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
07
河北威县50万吨白卡纸5万吨生活用纸开工
河北威县50万吨白卡纸5万吨生活用纸开工2011-12-7 长城网 由河北腾盛纸业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年产50万吨白卡纸和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在威县开工建设。 项目以商品木浆及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瓦楞芯纸、双胶纸、生活用纸、包装纸等高中低端纸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成后,可吸收劳动力900余人,并可带动运输、建筑、化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一批相关行业的同步发展。 - 2011-11
22
强生,你拿什么留住中国消费者?
强生,你拿什么留住中国消费者?2011-11-21 中国经济网 在这个冬日,“因爱而生”的强生婴幼儿产品在中国市场吵得沸沸扬扬——旗下的两款强生婴儿洗发精被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爆出“含有致癌物”。对此,受到诸多父母前所未有的极大质疑。事实上,自2005年起,强生公司产品就不断爆出“召回门”质量事件,召回问题产品涉及婴儿日化、隐形眼镜、多种非处方类药等多个品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过去6年中,强生婴幼儿用品分别在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被曝“含毒”,22次被召回。在这些召回产品中,婴幼儿用品占了很大比例。但遗憾的是,这些召回都与中国无关。业内专家认为,问题产品召回不涉及中国,这肯定是有问题。而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勋彪则表示,这些召回之所以与中国无关,因为强生婴幼儿产品采用的是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其配方是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和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的。在中国强生产品是安全的,请放心使用。尽管强生一再表态“无罪”,但近期各地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强生的产品提出了质疑,甚至是索赔。比如,在深圳罗湖区,就有一位女童因使用了强生相关产品患上了皮炎,其父尹先生打算就此事向强生索赔30万元。即便出现这样的“索赔”事件,能否打动强生在中国的“召回心”?2011年11月16日,一份来自“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关于婴儿产品的最新声明”中表达了强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严谨流程和对所有父母和婴幼儿的态度,这个流程和态度理论上是好的,不要忘了终端消费者还是中国的父母和婴幼儿。要让其彻底放心,强生需要做的还很多。在中国,消费者的“洋品牌”情结早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国际知名企业如强生、宝洁等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可这些知名企业用什么来回馈消费者,回馈社会,的确需要深思考:思考在经历了市场高速发展期后,面对市场的稳步提升期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是市场的迫切需求,是企业百年基业的需求,更是顾客的衷心期许。 - 2011-11
22
麦睿博:十年再造,潜在“宝洁式”收购
麦睿博:十年再造,潜在“宝洁式”收购2011-11-21 14:05:31 和讯网 宝洁伺机展开新收购!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锋在2011年中国连锁业会议上说,宝洁在不断地扩展产品线,包括纵向的、横向的;自主研发、潜在的并购也都可能。 宝洁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 宝洁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麦睿博表示,未来五年,该公司将以过去十年的三倍增速投资中国,预计达到1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将以收购形式投入,尤其是在具有附加值的护肤品牌领域。 十年前,中国加入WTO之际,正是宝洁中国临危之时。如今,遍数跨国公司在华赢家,宝洁绝对堪称典型。在国际上,宝洁以绞肉机般的风格收购其竞争领域的品牌对手,以扩充产品线、占领渠道,或者直接消灭品牌。而在中国,宝洁式收购似乎正待开启。过去十年屡次错失良机,导致这个日化航母在分食中国白领消费群时如履薄冰,高端产品线与低端渠道势单力薄成为其亦软肋。 十年再造 “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加入WTO。”2001年,宝洁前任全球总裁白波曾说,“中国关税的下降将降低进口原料的成本,产品的分销渠道会改变,法制的健全有利于宝洁在中国的市场运作。入世的好处将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层面。” 白波预言“竞争将促使小品牌被淘汰,只有大品牌才能生存下来”。这据赛迪顾问数据, 2010年,拥有众多大品牌的宝洁在中国的日化市场占有率为19%。其中洗发水占有60%以上的份额。 十年前,宝洁中国正站在亏损的边缘,上世纪末,宝洁在中国陷入低谷:1998~1999年,宝洁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如在洗发水市场的占有率从60%跌到40%;公司整体销售额下降了20%~30%,1999年,宝洁中国市场的业绩为39.17亿元人民币,已经跌破了其盈亏平衡线。 2000年,宝洁新任掌门人雷富礼提出了宝洁再造计划,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设立了大中国区。2001年,宝洁中国业务全面复苏,当年的中国销售总量占到了全球业务总量的3%,当时大中国区的消费者数量占宝洁全球消费者数量的25%。 根据宝洁新规划,未来5年,该公司将在全球新增10亿消费者,其中大部分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2020年,大中国区的销售额达到宝洁全球1998年的销售总额,即350亿美元,这是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计划,届时,宝洁成为大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者用品公司。 宝洁式收购 过去十年,宝洁全球业务快速增长显示,收购是实现业绩的重要捷径。 在宝洁的雷富礼时代,宝洁完成了四宗漂亮的收购。2001年,宝洁公司从施贵宝公司收购了伊卡露系列。2003年,宝洁以65亿欧元又收购了德国染发护发品牌威娜公司。