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着力打造五大农林产业基地
2012-8-28 广安日报
 
   近年来,华蓥市按照“治理小流域,建设精品基地,助推产业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的治理思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沟池路为骨架、山水田林路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了五大特色示范基地。
 
  坚持规模治理,注重产业发展,打造禄市黄花梨基地示范区。华蓥市按照“荒山变果园”的治理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打破土地界限,实施综合开发,积极引进了农业开发业主开发建设,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和“反租倒包”等经营管理模式,使黄花梨基地规模逐步变大、变强,做大做强了精品梨产业。目前,黄花梨基地现已形成3万余亩种植规模,带动了周边农户5000余户共同发展,农民年人均增收达2500元以上。
 
  坚持生态修复,注重点面结合,打造天池花椒基地示范区。作为四川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市(县),该市按照“遵循生态规律,贯彻生态优先,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和“统筹安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在天池湖小流域开展荒山整治,高标准修建梯田,大力实施花椒兴农战略。通过3年来的持续规模化治理,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油油的经济林海,共建成花椒基地1万亩,年产花椒200余吨,总创收达到320万元。
 
  坚持水保调产,注重创新模式,打造永兴枇杷基地示范区。该市始终坚持水保治理和农业调产相结合、小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方针,在永兴镇大力种植枇杷经济林。近几年来,通过业主搭台、群众参与、效益带动的运作模式,形成规模达1万余亩的永兴枇杷示范基地,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年总收入达2400万元。
 
  坚持项目整合,注重“产村相融”,打造阳和高兴葡萄基地示范区。近年来,华蓥市着力完善水利水保灌溉设施的配套和交通、防洪等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基本农田,积极引进良种、优质、高产葡萄,采取大窝、大肥栽植技术,做到了一年建成,两年出产、三年高效。同时,大力推进“产村相融”发展,围绕“一园三带”产业发展区制订了113个新村点详规,新改扩建农民新村集聚点49个,新村建设惠及农户1.2万人。
 
  坚持封育保护,注重创新载体,打造古桥纸浆原料林基地示范区。华蓥市还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栽植生长快速、成林周期短、效益产出快的的新型造纸原材料巨桉,建成水保林巨桉11万亩。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40余项,完成绿化造林24.5万亩,华蓥也成功创建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农业旅游生态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