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
01
胶州工商:“三无”餐巾纸,赶紧下架
胶州工商:“三无”餐巾纸,赶紧下架2012-7-31 半岛都市报 向阳商贸城多家商店出售三无餐巾纸,工商部门要求其下架 “向阳商贸城有业户出售三无餐巾纸。”近日,市民陈先生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称向阳商贸城有质量低劣的三无餐巾纸出售。随后记者来到向阳商贸城,看到有不少商家都有“三无”餐巾纸出售。接着记者联系了胶州市工商局,工商执法人员当即来到现场,责令这些商家马上把“三无”餐巾纸下架 ,同时工商执法人员表示,他们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于检查到的餐巾纸将进行严厉处罚。 “买了一大包餐巾纸,结果回家用手一搓,全是粉末。”近日,市民陈先生致电本报热线83982811向记者反映,自己从向阳商贸城购买了一些餐巾纸。但是回家后却发现外包装没有任何标识,属于“三无”产品,而且用手一搓,全都是白色粉末。 陈先生表示,自己买了这么一包餐巾纸,感觉很窝火。因为餐巾纸毕竟和人体直接接触,如果万一有什么问题,该让消费者怎么办? 随后,记者来到向阳商贸城了解餐巾纸的相关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商户的店外并未摆放“三无”餐巾纸,主要还是包装齐全的合格卫生纸,但当记者问到是否有餐巾纸时,店主毫不犹豫地就把记者带入店内向记者展示他们出售的餐巾纸。 记者看到,这些餐巾纸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外包装简单,只有一层透明塑料纸,而且一包的数量很大,最便宜的才五元钱,质量稍好,同样包装形式的餐巾纸十元到二十元不等,记者在询问店主这些餐巾纸是否能够再便宜点的时候,店主则表示,这已经是批发价,每大包餐巾纸也就挣三四毛钱,利润比较低。 餐巾纸是外出到餐馆、酒店就餐时所必备用品,但是这样的“三无”餐巾纸在用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保证卫生和质量呢? 在商店内,店主给记者展示的不同价位餐巾纸外观上最大的差别就是颜色的不同,一种偏灰色,据店主介绍,这种餐巾纸的材质就和店外摆放的劣质卫生纸是一样的,另一种比较洁白,在视觉感受上就比上一种质量要好。店主看到记者对餐巾纸质量不是很认可,就又介绍另一种有小包装的餐巾纸,价格也是同数量“三无”餐巾纸的两倍,但在这些餐巾纸上,也未有太多的产品信息。 随后,记者联系了胶州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对其进行了查处。工商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关于“三无”餐巾纸并未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所以只能要求店主对其进行下架。本报记者 - 2012-07
31
吉地美举办公开日活动
意大利吉地美公司在苏州举办公开日活动2012-7-31 《生活用纸》杂志 (本刊讯)2012年7月16-27日,意大利Coesia集团旗下品牌吉地美(GDM)公司在苏州举办了公开日活动,共有100多名生活用纸行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张玉兰副秘书长等一行3人应邀参加了活动。公开日活动并没有举行盛大的会议,而是采用意大利人的方式,将客户分组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接待张副秘书长一组的是Coesia集团中国多元化事业部总经理张世宏先生。 据张总介绍,GDM公司隶属于全球最大的包装设备生产商意大利Coesia集团,Coesia集团的业务涉及健康美容、日用消费品、烟草及航空和汽车等领域,2011年总销售收入为11.43亿欧元,其中卫生用品业务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7%。集团将全球业务分为5个大区,即北美和墨西哥、日本与韩国、南美、中国以及印度。 简单介绍了集团的情况后,代表们观看了GDM公司STAR BT型婴儿纸尿裤生产线的现场演示。该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地更换或添加功能,速度可达600片/min。这条婴儿纸尿裤生产线有两大亮点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一是成形鼓模块处没有粉尘产生,主要是由于装有专利设计的绒毛浆回收过滤箱和能平压、包覆绒毛浆的皮带。同时,通过POC触摸屏准确控制成形鼓中成形箱的风量,使得SAP与绒毛浆混合均匀度达到最佳。