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
31
各地造纸厂2011春节排产计划
各地造纸厂2011春节排产计划2011-1-31 纸业易贸 临近春节,各地纸厂已根据自身库存及当前接单情况作出排产计划。其中,广东地区大部分包装纸厂均计划全线停产,为期一周以上,其余江浙、山东等地区部分亦有类似计划。 目前,纸厂应各自生产需求,适当调整原料采购进程,引起废纸市场的波动。成品纸市场中,由于瓦楞纸厂停机较多,将大大减少后期市场供应量,下游厂商为维持节后正常生产,近期采购踊跃,积极备库,纸厂前期囤积库存明显消耗,广东地区纸价甚至小幅上行50-100元/吨。而其余白板、白卡、箱板纸市场均未受太大影响。 地区纸厂春节停机计划备注广东地区东莞玖龙1.28-2.10,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瓦楞纸东莞理文7#机:1.29起停产一周左右7#机生产箱板纸东莞金洲2.11-2.17,停机检修生产瓦楞纸东莞银洲春节期间不停,节后可能停东莞顺裕2.5起全线停产一周左右生产瓦楞纸东莞中兴1.29-2.11,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东莞骏业1.28-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东莞振兴1.25-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东莞顺兴1.25-2.7,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东莞建航暂无停机计划东莞建晖暂无停机计划东莞金田1.23-2.10,全线停产生产白板纸佛山金盛1.29起全线停产一周左右生产瓦楞纸佛山顺升1.31-2.11,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中山联合鸿兴1.31-2.22,全线停产,锅炉技改生产瓦楞纸中山永发2.1-2.10,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台山翔隆1.25-2.9,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珠海华丰暂无停机计划江门泰源暂无停机计划福建地区福建联盛暂无停机计划福建青山目前箱板纸机停产,2月初开机,转停高瓦纸机一个月生产箱板纸、瓦楞纸泉州贵格1.28-2.8,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泉州联兴1.25左右起停至2.17之后生产瓦楞纸罗源雄丰2.1-2.9,全线停产生产白板纸江浙沪地区太仓玖龙1.31-2.14,5#机、8#机、16#机、17#机停产新投产的29#、30#机和新技改的20#、21#机春节期间试机5#机、8#机生产箱板纸16#机、17#机生产高瓦浙江景兴暂定2.1-2.10停一半纸机,春节后停另一半纸机生产箱板纸吉安纸容器暂无停机计划无锡荣成暂无停机计划上海中隆暂无停机计划江苏旺达1.24-2.8,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张家港华兴1#机:1.28-2.102#机:1.28-2.26生产瓦楞纸丹阳长丰2.4-2.18,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慈溪龙凤1.25-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浙江三星1.27起停机两周生产白板纸富阳龙腾1.25-2.9,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安徽地区安徽山鹰暂定春节期间停机三天生产箱板纸合肥兴东2.1-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山东地区山东仁丰1.30或1.31起停机10天左右,例行检修生产瓦楞纸荣成海盛春节期间停机2-3天生产箱板纸山东晨鸣暂无停机计划山东博汇暂无停机计划山东永发暂无停机计划潍坊恒德2.1-2.7,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枣庄华峰1.31-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山东德派克1.29起停机10-15天,检修生产纱管纸河南地区许昌宏伟1.30-2.8,全线停产生产箱板纸、瓦楞纸河南双马1.25起停机至2.8左右生产瓦楞纸华北地区天津玖龙暂无停机计划河北永新暂无停机计划霸州华通1.29-2.9,全线停产生产瓦楞纸元氏金鹏2.1起停机至2.8左右生产瓦楞纸河北华泰暂无停机计划生产新闻纸 - 2011-01
31
六纸企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中心
六纸企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中心2011-1-31 中国造纸杂志社 2010 年11月1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2010 年第30 号公告,公布审核认定的第十七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在此批名单中,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截止到目前,造纸工业共有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华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6 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 2011-01
31
银鸽集团通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验收
银鸽集团通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验收2011-1-31 银鸽集团 1月12日,河南省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考核验收小组在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副主任张东涛带领下莅临银鸽集团,对2010年绿色企业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银鸽总经理程志伟,企管部经理陈应楼陪同。 考核组一行参观了公司中段废水处理厂,仔细查看废水在线监测数据和出水口水质情况。在二楼小会议室,程总对公司创建绿色、环保、和谐企业大环境方面做出的工作和成绩向考核组进行了汇报。 程总说,绿色象征生命,绿色象征文明。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企业作为保护环境的主力军,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努力做好保护环境这一重要工作。公司始终秉承“没有长远的环保 便没有长远的企业”这一环保理念,累计投入6亿元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了中段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好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科学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听取了汇报后,考核组成员对银鸽在环保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组长张东涛说,银鸽公司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性事业的现代企业精神堪称绿色企业的楷模。 - 2011-01
31
