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
08
日化巨头宝洁数字化体系 加强竞争优势
日化巨头宝洁数字化体系 加强竞争优势2012-10-7 工控网 数字化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书包、电子站牌、电子杂志......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从企业到家庭,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超市柜台,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让人享受不已。 数字化是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日化巨头宝洁在生产经营中引进了数字技术,立足实用性,旨在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加活跃,从而不断改进产品以获得成功。 “消费者脉搏”感知反馈数据 宝洁利用贝叶斯原理对海量的客户反馈数据进行分析,更具不同品牌进行分类,再将他们发送给相关负责人,这一系统被称为“消费者脉搏”,通过这个系统来感知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反馈,帮助他们讨论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 “控制塔”减少运输资源浪费 运输和后勤方面,“控制塔”让资源更加集中整合,减少了成本和碳排放。输入和输出、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运输情况都能清晰看到。通过这项技术,已经减少了近15%的运输资源浪费情况。同时,类似“分配线”的程序接口,可以直接连接分配系统并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供应链中的积压货物。 GSDN下订单无需耗费人力 除了内部管理和资源分配之外,宝洁和自己的零售商们也建立了数字化的网络联系。目前,宝洁拥有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SDN),这种标准化数据库可以让零售商不需要耗费任何人工就可以进行业务往来。零售商可以利用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下订单,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方便。 另外,宝洁也设立了一些执行标准,零售商可以通过手机来环视店铺拍摄货架照片,利用计算机进行比较,自动将最合适的陈列方案发回给零售商帮助他们重新摆放商品,使销量得到最大化。 “数据模型”定义消费者行为 在产品的设计和方面,宝洁建立了“数据模型”,凭借建模和模拟技术,设计人员就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消费者群体数据,根据消费者类型、种族、年龄分布等因素来设计,并通过这些数据直接定义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例如,在研发新的厨房洗洁精过程中,宝洁利用建模估计了香气分子散发的合适湿度,这样通过洗涤过程在正确的时间就可以闻到舒服的香味。 “驾驶舱”防止偏差实时纠错 “驾驶舱”的交互界面可以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他们的设计工作,它能接受一定的度量误差,但一旦误差超过限度的时候,“驾驶舱”的警报就会响起,设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修正,这个系统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约时间,实时反映,获得竞争优势。 - 2012-10
08
芝罘区建三大再生资源中心 废旧纸张自动打包
芝罘区建三大再生资源中心 废旧纸张自动打包2012-10-8 水母网 由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制定的《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本月正式施行,其中明确禁止在居民区加工利用废塑料、禁止利用废 塑料生产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5mm超薄塑料袋等。记者昨日获悉,烟台芝罘区已初步建起废旧金属材料、废旧塑料以及废旧纸张的3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对于废旧物品要求统一分拣,严禁进行塑料加工炼制活动。 废旧塑料统一分拣 众所周知,垃圾塑料加工厂排放的是一级致癌物质。从9月份起,由烟台芝罘区10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幸福、北皂、只楚、黄务、卧龙等地的68家废塑料回收加工收购点挨个清理。按照规定,收购点只允许从事收购废塑料的业务,塑料分拣业务要全部纳入烟台芝罘区塑料分拣中心。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北皂村西的烟台芝罘区废旧塑料分拣中心,只见偌大的废塑料分拣场地被分割成30多个区域,塑料箱、塑料盆、电缆、泡沫……每个区域都分收不同种类的塑料,像个超大的塑料超市。 