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 2012-08
28
摩托罗拉能活过2012吗?
穆兆曦2012-8-28 优识营销 摩托罗拉自1928年成立,从发明了无线电应答器,到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机,第一款双向式寻呼机,第一款智能手机,全球第一个无线路由器等,用“一直引导时代的进步”来描述并不为过。然而,摩托罗拉移动于2012年8月12日通知全体员工,“将会裁员20%,并且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1/3。具体到美国部分,摩托罗拉移动将会裁员4000名员工中的1/3”。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摩托罗拉全球裁员3000人后,再一次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行动。这项裁员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谷歌希望借助一系列计划重振这一没落巨头的雄风,并提振其安卓业务以应对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同时将其搜索和软件业务延伸至硬件制造商层面。与裁员伴随而来的,还有谷歌收购导致的摩托罗拉移动高层变动,四成的副总裁已经离职,并且谷歌委任了新的首席执行官。这不免让人担心,摩托罗拉移动能否顺利活过2012?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雄狮”奄奄一息?摩托罗拉移动的落寞不是偶然首先,摩托罗拉市场反映速度过慢是致命伤。摩托罗拉集团庞大,部门众多,业务多元,包括:手机、移动对讲机、机顶盒、芯片和军用设备等。而市场的反映是从末梢(即一线员工,如门店促销员)传递上来的,当中间层级过多,市场信息传递到企业高层时,已经为时已晚,就会造成市场反映速度过慢。其次,摩托罗拉创新的速度疲软。近几年,摩托罗拉并不是没有创新,也在努力做新机型。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摩托罗拉无论是外形、功能,还是用户体验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再次,摩托罗拉创新的质量不给力。摩托罗拉的创新是否恰到好处的点到市场痛点才是关键,精准创新和“拍脑袋创新” 带来的市场效益是天壤之别的。最后,摩托罗拉缺乏危机意识,在“刀锋”中迷失自我。摩托罗拉的衰败可以说是从V3开始的。2004年摩托罗拉上市的V3又名“刀锋”是超薄机身手机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便携式移动手机的时代。当时V3全球2.5亿的出货量是iPhone推出五年才达到的累计数字。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当时摩托罗拉的新CEO采取了价格战的策略,在新品跟不上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幅降价。国内V3刚上市时是6000多元的高端商务机,停产前的价格已经沦落到1200多元。这导致了消费者的观望和不信任。此后摩托罗拉再出新品,消费者的观望和不信任让摩托罗拉错失了收获高利润的时机。然而当时的摩托罗拉并没有危机意识,还沉浸在“全球2.5亿出货量”的历史中。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大裁员为哪般?摩托罗拉的家底殷实,专利、标准、技术、人才是立足根本,其中专利多达1 .7万多项,拥有众多技术标准、研发标准,品控标准也过硬,这些“高、精、密”标准和管理对于“年轻的谷歌”来说是致命的诱惑。此次裁员决策未免显得谷歌有些不成熟和急躁。裁员无外乎有几个目的:1、 甩掉包袱,降低成本。2、 文化清洗,让摩托罗拉人带着摩托罗拉的文化远走高飞。3、 剔除“肥肉”,将与谷歌重叠的职位全部剔除,让谷歌人员来管理,这是合理的。但是谷歌在采取裁员手段前应梳理清楚战略,战略下面需要哪些技术支撑?技术下面需要匹配哪些优秀人才?梳理清楚后,再为现有的部门和人才圈标准和贴标签,哪些是要留任的,哪些是要裁掉的,这样可以避免流失优秀人才,让留下的人才知道方向,走的人清楚自己为何无法再发挥价值,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走的人一肚子怨气,留下的人唇亡齿寒。谷歌化的摩托罗拉移动如何恢复贵族身份摩托罗拉移动需要明确整体战略方向往哪里去,再组合资源。明确手机业务应该往哪个方向去研发?是随波逐流吗?别人出大屏,你也出大屏?别人出APP,你也出APP?既然错过这一道风景,就应该勾勒下一代蓝图,引领新一代。方向没有明确,如何众志成城?重振雄风需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1、 地域上谋局亚洲摩托罗拉移动将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扎根在亚洲、扎根在中国会更好。做手机就应该落地在人口众多的地方。中国有13人口,印度10亿,整个亚洲人口多达36.8亿,占据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场,才是手机业务最主要的战场。2、 研究亚洲人在手机上的消费者心理和使用习惯亚洲人已经将手机定位为“时尚品”了,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通话工具那么简单,还是信息工具、沟通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商务工作工具。同时,中国人比较含蓄,更爱发短信,据统计,在美国1.5亿左右的手机用户中,利用手机发送并接收文字短信息的比例只有5%,且美国人1年短信量相当中国7天所发。