牌名称上。他们认为原来超市名称在自己区域里已是家喻户晓,如果再加入SPARR的元素,消费者一时还难以认知。 记者了解到,除了品牌因素外,如果加入SPAR,就意味着要大量改造店面,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员方面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另外,不菲的会费也让零售商望而却步。IGA的年费为大店40美元、小店20美元,各个会员还将分摊中国公司的运营费用,每年也在数十万元;而SPAR费用更高,每年60万人民币会费(按加盟商而不是按门店数收取),这对中小企业是个不小的负担。 - 2010-10
13
免费厕纸 考量服务也考量市民素质
免费厕纸 考量服务也考量市民素质2010-10-12 南充日报 一些收费厕所不提供厕纸,因为怕增加成本,且影响生意;一些市民到有厕纸的公厕“方便”时,“顺便”带走一大卷纸—— 交费进公厕后,还得自己掏钱买卫生纸;在景区游玩,厕纸架上常常只剩架子没有纸……国庆长假一过,不少外地游客以及本地市民纷纷以各种方式讨论,厕所管理方的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昨(11)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公共厕所发现,免费厕纸不仅考量着市民的素质,也考量着厕所管理方的服务。 收费厕所不提供免费厕纸 “交了如厕费,难道还不包括厕纸吗?”昨日上午,国庆期间曾来南充旅游的邹女士对记者说。邹女士是遂宁人,国庆假期一家人来到我市游玩。在一间公厕如厕时,邹女士才发现里面没有厕纸。迫于无奈,邹女士只得从厕所管理人员处买一包纸巾救急,“我不晓得这种做法到底合不合理,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只要给了钱,厕所就应该为我们提供纸巾。”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内多条街道以及公园内的公共厕所。在这些公共厕所的门口,都有专人看守,门口的桌子上还摆有各种纸巾以及其它用品。记者了解到,这些公共厕所都属于收费公厕,如厕价格从0.3元至0.5元不等。但当记者询问是否为消费者提供有免费厕纸时,这些收费员都纷纷表示:“没有,纸巾需自己购买。”一位李姓收费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内许多公共厕所都属于私人承包,所收费用要用于清洁卫生、水电支出等,如果提供免费厕纸的话,一是代价太高,二是收费厕所的附加经营如销售纸巾等小生意将会受到影响。 厕纸供应赶不上市民使用 与收费公厕“一毛不拔”的状况相比,一些饭店、景区相对而言就好多了。它们不仅很好地保持了清洁卫生,而且会及时续上使用完毕的厕纸。一些负责人坦言,由于部分市民时常不节约厕纸甚至“打包”带走,厕所内厕纸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内部分饭店、快餐店、西餐厅发现,其卫生间内都为顾客提供有免费的厕纸、手纸、洗手液等。在市五星花园一家西餐厅内,负责打扫卫生的文大姐告诉记者,卫生间内的厕纸换得特别勤,“有些市民还好,使用公共用品比较节约,而有些市民较为贪小便宜,往往在‘方便’之后还要带许多厕纸走。我有一次就看到一名中年妇女扯了好大一卷纸,但是又不好干涉。” 市民李祥告诉记者,当他前往景点卫生间方便时感到有点惊讶:“厕纸架上没纸,完全是个光架架。”觉得不可思议的李祥跑去询问工作人员,没想到该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前来旅游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根本就来不及换。”而据工作人员透露,导致这一现象不仅跟游人数量多有关,还因为一些市民贪小便宜随身带走厕纸。“免费提供厕纸主要就是为了方便顾客,对于部分市民故意浪费的现象我们也很无奈,但是如果市民较为节约,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市民享受到该服务。因此希望市民们能够爱护公共场所的这些免费设施。”上述景区有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 2010-10
12
宝洁与联合利华全球开打收购战
宝洁与联合利华全球开打收购战2010-10-12 南方都市报 全球两大日化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似乎同时看上了这个好时机,相继在9月底发布雄心勃勃的并购计划。宝洁CEO麦睿博公开宣称,有意收购同样大名鼎鼎的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令后者在本土上市的股票大涨10%。联合利华则在官网上确认,欲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被誉为“世界美容美发始祖”的美国护发用品生产商雅涛(A lberto Cul-ver),从而成为全球最大护发产品公司、第二大洗发水公司和第三大造型产品公司。 由于两大巨头本身的行业地位,其所实施的并购是否成功闯关反垄断法也是关键一步,联合利华收购莎莉至今尚未批准,正是卡在欧盟相关反垄断机构。若宝洁成功吞下拜尔斯道夫,单就中国市场而言,不仅玉兰油将与妮维雅汇合,已占洗发水市场半壁江山的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伊卡璐更将与丝宝集团旗下的本土强势品牌舒蕾、飘影、顺爽八剑合璧,届时无疑将令联合利华及其他本土洗发品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拜尔斯道夫与雅涛股价大涨 据外媒报道,一个月前宝洁CEO麦睿博所称的“宝洁意欲收购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以扩展海外业务”终于有了明确所指。宝洁近日正式表示,如果价格合适,有意收购有120年历史的拜尔斯道夫。尽管拜尔斯道夫的表态相对木讷,称尚不知晓宝洁有意收购自己,但其股票还是大涨10%。 就在5年前,宝洁曾以570亿美元的巨资鲸吞吉列,而这次瞄上的拜尔斯道夫也不可小觑,德国亿万富翁赫兹(H erz)家族通过投资公司M axingvest控制着后者略多于半数的股份,据称M axingvest目前并无意愿出售拜尔斯道夫的多数股份。但旗下拥有妮维雅(N ivea)、优色林(E ucerin)、莱珀妮(L aprairie)、Juvena等多个知名化妆品品牌的拜尔斯道夫2006年的全球销售额就有50亿欧元,2009年也只小幅增加至57.9亿欧元,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增长疲软。