上午10点,化工路一废品收购点的杨师傅拉着一小货车的废管道进入了货场,他先来到第一家“超市”,这是专门收PVC和PI的塑料回收点。杨师傅把车上的管道一卸,工人们按照不同材料分拣、上秤,半个小时不到杨师傅就算账走人,非常方便。 “废塑料有1000多个种类,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就有300多种。”分拣中心的工作人员小马介绍,以塑料下水管为例,不同部位的材质也不同,分为PE、PVC等等,以前,得把管子“扒”完再运到不同的厂家进行再利用。现在,不管啥种类的塑料都能进行“一站式”分拣、收购。 “这里只有分拣归类、压缩打包的功能,处理后的废塑料会运往规范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今后,烟台芝罘区范围内,不再允许塑料的加工炼制。”据东方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军介绍,这个塑料分拣中心里面已入驻30多户业户,每天能处理50吨废旧塑料。与此同时,废旧金属材料分拣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可拆解大型机械、车辆等各种金属设备,日处理千吨的废金属。 三台全自动打包机搞定废旧纸张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烟台芝罘区冰轮路上的废旧纸张分拣中心,发现这个分拣中心更像一个工业园区,在园区以北向南,依次分为纸板、报纸、书刊、草纸四个区域。两万平米的水泥地面,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纸垛。来自烟台芝罘区各个废品收购点的车辆将刚刚收上来的旧纸板运到纸板区,两辆大铲车依次上前,将地上的旧纸板推到不远处一台全自动液压打包机的履带上。 伴随着履带上行,散乱的旧纸板被挤压、捆绑成一个两米半见方、重800公斤的大方块,数百个大方块摞在园区的南侧的成品区。来自于牟平、威海等地造纸厂的车辆再将这些打包完的大方块运到工厂,可以重新打成纸浆,再加工成新纸板上市销售。 “这台全自动液压打包机只需要3个工人就能操作,一台每天可吃进80多吨的废纸板,3台打包机一天就能处理400多吨的旧纸板。也就是说,烟台芝罘区每天所产生的包装物、阅读完的旧报纸、杂志都能完全消化掉。” 据谭军介绍,旧纸板可以循环使用,根据测算,10吨旧纸板能还原成950公斤纸板,只有5%的损耗,也就是说省了950公斤的纸浆。 “我一天能收200-500斤的纸板,比起以往跑造纸厂送货,现在一趟能省50-60块钱的油钱。”白石路一家废品收购点的姚师傅说。像姚师傅这样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网点,烟台芝罘区有460处。以往,这些网点收购的旧纸板都是存放在各自的废品回收点内,攒够一定的数量后,再由小商小贩运送临近的造纸厂。如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启用,解决了烟台芝罘区回收废品只有收购而没有仓储、分拣的关键环节,也成为再生资源快速循环的保障。 “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渠道。” 烟台芝罘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芝罘区现有家庭和企业年产生废旧物资总量约为40万吨,其中废钢铁15万吨,废纸板及其它废纸张等10万吨,废塑料4万吨,废橡胶1万吨。其它类如大量废旧家电、旧家具、二手机电设备、积压物资、报废车船等资源每年不少于10万吨。 据介绍,如果烟台芝罘区建成完备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仅在节煤、节水,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有害气体排放方面有益,再生资源也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全区再生资源年效益可达10亿元,可实现年利税1.2亿元,地方税收可实现2000万元。 逐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这里收什么废品价格都比别人的高,而且就在家门口,方便!还有就是他们这儿正规,不短斤缺两。”昨天一大早,惠安小区的刘大妈一边忙着往流动社区废品收购站内递废品一边说。 据了解,像这样的废品收购连锁点,烟台芝罘区已安装了15处,每一处都按照区政府、商务局的相关要求,实行了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价格认定、统一人员着装、统一计量器具、统一车辆运输。今后,还将在建设路以东、北马路以南、红旗路以北的居民小区附近安装45个便民回收亭。按照“每1500-2000户居民设置一处便民回收站”的要求,年内,烟台芝罘区将设置200个再生资源回收亭。 与此同时,烟台芝罘区还将新建或改造400-500个统一标识的标准化回收站,每个回收站经营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全区配备15辆全封闭的再生资源流动运输货车,保证区内回收站的再生资源即来即走、日收日清,逐步建立“绿色回收亭+流动回收车+废品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对新建面积2万平米以上的分拣中心,免缴各项行政规费;对列入全市回收体系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供地手续;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单位不得向回收站点收取费用……记者从烟台市商务局获悉,烟台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竞争有序的回收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改造社区回收站点(亭)537个,规范整合流动回收车1860辆,在347处企业设立了“定时、定点”回收点。 