大大降低了绒毛浆和SAP的消耗量。二是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就只有一条皮带,有效避免设备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走位现象。生产线后端配备了Optima公司的堆垛机和包装机。车间内还展示了同属Coeasia集团的FlexLink公司的物流传送系统。据张总介绍,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纸尿裤设备的研发,其棉芯精华技术在减少绒毛浆用量、优化SAP使用效果、降低棉芯成本和减少纸尿裤厚度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其SAP定点喷洒技术和大耳朵应用技术已获得专利。GDM公司自1986年起从事卫生用品方面的业务,10年前就有意在中国设厂,一直在寻找收购的契机,直到2008年,Coesia集团收购了法国西瑞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2010年10月,GDM正式进入中国,并且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原西瑞斯的厂房设立生产基地,以满足中国及亚洲地区客户对高端设备的需求。目前,苏州厂以组装GDM的卫生用品设备为主,车间容量可同时装配10条生产线。GDM中国工厂不仅服务于中国客户,也会逐步覆盖东南亚市场。 - 2012-07
31
超市变小了
超市变小了2012-7-31 财经天下 忘掉大卖场吧,它们几乎停止了扩张。现在是便利店、中小型超市以及精品超市的表演时段——这源于我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也由地产商、供应商以及连锁企业一系列化学反应催生 超市正在变小?不,我不是说你家附近的沃尔玛或是别的什么大卖场面积比去年小了,它和以前一样大。但是,对于零售行业,这样的超级大卖场已经不再是投资主流。 大卖场渐入困境—尽管表面看来仍然人满为患,但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联合进行的一个调研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这个调研选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评出的“中国零售百强”中的42家大型超市门店(平均营业面积在1.8万平方米左右),对比2011年与2010年的数字后发现,这些大型超市平均单店销售额同比增加近15%,员工工资增长约7%。“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这些大卖场的销售额几乎没有大的增长,但是成本却上涨了。”德勤中国消费品行业全国领导人龙永雄说。 调研得到的另一个结论是,同期大卖场营业面积仅有5%左右的增长。 “大卖场业态在中心城市很难持续了,以前动辄可以进入一二线城市的好地段,开两三万平方米的卖场,现在已经不可能了,这是自然规律。”广东省流通业商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黄华军认为,一二线城市的养分已经贫瘠,大超市只能向城市边缘或更低层城市的池底深扎。 近几年持续上涨的地价、租金、人力成本,以及一部分中国顾客逐渐提升的消费能力,共同推动着超市小型化的趋势。精品超市、生活超市、便利店等等,形态各异的小型超市像雨后的蘑菇一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都市的中心区。这个趋势至少会持续几年,把关注点深入到这个行业内部,那些原本热衷于大卖场的巨头们都准备好了小型超市开店计划。在上海和广州,卜蜂莲花和百佳超市开出了3000至6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并打算将其作为一线城市的主推业态。 这些超市一般瞄准社区定位,扎根寻常百姓家,覆盖半径在一到两公里的步行范围内,以方便附近居民的便利购物。今年4月,卜蜂莲花在上海真如商圈开出一家55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定位为社区生鲜厨房,产品结构偏重食品及家居生活用品,其中,食品比例占到60%左右。稍晚,香港百佳超市也在广州开出了30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主推食品生鲜。 