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
17
商品条码是神马?
商品条码是神马?2011-10-14 科技日报 在超市里你是否会注意到,大到冰箱、小到榨菜的包装上都有个黑白相间的条码?在地铁的广告上,你是否用手机拍下过某个二维码? 商品条码、二维码……这些都是神马? 日前,为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1年“质量月”活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10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2011物品编码系列宣传活动”。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中国ECR委员会秘书长李建辉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一些蛛丝“码”迹。 核心就是编码 商品条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一类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唯一且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13位组成,分为前缀部分(前3位)、包含前缀的厂商识别代码(7位或8位)、商品项目代码(5位或4位)和校验码(第13位)。 例如:6901234567892,690代表中国、69012345是厂商识别代码、6789是商品项目代码、2是校验码。 “核心就是一个编码。”李建辉介绍,“为了机器识读,我们把编码表示成各种符号,可以是阿拉伯数字,可以是一维的商品条码,也可以是花里胡哨的二维条码,甚至是RFID电子标签……”也就是说,实际上,二维码也是一种条码,所以,当您再听到二维码或者条形码时,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承载方式。 有码即标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物流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旨在提高效率的各种编码得以应用。“用得多的就是商品条码、物流码和位置码,其中商品条码用得最多。且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也就是说设备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都遵循这个体系设定的标准。”李建辉说。 我国企业可以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厂商识别代码”,及申办企业的标识代码。获得厂商识别代码的企业,可以在厂商识别代码基础上对产品编制全球通用、唯一的商品项目代码,然后用条码符号载体对其进行表示,企业自己设计的用于内部的条码一般仅限于内部管理系统应用,不能进入流通领域。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动物射频识别代码、自行车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工作。 多种表现形式 正如你所见,商品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号,其中条为深色、空为纳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使用。 “但一维条形码需要靠数据库来支持。”李建辉告诉记者。由于受到资料容量的限制,一维条形码仅能标识商品,而不能描述商品,因此相当依赖电脑网络和资料库。 因此,近年来,一些储存量较高的二维条形码逐步出现。 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抗磨损等特点,这就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二维条形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上记录数据符号信息。 在代码编制上,二维条形码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随着物联网的大热,RFID电子标签为人所熟知。作为承载识别信息的载体,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与条形码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识读距离从十厘米至几十米的非接触识读;可识别快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可追溯标准保障商品质量 用“读卡器”对准猪耳朵上的“耳钉”一照,小猪的“隐私”一目了然:出生地、主人是谁、打过什么防疫针……山东烟台开发区的数万头猪、牛、羊3种牲畜全部戴有新型动物二维码耳标,实现了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实时监管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以往采用的耳朵上标签、刺青以及印记等动物识别方法,都存有一定缺陷,如标签丢失、破损或变更,数据记录速度缓慢,人为录入错误等。而二维码耳标相当于“电子身份证”,戴上耳标的牲畜,以后无论流通到哪里,只要用识读器扫描,牲畜的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在识读器上,包括出生地、养殖户的信息,以及何时何地做过哪些检疫等。动物检防疫员手持“溯源智能识读器”轻轻一点,就可完成每头家畜的“身份”登记和查验,速度快,数据准确。消费者还可根据动物产品上的二维码标签,通过移动设备、网站查询等对自己购买的动物产品质量进行溯源查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江西吉水的牲畜“健康档案”,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新疆和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黑龙江农镇保鲜黏玉米有了“身份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江苏大闸蟹占香港九成市场,实行条码管理;四川雅安茶的身份标签,让百姓喝上“放心茶”…… “在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统一编码最早是为了满足零售的结算,后来用于生产、后台管理、物流、仓储配送等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李建辉介绍,可追溯标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近来受到关注,这也恰恰契合了“质量月”的主题。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其核心就是商品条形码的推广和应用。