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造纸希望在东莞,东莞造纸希望在中堂”
2012-9-4 南方都市报
华南理工大学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院长何北海曾说:“广东造纸希望在东莞,东莞造纸希望在中堂。”整个珠三角纸制品年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东莞占了三分之二,中堂就占了东莞市纸制品产量超过40%。虽然没有像麻涌的玖龙纸业这样一家独大的外企,但民营企业占了9成的中堂28家造纸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该镇第一大支柱产业。然而,面对目前“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压力”,中堂造纸业又该何去何从?
1958年-1988年
从零起步第一张纸用蔗渣制成 行业初起于集体企业
中堂镇乃至东莞最早的造纸企业是东莞糖厂造纸厂,成立于1958年。“当年糖厂确定利用糖渣造纸的项目后,5月18日从新塘农场调入下放干部55人,十日后,于28日派往广州纸厂学习。”据东莞糖厂造纸厂记载,学习回来后,9月份由黄广福带领技术人员何仲汉和化验工梁向明,以及下放干部以蔗渣为原料进行制纸实验。他们先用菜刀剁烂蔗渣,后以石磨作打浆机,再用木框筛网人工抄纸代替抄纸机。经过一百多天的努力,终于在当年12月下旬试制出东莞糖厂第一张以蔗渣为原料的土纸。
当时环境非常艰苦,制纸试验场都只能设在废猪舍里。但何仲汉他们发扬了后来被东莞糖厂职工誉为“两把菜刀起家”的创业精神。不久,红、黄、绿三张色纸制作成功,并在1959年元旦前,完成了3000张土纸的生产任务。蔗渣造纸的成功,让东糖大力开发以蔗渣为原料的造纸业。不少老职工都记得,当时厂里先是自铸了一个烘缸,接着自行设计、制造及安装了木结构的纸机一台,日产能力为1 .5吨,还配套了相应的制浆设备。1959年4月投入试产,当年产有光纸就达37.02吨。
从1959年开始,东糖又组织了李汉建、丘权发、吴兆枝、霍耀宗等近十人分别前往湖南邵阳造纸厂和江门造纸厂培训和实习。由于市场对纸张的急需,有力地促进了东糖造纸的发展步伐。改进设备,扩建车间。日产量从1966年的15吨升到1976年的25吨,产品也从最初的单一有光纸品种发展到凸版纸、书写纸、瓦楞纸、有光纸等多品种。1980年,东糖造纸厂新建了“1575”日产10吨纸机一台,配套原料废纸输送,水力碎浆机及浆料处理整套设备。第二年投产后,大大提高了全厂产量。)
与东糖造纸厂差不多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制砖业,成为中堂镇另一个经济支柱,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制砖资源掏空,中堂红砖人面临“产业转型”。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大兴土木,建材行业利润水涨船高,加上中堂隔江对望广州增城,公路穿境,东江及支流环绕,水路交通方便,中堂人开始转战水泥。但水泥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由于装备水平不高、工艺水平不精、有一定污染的水泥行业再次遭到中堂人的质疑。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可持续再生的造纸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东糖造纸厂试水成功的带动下,相继有江南、东江、中联等造纸厂成立。但他们均为村级或镇级集体企业。其中,由中堂镇政府、东莞糖厂劳动服务公司、东莞轻工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投资、联合经营的中联最为人瞩目,时任镇长黎景佳任董事长,于1987年投资兴建,年产瓦楞芯纸可达2万吨。如今已成为中堂镇最大的造纸之村的潢涌村,当时村里第一家大规模的造纸厂造纸二厂也是在1987年投产运营的。
“当年通过市场的咨询和产品前途的分析,潢涌村决定建设包装业用纸造纸厂,建一条生产线,年产纸一万吨,共投资800万元。”据时任造纸二厂厂长黎灿辉回忆,那时候,除了建厂资金不缺外,无论是造纸技术还是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为此村领导首先专门请来莞城造纸厂的技术人员对村内造纸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还派出村内学历较高的青年到华南理工大学的造纸专业脱产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造纸二厂投产当年的年产量达到了3.5万吨,当年见效益,并且可观。
1989年-2000年