烟台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记者昨日获悉,总投资1.06亿元,年度投资4200万元的烟台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列入城建重点项目,项目建成运行后年可生产工业油脂1460吨。 据了解,烟台非常重视餐厨废物的管理工作,责成经信、城管、财政、环保、农业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摸清全市餐厨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处置情况,研究建立餐厨废物收集清运体系,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目前,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开展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已起草了《烟台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的同时,确定由市城管局及其下属的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餐厨废物的收集和处置。 与此同时,市经信委会同市城管局、财政局、环保局和农业局联合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提报了《关于申请将烟台市列为国家第二批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备选城市的报告》,建议将烟台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处置工作。 食品用塑料袋不得用废塑料生产 根据本月实施的《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今后不得在居民区加工利用废塑料,不得利用废塑料生产厚度小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5mm超薄塑料袋。 同时,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污水治理设施的,禁止从事废编织袋造粒、缸脚料淘洗、废塑料退镀(涂)、盐卤分拣等加工活动;废塑料加工利用单位应当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理废塑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禁止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或个人处置;禁止露天焚烧废塑料及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残余垃圾、滤网等。自2013年1月1日起,未经环保核查合格的企业,不予批准进口废塑料。 - 2012-10
08
贺州一纸厂失火
贺州一纸厂失火2012-10-7 南国早报 10月6日下午2时许,贺州市八达路一纸业公司内突发大伙,大量木材原料被烧毁。关键时刻,防火员迅速报警,该公司自组的消防队迅速行动,配合消防部门灭火,并开动大型机械隔离火场,尽最大努力减少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当日下午2时多,记者闻讯后赶到现场,只见该公司木材原料堆放区的火势正猛,火舌一度高达七八米。所幸火场周边皆为农田。此时,贺州市消防部门已派出10辆消防车,在火场四周不断地用消防水枪朝火场内喷水。 此外,该纸业公司自有的消防队也参与了灭火救援。他们除了协助消防部门灭火,还在消防部门的指挥下,迅速调来数量铲车和专用车,快速将火场附近的木料移走,将大火与周边其他的木材原料堆放点隔离开来,使得大火始终在约800平米的范围内燃烧,没有殃及周边的木材原料堆放点。 在消防队员与厂区消防人员的齐力救援下,当日下午3时许,火势基本被控制住。当日下午4时许,大火被完全扑灭,消防队员随后对火场进行了清理,确认大火不会复燃后方才离去。 据该纸业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大火发生时,最先发现火情的是该公司的防火员,那名防火员发现火情后,立即拨打119报警并迅速联系该公司的消防队。但由于当日的风力较大,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该公司的消防队无法独自完成灭火工作,只好先将火场周边的木材挪开,对火场进行初期隔离,以减少损失。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厂区消防队,并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应对普通的火灾较为娴熟。此前类似的火灾该公司曾经发生过数次,但都被及时扑灭。不同的是,这次火灾发生后,火借风势,蔓延速度极快,火情大大超出了厂区消防队的自救能力。 该造纸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为800多平方米,被烧毁木材700多立方米。这名负责人说,该公司木材原料堆积区内的线缆老化问题较为严重,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火花,进而导致火灾,但具体起火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确认,火灾造成的损失也在评估中。 - 2012-10