按照汤森路透集团提供的数据,拜尔斯道夫目前市值约为107.9亿欧元(147亿美元),还不到宝洁1732亿美元市值的十分之一,若宝洁大肆利诱,大有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可能。 与之相隔仅一日,联合利华即宣布将以37亿美元收购成立于1955年的雅涛,使之新增V 05、彩丝 美(T R E S emme)、耐 克 斯(N exxus)、圣艾芙(St.Ives)等品牌,若交易获批,将极大增强联合利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和澳洲的护发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雅涛年营收近16亿美元。每股37.5美元的收购价较其12个月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较其今年早些时候创下的历史最高收盘价溢价18%,消息公布后雅涛应声大涨19.57%。 去年1月,曾在雀巢和宝洁施展了并购才华的保罗·波尔曼成为联合利华首个外来引进的CEO,并开始打破联合利华9年来避免大型收购的传统。先是去年9月出资16.7亿美元收购美国莎莉的沐浴露和欧洲洗涤剂业务,又表示今年将耗资25亿欧元用于并购。而麦睿博自2009年7月上任以来,也一直致力于提升宝洁在海外及新兴市场的业务能力,去年约有六成营收都是在海外取得的,大大减弱了本土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二季度,因市场成本增加而利润率降低,宝洁在美国市场净利同比下滑12%。 丝宝集团或被宝洁曲线收购 在中国声名不张的雅涛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护发产品,若联合利华成功将之拿下,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护发产品公司、第二大洗发水公司和第三大造型产品公司。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坦言,这样的同业并购除合适的价格外,能否成功闯关反垄断法也是关键一步。不过就在华情况看,虽然较早进入中国,并曾于2003年在深圳设立子公司港尊实业,号称希望当年销售额达1.2亿,但雅涛此后就销声匿迹,只在极少的网购渠道才能从香港进行代购,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有限。若宝洁如愿获得老牌欧洲强企拜尔斯道夫,则会令整个中国日化行业振动。 “拜尔斯道夫的最大优势在妮维雅,宝洁若能拿下,将充实其中低档产品线对抗巴黎欧莱雅。”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向记者表示。而从护肤产品中的亮点———男士产品来看,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搜索指数,巴黎欧莱雅已首次超过20%,以20.45%的关注度排名第一,欧莱雅集团的碧欧泉和薇姿也成功进入前十,三品牌合计关注度为29.27%。妮维雅则排行第二,关注度15.43%,但若可加上今年3月刚上市的玉兰油男士系列7.01%的占比,便可击败巴黎欧莱雅。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冯建军进一步表示,妮维雅的核心价值在于每年在中国销出的600多万支润唇膏,目前其总销售不超过50亿,与玉兰油相仿,但终端到达率还高过玉兰油,而欧莱雅去年在华销售额80多亿,今年预计近100亿,两者若联合,当可与欧莱雅相抗衡。 更重要的是,拜尔斯道夫在2007年便以3 .17亿欧元(约35亿人民币)购入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股份,形成与宝洁、联合利华的有效抗衡。按照业内说法,中国洗发护发市场70%的份额就是被这“两宝一华”瓜分。丝宝曾将销售重点放在二三级及农村市场,但宝洁很快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跟进,丝宝当初下嫁拜尔斯道夫,主要是寄望能联手对抗宝洁。 半年前的丝宝年会上,丝宝C E O吴勇男向媒体表示,据A C尼尔森数据,中国洗发水市场整体增速由2008年的近12%下滑到2009年的6.1%,定型市场则出现萎缩迹象。相比整体数据的“严寒”,丝宝全年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美涛蝉联定型市场冠军。若宝洁成功拿下丝宝的东家,年销售额超十亿的舒蕾,将加入海飞丝和飘柔构成的大家庭。“即使被收购,丝宝几大品牌短期内肯定不会消失,会作为清扫国内其他品牌的工具,为宝洁服务。”赢正企业管理咨询首席顾问杨华斌和日化营销专家李贵君均如此认为。 - 2010-10
12
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福建4家企业上榜
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福建4家企业上榜2010-10-12 东南网 昨天,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统计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0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名单。福建共有4家民企上榜,分别是福建恒安集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福建神州电子、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排名分别为第80位、201位、477位、500位。 记者注意到,8月底,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也发布了一份 “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在这个榜单中,前三甲与民企联合会的榜单相同,但福建上榜的民企只有两家,分别为福建恒安集团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排名第109位、24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