快速发展水泥业衰落造纸业独大十年产量翻十余倍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中堂镇出现最早一批民营造纸企业。其中,成立于1989年的东莞市同力纸业有限公司和成立于1991年的东莞市鸿业造纸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建厂之初,我们有员工五六十人,本地员工有一半吧,我当时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送货员等,每天骑着摩托车出去跑业务,但市场需求非常大,订单很多。”据同力纸业董事长袁顺德回忆,从1993年开始,同力造纸厂就发展迅速,日产量达10多吨,年产量达4000多吨。“当时每天都出货,市场供不应求,工厂都没有库存的概念,最旺的那几年,都要客户先给钱再造纸”。
那时候,有点资金的中堂人,跟风都开起了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当时中堂经济支柱产业有造纸和水泥两大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堂水泥企业达到26家,水泥产量达250万吨,年产值逾8个亿。一个水泥厂一天利润高达10余万元。但1995年,国家开始宏观调控,建筑市场一蹶不振,中堂水泥产业金身被破。老一辈的中堂人都记得,1992年,一吨水泥利润可超400元,但到1995年后跌破成本,“价钱降得离谱,一天最多降50多元”。与此同时,水泥行业正在与中堂人争抢生存空间,有人戏言:“住在水泥厂边,一年下来不用买水泥都足够盖房子。”在这种背景下,造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前是中堂造纸业的起步阶段,那么1990年-2000年期间,就是快速发展时期。”据中堂造纸技术协会会长陈树芬介绍,1990年,中堂造纸厂仅有6家,年产量不到10万吨,但到了2000年,中堂已经有造纸厂24家,纸业公司及纸制品行业85家,年产量达120万吨,翻了10多倍。品种也更加多样化,包括箱板纸、牛卡纸、白板纸等整个箱包纸系列。
在这十年中,不仅民营造纸企业涌起。在当时造纸利润可观的情况下,集体企业潢涌造纸二厂也由1989年至1996年继续增资扩产或改造,又配套热能动力车间,1997年产纸达12万吨。中堂镇唯一的一家全外资企业东莞理文造纸厂也于1994年成立建厂,不过这只是理文造纸(香港)有限公司一个子公司,在东莞境内,还有洪梅理文造纸厂。当时中堂境内的造纸厂制作的各种纸主要销往广东珠三角等地和东莞各镇区。
2001年-2012年
调整期产纸污染控制较好 订单降库存增进入低迷
2000年,中堂开始关闭第一批4万吨以下产量的水泥厂,后来陆续关掉了所有的水泥厂。曾经两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剩下了造纸业一枝独秀。“从2000年以后,中堂造纸业进入调整阶段,新增厂家不多,但规模迅速扩大。”据袁庆超介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各厂家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比如同力纸业已经从建厂初期的50多名员工扩大到有200多名员工。
这期间,东糖造纸厂和潢涌造纸二厂相继改制。尤其是造纸业一跃成为潢涌村的支柱产业。该村先是在2001年把造纸二厂改制成潢涌银洲纸业有限公司,使其发展到2007年年产值达到55万吨;还在2002年投资4.3亿兴建了金洲纸业有限公司生产档次较高的工业用纸,同年又成立合资建晖纸业有限公司,第一、二期工程共投资3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堂镇纸业基本完成了原料和排污的升级。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振雷表示,东莞造纸并不是木浆造纸那样存在不可避免的污染,而是将废纸回收,再加工成原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的过程,如果废纸被埋在土里,反而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现在经过再加工,重新回到了市场,当然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是难免产生对气体、水源的污染,不过经过节能减排,污染被控制得较好。比如从排污方面看,中堂镇一批有实力的造纸厂,所产生的废水80%到90%都马上回收利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泥也进行处理,不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垃圾。