08
福建龙岩今年落后产能淘汰造纸39家
福建龙岩今年落后产能淘汰造纸39家2012-10-6 龙岩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政府下达龙岩市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58家,1-8月份已完成设备拆除并通过市、县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验收的企业47家,占省政府下达淘汰计划目标任务的81%。其中:铁合金1家、水泥6家、造纸39家、印染1家。8月6-11日,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厅际协调小组对龙岩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年中检查,对已完成设备拆除的企业进行逐个检查验收。龙岩市共上报验收的企业44家,其中:铁合金1家、水泥4家、造纸38家、印染1家。已通过验收的企业42家,占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72.41%,有2家造纸企业因设备拆除不彻底,未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企业为:上杭县东兴工贸有限公司和上杭县荣强纸业有限公司。 - 2012-10
08
宝洁、联合利华正在丢掉市场份额
宝洁、联合利华正在丢掉市场份额2012-10-5 环球企业家 宝洁正在丢掉市场份额。今年7月,宝洁新财年刚开始6天,中国区客户生意发展部的一位高管向其部门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列数了过去一个财年几大指标的达成情况。在增长份额的一栏中,这位高管写到:“大家的努力使得销售量占比提高了1%,但是市场份额占比降低了0.4%,对我们的挑战非常大。” 不止宝洁,同为中国日化行业巨头的联合利华也在不断地丢失市场份额。单以外资品牌主导的牙膏品类为例,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从20.8%下降到19.7%。联合利华在中国牙膏市场的份额已从12%下降到9.9%。而在洗衣粉和肥皂的品类中,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两家本土公司的产品份额已达到27.6%,而宝洁的份额为7.6%,联合利华为6.6%。 是什么使得曾经在中国日化行业创造过神话的巨头们在商战中节节退败,转攻为守? 渠道融合是原因之一。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已在某些领域展开直接竞争。而在此之前,即便同属一个品类,两者通常也处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外资品牌一般瞄准高端消费者,专注于现代通路和一二线城市,而本土品牌则迎合低端或大众消费者,并通过传统渠道发展了强大的销售网络。现在,外资品牌开始渐渐走出高端市场,向三至五线城市扩张直接挑战本土企业。本土品牌亦是雄心勃勃,开始进入高端市场。 “目前立白集团销售已经进入大城市,开始拓展全方位渠道。”立白集团副总裁徐晓东告诉《环球企业家》。贝恩咨询全球合伙人布鲁诺也向《环球企业家》指出,“渠道的融合使得各个品牌厂商之间的竞争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谁能胜出取决于谁的技巧和能力更胜一筹。”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外资厂商胜在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本土厂商却在渠道操作上更为灵活。然而,随着日化市场的日益饱和,品牌带来的忠诚度正在日益减少。贝恩与Kantar Worldpanel近期联合发布的一份购物者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大多数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消费者是“三心二意”的,他们通常在购物时倾向于尝试更多品牌,呈现出“多品牌偏好”行为,而这恰恰和一些品牌营销人员的想法相左。在“多品牌偏好”的品类中,消费者经常在零售终端改变他们的购买决定。也就是说,商家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投资于终端。 然而,在终端,巨头们更加吝啬于投入。据一位宝洁的员工告诉本刊,蓝月亮给到零售商的前后台费用远远高于自己。对于企业来说,花费更少的费用获得更多的销量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因此,零售商们常常抱怨“做宝洁不赚钱”。另一方面,在投入时,大公司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仅以促销员为例,宝洁通过第三方雇佣促销员,期望以更加规范的运作方式规避法律风险,而结果就是,其一名促销员的成本相当于本土企业的两倍左右。