自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以来,该中心相继部署了大量试点项目,其中的一部分项目针对具体的产品领域,除食品、医疗产品外,还包括家具建材、纺织服装、摩托车配件、特种设备等。每个领域不同的产品往往由一个分中心或一家企业承担系统研发并进行试点。如今,其中的很多项目已不止局限于试点的地方和企业,正在向全国推进。 ■相关链接 地铁站的二维码虚拟超市 最近,在韩国首尔地铁站里,某公司开了一家虚拟杂货店,这是一种很新奇的购物模式——不需要支付宝不需要网银,你要做的就是用智能手机拍下所需产品的二维QR码,就可以把它们放进购物车并通过手机结算,商品就会在24小时后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 这些像超市货架一样的招贴画看起来就像真的在超市购物一般,如果这种模式得以发展,那么上班族早上等地铁的时候就可以选购好晚餐用的蔬菜瓜果,再也不用下班去挤超市和脏兮兮的菜市场了。 而在我国上海部分地铁站内,也悄然出现了一些整面的“商品墙”,只要用手机拍摄商品图片下方的二维码,就能够买下商品。据了解,这种“虚拟超市”已经出现在了申城9条地铁线的70多个站点,主要以广告灯箱的形式分布,目前其数量已经超过100块。 对于这一全新的购物模式,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阶段这种“虚拟超市”可能会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一方面因目前只适用于iPhone或安卓操作系统手机;另一方面,这种虚拟购物的方式从观念上尚未被人们广泛接受。 - 2011-10
14
铜版纸招谁了
铜版纸招谁了?2011-10-14 国际商报 面对国际市场接二连三对我国铜版纸“发难”,我国铜版纸出口企业不仅承受输出受阻的困难,同时还遭遇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且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威胁,而核心技术的落后则成为制约我国铜版纸行业发展的短板。 最近,中国铜版纸出口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 继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之后,据俄媒体报道称,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承诺,为了扶持国内生产,将来俄罗斯可能将铜版纸的进口关税提高三倍。 中国铜版纸再遭“围堵” 令中国铜版纸出口企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早在2009年11月,美国开始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双反’关税的时候,我就担心其他国家会效仿美国,全面‘围堵’中国铜版纸,没想到,这个噩梦居然还是成真了。”某浙江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市场反应来说,美国和欧盟内部铜版纸销售额下降是由于经济颓势带来的整体需求下降所致,俄罗斯对铜版纸征收高额税则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这都不属于中国制造商和进口商之间所谓的不公平行为。 该负责人直言,他们之所以对中国铜版纸如此“虎视眈眈”,是因为中国铜版纸有着价格优势。 而决定铜版纸价格的因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二是加工及人工费用。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振雷告诉记者,因为铜版纸特殊的原料需求,我国的铜版纸成本价格比欧美每吨要低100美金。 据介绍,铜版纸又称涂布印刷纸,是以原纸涂布白色涂料制成的高级印刷纸,而这也决定了铜版纸是所有纸种当中对纤维需求最少的,0.6吨浆就可以做1吨铜版纸,其余的四成是碳酸钙等化学物。一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矿石资源,这也是我国铜版纸价格有竞争力的原因重要之一;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较欧美市场来说,有价格优势。这两个重要因素,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铜版纸的价格要低于美国等其它国家的价格。“但这并不能就成为所谓‘倾销’的借口,也不能成为保护本国产业的‘挡箭牌’。”曹振雷说。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美国、欧盟、俄罗斯先后默契地对中国造纸行业发难,对正处于产能过剩关口的中国造纸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受访企业普遍担忧的是,国内铜版纸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局面,如果更多国家和地区效仿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将使国内铜版纸的回流压力进一步增大。 据悉,中国的造纸行业在2010年生产规模可能位居世界第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使得整个行业2011~2012年仍处于产能压力中,中国造纸企业只能通过提升海外市场销售比例来缓解新增产能压力。 曹振雷指出,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我国铜版纸出口企业应该扩大出口范围,不应该把眼光只盯在少数国家。 近两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没有大规模铜版纸生产能力的东南亚国家铜版纸需求开始释放,对中国铜版纸厂商来说,这无疑是拓宽出口之路的又一个机会。 晨鸣纸业的出口负责人告诉记者,铜版纸出口是公司所有主营业务中收入及毛利率最大的业务。 该负责人说,与其日夜担忧国际市场的“暗算”,不如拓展国内业务。公司从去年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内销国内市场,出口铜版纸只占总产量的25%。公司目前铜版纸出口主要面向东南亚等地,欧美出口部分也只占铜版纸出口量的10%。 但上述浙江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从中国进口铜版纸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出口企业利润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印度需求的铜版纸,虽然量不少,但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没有发达国家高,价格较低,利润自然也微薄不少。”上述负责人直言,其企业出口到印度的铜版纸,售价为每吨约合人民币6000元,而出口到俄罗斯的价格为每吨8000元左右。 