晨鸣集团举行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晨鸣集团举行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2011-1-31 晨鸣报 元月26日,晨鸣集团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晨鸣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陈洪国董事长作重要讲话,认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描绘了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会议由副董事长尹同远主持。集团副总经理张延军宣读了《关于表彰2010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110个先进单位、701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夏继钢获特殊贡献奖100万元,王之胜获特殊贡献奖50万元。 虽然正值寒冬,但是晨鸣国际大酒店却是暖意融融。华贵典雅的国际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主席台前鲜花怒放。大会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开始后,公司副总经理张延军宣读了《关于表彰2010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雄壮的乐曲声中,陈洪国董事长首先为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颁奖,随后,公司领导为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陈洪国董事长作了重要讲话。陈董事长在讲话中说,2010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管理,调结构,促运行,实现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生产经营稳步发展。一是创新企业管理,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二是提高营销能力,市场开拓成效显著。三是加大科学投入,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是狠抓节能降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建设深入推进。 陈洪国董事长指出,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公司“十一五”建设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集团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优化生产运行,加快项目建设,做好节能减排,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主要目标是:完成产量460万吨,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分别增长37.3%、35.8%和31%。公司上下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把握重点,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会上,销售系统代表赵利群、生产系统代表夏继钢、项目系统代表王景坤、管理系统代表宋俊东、技术拔尖人才代表黄效臣、优秀车间代表王营、明星员工代表韩翠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集团班子成员、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受表彰人员代表、集团部室人员、寿光本埠各工厂管理干部及员工代表参加了会议。 - 2011-01
31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1-1-31 泰格林纸 1月23日,“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此,泰格林纸翻开了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经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童来明、洪军、刘祁雄、吴佳林、王奇、黄阳旭、蒋利亚、邓德贵、付群明组成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李建华、张强为公司第一届非职工代表监事,彭莉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当日下午,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会议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泰格林纸集团星沙总部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总经理童来明主持。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党委书记洪军、党委委员王奇、战略发展部经理张强,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骆有云,湖南省政府派驻重点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建华,湖南省国资委一办处长刘祁雄、湖南省国资委监事会三办主任邓德贵,泰格林纸集团领导吴佳林、蒋利亚,泰格监审部部长彭莉,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付群明、林秋生、曹文伟,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刘晓亮,湖南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陆小平、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李灵明、湖南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宁海成等嘉宾参加会议。 会上,7家股东代表以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的议案》;《关于〈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议案》,发起人一致同意将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选举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的议案》;《关于授权办理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有关事宜的议案》。 - 2011-01
30
广西横县:发展蔗糖产业,加快富民强县进程
广西横县:发展蔗糖产业,加快富民强县进程2011-1-29 食品产业网 千里沃野举翠,万顷蔗海泛绿。隆冬时节,正是甘蔗喜获丰收的季节。蔗林里,蔗农抢抓时间忙着砍甘蔗;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原料蔗的汽车驶入糖厂;糖厂内,原料蔗搬运、压榨、制糖、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蔗海流蜜的横县大地,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甜香。 近年来,广西横县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推动蔗糖产业加快“升级换代”,甜蜜事业之路越走越顺畅。预计2010/2011年榨季入榨甘蔗150万吨,可为全县财政提供1亿元的收入,蔗农种蔗收入达到7亿元左右,人均收入将近1400元。 政策扶持 加快富民强县进程 蔗糖业是横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撑着全县财政“半壁江山”,全县50多万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甘蔗,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抓好了蔗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把蔗糖业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产业。”县委县政府在每年召开的冬春植蔗种植备耕现场会上明确表示。为此,横县本着“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和“宜粮则粮,宜蔗则蔗”的原则,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从资金、技术、物资、良种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坚持“谁扶持谁受益”原则,在各蔗区逐步建立 “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制糖企业从技术、资金、良种、机耕、肥料、灌溉、防治病虫害、蔗区道路维护等方面,扶持蔗农,服务蔗农。认真贯彻广西蔗糖价格实行保底联动政策,出台了糖料蔗进厂达基数奖和超基数奖等激励政策,同时通过订单、契约使糖厂与蔗农联结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甘蔗是横县平马镇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该镇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将望天田、高坑田等地改种甘蔗,扩大甘蔗面积。到目前为止,平马镇的甘蔗种植面积有2.5万亩,甘蔗年产量可达12万吨,全镇群众种蔗收入达5000万元。