实际上,在上海、广州等人均GDP都超过1万美元的一线城市,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在全球零售业研究咨询公司Kantar Retail市场分析师张驰看来,这些城市中的消费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逐渐宽裕及工作时间的紧张,造成对便利的高要求及对价格的低敏感,“他们愿意去较近的超市购买日常所需品,而不是驱车去大卖场来回奔波”。 与消费者的推动相比,物业方的压力更加直接。“物业如今也在挑选超市方。以前选择余地少,只能进驻上万平方米的大超市,租金降得很低。现在只要地段好,哪怕只给出几千平方米的面积,租金仍然有保证。”黄华军认为,对物业来说,优质的地段已经保证了人流量,并不需要大卖场的集客作用。 昔日零售企业在地图上画圈,指哪打哪的时代已经过去。好消息是,商业地产投资购物中心的冲动正在加强,作为购物中心必备的经营元素,超市有了搭顺风车的机会。与地产商达成更紧密的合作才能获得优先选择权,代价是地产商往往要求搭车客缴纳几千万元人民币的押金,“就算对大型连锁企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资金压力,但这是值得的,对超市来说,没什么比选址更重要。”龙永雄说。 代价高昂,相应需要更高毛利的新超市入场—在热门地段的购物中心,精品超市的业态努力跻身。2000至5000平方米的面积、较高的毛利和租金支付能力,使得精品超市能够在这一地段存活下来。近年,华润万家旗下Ole’、北京华联集团旗下BHG及立足上海本地的城市超市,正渐渐在精品超市领域发力。 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发现,购物中心里的超市近两年越来越“精致”了。从品牌购物区来到底楼超市,不再有一脚跨入喧嚣大卖场的违和感。 例如,去上海新天地逛街,你会在时尚购物中心B2层发现一家名为Bazaar by Lotus的精品超市,这是卜蜂莲花为占领核心购物区推出的高端品牌。来到浦东陆家嘴的正大广场,3年前以大卖场形态存在的卜蜂莲花超市经过整改,成为一家面积更小、进口商品品类更多的“类精品超市”。 这种“搭调”是超市与购物中心在租金及定位等方面相互博弈的结果。 如果你不愿改变,可能 地产商会主动“帮忙”。拥有紧俏地段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奇货可居,物业方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2010年初,在广州中华广场经营多年的吉之岛超市未能获得续租,黯然离场,取而代之的是百佳旗下精品超市TASTE,原因在于TASTE的营业面积更小,但租金给付能力更高。 零售业态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化。零售行业本身以及供应商、地产商都在努力适应这个新环境。 大家伙也瘦身 超市巨头们的扩张计划里,精品超市是一个必选项 时近中午,柯志伟抓紧时间介绍自己的公司—Gusto Fine Foods的特色蔬果产品。这位年轻的加拿大人在中国经营西式蔬菜,坐在他对面的是城市超市国内采购部经理谭元露。会议室不大,留给每家供货商的“陈述”时间也只有15分钟,门外还有人排队等候。 最终,谭元露在长达3页的产品目录上勾出了白芦笋、黑蒜、迷你西兰花、大大波多黎各菌等产品。这些蔬菜被引入中国,于山东及云南等地在严格的品控标准下生长,价格不菲。 作为一家精品超市的采购负责人,谭元露对这些稀奇品类和“辣手”价格习以为常。这种精品超市一般位于高档购物中心,面积多在3000平方米以下,有着让普通消费者小小惊叹的精致环境和商品价格,拿起一包饼干或者薯片,十之八九贴着远渡重洋的标签。 与大卖场和社区超市不同,精品超市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营:如今,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更注重食品安全,至于高出的那部分价格,他们并不在乎。 城市超市是上海地区精品超市“土著”。早在同行们意识到高端超市的机会之前,城市超市就于1995年在虹桥区虹梅路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做超市之前,城市超市总裁崔轶雄的生意是电话订购,给上海地区的老外们送“家乡食品”。这个思路很自然地延伸到实体门店上。如今,城市超市在上海地区共有9家门店。 如今崔轶雄的“蓝海”里有了更多背景雄厚的身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根据华润万家的计划,其旗下精品超市Ole’今年将新增10家门店,预计到2016年,Ole’门店数将达50家。北京华联集团自2007年开出首家BHG精品超市以来,如今已拥有23家门店。去年12月,卜蜂莲花首家迷你精品店“卜蜂莲花生活站”在上海开业,上海地区今年将新增两家,未来5年,仅在淮海路上就准备开出5家生活站。 普华永道咨询服务部总监孙朝阳认为,大超市目前面临两极化的趋势。