到了2011年,中堂镇纸品产业已经有造纸企业28家,共有造纸生产线104条、多层高速纸板生产线24条,产值已经达到105亿元,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6%。白板纸、牛卡纸、挂面箱板纸、芯纸等纸制品产量超过了530吨。当年从业人员近2万人,已经成为中堂镇第一大支柱产业。华工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院长何北海曾说过:“广东造纸希望在东莞,东莞造纸希望在中堂。”整个珠三角纸制品年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东莞占了三分之二的分量,中堂却占了东莞市纸制品产量超过40%。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大。”陈树芬坦言,一方面是企业订单量下降超过3成,这样导致企业库存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库存已经比年初增加约50%,较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100%以上;另一方面是企业利润微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上纸品均价较年初下降近400元一吨,企业利润空间已经挤压得很厉害了。“下半年预计整个行业仍不太明朗,将经历一段低迷时期,很多厂今年减员一半,甚至更多,大家慢慢熬吧。”面对困境,中堂也希望广东省和东莞市能有相关救市政策来帮助造纸行业渡过难关。
口述史
从业初期压力大瘦了十余斤
陈树芬(中堂造纸技术协会会长):东莞市珠江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是在2003年9月由原东莞市中堂特种纸制造二厂脱挂转制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产品瓦楞纸。我是从1993年开始进入造纸行业的,当时是在中堂一家股份企业至信造纸厂当厂长。员工有200人左右,我当时初入行,从东糖造纸厂请了三个师傅过来,边学边用。因为该厂投资大,我又不熟悉行业,觉得压力很大,那段期间都会经常失眠。结果几个月下来,瘦了十来斤。
坐公交去广州收款遇到扒手
袁顺德(东莞市同力纸业有限公司老板):我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送货员。当时同力纸业所造的纸主要销售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和东莞。一般在东莞境内的,我都是骑着摩托车去收款,比如从中堂到莞城骑摩托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不过广州等地的客户,我是坐公交车去收款的。有一次,我从广州客户那里收款回来,口袋里装着七八万港币,坐在公交车后面,突然,看到前面有扒手在偷东西。我心里不由一紧,下意识捂了下口袋。当时看到他们有几个人,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也就不敢随便喊。幸好后来他们只是看了下我们这些坐在后面的一眼,没有走过来,半途就下车了。
范本
同力纸业:今年的压力比08年金融危机更大
同力纸业是中堂镇民企中的代表,它不仅是中堂镇最早一批的民营造纸企业,还是唯一一家经营至今投资合伙人没有变动的民营造纸企业。今年,同力纸业员工也从顶峰期的2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150人左右。
“2008年前是黄金十五年”
东莞市同力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位于中堂湛翠村,原名湛翠造纸厂,2002年才改名为同力纸业。“建厂之初,员工有五六十人,一半是中堂本地人,工资大概300元一个月,技术工人是从广州造纸厂请的师傅。”据同力纸业董事长袁顺德介绍,与中堂镇其他民营造纸企业一样,当时同力的设备是去上海、天津一带购买的,主要有1575造纸机1台,2吨燃煤锅炉一台。“工厂于1989年8月份经市环保局审批同意,正式投产是从1990年3月开始,主要是生产瓦楞原纸。”
同力纸业早在1993年就聘请了外地管理者打理工厂,“是个武汉人,当时他要求月薪700元,我一口就答应了”。袁顺德表示,从1993年开始,同力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到2008年前,是造纸业的黄金十五年,市场一直供不应求,造多少卖多少,基本没有库存的概念,最旺的时候,客户都要先付款做定金再生产送货。”当时日产达10多吨,一年产量达4000多吨。产品从瓦楞原纸扩展到包装用纸、纸箱等,员工也涨到了200多人。
人工、税收增长,压力加大
从1993年到2008年,这期间经历了中堂造纸快速发展和调整两个阶段,为了响应中堂大力“发展造纸,做好做大”的号召,同力纸业于1996年增建1880圆网造纸机1台。进入2000年后,分别于2002、2004、年增建2100长网造纸机1台、2100圆网造纸机1台;2005年将原来1575型造纸机1台改建为3400型圆网造纸机,2006还增建1台3400圆网造纸机。造纸生产线达5台,年产量10多万吨,年产值达2.2亿元。