这两宗交易使公司业务重点转向利润更高的保健和美容业务。 2005年,宝洁完成了史上最大额的一笔收购,以570亿美元“鲸吞”吉利,进入男士护理领域。2009年底,宝洁又与美国莎莉集团达成协议,以4.7亿美元收购香必飘 (Ambi Pur) 品牌。 收购为宝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品品牌,使其业务十年间增长了110%多。这样的收购亦在中国上演,且宝洁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收购显示了更具杀伤力的效果。 最早案例就是对“白猫”洗衣粉的品牌买断。1994年,宝洁与北京日化二厂合作成立子公司,宝洁控股65%,以1.4亿元品牌使用费买断了“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之后,宝洁公司把“熊猫”洗衣粉的价格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50%,同时利用熊猫的销售渠道推销自有品牌。合作七年之后,熊猫洗衣粉从年产量6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15%下降到了年产量只有4000吨的小厂,至今,“熊猫”洗衣粉已从市场消失。 2005年,宝洁收购吉利后,间接拥有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此后,南孚被整合入吉利旗下的金霸王电池。 中国式收购并不总是顺利。2003年宝洁对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小护士和羽西的收购接连失手于欧莱雅,2007年,宝洁欲从强生手中争夺大宝,2008年,强生成功阻击,以23亿元代价完成对大宝的收购。 2010年底,宝洁全球CEO麦睿博公开宣称,有意收购德国化工巨头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而拜尔斯道夫在中国拥有宝洁最大的劲敌丝宝。该公司旗下的舒蕾、风影、顺爽等品牌,以及厚实的三四线城镇和农村市场渠道对宝洁极具吸引力。宝洁该笔收购计划目前亦遭到拜尔斯道夫之大股东德国赫兹家族的反对。相比较对手欧莱雅、强生,“杀手宝洁”正在寻找目标,不仅是丝宝,中国的任何一个本土日化品牌都可能进入宝洁的视野。此外,宝洁正准备全面进军中国三四线市场。 - 2011-11
21
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军者
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军者2011-11-18 销售与市场 迅速行动、快速学习、敢于承担风险是中国本土企业领军者的三个共同特征,领军企业以此为帮助快速地建立了市场地位和品牌。 很多人认为,中国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众多机遇。然而,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对其他跨国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相反,它们正在面临大批新兴本土企业的挑战。消费品行业尤其如此:在运动服装领域,李宁、安踏、361°等对阿迪达斯及耐克构成了威胁;在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领域,恒安与维达则向宝洁及金佰利等提出挑战;在食品及饮料领域,娃哈哈、康师傅、蒙牛和伊利都实力出众……中国本土企业当前的发展速度和雄心让人刮目相看。 这些本土企业的领军者有几个共同特征。其中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又是其所有者,因此决策制定十分迅速。这些企业家常常测试新的想法,希望找到适当的产品、服务组合以及销售模式。如果想法行不通,就立即用新的来代替,但若行之有效,那么就会迅速得到实施。这些企业的成本结构也与跨国企业迥然不同,它们极少聘请外籍经理,管理人员持有股份而非丰厚薪资,因此这些企业更具竞争力。同时,很多观察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具有“军事化”的特征,公司文化强调对命令的迅速执行。 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的领军者几乎都有一个核心优势,即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和驱动力,及其对产品、营销和销售创新的意义。为了取得成功,它们首先会推出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产品(对当地市场的洞察能帮助其找到制胜价值主张)。 这些企业大多十分擅长宣传和营销,它们几乎都会推出线上广告,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本土企业的领军者还在包装、展示和营销过程中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沟通策略。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它们一般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目标客户群和渠道伙伴。同时,企业寻找适当的分销和零售合作伙伴来树立品牌形象,并通过试验和有效性测试来提升产品质量及销售技能。另外,互联网是这些企业联系客户的重要沟通渠道,很多企业都善于利用各类社交媒体与其他媒体来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本土企业的领军者不怕承担风险,它们实施或放弃策略都十分迅速。不过,一旦出现合适的产品及营销组合,它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拓展销售和分销网络,实现爆炸式增长。 我们分析了在过去五年中崛起的一批本土企业领军者,发现它们具有三个共同特征:1.迅速行动。这些企业以其“中国速度”(产品创新、上市和扩张极为迅速)超越跨国企业。2.快速学习。这些企业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前提是在快速学习的同时提出新的理念。跨国企业的决策流程大多全面深入,不过耗时较长。与此相反,本土企业的领军者只在实践中学习。如果战略不能带来迅速回报,就会马上被终止,而成功的战略则能迅速得到巩固与加强。3.承担风险。这些企业的风险偏好远远超过大部分跨国企业,仅凭直觉就会下大赌注,有时这是因为别无选择。它们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市场研究或产品测试,而是让市场来决定成功或失败。由于竞争极为激烈,安全的中间地带已经不复存在,若企业不能一举成功,便会一败涂地。 拥有这三个特征的企业反应迅速而行动灵活。它们对一系列职能进行创新——不仅包括产品研发与生产,还有更重要的营销及销售。它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等因素,由此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有力推动了企业在低线城市的发展,它们在那里建立市场地位与品牌,而这些市场至今仍被很多跨国企业所忽略。 - 2011-11
18