“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大超市的发展已经比较接近发达国家,下一步就是业态的精细化,多渠道销售的特点会更加明显。” “全业态”成为大超市们新的追求。华润万家旗下拥有华润万家大卖场、Vango便利店、生鲜超市及Ole’和Blt品牌精品超市。其收购的苏果超市也有大卖场、社区店、标准超市及便利店等业态。卜蜂莲花在今年4月开出首家标准超市以来,也形成了大卖场、进口货品的精品店、精品便利店生活站和标准超市四大业态。 2010年至今,Ole’仅在上海拥有两家门店,BLT超市作为Ole’超市的补充,是近两年华润万家的发展重点:与经营面积达4000至6000平方米、进口商品比例在70%的Ole’不同,BLT身段稍低,瞄准白领群体,是介于中端和高端之间的超市业态,面积在500至1000平方米,进口商品比例降为40%。事实上,BLT给了华润腾挪的余地,2011年9月,位于北京国贸的Ole’超市悄然变身为BLT超市。 其中,精品超市是一线城市中较为亮眼的业态。精品超市并不是新生事物,以上海市为例,久光百货、第一八佰伴及汇金百货等中高端百货商场中早有精品超市入驻。但与新兴连锁精品超市们背靠大树的资本及快速的扩张势头相比,它们多为单店经营,是商场经营中自然而然的延伸,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实力雄厚的大超市来说,在繁华地段的购物中心拥有一家形象良好、品位高端的精品超市是颇具诱惑的走法,也是顺应消费能力及市场机会的必然之策。 不过,大超市在精品之路上总有崴脚时刻。今年5月,百佳超市在上海古北开设的首家高端超市TASTE关门谢客,这距其开业仅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讽刺的是,开业之初百佳的规划是未来六七年内,在上海开设10至15家TASTE精品超市。北京华联集团今年5月在南京新开一家BHG精品超市,然而在华联综超(600361,股吧)2011年报中,北京华联精品超市有限公司净资产为-3950万元,净利润为-129万元。 对于精品超市来说,选址是其生命线。中高端百货开出的自有品牌精品超市鲜见失败案例,原因在于定位的契合,及能有效利用百货自有的集客能力。然而,对于新进入者,如何精准选址成为一大难题。百佳TASTE进入上海时的选址显得颇为草率,这家位于古北黄金城道御翠豪庭楼盘地下室的精品超市从一开始就没有应有的商业氛围,43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对于这一居住区域的消费能力来说显然太大。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认为,精品超市还是应该选择与购物中心结合的稳妥之策,“精品超市的许多货品并不需要天天购买,比如蜂蜜、奶粉及调味品。消费者来购物中心消费时会顺便到楼下精品超市买些东西,客户群比较契合。此外,精品超市对购物中心来说也有提升档次的作用。” 在崔轶雄看来,精品超市并不是一块足以让许多人饱食的蛋糕。“现在精品超市开得比较多,他们认为是蓝海,我们不这么认为,因为蛋糕小了。”他的观点是,大超市是超市连锁行业的主流,精品超市只是补充。 因此,说话慢条斯理的崔轶雄坚持一种固执又理性的开店策略, 我们没什么开店指标,有好的地方可以开5家,没有的话一家都不开”。 此外,精品超市的小体量和对独特产品的要求,使得产品采购及品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在城市超市的货架上,你能买到除了牛肉外的其他所有自产肉类,它们来自城市超市在江西、象山、嘉定等地的优质产区。蔬菜方面,城市超市在上海本地有近5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此外,夏、冬两季的本地短缺蔬菜分别由昆明和海南的种植基地解决,“这样也不是反季节蔬菜”。 或许华润、百佳不需要自己去种菜,但关键是每一家精品超市,都得找到这么一个“偏执”、难以模仿的模式,才有生存空间。 小,更有价值 供应商是对中小型超市“能带来什么”最敏感的一群人 超市变得多元化了,对于供货商来说,这无疑是利好趋势—现在还没有好到可以做选择题,我们采访的供应商都没有放弃其中任何一个渠道,但他们已经开始在大卖场、精品超市和社区超市以及便利店之间做些排列组合,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为有利的主场。 决战场 牛一超最近很忙,忙到只能在开车时接受记者采访。作为爱生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华东区业务的销售主任,他得维持公司代理的德宝(Tempo)纸巾及丽贝乐婴儿纸尿裤等产品在华东区市场60%左右的年增长率,以及相应的利润率。 