“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但影响并不大,今年面临的问题更加困难。”袁顺德表示,一方面企业抗压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底子较厚,资金方面问题不大;另一方面,当时成本还在可承受范围,不仅是人工成本比现在低,税收政策也有优惠。比如当年工人月薪才1000多,现在涨到平均要近3000元。另外,从2009年至2011年,我国再生资源税收政策变动频繁,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全面停止执行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使废纸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受到很大影响,也让造纸企业面临着税负过重问题,企业废纸征税增至近20%。)
观察
民营造纸企业占九成,中堂全镇不敌玖龙一家
中国最大的箱板原纸产品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箱板原纸产品生产商之一的玖龙集团董事长张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年产值有望突破160亿元。但中堂镇纸品产业2011年产值仅105亿元。虽然时间相差一年,但基本上可以看出中堂举一镇之力才可以与位于麻涌的玖龙纸业抗衡。中堂镇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袁庆超表示,中堂镇民营造纸企业较多,占全镇造纸企业近九成。但就目前政策环境而言,对比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
外企收购成本低 民企设备更新慢
这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收购方面。大型外资造纸企业需求量大,废纸引进价格较低,并可通过转厂抵税、囤积废纸等方式降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可供废纸量减少,间接刺激了市场废纸价格不断攀升,在同样经营环境情况下,民营造纸企业举步艰难。同时在设备升级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堂还有部分民营造纸企业的纸机亟须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换代,而民营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压力过大,增资扩产进度相对缓慢。
税负压力大 欠缺工业用地指标
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中堂镇造纸企业还面临着外界对中堂纸品产业存在误解,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税负压力大;用地指标欠缺三大方面挑战。尤其是用地指标欠缺方面,有部分造纸企业反映有增资扩产、技改升级的意向和需要,但由于欠缺工业用地指标,即使有土地也无法进行扩建,部分企业只能靠外租附近厂房解决库存问题,间接增加经营成本,同时对企业形象以及消防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制衡了企业发展。
变迁
1958年,东糖造纸厂于成立,是中堂镇乃至东莞最早的造纸企业;
1987年,潢涌村第一家大规模的造纸厂造纸二厂(后来于2001年改制成潢涌银洲纸业有限公司)投产运营;
1989年,中堂镇最早一批民营造纸企业湛翠造纸厂(现名同力纸业)成立;
1990年,中堂造纸厂有6家,年产量10万吨;
1994年,中堂镇唯一的一家全外资企业东莞理文造纸厂成立建厂;
2000年,中堂有造纸厂24家,纸业公司及纸制品行业85家,年产量达120万吨;
2005年,中堂镇被省授予“广东省(造纸)科技创新专业镇”称号;
2006年,东莞理文造纸厂“理文牌牛皮挂面箱板纸”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5月2 3日上午,东莞市中堂造纸技术协会正式成立;同年,中堂镇北海仔再生纸产业园成为东莞市九大环保工业园之一,并于2008年5月获省环保局审批通过;
2008年,中堂造纸技术协会成功申报“造纸废水高效处理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2009年7月,中堂造纸技术创新平台办公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同年8月,中堂纸品产业集群被东莞市授予“东莞市重点扶持发展产业集群”称号;
2 0 10年11月,“中堂镇再生纸品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五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同一个月,中堂镇制定了高于国家规定的造纸行业取水联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