全球百强创新企业美国独揽40家 中国企业无一上榜
全球百强创新企业美国独揽40家 中国企业无一上榜2011-11-18 光明网 凤凰网财经讯汤姆森路透近日发布报告,在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评选名单中,包括40家美国企业,31家亚洲企业,29家欧洲企业。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由于专利质量及影响力不足,中国公司无一上榜。 报告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申请都会获得批准,企业申请专利的代价非常昂贵。在全球四大市场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如何保护自己的发明,也是衡量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指标之一。 汤姆森路透表示,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虽然专利发明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但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专利申请数量这么简单。本次评选的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主要评定标准为专利申请成功率、专利申请的全球性、专利影响力、创新专利数四个方面。 汤姆森路透还表示,亚洲在电脑硬件制造和汽车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半导体及电子元件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欧洲在机械制造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其中瑞典企业占该类别的1半多;法国在科学研究上处于领先,上榜公司在欧洲国家中最多。 - 2011-11
17
金东纸业入选2011中国跨国公司100强
金东纸业入选2011中国跨国公司100强2011-11-16 中国纸网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日前发布了“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榜单,这也是国内第一份中国百大跨国公司的榜单。造纸行业中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唯一上榜企业。据悉,2011年金东旗下控股的四大纸浆造纸企业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07.53亿元人民币,位列造纸行业之首。 中国百大跨国公司名单是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基础上,参照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由拥有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的非金融企业,依据企业2010年度海外资产总额的多少排序产生,跨国指数按照(海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海外资产÷资产总额+海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计算得出。 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3.37%,不仅远低于2011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0.78%的平均跨国指数,也低于2011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40.13%的平均跨国指数。 据中企联介绍,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在30%以上的只有9家,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62.03%、53.78%和50.80%的水平名列前三位。跨国指数在20%-30%之间的有13家,在10%-20%之间的有19家,59家企业的跨国指数不足10%,说明现阶段中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还很低,还处于初级阶段。 另据消息,9月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在成都发布。金东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赫然在列,排名第254位。同时,金东亦名列201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29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151位。 消息显示,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36.31万亿,而入围门槛则从上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了141.98亿元,增长了28.1%。2010年,金东控股海南金海、宁波中华、宁波亚洲及苏州金华盛四大工厂,合并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达到了307.53亿人民币,成为此次入选企业中造纸行业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 - 2011-11
14
宝洁高管:不排除并购发展高端产品线
宝洁高管:不排除并购发展高端产品线2011-11-11 中国化妆品网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连锁业会议上,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在网易财经的专访中表示,零售的渠道广泛化对供应商来讲是一种挑战,要求宝洁就像对待实体店的发展一样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他还透露,在未来宝洁或将拓展高端产品线,且不排除自主研发或者并购的可能性。 网易财经:您在宝洁已经工作20年,宝洁一直都把客户关系定位为共赢。您怎么看待共赢这件事情? 翟峰:在宝洁其实共赢这个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而且也在宝洁不断地在实现。我们认为的共赢,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创造。如果我们能够跟零售商之间有很好的合作,双方都共同把给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双方把各自企业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的话,那我们就真正能够做到1+1>2,能够做到两个公司分开来单独做所做不到的价值,我们认为这就是共赢。 