德宝纸巾进入华东市场仅两年时间,牛一超对《财经天下》周刊说,现在赚钱的都在精品超市、便利店,未来公司也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这两个渠道。 在欧洲,“Tempo”甚至是纸巾的代称。来到中国,这个全球销量第一的纸巾品牌有了更高端的定位。与心相印、维达等普通纸巾相比,德宝的价格要贵上一倍。这个价格基本排除了德宝在社区超市的成功可能性,这种社区超市是上海的老字号超市连锁,大多位于老社区,“叔叔阿姨去买柴米油盐的地方,纸巾嘛,看哪个便宜就买哪个”。 大卖场销量不错,但可惜盈利困难。原因在于五花八门的收费,进店费只能算是大卖场所有收费的代名词,这是一个雁过拔毛的地方,新品费、促销费、特殊陈列费……让低毛利商品的供货商们头疼不已。而相比之下,精品超市和便利店的各类费用会比大卖场少去三分之二。“大卖场基本上不盈利,利润来自于其他形态的超市。”牛一超说,德宝纸巾的毛利润不算高,“能赚到10个点(10%)已经很不错了”。 便利店是德宝能够盈利的渠道之一,纸巾在便利店以单包纸巾的形态售卖,方便年轻人“顺手牵羊”,销量良好,更重要的是,顾客同样对价格不甚敏感。 与此类似,精品超市的顾客同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所以大卖场最常见的打折促销没用,顾客们更可能被一些精致的礼物所吸引,另外就是展示产品的优质性能。 过去的局限是,精品超市的店面少、货架有限,难以形成规模。连锁精品超市及新兴中高端社区超市的兴起让牛一超充满了期望。 广告展示台 和牛一超的选择相反,另一些品牌主要用精品超市来做产品形象和品牌推广,这确实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除了费用更低,精品超市包括陈列货架、堆头(注:指超市中商品单独陈列所形成的商品陈列)等都会做得比较精致一些。“我们有新的产品都会在精品超市开始尝试卖,看市场的反映。”上海钦舟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莉莉说。上海钦舟贸易有限公司是丹麦蓝罐曲奇、费列罗巧克力、箭牌口香糖等品牌的代理商。 而且,精品超市在促销方面会给予更多的配合。徐莉莉甚至认为,精品超市的作用可以与广告相比。 对于这些要求更高销售量的供应商,精品店的作用不是赚钱。“精品店毕竟不跑量,而且扩张速度较慢。”徐莉莉表示,未来仍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大卖场中。当然,前提是钦舟所代理的进口食品毛利较高,“一般都有30%以上。”一位供应商透露说。 紧跟大卖场的另一个“红利”是可以跟着对方一起扩张。虽然近两年大卖场开新店速度放缓,但是对供货商们来说,大超市业态多元化及向三四线城市的“下乡”是个不错的机会。大超市在布点时会进行周密的调研分析,这省去了供货商不少精力。 最佳组合 借力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屠大卫也在三四线城市尝到了甜头。他背后的一面墙被屠大卫代理的各类进口食品堆得玲琅满目,有各式铁盒装的丹麦捷克布森黄油曲奇饼干、比利时可恩巧克力、西班牙碧尔巴饼干等等。那些市场表现好、新引进的品牌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屠大卫是上海人,移民美国后,10年前又回到上海。他喜欢多元组合,无论是产品还是渠道。 他接受这个市场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规则,在他看来,尽管大卖场有高昂的收费,只要产品销量稳定,仍有钱可赚,“家乐福一共有一百四五十家店,订货量更大。那些精品超市只有几家店,当然叫不出这样的价格,这就是市场经济”。 他认为,精品超市和中型超市同样不能忽视。屠大卫的生意是将欧洲食品引进中国,目前代理2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下面都有多个产品线。他的办法是用不同档次的产品进攻不同的渠道。以X-it(爱胜)品牌为例,无糖休闲糖最为高端,这种精致小铁盒包装的糖果基本以高端渠道为主,如城市超市、华润Ole’等。水果糖和软糖系列性价比较更高,有着可爱的卡通包装,你能在大润发、卜蜂莲花、世纪联华等超市见到。 对于不断出现的新超市,屠大卫会不断引入新产品来满足,他计划今年将30多种新品引进中国,“怎么看新渠道?我们都要”。 巨头瘦身计划 华润 Ole’精品超市:截至2011年12月,Ole’全国门店总数达17家,预计2012年新增10家,2016年,Ole’门店数将达50家 北京华联 BHG精品超市:至今全国门店达23家 卜蜂莲花 卜蜂莲花生活站:目前一家,在其“千店计划”(未来5年开出1000家门店)中,标准超市(中型超市)为主打业态 百佳超市 目前有一家标准超市,未来3年将在广州开出50家中型超市,华南地区最终开到500家 沃尔玛 沃尔玛“惠选”超市,也属于中型超市,但命运多舛,2009年沃尔玛曾计划5年内将在中国开1000家惠选店,此前在广东有3家关店,目前3家县级镇门店仍在营业 - 2012-07