平马镇快龙村党支部书记梁家泳说,如今该村群众都住上了“甘蔗楼”,购置了各种家电产品,每年还筹集资金进行村道、文化室、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建设,种植甘蔗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良种良法 力促产业提质增效 干旱一直是制约横县甘蔗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横县提出实施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示范项目,总投资达6.4亿元,利用3年时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蔗糖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力促产业高产高糖高效发展。 为了使该项目在全县得以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及时制订出台《2008—2010年全县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和《横县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示范项目核心示范区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在每年的支农经费安排中适当向蔗区倾斜,加强蔗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专业户和种植大户集中连片承包开发种蔗,逐步建立甘蔗滴灌、喷灌示范设施,实现规模经营,稳产高产。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甘蔗机耕深耕深松和地膜覆盖技术,提高蔗地保水、保肥和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产。 为做大做强蔗糖业,横县还从培育新品种入手,着力解决甘蔗良种的更新换代问题。目前,蔗农欢迎的台糖系列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现在正在培育和推广更适合本地种植的高糖高产柳城03/1137、西大引11号等新品种。2010年,横县实施甘蔗高产示范面积已达1200亩,辐射带动20万亩。核心示范区甘蔗单产实现7吨 /亩以上,蔗糖分达14.5%以上,比非示范区亩产增1.5吨 /亩以上,节约成本10%以上。 全县越来越多的蔗农掌握了应用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选用甘蔗优良品种,应用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各种新技术,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云表镇甘蔗种植大户邓显隐每年都承包1000多亩土地来种蔗,如今他已尝到旱地甘蔗高效节本集成技术的甜头。邓显隐说:“甘蔗田间管理时期,1000多亩甘蔗地全部使用机械深耕深松,施肥培土,基本不费人力,种出的甘蔗茎高秆直,比普通方式种植的甘蔗产量高。”邓显隐还成立了甘蔗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群众入社进行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 循环经济 让甜蜜产业更甜蜜 过去,甘蔗的主要用途是榨糖,在白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这些废料一发酵,就会臭气熏天,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横县已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了甘蔗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让甜蜜产业更加甜蜜。 在横县冠桂糖业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平坦宽阔的场地里堆放着一座座小山似的甘蔗渣,公司副总经理谢正标介绍说,现在的甘蔗渣已经变成了抢手货,公司花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制糖产生的大量蔗渣为原料,生产制造纸浆,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同时利用纸浆废料造化肥,再用化肥回田种植甘蔗,实现了新一轮生产轮回,蔗糖产业循环链就此实现无缝对接。 此外喷淋蔗渣废水通过厌氧处理后不仅达标排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沼气用于生产,每年又为公司节约1万多吨的原煤。实现循环利用,壮大甜蜜产业,横县四家糖厂通过不断的技改革新,都拥有了综合利用分厂或车间,加快了产品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结构转变,全县日处理甘蔗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 目前横县甘蔗综合利用不断加快、产业链不断延伸,蔗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 “甘蔗+制糖+蔗渣+纸浆+高档文化纸”“甘蔗+制糖+滤泥+复混肥”和“甘蔗+制糖+糖蜜+酒精+乙醇汽油”产业链,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了企业、地方、农民互利共赢的目的。 - 2011-01
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1-1-28 工信部网站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注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考虑基期因素影响,以2008年为基期,近两年(2009-2010年)平均增速为13.3%,快于2008年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轻工业运行平稳,重工业增速前高后低。轻工业增长13.6%,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受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重工业增速从二季度开始放缓,全年增长16.5%,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由上半年的5.8个百分点缩小到2.9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轻、重工业各月增速基本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波动,其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12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3%和13.7%,比上月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后,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201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个和1.3个百分点,其中9-12月份当月增速均低于1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11.6%和13.2%,比前三季度回落2.1个和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回落1.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5.5%和9.6%,回落1个和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12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工业产品出口增速前高后稳,12月份出口交货值创年内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1万亿元,同比增长25.4%,与2008年相比增长12.7%。其中12月份出口交货值866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8.3%。另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1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比2008年增长10.5%;其中12月份增长17.9%。