这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使得宝洁对于促销员的商店销量考核更加严格,而竞争对手却因此在终端屡屡抢占先机。 “对于‘多品牌偏好’品类,终端的投入要比市场广告投入更重要。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品类当中,广告投入少,但是终端做得好的情况下,有销售成功的案例。”布鲁诺说。 宝洁和联合利华品类众多,在其强势品类中往往能撒下巨大投入,而其他品类中则可能败于强敌。过去一年中,Unicharm旗下的苏菲卫生巾在重点零售商中投入巨大,往往通过总部签订协议获取更好的位置,使得其新品能够在终端获取更多展示。而宝洁曾在两年前推出的一个卫生巾新品则由于投入不够持续,无法提升整体销量。蝴蝶效应的另一端是,这个品牌在上市两年后仍然只占宝洁的整体生意比重的1%,更得不到销售员工的重视。 “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大多数消费品品类时,往往很少忠诚于某一特定品牌,而更愿意不断尝试不同的品牌,包括新品。”布鲁诺告诉《环球企业家》。 本土品牌能够更为迅速地推出新品牌。在家庭洗涤市场,甚至是本土的品牌在领先。蓝月亮首先推出了洗衣液,而这个洗衣液项目在奥妙的项目组中已经酝酿了多年。使得奥妙最终下定决心在2009年年底推出洗衣液的原因却是因为听说宝洁要推出此产品而立即提速。而以蓝月亮开始,两家巨头随后推出的洗衣液产品已经开始颠覆洗涤用品的市场,成为下一个销量和利润的增长动力。 “公司在发布新品前需要考核销量,而通常都会因为预期销量太小而毙掉项目。”上述员工说。这并非是大公司的错,只是可能在变化多端的零售市场错过很多机会。 同时,当下沉到三线市场时,销售员的能力甚至比产品品牌更为重要。当随意走进一家县城的杂货铺的时候,“小店店主大多会推荐立白,而非奥妙。”一位联合利华的员工告诉本刊。而这样的结果与业务员是否勤快以及覆盖模式有关。而三线城市之下洗衣粉销量超过中国整体销量的一半,这也是为何雕牌在三至五线城市拥有60%渗透率,而奥妙仅为约30%。 而本土品牌的优势已经不单单是销售渠道了,他们在研发品牌方面也丝毫不落后。立白每两年推出一次配方更新,有的时候根据市场的反应会更快一点,例如“超洁”洗衣粉两年前的配方与今天的必然不同。宝洁的一位外籍研发人员对立白的评价就是“变化太快”。 同时,还有许多外资品牌也在同巨头们展开市场份额的抢夺之战。花王去年与家化结成联盟,希望能够更快地在中国的渠道发展,目标是从90个城市扩充到650个城市。“我们想花三至五年的时间加速地开拓中国的市场。”花王(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解田稔说。 这一切都是商战中各自的策略与方式,零售巨头们尽管屡遭进攻,但仍然把控着大阵地。值得他们引起注意的是,在宝洁和联合利华的主打品牌中已经出现了“过度促销”的情况,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员工告诉本刊,宝洁的洗发水和联合利华的洗衣粉,其促销销售量已经占整体销售额比例的50%以上—而这正是一个强大品牌真正危机的开始。 - 2012-10
08
走进“绿色造纸车间” 解密污水变成生态水
走进“绿色造纸车间” 解密污水变成生态水2012-10-5 大众网 用草木造纸,是我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但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草浆造纸因其污染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也成为让地方政府“爱恨交加”的产业之一。但在聊城高唐这座不大的县城里,有一家造纸厂却攻克了草浆造纸黒液污染这一历史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把黒液转化成有机肥料,把污水净化成可养鱼、灌溉的生态水,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老百姓留住了一片碧水蓝天。10月3日,大众网记者用一天的时间探营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把制浆、造纸、生产有机肥、污水净化等各车间看了个遍,见证高唐县探索出的这条“绿色前途”。 原来秸秆只能粉碎还田,现在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农历八月,秋收正忙。在从济南到高唐的途中,公路两旁尽是收割玉米的繁忙景象。10月3日上午9时许,刚刚收完玉米的高唐县梁村镇村民朱延宝拉着一车秸秆来到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料厂。将黄白色的秸秆卸下后,他领到了500多块钱,这些钱对他来说是额外的收入。 “以前都是把秸秆打碎了撒在地里,不光费工夫,还多花打杆的钱,这几年我都是把本村和邻村里的秸秆收起来,再转卖到泉林,一卡车能纯赚三百多!”说起生财之道,朱延宝难掩喜悦之情。他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以来,他便开始收售秸秆。“一年两次,夏天收麦草,秋天收秸秆,光这两项赚的钱基本能顶四五亩地的收入。” 而对泉林来说,朱延宝拉来的秸秆只是“九牛一毛”。在原料厂内,近万吨的麦草和秸秆被有序地堆成一条条10米高、30米长的金色“长龙”。这些草垛最终的归处,就是泉林纸业的制浆车间。负责往生产车间运送秸秆的职工刘世新有些神秘地提醒记者,不要小瞧了干草,这在泉林可是又大用途的。