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
07
中国先进生物燃料行业外资进入增速
中国先进生物燃料行业外资进入增速2011-6-6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去年9月,安永事务所评论中国为“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今年以来,已有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投资公司和生物燃料公司在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最近的几个重要投资项目分别是: 2011年5月,TMO先进生物燃料公司宣布与中粮集团和中海油集团展开合作,在两份合作协议中,TMO公司与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共同测试公司的以木薯渣和木薯秸秆为原料的商业化2G木薯酒精厂。 中粮集团和中海油的先期项目均落户广西。中粮集团的生物乙醇项目位于广西北海,其生产所用的生物质原料来自于中粮北海木薯乙醇厂所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木薯渣。目前,北海木薯乙醇厂产能为20万吨木薯乙醇,该厂所产生的富含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的木薯渣将可满足3万吨的纤维素乙醇设计产能。中海油的生物乙醇项目位于广西南宁,中海油在该地区建设了木薯种植基地,积极筹建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 2011年4月,新西兰LanzaTech公司与中国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LCY)合作建设生物燃料和化学品工厂。LCY公司将投资建设以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为产品的工厂,计划以C2—C5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生产TPE、PP、溶剂等化学品,采用LanzaTech公司的技术。 2011年3月,LanzaTech公司与宝钢集团合作蒸汽乙醇项目。 2011年2月,美国Jianye绿色科技公司在中国广西建设固态废弃物产生物燃料项目。 2011年1月,Cleanese公司与惠生(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合成气产乙醇项目。项目中,惠生公司为Cleanese公司合成气供应商,提供生产合成气乙醇的原料。 2011年1月,Chempolis公司与河南银鸽实业投资公司在河南漯河投资兴建年产量16万吨的生物精炼工厂,项目总投资为4000万元,其中Chempolis公司投资占25%,产品为非木材造纸纤维和生物化学品。 2011年1月,中国香港的生物工程公司(CBEL)完成了在Phyco生物科技公司藻类生物燃料股份投资的最后一部分,占Phyco公司股份的18%。CBEL在中国的项目采用Phyco公司的藻类生产和收获平台,2011年将在中国投资两个藻类能源项目,共计500万元。 - 2011-06
07
山东首家纸文化博览馆在兖州投入使用
山东首家纸文化博览馆在兖州投入使用2011-6-5 山东卫视 5号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山东首个环保主题教育乐园今天在临沂启用,其中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危机;“模拟真实生活的”低碳生活辩辨变“,等互动项目让参与者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山东省内首家纸文化博览馆今天也在兖州投入使用。博览馆在展示自汉代至近现代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的同时,还设立低碳经济、循环产业展区和互动体验区,倡导大家低碳生活,节约用纸,减少排放,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烟台中韩环保志愿者行动今天启动,2000多名烟台和韩国的环保志愿者发起绿色出行的倡议,韩国志愿者黄成渊表示,这里山清水秀,他希望更多的韩国人爱护这里环境。 日照市今天举行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演练演习,提升日照近海溢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青岛市民和志愿者放弃假期休息,对一些城市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济宁、东营、威海等地的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还通过绘环保画卷、绿色骑行、环保创新大赛等行动,引导大家从身边事做起,共同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为使环境治理更具针对性,莱芜市近日向社会通报全市十大环保热点问题,小企业污染环境、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治理等十方面位列其中。 淄博临淄投入300万元配置的化工异味探测仪器近日投入使用。它能对化工异味污染源进行快速准确定位,成为治理化工异味的利器。 - 2011-06
07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快递仅是需求一角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快递仅是需求一角2011-6-5 创业邦 马云说:“物流需要外行人来搅一搅。”他的目的达到了,无论阿里巴巴最终做得如何,他举起了一面“平台”的旗帜,让所有物流老板不得不接招,使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化从萌芽变成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谁能更快地完成互联网化,谁就能取得跨入电子商务的入场券。 2010年底的电子商务,以特别的方式让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了物流产业。《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刘湘明的文章里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的火爆,在新年到来之前被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被谁呢?当然是被跟不上的物流服务。 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如此突兀的方式出现,通常意味着一个产业发生突变的拐点来临了。因为,中国物流这辆快车此时此刻正在换发动机从制造业驱动换为电子商务驱动。 