31
聊城“绿色经济”领航发展
聊城“绿色经济”领航发展2012-7-31 聊城日报 总结推广16种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公布两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去年全市推广应用高效照明产品近50万只……针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节能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着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效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麦草为主要原料,运用先进的清洁制浆技术生产纸浆和本色纸及纸制品;制浆产生的废液制成有机肥料,实现还田……如今,泉林生态造纸品牌已享誉四方。我市不断强化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扶持,“十一五”期间,共总结推广了16种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去年又总结了3种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市公布并予以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年,市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产业提升、财源建设等方面的节能重点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政策助力的同时,我市把科技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根本支撑,持续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去年,全市有42个节能项目列入年度科技计划,安排资金705万元;今年,有8个节能技改项目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13个节能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目录,获省补贴资金360万元。信发集团成功研发了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效解决了氧化铝生产中赤泥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 2012-07
31
让一根甘蔗“从头甜到尾”
让一根甘蔗“从头甜到尾”2012-7-31 农民日报 近日,广西朗姆酒项目五大工程开工典礼在广西农垦昌菱制糖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从糖到酒的华丽转身,让广西农垦又一次在糖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拔得头筹。 蔗糖产量占全国6%的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厚积薄发地抢占行业制高点,形成了一条脉络清晰的“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广西农垦糖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将节能减排的“减法”和延长产业链的“加法”成功捆绑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不断在糖业蔗渣、废糖蜜、废水等回收利用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内各自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传统制糖业逐渐向高效生态产业的转变,让每一根甘蔗“从头甜到尾”—— 目前,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充分发挥下属9家制糖企业各自的优势,本着“高效、便利、节能、挖潜”的原则,规划出多个集中功能区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利用蔗渣发展浆纸工业,在红河工业集中区建设了华垦纸业9.5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和年产20万吨高级文化用纸项目。