作为手机制造商,是否注意到这些数据?3、 技术上紧紧依靠移动互联网,与谷歌形成硬件平台加软件应用的整合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应该从战略角度考虑此问题,看目前的动作还未看出真正发展战略的策略。手机本身没有价值,不结合优秀的应用,仅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还是没有竞争力的。摩托罗拉原本在技术上是非常过硬的,没有将自身优势和创新很好的结合,舍本逐末地一味追求“昙花一现”的外形,忽略最有价值的应用。4、 产品上要布局两代产品,做聚焦整合营销通过聚焦资源,主推1-2款可以热卖的销售型产品,从而谋取现金流。通过洞察未来市场格局和动向,结合创新和研发,谋局下一代可推广的一代产品。产品上一定要聚焦,因为现在的摩托罗拉在产品系列上“分崩离析”,团队不稳定,不利的舆论报道也多,所以更加迫切的将散落各处的资源聚合,聚焦1-2个产品系列,重塑高端品牌形象。5、 锁定更适合发展的道路摩托罗拉在民用、商用和军用都有发展,在民用上目前输掉了先机,没有必要一头扎进血雨腥风的战场,可以深耕商用市场和起家的美国军用市场。希望谷歌化摩托罗拉继续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产品,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穆兆曦中国营销决策专家优识营销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 2012-08
28
中顺洁柔在广东罗定投资年产能24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
2012-8-28 《生活用纸》杂志 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生产生活用纸系列产品的上市企业,也是国内生活用纸行业的第一梯队成员。公司拥有“洁柔”、“太阳”两大品牌,目前分别在广东中山、江门、四川成都、浙江嘉兴、湖北孝感、河北唐山建有生产基地,产品销售网络辐射全国近2000个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生活用纸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市场对高档生活用纸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公司在罗定市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能24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项目地址在罗定市龙保路双东环保工业园园区大道。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拟在罗定市人民政府管辖区域内投资建设高档生活用纸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总产能预计24万吨/年。其中第一期工程计划投资6.6亿元人民币,产能约12万吨/年,该项目第一期工程计划2014年3月投产。 - 2012-08
28
武锅打入生物化工市场 产品可用于发电项目
2012-8-28 长江网 武锅将研制出全国首台生物化工醇废液燃烧锅炉,打开了新的市场。近日,武锅集团与长春大成实业集团签订供货合同。长春大成集团目前已投产一条年产20万吨化工醇生产线,以提取淀粉后的玉米和秸秆为原料生产乙二醇、丙二醇等产品,可用来制造防腐剂、防冻剂等。经委托,武锅将为大成设计专有的废液燃烧锅炉。据武锅集团总经理程建华介绍说,与以往碱炉直接燃烧废液不同的是,生物化工醇的废料起初是固态,经高温加热后成为废液。该碱炉投入使用后,将会极大提高废液利用率。原本丢掉不用但又会污染环境的料渣,经过在锅炉中的燃烧,其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减少,还能将其中的工业用碱回收再利用。此外,生物化乙醇的废料能比造纸废液产生更高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等项目。 - 2012-08
28
和中合纤:计划引进德国水刺无纺布生产线
2012-8-28 中国柯桥网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最近正与德国设备供应商进行第五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技术交流与谈判,计划于今年9月签订设备引进合同。“和中合纤”目前一年可生产水刺无纺布2.3万吨,占据国内同行业10%的产量,规模在亚洲居首。由于公司的产品质量“俘虏”了日韩客户的心,50%的产品打入日韩市场,使得企业有底气再扩大规模。 找准转型方向 “和中合纤”是新中天控股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它的做大做强是“新中天”谋求转型升级的结果。 2000年后,由于进入门槛低导致产能膨胀,面料织造企业获利空间大幅收小,当时公司拥有无梭织机1700多台。公司的决策层明显感受到危机袭来,如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实现梯度战略性转移成为他们重点思考的内容。如果另起炉灶,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基础和经验势必带来巨大的风险。此时,与纺织产业有着“血缘”的无纺布产业正在悄然兴起,它的广阔市场前景让经营者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2003年公司斥资1.2个亿,着手厂房的建设和水刺无纺生产线的引进。