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工业完成投资额98716亿元,同比增长22.8%,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工业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9%;其中制造业投资74528亿元,增长27%,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12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3.4%,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六大高耗能完成投资34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12月份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和14.8%,同比回落15.5个和12.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9%和35.8%,同比加快12.5个和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3%转为增长6.1%;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增长6.6%,同比回落16.2个百分点。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快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上涨9.5%;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3%。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产销率98.9%,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观。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去年同期增长7.8%)。企业亏损面12.9%,比上年收窄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457亿元,同比减亏799亿元,同比下降24.5%(上年同期下降33.5%)。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应收帐款6.46万亿元,增长22.4%,上升8.4个百分点。 企业从业人员稳步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063万人,同比增加658万人,增长7.8%,增速同比加快7.2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全年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8.4%,增速比上年加快5.2个和6.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5.5%,增速与上年持平。分省市看,全年31个省份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11个省份增速超过20%。主要工业大省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分别增长16%、15%、16.8%、16.2%、19%和17.8%。前11个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利润24360亿元、8467亿元和60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3%、52.7%和62.7%(东部地区去年同期增长16.7%,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6.1%和3.9%)。东部地区工业转型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从业人数7056万人,增加561万人,增长8.6%。 注:从2007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一:原材料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仅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减缓3.2个和0.9个百分点,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12月份原材料工业增长11.1%。 冶金:全年冶金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全年粗钢产量6.3亿吨,同比增长9.3%,日均产量173万吨。钢材产量8亿吨,同比增长14.7%。1-11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63.1%(去年同期为下降40.8%),销售利润率仅为3.68%,低于全国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2.5个百分点。 钢铁出口量前高后低,取消出口退税率效果明显。2010年上半年钢材出口量稳步回升,6月份出口达到562万吨,之后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出口明显下降,8月份跌至280万吨,9-12月份出口量保持在280-300万吨。全年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其中1-7月同比增长1.52倍,8-12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4%;进口钢材1643万吨,下降6.8%,进口钢坯64万吨,下降86.1%。全年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净出口2730万吨(2009年净出口286万吨)。 进口铁矿石量减价升。全年进口铁矿砂6.2亿吨,比上年下降1.4%;进口额为794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293亿美元,增长58.4%;进口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同比上涨60.6%,仅进口铁矿砂涨价,我国钢铁行业为此多支出近300亿美元。2010年青岛港印度矿粉(成份63.5%)价格基本在1000-1300元/吨之间波动。矿粉价格自2月下旬开始快速上涨,4月份达到1335元/吨的年内高点后快速下跌,7月初跌至985元/吨后再度回升,8月中旬回升至1170元/吨之后持续波动,四季度稳中有升,12月31日为1275元/吨,比上年末提高385元。 钢材价格上半年先升后降,下半年震荡上行。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7.23上升到4月中旬的126.4高点之后冲高回落,于7月中旬跌至110.61的年内低点后见底回升,于12月末达到128.29的年内又一次高点,比2009年末提高21.06点。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2月末6.5mm普线、16mm螺纹钢、10mm中厚板每吨价格分别为4674元、4680元和4881元,比上月末上涨114元、128元和204元,比年初上涨843元、835元和753元(上涨幅度为22%、21.7%和18.2%);0.5mm热轧薄板和0.5mm冷轧薄板每吨价格分别为5084元和5803元,比年初上涨753元和95元,上涨幅度为17.4%和1.7%。 钢材库存小幅增加。2010年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1324万吨,同比增加90.6万吨,增长7.4%,其中线材、冷轧、热轧、中板库存分别为117万吨、147万吨、482万吨和137万吨,比上年末分别上升7.7%、18.7%、13.9%和11.1%;螺纹钢库存441万吨,下降3%。 有色:上半年有色行业生产稳步增长,下半年小幅回调。全年有色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同比增长17.3%;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565万吨和479万吨,同比增长19.9%和12.2%。1-11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435亿元,增长80.3%(去年同期为下降20.4%)。 铜进口量先升后震荡保持高位,铝进口量保持低位。据海关快报统计,全年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29万吨,进口量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口额为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4%,进口平均价格为7626美元/吨,上涨44.4%;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95.5万吨,同比下降58.8%,进口额为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5%,进口平均价格为4109美元/吨,上涨78.4%;进口氧化铝431万吨,同比下降16.1%,进口额为15亿美元,增长14.9%,进口平均价格为348美元/吨,上涨37.1%。 