物流从To B转向To C 我的视野里,最早准确预测这一趋势的不是物流业内,而是阿里巴巴。3年前,我向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请教他对物流的看法时,他简练地回答:“我们认为物流要从To B转向To C。” 中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的,在新世纪刚刚来临的时候,“宝供物流”的故事在物流行业几乎人人皆知,讲述的就是一个民营物流企业如何通过为宝洁这样的制造企业提供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而获得成功。如今,故事的主角宝供的老板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物流行业组织期待解决的法规问题都要通过他来形成提案。在过去的10多年中,有很多类似宝供的物流企业以相似的方式发展起来。可以说,过去10多年来,制造业是造就今天物流产业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到2010年,另外一家公司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跑过百亿元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它就是顺丰。实际上,顺丰去年1年的增长额就超过了宝供10多年积累的总规模。而这增长基本上来自于曾鸣所说的“To C”。它不仅仅催生了顺丰,还造就了总规模已超千亿元的物流企业群。 然而,为什么从To B 到To C,换了一个更强劲的发动机,物流反而“踩了一脚急刹车”? 因为从To B 到To C,不仅仅是简单的需求转移,而是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需求放大。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一个典型的便利店,每天至少有1000人次购买。支持这一天的店面销售,仅仅需要每天晚上配送中心往这个店里进行一次配送就足够了。然而,如果有1%的消费需求转移到网购,就需要10次到户的配送。一次到店的货车配送费用大约是50元,一次到户的配送费用大约是5元,10次也刚刚好是50元。这也就是说,对于物流产业来说,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的份额每提高1%,配送服务收入机会就会提高100%。实际情况会比这个复杂些,所以我以淘宝订单数据做测算,得出从To B到To C 物流需求的放大乘数大约是70倍。 任何一辆车,突然换个70倍马力的发动机,都是吃不消的。传动、底盘、电路各个子系统都无法适应。来一脚急刹车是很自然的,而且恐怕还不止一脚。对于当前的物流体系来说,仓库、设施、人员乃至系统等主要资源都还主要运行在传统产业的需求环境中,任何一个关键资源的更新都需要时间。 如果按照马云的估计,5年内电子商务能超过社会零售总额15%的话,将创造3000亿元以上的新增物流服务市场,至少可以孕育、容纳三五十个物流公司上市。 “平台型”和“产品型” 那么,电子商务都需要什么样的物流公司呢? 以顺丰、EMS为首的快递服务当然首当其冲。但是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远远不止于快递,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在网上买书和衬衫,那只是网购故事的开始,我们还要上网买鲜花、大闸蟹、双人床、冰箱、空调乃至进口轿车。这些都不是快递能够提供的服务,而需要冷链物流、零担快运(less-than- truck-load transport,是指托运一批次货物数量较少时,装不足或者占用一节货车车皮或一辆运输汽车进行运输在经济上不合算,而由运输部门安排和其他托运货物拼装后进行运输)、大件物流、特种运输等等各种各样的物流专业服务。事实上,快递仅仅能适合一小部分产品的配送需求。 从卖家的角度,他不仅仅需要有人配送,还需要有人把订单处理、仓库分拣、标签、长途运输与全国各地的末端配送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才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消费者的需求。这通常也不是快递公司提供的服务,因为快递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标准的节拍达到隔夜配送的效率,难以为每个企业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可以把前一种服务看作是各种各样的“物流产品”,把后一种服务看作是集成各种特色产品的“物流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公司,可以简单地分为“平台型”和“产品型”。 “产品型”的物流公司必须有某个地区、某一类产品的独特能力,例如各地大大小小的“落地配送”公司,他们的独特能力就是搞定某一个城市的到户配送。事实上,即便大如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公司,“隔夜配送”就是它的标准产品。 “平台型”的物流公司必须有面向电子商务卖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整合服务的能力,使得卖家无需关心物流细节,从而将全部精力投入营销而不是履约。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一个物流企业把自己定义为“产品”或者“平台”,有什么意义?因为这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明确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而最近“江湖”上发生的一件事可能迫使每个有野心的物流企业家明确站队,那就是阿里巴巴集团高调宣布自己的物流战略,他们只做三件事:做“物流宝” 用信息把各种物流环节衔接起来;做仓储基地集中整合每个地区的转运及产品处理;做投资帮助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三件事加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平台。平台型物流公司恰恰需要三个核心:信息是神经,仓库是心脏,服务伙伴体系是四肢,不多不少。 那一天,马云在台上说,数百家物流企业老板在台下做选择题是加入阿里系还是离开,也就是做产品还是做平台。 这选择对一些人不但容易,而且简直是山呼万岁,比如那些落地的配送公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地区性或专业性的“产品型”物流公司,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傍着淘宝就是上规模。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轻松,以加盟为主的“四通一达”就必定很纠结,因为马云是在逼着他们站队,站在阿里这一队,意味着必须踏踏实实做“产品型” 公司,尽快变加盟为直营。