一年后,“和中合纤”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6000吨。总经理徐寿明回忆说:“刚起步时,国内已有几十条水刺线了。我们想,就先跟着人家跑,能跟住就好。” 虽然2004年的“和中合纤”之于国内的无纺产业,尚是沧海一粟,然而它已打响了绍兴县夏履镇无纺布产业的第一枪。也正是由于选对了这个产业转型突破的契机,使得“新中天”的织机总量逐步减少了一半,并且成为全国水刺无纺布行业的龙头老大。 定位“两个”市场 掌握水刺无纺布定价权的“和中合纤”,是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实现了不断提升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为,要在行业中立于不败,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行“两条腿”走路。他们的产品除供应福建恒安集团、广东中山维达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外,把拓展日韩市场作为营销重点。 2007年,拥有两条德国进口水刺线的“和中合纤”,在硬件方面得到了一家韩国公司的认可。经过全面的考察和缜密的分析,韩国公司决定与“和中合纤”合作。“和中合纤”本着客户的要求就是标准的理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了外商的信任。 实现外销的突破,成为“和中合纤”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众所周知,国外企业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为严格,在价格方面倒是比国内企业来得宽容。能够顺利将大量产品销往国外,意味着在国内打价格战时代的终结。由于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也得到提高。 有了前两条生产线打底,经营第三、第四条线的时候,公司的底气足了,思路也变得愈发清晰。徐寿明说,唯有将产品精细化,才能用高品质吸引高端客户。三线生产的是立体感强的花纹产品,世界500强企业金佰利公司慕名而来;针对日本市场喜好薄型产品开发的四线,产量80%被日商买走,效益提高近40%。 错位发展布局 “和中合纤”从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保持以每两年增加一条新线的势头全速发展,目前已拥有四条水刺线。进入7月,原本已是无纺布的淡季,然而“和中合纤”的四条生产线仍是开足马力,这一切要归功于生产线的错位布局。 徐寿明告诉记者,他们的生产线没有完全相同的,新上项目都是一种提升和补充。正是由于避免了纯粹量的扩张,使得产品适应了不同客户的需求,没有影响到市场销售。 “交叉铺网”、厚型“直铺”、“交叉铺网”花色品种的补充、薄型“直铺”,四条线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生意相当红火。徐寿明说,即将引入的五线,同样要走差别化发展的路子,在设备的引进、原料的选择、流程的监管和产品的检验上下工夫,做到产品零疵点,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 - 2012-08
28
重庆:2015年纸及纸板产量达500万吨
2012-8-28 重庆晨报 规划解读 产业结构调整 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是重庆消费品工业发展中要做到的重点任务。根据《规划》,未来3年将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做优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做大医药及医疗器械、纺织服装产业。 上述四大产业是消费品工业今后三年的发展重点。 未来3年,改变农产品加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 造纸方面,2015年全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到5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20万吨,单位产能的能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行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医药方面将建立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的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重要野生药材的人工选育和家种,制止过度采挖,在酉阳、石柱、云阳、黔江、秀山等区县(自治县)建设青蒿、黄连、淫羊藿、金银花、玄参、太白贝母、川党参、丹皮等10个GAP地道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到2015年,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 纺织服装行业到2015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元。 - 2012-08
28
做好搬迁 再创宜宾纸业辉煌