网易财经:针对不同规模的客户,宝洁的态度有没有不同的策略去实现共赢? 翟峰:其实我想我们的策略都是一样的,都是共赢,只是说在合作的方式上,可能会根据零售商本身的特点会采取一种不同的合作的方式,但是我想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理念也都是一样的。 网易财经:零售商更倾向于直接去采购,直采模式的改变会不会使经销商、代理商的利润会不会因此摊薄,宝洁怎么样处理这之间的关系呢? 翟峰:从整个供应链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供应链最优化的方式是直采,那就是直采;如果供应链最优化的方式是通过经销商来供货的话,那就是通过经销商供货。因为是消费者来决定最终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网易财经:此次CCFA的主题是多元零售。据我所知,宝洁在网上有一个生活馆,它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宝洁在电子商务这块会不会有进一步的打算? 翟峰:现在整个时代的发展,就是让零售的渠道更加广泛,对我们供应商来讲是一种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就像对待实体店的发展一样,来更好地重视对待这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在这方面也花了很大的投入,去了解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上购物者的消费习惯。到现在为止,看上去这个结果还不错,消费者也很满意,我们的销售也有蛮好的提高,也得到业界的认可,这次我们也得了一个奖,我想也是对我们的认可。从长远来讲的话,宝洁公司承诺是,在任何消费者希望购买我们产品的地方,我们都能够给他们提供到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价值。 网易财经:此次CCFA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探讨零售业的竞争激烈和成本上升的解决之法。宝洁对零售商也有专门的一些分析调查。宝洁有没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享? 翟峰:从我们这个观点来,其实这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加强零供双方的合。如果零供双方能够更加敞开这样一种心扉,双方能够更好的去分享数据,分享整个供应链,那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把这个成本控制到合理的程度。 网易财经:关于CCFA的主题中的“新规则、新格局”,您如何看待? 翟峰:我觉得格局在变,是因为新的渠道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谈到电子商务,婴儿的专卖店、化妆品店等等这些渠道都在迅猛的发展,所以零售的整个格局在变化,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规则我倒觉得其实没有变,仍旧是消费者为王。作为零售商来讲,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去定义你的目标消费者。然后去把你的策略、整个氛围、组织架构,以及将来整个发展目标,都更好的去服务好你的定位的消费者。我觉得这是我觉得未来发展的趋势。格局变了没有关系,只要这个规则没有变,你认准你的这个消费者的话,那我想你就有很大的机会会获得成功的。 网易财经:宝洁在营销方面一直在推陈出新,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宝洁在营销方面会不会有更多创新? 翟峰:我们的CEO曾说,他希望宝洁公司能够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最早完全数字化的公司。营销方面创新,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宝洁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我们也推出了一些新的创新的产品、创新的营运的方式,当然这一块的领域机会还很大,还有很多的空间能够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把这个创新之路继续走下去的。 网易财经:宝洁作为一家非常庞大的公司,您认为其成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翟峰:我觉得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宝洁全球有超过800亿美金的销售规模,在超过160个地区和国家有我们的业务,我想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品牌,我们对消费者的认知,我们的公司的规模,我们不断地创新,以及我们的这个营销能力。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公司,但是我们应该更快、更快的去适应市场的发展,更快地去适应市场的这样一个反应,我们要像几百亿的公司,像几十亿的公司一样运作。 同时我们公司的管理团队方面,在本土化的进程中间也是走得非常前面的,我想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是本土的上海人,20年前加入宝洁的,现在已经作为宝洁大中华区的销售总裁全面掌管宝洁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台湾的销售业务。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部门的领导人的位置,都是在本土的留学员工在做。我们整个团队本土化的比例也很高,所以我想这个也是宝洁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网易财经:宝洁现在的产品主要偏向中、低端,未来在高端产品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想法? 翟峰:我想是有的。我们在不断地去扩展我们的产品线,包括纵向的、横向的。自主研发、潜在的并购也都可能的,但是我们宗旨是一个,我们希望是能够更多的,更全面的去服务我们的这个消费者,更好地去美化、亲近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网易财经:您对快消日化产品的安全问题怎样看待?如果要把产品安全风险风险最小化的话,您觉得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翟峰:在宝洁内部,我们有非常高的标准。首先我们的产品都是符合中国政府所要求的安全方面的规;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自己的规则只会高于、不会低于中国市场的一些要求的。我们内部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每一瓶出厂的产品都能符合政府的要求、消费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