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合纤:计划引进德国水刺无纺布生产线
2012-8-28 中国柯桥网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最近正与德国设备供应商进行第五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技术交流与谈判,计划于今年9月签订设备引进合同。“和中合纤”目前一年可生产水刺无纺布2.3万吨,占据国内同行业10%的产量,规模在亚洲居首。由于公司的产品质量“俘虏”了日韩客户的心,50%的产品打入日韩市场,使得企业有底气再扩大规模。
找准转型方向
“和中合纤”是新中天控股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它的做大做强是“新中天”谋求转型升级的结果。
2000年后,由于进入门槛低导致产能膨胀,面料织造企业获利空间大幅收小,当时公司拥有无梭织机1700多台。公司的决策层明显感受到危机袭来,如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实现梯度战略性转移成为他们重点思考的内容。如果另起炉灶,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基础和经验势必带来巨大的风险。此时,与纺织产业有着“血缘”的无纺布产业正在悄然兴起,它的广阔市场前景让经营者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2003年公司斥资1.2个亿,着手厂房的建设和水刺无纺生产线的引进。一年后,“和中合纤”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6000吨。总经理徐寿明回忆说:“刚起步时,国内已有几十条水刺线了。我们想,就先跟着人家跑,能跟住就好。”
虽然2004年的“和中合纤”之于国内的无纺产业,尚是沧海一粟,然而它已打响了绍兴县夏履镇无纺布产业的第一枪。也正是由于选对了这个产业转型突破的契机,使得“新中天”的织机总量逐步减少了一半,并且成为全国水刺无纺布行业的龙头老大。
定位“两个”市场
掌握水刺无纺布定价权的“和中合纤”,是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实现了不断提升发展。
企业经营者认为,要在行业中立于不败,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行“两条腿”走路。他们的产品除供应福建恒安集团、广东中山维达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外,把拓展日韩市场作为营销重点。
2007年,拥有两条德国进口水刺线的“和中合纤”,在硬件方面得到了一家韩国公司的认可。经过全面的考察和缜密的分析,韩国公司决定与“和中合纤”合作。“和中合纤”本着客户的要求就是标准的理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了外商的信任。
实现外销的突破,成为“和中合纤”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众所周知,国外企业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为严格,在价格方面倒是比国内企业来得宽容。能够顺利将大量产品销往国外,意味着在国内打价格战时代的终结。由于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也得到提高。
有了前两条生产线打底,经营第三、第四条线的时候,公司的底气足了,思路也变得愈发清晰。徐寿明说,唯有将产品精细化,才能用高品质吸引高端客户。三线生产的是立体感强的花纹产品,世界500强企业金佰利公司慕名而来;针对日本市场喜好薄型产品开发的四线,产量80%被日商买走,效益提高近40%。
错位发展布局
“和中合纤”从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保持以每两年增加一条新线的势头全速发展,目前已拥有四条水刺线。进入7月,原本已是无纺布的淡季,然而“和中合纤”的四条生产线仍是开足马力,这一切要归功于生产线的错位布局。
徐寿明告诉记者,他们的生产线没有完全相同的,新上项目都是一种提升和补充。正是由于避免了纯粹量的扩张,使得产品适应了不同客户的需求,没有影响到市场销售。
“交叉铺网”、厚型“直铺”、“交叉铺网”花色品种的补充、薄型“直铺”,四条线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生意相当红火。徐寿明说,即将引入的五线,同样要走差别化发展的路子,在设备的引进、原料的选择、流程的监管和产品的检验上下工夫,做到产品零疵点,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