想做“平台型”物流服务,靠着阿里就完全不靠谱,因为加盟商迟早会跳过自己直接接入“物流宝”,必须加紧发展信息平台和仓储枢纽,早日具备一站到位的平台能力,为其他独立电商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而那些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从一开始就有“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基因,阿里的昭示是来自对面的冲锋号角。我在会场见到的一个朋友,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老板,当时他对我说,回去就要动员全体员工做全国营销,目标是全国各大中型电子商务公司! 马云说:“物流需要外行人来搅一搅。”他的目的达到了,无论阿里最终做得如何,他举起了一面“平台”的旗帜,让所有物流老板不得不接招,使物流行业的互联网化从萌芽变成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谁能更快地完成互联网化,谁就能取得跨入电子商务的入场券。 业务、营销、运作的互联网化 什么是一个物流公司的互联网化? 首先是业务范围的互联网化。2010年底,我做过一次抽样统计,90%以上的物流企业尚未踏入电子商务服务领域,而剩下的10%则在自己的客户开辟电子商务业务的时候,不惜代价提供相关服务,以便迅速掌握新的需求特征。这10%的企业现在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是显然是最终胜出的那一批。 其次是营销的互联网化。网购的业务特征使得互联网将成为产品型物流服务公司为首要的渠道,也就是说,公司的迅猛增长将不再主要依赖物流公司的直销人员队伍,而是依赖大大小小的“平台型公司”输送的电子订单。 最后是运作及服务的互联网化。传统的物流业务只需要一个以关键流程为驱动的业务系统,而电子商务则需要让消费者实时跟踪订单的实时状态和位置,公司的每一辆货车都要在互联网上,每个配送员都要在互联网上,每一件货都要在互联网上,以便上下游用户、管理及操作人员随时随地共享信息,实现协作。 从业务到营销、再到运作的互联网化的过程,就是每个优秀的物流公司夺取电子商务机会的过程,能深刻领悟互联网精神,迅速实现转化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平台型的还是产品型的,无论现在有多大,都有可能在未来5年成为业界领袖。 而事实上,这一次的机会,市场不仅仅需要一个领袖。物流的互联网化,将出现的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群。 - 2011-06
07
山东:造纸行业依然是化学需氧量排放大户
山东:造纸行业依然是化学需氧量排放大户2011-6-4 山东广播电视台 山东省政府6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0年山东省环境质量状况。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山东坚持“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采取了一系列务实高效的重大举措,取得显着成效。与2009年相比,在全山东省生产总值增长12.5%的背景下,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均值同比下降12.4%,氨氮同比下降20.6%,呈持续改善态势。目前,全省已经有34条河流达到三类水质。 十一五期间,全山东省化学需氧量总削减率为19.4%,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的130%。目前,全山东省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31.9毫克/升,水环境质量已恢复到1985年以前的水平。截至2010年底,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全面完成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2010年全山东省废水排放总量达43.6亿吨,比上年增长12.8%。造纸行业依然是化学需氧量排放大户。 截至2010年底,全山东省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03座,累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80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9%,较去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2010年,全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海水为主。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截止2010年,全省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装机容量达20612兆瓦,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23.1%,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16%。 - 2011-06
07
ECR盛会促进中国快消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转型
ECR盛会促进中国快消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转型2011-6-3 慧聪智能家居网 6月2日,2011中国ECR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促进中国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转型”。目的是创造一个行业沟通的平台,让来自国内外的知名零售商、供应商、技术支持商、咨询公司以及研究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分享最新实践案例,并把这些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企业,从而帮助国内企业实现“精细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本届大会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ECR(高效消费者响应)委员会主办,并得到了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的支持。