有色金属价格先降后升高位运行。国内市场铜现货月度平均价格上半年震荡下行,于6月份跌至52732元/吨的年内低点后稳步回升,12月份达到66657元/吨,创年内新高,同比上涨19.7%;铝现货月度平均价格在1月份达到16953元/吨的年内高点后逐步回落,6月份跌至14429元/吨的年内最低点,之后价格持续回升,12月份为16119元/吨,同比上涨1.8%。期货方面,12月31日,铜三个月期货价格收于72380元/吨,创年内新高,比上年末提高12360元;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收于17010元/吨和19695元/吨,比上年末降低380元和1680元。 建材:建材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据建材联合会统计,全年生产水泥187672万吨,增长14%;生产平板玻璃66261万重量箱,增长15.6%。1-11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005亿元,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先降后升,12月份价格均创年内新高。据建材联合会统计,全年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312元/吨,比上年上涨7.6%;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79.6元/重量箱,比上年上涨18.2%。12月份,水泥平均出厂价为366元/吨,同比上涨25.7%;平板玻璃出厂价为84元/重量箱,同比上涨4.8%。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412万吨,同比增长10.7%;平板玻璃库存1989万重量箱,增长44.3%。 化工:全年化工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烧碱产量2087万吨,纯碱产量20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2%;乙烯产量1419万吨,增长31.7%;化肥产量6620万吨,农药产量234万吨,分别增长2.5%和20.4%。1-11月,化工行业实现利润2724亿元,同比增长58.8%,增幅同比提高45.1个百分点。 主要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总体涨势强劲,天然橡胶价格屡创新高。据石油化工联合会统计,硫酸年均价为447元/吨,同比上涨42.9%,其中12月份,硫酸价格为660元/吨,比年初上涨280元;天然橡胶年均价为26303元/吨,同比上涨55.5%,5、6月份国家抛售储备橡胶,价格略有平抑,下半年价格大幅上扬,11月份价格突破3.4万元/吨关口,12月份天然橡胶(SCR10)价格为32000元/吨,比上月下降2750元。12月份,尿素价格为1960元/吨,比上月下降30元,比年初上涨160元。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二:装备工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在投资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装备工业近两年平均增速为17.4%,比2008年增速高0.3个百分点。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0.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9.6%和18.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1-11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9186亿元,同比增长50.6%,增幅同比提高26.9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利润3198亿元,增长69.1%,同比加快16.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水平19.7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逐步恢复。全年装备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693亿元,受去年基数较低影响,增速由上年下降13.2%转为增长29.4%,比2008年增长12.4%,其中12月份增长26%。另据海关统计,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多数投资类产品生产高速增长。全年挖掘机、压实机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8%和36%,同比加快54.7个和14.2个百分点;装载机产量由上年下降10.1%转为增长45.1%;水泥、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40.7%和30.4%,同比加快16.2个和6.2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增长17.2%,同比加快11.3个百点;金属切削机床由上年下降13.6%转为增长32.7%。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均增长32.4%;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纪录。小排量乘用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390万辆和13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8%和33.2%。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2010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为946万辆,同比增长31.8%,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为68.8%,比2009年下降0.9个百分点。随着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预期,四季度销售火爆,其中11月份、12月份市场份额均超过70%。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27万辆,同比增长37.1%,高于全行业增速4.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万辆,同比增长32.3%,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另据商务部统计,全年全国共办理以旧换新补贴车辆45.9万辆,发放补贴资金64.1亿元,拉动新车消费496亿元,日均补贴车辆数约为2009年日均补贴车辆的12倍。 船舶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其中出口船舶占80.8%;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上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其中出口船舶占75.8%;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增长4.1%,其中出口船舶占84.6%。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3.6%、54.8%和41.2%。 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大型农业机械产量快速提升。全年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77.7%;中、小型分别增长4.6%和19.1%;农作物收获机械产量80.2万台,同比增长9.5%;场上作业机械产量增长31.3%。截止10月31日,中央财政15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25万台(套),受益农户近400万户。 2010年1-11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三:消费品工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在国内消费支撑下,消费品工业总体运行态势平稳。全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长27.8%,其中12月份增长14.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轻工:全年轻工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4.4%,比2008年增长17.7%。