目前,蔗渣浆项目已建成投产并实现蔗渣浆月产1万吨的良好业绩,高级文化用纸项目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台3600mm纸机试机成功且调试生产出纸板,填补了广西农垦无大型造纸项目的空白;在昌菱制糖公司兴建的年产1万吨糠醛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利用甘蔗渣水解提取糠醛并生产糠醇及糠醛树脂的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完成试产。同时,该公司年产1万吨朗姆酒生产线亦正式投产,填补了中国朗姆酒生产的空白;在良圻制糖公司兴建的年产2万吨木糖、木糖醇联产2000吨L-阿拉伯糖项目,是国内首创以甘蔗渣为原料生产功能糖和稀有糖的项目,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示范项目;在昌菱及黔江蔗区建设的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适时填补了广西垦区没有甘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空白;利用酒精废液、猪场废水等发展甘蔗“三高”种植并在全垦区辐射推广;先后投入1.5亿元在下属9家制糖企业开展的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利用蔗渣和酒精废液经过沼气利用后的发电项目亦提上议事日程…… 广西农垦一系列糖业高新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糖业向生物工程领域的新突破,开创了广西乃至全国糖业以甘蔗附产品生产糠醛、木糖、木糖醇、阿拉伯糖和朗姆酒的先河,让糖业的循环经济圈在农垦率先多出了几个“亮点”。 农垦糖业,正致力于画出一个个“亮点”频现的深度循环经济圈。 提到糖业集团的未来规划,算到新上马的几个项目的经济账时,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梁咏诚信心满满:糠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1.2亿元、利税4000万元;朗姆酒项目每年可生产1万吨朗姆酒,预计营业收入可达10亿元;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工程项目可实现年经营收入6亿元、年实现利税1.2亿元;20万吨高级文化纸项目投产后,将实现经营总收入11亿元,利税1.2亿元;年产2万吨木糖、木糖醇联产2千吨L-阿位伯糖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届时1吨甘蔗能创造出1万元左右的价值。 - 2012-07
31
纸杯新国标避免印刷油墨入口
纸杯新国标避免印刷油墨入口2012-7-31 油墨产业网 新措施将避免入口纸杯“留白”免喝墨水? 明天,纸杯国标将正式实施,记者从这份编号为GB/T27590-2011的国标(以下简称“国标”)中看到,最引人注目的规定是,杯口距杯身15毫米内及杯底距杯身10毫米内不应有印刷图案。这意味着,今后我们使用的纸杯,再也不是通体彩色的了。 同时国标还规定,纸杯不应有异味、不得以回收材料为原料制作纸杯、不得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等。 法晚记者致电多个纸杯生产厂家,很多业内人士甚至包括生产商表示,国标会增加成本,具体操作中,国标和客户的要求比,肯定还是要照顾客户的要求。 法晚记者上午走访一些批发市场和超市发现,国标即将实施,但市场上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等信息的“三无产品”仍在销售。 业内反应重点不在“留白”印刷方式是关键 张娟(化名)是北京一家较大型的纸杯生产厂家负责人,客户包括一些国有银行及大型国企。每天生产纸杯50万个左右。 张娟介绍,目前纸杯上的图案印刷方式大致分两种:胶印和水印。胶印色彩鲜艳、有层次感,视觉美观,但因胶印含有不同程度的铅等物质,如果按目前的印刷方式,纸杯杯身通彩,使用过多肯定会对身体无益。 水印即水性印刷,也称柔印,由于水性油墨中有毒有机溶剂少,因此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是纸杯印刷的最佳选择。 “纸杯印刷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健康,非常关键。但国标中对印刷方式却没有太多的要求。”张娟说。 