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张成海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宝洁(中国)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锋、联合利华(中国)客户服务及物流总监陈沛彬、尼尔森公司(中国)零售监测服务总监范奕瑾、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咨询经理詹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也应邀出席大会。 本届大会以“中国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转型”为主题。介绍国内外前沿的资讯、最新的行业分析、最佳的实践案例,其中包括:零供合作热点分析、宝洁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崛起中的中国低线城市:下一片热土、中国企业渠道转型之道、零售行业供应商与客户深度合作与优化整体供应链的契机、托盘可回收系统的新思路、借助托盘共享,快消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2011渠道管理元年、信息系统标准为王等。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等各位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并在会上致辞,来自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咨询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 首先,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在大会致辞中提到,为提升供应链信息一致化水平,委员会建立了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品台,为食品、服装、建材、医疗、物流等各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商品数据交换平台,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订单满足率;为实现采购与销售活动的一体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品类经理知识体系和实操方案;为推动供应链标准化,委员会多次开展供应链应用状况调研,共同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推广实施;为传播国际最新技术和理念,委员会开展了“中国ECR优秀案例/最佳实践”的评选活动。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尼尔森公司(中国)、联合利华(中国)、集保物流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招商路凯(中国)有限公司、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位代表分别就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当天下午,中国ECR委员会的会员企业与听众分享了2010年评选的获奖案例,其中整合信息流,提升供应链绩效、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革新、供应链绿色和成本双赢之道、RFID信息化技术——助推快消品规模化、品牌化、智慧流通卓越供应链等,为与会听众揭示了我国快速消费品领域的发展方向。 随后,大会专门针对目前业内所关注的两个话题,即标准化打造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这两个话题,开设了分会场。邀请各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探讨。其中包括:托盘标准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中国零售业箱码推广项目、现代物流技术运用与配送效率效益的提升、绿色机会、电子商务流:从新标杆到新标准、零售包装的可持续未来、构建全球商品数据同步网络、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供应链、GDSN助力快消品全程供应链、GDSN供应商接入的挑战、全球数据同步台湾导入经验分享等。 本届大会的圆满召开使零售商与供应商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了ECR理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以客户需求为基础,有效地实施ECR,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最终成为业界最终的佼佼者,进而促进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 - 2011-06
07
李耀杰 关于设计的现实思考
李耀杰 关于设计的现实思考2011-6-3 新民晚报 翻开李耀杰的简历,各种个人及作品大奖跃然眼前,中国设计界杰出青年、全国十佳企业标志设计师……几乎所有商业设计大奖都已被他囊获,属于设计界中少有的“票房与口碑”双料高手。设计对于李耀杰来说,并非单纯的艺术行为,更像是积极的现实思考。 新作取材《功夫熊猫》 最近,美国大片《功夫熊猫2》在全球热映,这位“美籍华裔” Panda在中国有着天然的好人缘和高人气,以至于成为了李耀杰最新作品维达纸巾功夫熊猫系列上的主人公,日前,李耀杰第一次对我们谈起了他对设计的现实思考。与以往遇到的设计师不同,李耀杰毫不讳言的说他做的不是艺术行为,而是商业创作,“记得读书时在开学的第一天有位老师对我们讲,如果你们坐在这里学设计、认为设计是一项艺术行为的话,那么,我建议你们转专业。老师的这句话对我启发很深刻,让我知道设计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需要融入商业元素。” 李耀杰说他不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在他看来设计最终是以美学为手段,为大众而服务的,而市场才是真正的核心。他说:“这就是我选择商业设计从而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原因。”这次李耀杰设计的功夫熊猫主题纸巾刚好配合电影的全球首映,可谓未推先热,样子上趣味盎然、气质独特,还包括了限量版蓝色经典和功夫熊猫两个不同系列,但无论哪个系列,都能看到时而憨傻可爱,时而威风搞怪的“千面阿宝”,让人光看样子就爱不释手。李耀杰说,设计不能只凭意念,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要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进行情感化沟通,跟他们产生共鸣。”于是,国际动画巨头梦工厂中的动漫经典形象很自然成了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最佳创作对象。 向往自由的心态 虽然自认并非艺术创作者,但李耀杰说:“作为设计师要有美学的天赋,运用美学的表现是设计师的天职。”