力谋以质取胜 面对出口阵地一点点损失的局面,分析人士无不建议出口企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来看,我国铜版纸生产技术确实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铜版纸市场已经形成了外资企业几近垄断的主导局面,几个知名外资制纸企业瓜分了整个铜版纸市场。”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杨虹分析称,我国各大纸企的铜版纸生产线雷同、技术水平差距缩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诸多因素导致市场较为混乱,中小企业又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生产技术领先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杨虹建议出口企业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低碳环保技术,力求“以质取胜”。 晨鸣纸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企业刚刚引进了一条新的生产线,可以生产薄页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产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合作条件。公司也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一对一的定制需求。 - 2011-10
14
纸企冠豪高新也来“玩票” 拟1.11亿元购油页岩矿采矿权
纸企冠豪高新也来“玩票” 拟1.11亿元购油页岩矿采矿权2011-10-14 上海证券报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高涨和油气资源日趋紧张,在技术进步的刺激下,油页岩炼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常规能源替代品,日益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辽宁成大(600739,股吧)、天立环保(300156,股吧)等均是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油页岩概念公司。如今,冠豪高新(600433,股吧)或将迈入这一领域。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中的冠豪高新在今日披露进展公告,“油页岩”成为关键词。 冠豪高新的这一公告仅寥寥数语,却透露出重要信息。10月12日召开的冠豪高新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经营管理层推进茂名油页岩、高岭土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参与购买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油页岩矿田金塘区的采矿权,并开展油页岩、高岭土的开采、加工业务。公司表示,股票将继续停牌5个交易日,至相关事项确定并披露有关结果后复牌。 公告列举田金塘区的相关数据显示,该矿区的采矿权评估价为1.11亿元,油页岩可采储量约为1.31亿吨,高岭土可采储量约为1652.04万吨,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2年。或许是由于该事项目前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并未对该矿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披露。 记者查阅茂名市国土局网站,发现了关于茂名油页岩矿田金塘区的进一步信息。茂名国土局网站曾于7月1日公示过田金塘矿区采矿权价款评估结果,该矿山的油页岩矿和高岭土矿采矿权评估结果为1.11亿元。其中,油页岩矿采矿权评估价款为9858.16万元,高岭土矿采矿权评估价款为1210.82万元。数据还显示,该矿山生产规模为油页岩矿石量600万吨∕年,高岭土矿石量75.44万吨/年。另经评估机构进行市场调查,确定油页岩碎矿单价为56.50元∕吨,高岭土原矿单价为35元∕吨。油页岩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亿元;单位经营成本为30.34元/吨。 若依据11.4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冠豪高新目前尚难以负担。公司此前发布半年报显示,期末货币资金为1.17亿元。这就意味着公司还需另筹资金以推进油页岩矿的固定资产投资。 目前,冠豪高新主业为造纸,是国内首家大规模生产热敏记录纸的专业公司,拥有目前国内生产设备及工艺最先进的无碳复写纸大型生产基地。 目前,市场主流资金对于油页岩概念股持续保持关注状态。辽宁成大、天立环保等公司股东名单上均布满机构身影。辽宁成大半年报显示,中邮、华夏、中银等多家基金驻扎其中;天立环保则受到华宝、光大等基金的关注。 - 2011-10
14
尼日利亚造纸相关行业产能利用率低,损失达1530亿奈拉
尼日利亚造纸相关行业产能利用率低,损失达1530亿奈拉2011-10-13 中国商务部网站 据尼日利亚原材料研发委员会称,2006年至2009年尼造纸相关行业产能利用率仅有4%,由此造成的损失达1530亿奈拉(约合10亿美元)。另外同期纺织、服装、皮革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由50%降低至20%,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为59%。 该委员会还称,行业产能利用率低的原因为进口货物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基础设施条件恶劣及资金缺乏等。 - 2011-10
14
2011年9月中国纸及纸板进口量环比减少6.9%
2011年9月中国纸及纸板进口量环比减少6.9%2011-10-13 世界废料网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统计分析,2011年1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纸及纸板数量达254万吨,比去年同期(2010年1至9月进口纸及纸板数量为832万吨)减少1.4%;期间,中国累计进口纸及纸板金额共计3,146,940千美元,与去年同期(2010年1至9月进口纸及纸板金额为2,795,650千美元)相比增长13.2%。 2011年9月,应是造纸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但在成本高压下,造纸企业利润空间越发小,纸价受压制态势明显。期间,中国进口纸及纸板数量达27万吨,相比上月(2011年8月为29万吨)环比减少6.9%;9月进口纸及纸板金额共计350,981千美元,与上月(2011年8月为374,528千美元)相比环比下跌6.2%。 - 2011-10
14
2011年9月中国纸浆进口量环比增长0.8%