对于国标“留白”的规定,另一家纸杯生产厂的刘经理同样表示,关键还是要看用哪种印刷方式,而多少距离不能印图案意义并不是很大。选用安全的食品级印刷材料,对人体影响不大。 揭秘好坏印刷方式成本相差十倍 张娟介绍,胶印和水印的成本相比差很多,“胶印一个版面50到60元,水印版是按平方厘米来计算,1平方厘米就要3到5毛钱,一块版下来要500元左右,这样下来,仅制版成本就相差将近10倍。” 另外,就外表美观程度来说,胶印优于水印,胶印的图案颜色非常艳丽清晰,而水印则达不到胶印的这种清晰效果。 “做生意毕竟要讲市场,客户的要求总是要考虑的,如果客户有图案清晰、漂亮好看、低价等方面的要求,那只能用胶印了,国家标准里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胶印。”张娟说。 刘经理从原材料上给记者分析,不同的原材料成本相差很大,“好的纸杯纸是纯木浆原纸,1吨最少也得1万元左右,而便宜的只要五六千元一吨,甚至更低。还有的用竹浆、芦苇浆做原材料,就相对便宜了很多,节约了不少成本。” 业内人士坦言,纸杯对使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就是原材料和印刷。而便宜的原材料和成本低廉的印刷在新的纸杯国标中规定得不太严格甚至没有相应要求,这会让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钻空子。 原料纸含增白剂纸杯“躺着中枪” 原材料上,为避免有毒溶剂的产生,国标规定,纸杯不应有异味,不应使用回收材料,原材料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规定,荧光增白剂、工业石蜡、工业滑石粉等不在国家规定使用范围内的添加剂不能用于生产加工纸杯。 对此,张娟坦言,荧光增白剂在大型的造纸厂生产纸杯原纸时是不会添加的,但在生产转产时会有一些残存,所以不能说完全就能避免,只要不过量就不会有安全问题。 对于荧光增白剂的添加,张娟还表示,这和纸杯厂没有关系。“纸杯厂是添加不了增白剂的,必须是在造纸厂,因为纸杯厂购进的都是成形的纸,怎么可能随意添加?” - 2012-07
31
布局中国网购市场 宝洁联合利华双双入驻苏宁易购
布局中国网购市场 宝洁联合利华双双入驻苏宁易购2012-7-31 速途网 今日,美国、荷兰全球两大知名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联合利华”携手旗下20多个知名品牌宣布正式入驻苏宁易购,并同步推出官方旗舰店。这意味着两家国际日用消费品品牌将开始全面发力中国网购销售市场。 据了解,继苏宁易购正式启动开放平台之后,吸纳大品牌、扩增畅销精品,已成为苏宁易购“去电器化”,全面拓展百货商品的既定战略之一。 根据苏宁易购资料显示,两大品牌旗舰店早于7月初就已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宝洁品牌旗舰店中已上线“玉兰油、潘婷、海飞丝、沙宣、飘柔、伊卡璐、吉利、佳洁士、护舒宝、汰渍、碧浪、舒肤佳、卡玫尔”13大知名品牌商品,而在联合利华品牌旗舰店中,同步上线了“多芬、力士、清扬、夏士莲、金纺、奥妙、旁氏、中华、凡士林”9大知名品牌商品。记者发现,全球两大知名日用消费品公司强势入驻苏宁易购,同步上线20多个知名品牌商品,创下了全网名牌入驻之最。 数据显示,在宣布开放平台,招商政策之后,吸纳“国际名牌”、“大牌”、“精品”品牌厂商入驻,已成为苏宁易购开放平台最大特色。据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介绍,苏宁易购开放平台并没有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创新推出了“区域独家”模式,即在同一区域同一品牌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进驻苏宁易购开放平台,一般是厂家直供或区域总代。强调商品的品质、市场的口碑、服务质量,是苏宁易购平台开放的重要特点之一。 “区域独家”是宝洁集团选择入驻苏宁易购的重要原因,据宝洁集团有关人士介绍,与线下销售渠道模式相比,线上销售渠道不存在地域、人口分布等因素限制,所以线下“多点布局、广泛撒网“的多渠道模式并不适合线上的销售管理。苏宁易购率先在行业中提出“区域独家”概念,将帮助品牌厂商大大降低渠道管理成本,规避假冒伪劣商品的同时,帮助消费者实现一站式网购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2年第2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苏宁易购占比6.1%,环比第一季度增长75%,在所有B2C中增速最快,市场份额也大幅度提升,稳居自主式B2C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