2012-8-27 宜宾新闻网 8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率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前往南溪区调研宜宾纸业整体搬迁技改项目推进情况,并召开督办调研会。 在南溪区麻柳坝宜宾纸业新厂址,徐进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一边认真查看规划图纸。“目前土地工作进行得如何?”“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是否已经准备完善?”当了解到纸厂搬迁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项目整体稳步推进时,徐进高兴地点点头:一定要确保纸厂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座谈会上,徐进指出,纸厂搬迁是发展之需。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纸厂搬迁对南溪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担当起纸厂搬迁的重任,再造宜宾纸业辉煌;市区两级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把纸厂搬迁和南溪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项目的实施上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要进一步论证,将其作为全市产城一体、“两化”互动的示范区来打造;市区两级对纸厂搬迁工作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在工作中通力合作,统筹协调,确保宜宾纸厂搬迁投产工作顺利进行;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等市级相关部门要为纸厂搬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依法、规范地做好纸厂搬迁的项目招投标工作。 会上,南溪区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宜宾纸业汇报了新区规划设计及分期开工建设情况。市政府秘书长邓前卫陪同调研。 - 2012-08
28
华蓥市:着力打造五大农林产业基地
2012-8-28 广安日报 近年来,华蓥市按照“治理小流域,建设精品基地,助推产业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的治理思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沟池路为骨架、山水田林路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了五大特色示范基地。 坚持规模治理,注重产业发展,打造禄市黄花梨基地示范区。华蓥市按照“荒山变果园”的治理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打破土地界限,实施综合开发,积极引进了农业开发业主开发建设,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和“反租倒包”等经营管理模式,使黄花梨基地规模逐步变大、变强,做大做强了精品梨产业。目前,黄花梨基地现已形成3万余亩种植规模,带动了周边农户5000余户共同发展,农民年人均增收达2500元以上。 坚持生态修复,注重点面结合,打造天池花椒基地示范区。作为四川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市(县),该市按照“遵循生态规律,贯彻生态优先,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和“统筹安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在天池湖小流域开展荒山整治,高标准修建梯田,大力实施花椒兴农战略。通过3年来的持续规模化治理,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油油的经济林海,共建成花椒基地1万亩,年产花椒200余吨,总创收达到320万元。 坚持水保调产,注重创新模式,打造永兴枇杷基地示范区。该市始终坚持水保治理和农业调产相结合、小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方针,在永兴镇大力种植枇杷经济林。近几年来,通过业主搭台、群众参与、效益带动的运作模式,形成规模达1万余亩的永兴枇杷示范基地,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年总收入达2400万元。 坚持项目整合,注重“产村相融”,打造阳和高兴葡萄基地示范区。近年来,华蓥市着力完善水利水保灌溉设施的配套和交通、防洪等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基本农田,积极引进良种、优质、高产葡萄,采取大窝、大肥栽植技术,做到了一年建成,两年出产、三年高效。同时,大力推进“产村相融”发展,围绕“一园三带”产业发展区制订了113个新村点详规,新改扩建农民新村集聚点49个,新村建设惠及农户1.2万人。 坚持封育保护,注重创新载体,打造古桥纸浆原料林基地示范区。华蓥市还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栽植生长快速、成林周期短、效益产出快的的新型造纸原材料巨桉,建成水保林巨桉11万亩。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40余项,完成绿化造林24.5万亩,华蓥也成功创建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农业旅游生态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