平时的他也会时常关注其他行业的设计作品,“我认为坚持是人生一种重要的态度,我会关注很多与美学设计有关的行业,例如建筑、工业设计、服装等。” 在他看来,设计并非是单枪匹马的工作,相反,团队合作才更有魅力和创造力。“我个人比较推崇系统化的创作团队,通常我们会由一个团队去完成一个项目。”李耀杰说这次的设计也不例外,设计师邓冠尧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另一位设计师阿贤是非常有潜力的新晋设计师,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的共同帮助,才有了这么成功的熊猫作品。生活中的李耀杰,信奉着每个设计师都有的信条,“作为一个设计师具有一种很自由向往的心态”,也因为此,他更享受随性的生活,听听音乐,或者跟朋友组织自驾游,到处找好东西吃,听起来就很自在。穿衣也是如此,在意而不刻意,所以更喜欢随意悠闲的服装。“我觉得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一项工作,所以如果要讲我喜欢的设计师,是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陈又坚先生,他是将东西方文化与市场融合得最完美的一位大师。”李耀杰是个设计者,也是个研究者,他关注别人也关注自己,还善于把研究所得集结成书,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先后出版了《新锐设计工作室》、《视觉识别艺术-百货零售篇》、《中国著名设计机构之:随处可见点线面》等专著,与同行或业余爱好者分享设计心得,对李耀杰来说同样是件过瘾的事儿。 后记 采访时刚好快到儿童节了,而李耀杰的作品主题又是和孩子有关,可算是充满童真的巧合,李耀杰说:“很多时候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童年的回忆,我相信只有拥有一颗寻味童年的心,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 2011-06
07
中国人均年纸张消费量2010年达68千克
中国人均年纸张消费量2010年达68千克2011-6-3 中国传动网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0 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有3700 多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9270 万吨,较上年8640 万吨增长7.29%。消费量9173 万吨,较上年8569万吨增长7.05%,人均年消费量为68 千克(13.40 亿人),比上年增长4 千克。2010 年比2000 年生产量增长203.93%,消费量增长156.59%。2000~ 2010 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11.76%,消费量年均增长9.88%。 主要产品中:新闻纸生产量43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4.64%,同比增长-10.42%,消费量423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4.61%,同比增长-8.24%;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162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7.48%,同比增长7.28%,消费量159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7.33%,同比增长6.21%;涂布印刷纸生产量64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6.90%,同比增长8.47%,消费量549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5.98%,同比增长18.57%;其中铜版纸生产量555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的5.99%,同比增长11.00%,消费量48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5.23%,同比增长20.30% ; 生活用纸生产量620 万吨, 占纸及纸板总产量6.69%,同比增长6.90%,消费量567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6.18%,同比增长7.18%;包装用纸生产量60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6.47%,同比增长4.35%,消费量612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6.67%,同比增长4.26%;白纸板生产量125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3.48%,同比增长8.70%,消费量1254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3.67%,同比增长8.10%,其中涂布白纸板生产量120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2.94%,同比增长9.09%,消费量1204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3.13%,同比增长8.47%;箱纸板生产量1880 万吨, 占纸及纸板总产量20.28% , 同比增8.67%,消费量1946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21.21%,同比增长7.57%;瓦楞原纸生产量1870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20.17%,同比增长9.04%,消费量1889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20.59%,同比增长7.45%;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180 万吨, 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94% , 同比增长20.00%,消费量164 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79%,同比增长13.89%。 从2010 年的生产和消费形势分析来看,全年生产和消费均呈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98 个百分点和0.94 个百分点。生产量增幅10%以上的品种有箱纸板和瓦楞原纸。消费量增幅10%以上的品种有瓦楞原纸、箱纸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