2011年9月中国纸浆进口量环比增长0.8%2011-10-13 世界废料网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统计分析,2011年1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纸浆数量达1055万吨,比去年同期(2010年1至9月累计进口纸浆数量为935万吨)增加26.8%;同期,累计进口纸浆金额共计8,929,565千美元,比去年同期(2010年1至9月累计进口纸浆金额为7,935,236千美元)增长39.0%。 2011年9月,应是造纸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但在成本高压下,造纸企业利润空间越发小,纸价受压制态势明显。期间,中国进口纸浆数量达120万吨,比上月(2011年8月为119万吨)环比增加0.8%;9月进口纸浆金额共计985,824千美元,比上月(2011年8月为1,015,796千美元)环比下跌3.0%。 - 2011-10
14
重庆:建成西部地区最大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
重庆:建成西部地区最大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2011-10-13 互联网 重庆“十二五”期间工业总量将从“十一五”的1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全国排名进入前20根据《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重庆“十二五”期间工业总量将从“十一五”的1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全国排名进入前20。同时,重庆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智能云端集群,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重庆工业累计投资将达到1500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确保实现25000亿元,力争30000亿元,使工业在全国的位次上升2-3位;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将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4:6,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使其规模达到10000亿元,并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云端产业集群,使电子信息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针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体系,即发展民生、开放、创新、集群、低碳、智能、融合“七型”工业,通过“十二五”发展,FDI(对外直接投资)、企业R&D(研究和开发)等部分指标要达到西部或全国先进水平。对于重庆的智能云端集群,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解释说,在“端”方面,重点培育形成笔记本电脑及外围设备、离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光伏及LED、消费电子产品、应用电子产品等7条产业链,发展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液晶电视、路由器、高清视频多媒体终端、超声治疗设备等40余个整机产品。而在“云”方面,主要是通过聚集移动运营商、金融客户、跨国公司等高端制造业客户、互联网客户来做大数据处理业务。其中国内客户的在岸业务主要是B2C(商家对客户),而国外客户的离岸业务主要是B2B(商家对商家)。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累计投资3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以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根据《规划》,重庆除电子信息产业外,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也将继续走“整机+配套”产业链发展模式,集群竞争优势凸显;原材料工业走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消费品工业走品牌战略和品种质量发展道路,增加有效供给;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快能源工业发展。汽车制造行业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市汽车年产量将突破300万辆,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到2015年累计投资2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汽车产能达到32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比提高到80%以上,摩托车产能达到1200万辆,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世界摩托车之都。装备制造业方面,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实现“破题”,到2015年累计投资2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形成3—5家销售收入产值上百亿元的整机和成套装备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的专业化零部件企业,成为我国现代装备制造高地。化工医药行业方面,到2015年累计投资1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每立方天然气平均产出强度20元以上,建成内陆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原材料工业方面,到2015年累计投资2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建成西部精品钢材(4398,-96.00,-2.14%)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国家轻金属示范基地、长江上游绿色建材产品基地、国家新材料研发基地。轻纺消费品工业方面,到2015年累计投资1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0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能源工业方面,将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到2015年累计投资3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