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能活过2012吗?
穆兆曦
2012-8-28 优识营销
 
  摩托罗拉自1928年成立,从发明了无线电应答器,到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机,第一款双向式寻呼机,第一款智能手机,全球第一个无线路由器等,用“一直引导时代的进步”来描述并不为过。
  然而,摩托罗拉移动于2012年8月12日通知全体员工,“将会裁员20%,并且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1/3。具体到美国部分,摩托罗拉移动将会裁员4000名员工中的1/3”。这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摩托罗拉全球裁员3000人后,再一次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行动。
  这项裁员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谷歌希望借助一系列计划重振这一没落巨头的雄风,并提振其安卓业务以应对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同时将其搜索和软件业务延伸至硬件制造商层面。与裁员伴随而来的,还有谷歌收购导致的摩托罗拉移动高层变动,四成的副总裁已经离职,并且谷歌委任了新的首席执行官。
  这不免让人担心,摩托罗拉移动能否顺利活过2012?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雄狮”奄奄一息?
  摩托罗拉移动的落寞不是偶然
  首先,摩托罗拉市场反映速度过慢是致命伤。
  摩托罗拉集团庞大,部门众多,业务多元,包括:手机、移动对讲机、机顶盒、芯片和军用设备等。而市场的反映是从末梢(即一线员工,如门店促销员)传递上来的,当中间层级过多,市场信息传递到企业高层时,已经为时已晚,就会造成市场反映速度过慢。
  
  其次,摩托罗拉创新的速度疲软。
  近几年,摩托罗拉并不是没有创新,也在努力做新机型。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摩托罗拉无论是外形、功能,还是用户体验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再次,摩托罗拉创新的质量不给力。
  摩托罗拉的创新是否恰到好处的点到市场痛点才是关键,精准创新和“拍脑袋创新” 带来的市场效益是天壤之别的。
  
  最后,摩托罗拉缺乏危机意识,在“刀锋”中迷失自我。
  摩托罗拉的衰败可以说是从V3开始的。2004年摩托罗拉上市的V3又名“刀锋”是超薄机身手机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便携式移动手机的时代。当时V3全球2.5亿的出货量是iPhone推出五年才达到的累计数字。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当时摩托罗拉的新CEO采取了价格战的策略,在新品跟不上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幅降价。国内V3刚上市时是6000多元的高端商务机,停产前的价格已经沦落到1200多元。这导致了消费者的观望和不信任。此后摩托罗拉再出新品,消费者的观望和不信任让摩托罗拉错失了收获高利润的时机。然而当时的摩托罗拉并没有危机意识,还沉浸在“全球2.5亿出货量”的历史中。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大裁员为哪般?
  摩托罗拉的家底殷实,专利、标准、技术、人才是立足根本,其中专利多达1 .7万多项,拥有众多技术标准、研发标准,品控标准也过硬,这些“高、精、密”标准和管理对于“年轻的谷歌”来说是致命的诱惑。此次裁员决策未免显得谷歌有些不成熟和急躁。裁员无外乎有几个目的:
  1、  甩掉包袱,降低成本。
  2、  文化清洗,让摩托罗拉人带着摩托罗拉的文化远走高飞。
  3、  剔除“肥肉”,将与谷歌重叠的职位全部剔除,让谷歌人员来管理,这是合理的。
  但是谷歌在采取裁员手段前应梳理清楚战略,战略下面需要哪些技术支撑?技术下面需要匹配哪些优秀人才?梳理清楚后,再为现有的部门和人才圈标准和贴标签,哪些是要留任的,哪些是要裁掉的,这样可以避免流失优秀人才,让留下的人才知道方向,走的人清楚自己为何无法再发挥价值,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走的人一肚子怨气,留下的人唇亡齿寒。
  
  谷歌化的摩托罗拉移动如何恢复贵族身份
  摩托罗拉移动需要明确整体战略方向往哪里去,再组合资源。明确手机业务应该往哪个方向去研发?是随波逐流吗?别人出大屏,你也出大屏?别人出APP,你也出APP?既然错过这一道风景,就应该勾勒下一代蓝图,引领新一代。方向没有明确,如何众志成城?
  
  重振雄风需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
  1、  地域上谋局亚洲
  摩托罗拉移动将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扎根在亚洲、扎根在中国会更好。做手机就应该落地在人口众多的地方。中国有13人口,印度10亿,整个亚洲人口多达36.8亿,占据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场,才是手机业务最主要的战场。
  2、  研究亚洲人在手机上的消费者心理和使用习惯
  亚洲人已经将手机定位为“时尚品”了,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通话工具那么简单,还是信息工具、沟通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商务工作工具。同时,中国人比较含蓄,更爱发短信,据统计,在美国1.5亿左右的手机用户中,利用手机发送并接收文字短信息的比例只有5%,且美国人1年短信量相当中国7天所发。作为手机制造商,是否注意到这些数据?
  3、  技术上紧紧依靠移动互联网,与谷歌形成硬件平台加软件应用的整合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应该从战略角度考虑此问题,看目前的动作还未看出真正发展战略的策略。手机本身没有价值,不结合优秀的应用,仅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还是没有竞争力的。摩托罗拉原本在技术上是非常过硬的,没有将自身优势和创新很好的结合,舍本逐末地一味追求“昙花一现”的外形,忽略最有价值的应用。
  4、  产品上要布局两代产品,做聚焦整合营销
  通过聚焦资源,主推1-2款可以热卖的销售型产品,从而谋取现金流。通过洞察未来市场格局和动向,结合创新和研发,谋局下一代可推广的一代产品。产品上一定要聚焦,因为现在的摩托罗拉在产品系列上“分崩离析”,团队不稳定,不利的舆论报道也多,所以更加迫切的将散落各处的资源聚合,聚焦1-2个产品系列,重塑高端品牌形象。
  5、  锁定更适合发展的道路
  摩托罗拉在民用、商用和军用都有发展,在民用上目前输掉了先机,没有必要一头扎进血雨腥风的战场,可以深耕商用市场和起家的美国军用市场。
  
  希望谷歌化摩托罗拉继续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产品,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穆兆曦
  中国营销决策专家
  优识营销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