1-11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6613亿元,增长36.4%,同比加快12.6个百分点。 食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15.2%和14.6%;主要产品中,小麦粉增长16.2%;饮料酒和软饮料分别增长9.5%和18.3%,肉类和乳制品分别增长24.7%和11.2%。 大宗农副产品产量下降,价格先降后升高位运行。全年成品糖产量1105万吨,同比下降15.9%。食糖价格上半年先升后降,6月份以后,主产区受干旱灾害影响,产量下降,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食糖价格涨至年内高点,10月末产、销区价格分别达到7250元/吨和7600元/吨,高于上年最高价格2150元/吨和2700元/吨,11、12月份略有回落,12月31日产、销区价格分别达到7000元/吨和7300元/吨,同比上涨37.3%和49%。 家电产品产销两旺。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全年有5种产品增速超过20%,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产量分别为7546万台、6208万台和18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9%、27.1%和28.8%。据商务部统计,全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 造纸生产保持稳步增长,纸浆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全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亿吨,同比增长11.4%;全年纸浆进口均价为776美元/吨,同比增长55%。 纺织:全年纺织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6%。全年纱产量2717万吨,增长13.7%;布产量656亿米,增长19.5%;服装产量285亿件,增长18.6%;化纤产量3090万吨,增长15.6%。1-11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004亿元,同比增长53.4%,增幅同比提高28.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实现利润1187亿元,增长52.6%,服装及其制造业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35.8%。 国内棉花持续上涨高位运行。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价格上半年持续上涨,下半年高位震荡,12月份达到27508元/吨,创年内新高,比上年末上涨12635元/吨,涨幅为85%。12月份,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34800元/吨,比上年末上涨14000元/吨,涨幅为67.3%;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分别为11750元/吨、12600元/吨和14350元/吨,同比分别上涨27%、31.3%和23.2%。 医药:全年医药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增速与上年持平。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22万吨,同比增长13.9%;中成药200万吨,增长21.6%。1-11月,医药行业实现利润1156亿元,同比增长28.8%,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烟草:全年烟草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生产卷烟23753亿支,同比增长3.7%。1-11月,烟草行业实现利润659亿元,增长6.3%(去年同期下降8.1%)。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四:电子制造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出口形势好转,电子工业生产加快恢复。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5亿台,增长25.6%,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19.4%;手机10亿台,增长35%;彩电产量1.2亿台,增长12.9%,其中液晶电视机产量9031万台,增长24.5%;集成电路653亿块,增长30.7%。1-11月,电子行业实现利润1938亿元,增长52%(去年同期下降5.5%)。 出口交货值呈现恢复性加快增长。受上年基数较低影响,全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由上年下降5.5%转为增长25.2%,比2008年同期增长18.2%。主要产品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46.9%,彩色电视增长21.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增长27.4%。12月份,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4.9%,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之五:能源保障 煤炭:煤炭价格基本平稳。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秦皇岛港山西优混煤价格1月中旬达到805元/吨的高位之后开始下跌,3月中旬跌至675元/吨后回升,7月份再次下行,9月后开始快速上涨,11月下旬回升至815元/吨的年内高点,12月份有所回落,12月27日为785元/吨,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平均价在745元/吨左右,比上年提高145元。截至2011年1月4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价格为775-785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5元/吨。12月末,统调电厂存煤5607万吨,可用 15天。前11个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930亿元,同比增长61.1%(去年同期下降9.4%)。 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全年出口煤炭1903万吨,同比下降15%;进口煤炭1.65亿吨,同比增长30.9%;全年净进口煤炭1.46亿吨;进口年均价为103美元/吨,同比上涨22.3%。 电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增长11.7%,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水电增长18.4%,同比加快14.1个百分点。前11个月,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419亿元,同比增加590亿元,增长71.2%(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3倍)。 石油:石油供应基本平稳。全年原油产量2亿吨,比上年增长6.9%;据海关统计,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5%,进口平均价格为565美元/吨,同比上涨28.9%。原油加工量4.2亿吨,增长1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5.1%,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12%,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共4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三升一降,汽、柴油每吨分别累积上调了630元和620元。 国际油价上半年先升后降,下半年逐步回升,12月份突破90美元/桶大关。2010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持续震荡态势,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在70-90美元/桶之间波动,进入12月份再度上行并突破90美元,12月31日收于94.7美元/桶的年内新高,比上年末提高15.3美元。12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月度平均价为91.36美元/桶(比上月上涨6.1美元/桶),比年初上涨15.2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