“能用来造纸,还能造肥,最后还能产沼气,一点渣渣都不留!” 干草蒸煮黒液翻滚,曾经是污染源现在变成了有机肥 跟着刘世新,大众网记者来到制浆车间。一垛垛麦草、秸秆在这里被切割粉碎后送进蒸煮锅。蒸煮之后,原本金黄色的麦草变成了浅棕色的纸浆,而蒸煮过程中产生的浓稠黒液也顺着纸浆流了出来。 “黑液、中段水和固体废弃物基本算是造纸行业的三大污染物,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车间工艺员李丙亮指着机器内翻滚流淌的黒液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受限,在十多年前几乎整个草浆造纸行业都拿黒液没办法,常用的处理方式就是经过沉淀等简单处理后,直排到河流。“黑液里含有的有机物质很多,排到河流后一是染黑河水,更重要的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鱼虾绝迹,臭气熏天。” 早在2000年以前,泉林也毫不例外的备受黒液污染困扰。但在2001年,泉林纸业技术人员研究发现了黒液的木质素在土壤中可很快转化成黄腐酸,是制造有机肥的很好的原料。于是,从那时起,泉林开始探索将造纸黑液转化成有机肥。这项技术在此后几年内逐渐成熟,有机肥料也成为了泉林纸业产业链条上的重要延伸。 李丙亮告诉大众网记者,目前制浆过程中所产生的黒液全部通过管道输送到肥料生产车间,并在那里加工成泉林特有的有机肥料。大众网记者在肥料展厅内看到,造纸黑液已经被研制成花卉专用肥、菜果专用肥、大田作物专用肥等多种有机肥。“现在泉林嘉有有机肥的年产量已达40万吨,远销全国30多个省份,供不应求了!”泉林纸业文宣组主管郭希燕告诉大众网记者。 六道工序深度净化,污水变成了可养鱼灌溉的生态水 除了黒液,李丙亮所在的制浆车间还会产生另外一项污染物——中段水。“简单地说,中段水就是纸浆在挤出黒液后所需的冲刷用水。”李丙亮说,在以前,冲刷纸浆都是使用中水、清水和专用的白水,“使用这三样水的问题就是,清水浪费严重,如果不能做好污水处理,排出后对河流的污染也较大。”但在发展过程中,泉林纸业通过技术革新,在冲刷纸浆时放弃了清水,只是用中水和白水。站在车间最后一台纸浆清洗机面前,李丙亮指着泛黄的中段水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些中段水最终将流向泉林的污水处理厂,接受最后的净化处理。 随后,大众网驱车来到位于制浆车间北方2公里外的泉林污水处理厂。与记者想象中的画面有所不同,站在污水处理厂门前,闻不到刺鼻的臭味,也看不到污水横流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大门外的一片绿意盎然。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6个装满污水的大池子,工艺员宋学恒告诉记者,这些池子是复合化学反应曝气池,“中段水输送过来后,首先在这6个池子里输氧,随后再经过厌氧、好氧、生物净化、深度脱色、生态湿地,一共走过6大工序后,才处理完成。”宋学恒指着池子西侧的5个十多米高的化工罐告诉记者,在完成褪色褪杂质后,工艺员们将对水质进行检测,待COD(可溶性的浆料、化学添加剂及不溶的纤维等有机物)等指标降至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之后,才会排入污水处理厂的2个生态池,在经过二次沉淀和芦苇的过滤后,最终通过排放口拍向厂外的河流。 大众网记者在厂区内的生态池看到,处理过的水清可见底,绿色的芦苇随风飘荡,一群金鱼正在池底来回游曳,水体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浑浊的颜色。“排出去的水COD都在40mg/L以下,远低于国家90mg/L的标准,用来养鱼浇花、灌溉农田一点问题都没有。” 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最终的受益者是当地老百姓。郭希燕告诉记者,转型之后的泉林纸业不扩大了企业规模,吸纳一万余当地人就业,还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找到自己的“绿色前途”,但最重要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高唐人民留住了一片碧水蓝天,“现在县园林部门和环保部门正在污水处理厂门外修建民生工程人工景观湖,到时候引的水就是泉林处理后的生态水,以后老百姓能在这里休闲娱乐,赏花喂鱼了。” - 2012-10
08
辽河“摘帽”倒计时
辽河“摘帽”倒计时2012-10-3 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 9月,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公布一份监测数据,7月和8月,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干流断面首次全部达到四类水质,辽河流域水质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 与抽象的术语相比,辽河里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更容易让人直观感受到水质的变化。鱼虾成群,一只只斑海豹又出现在辽河口。极目远眺,初秋的碧空下,望不到尽头的野生花草和灌木取代了曾经连片的玉米地,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水而过。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在辽宁人心目中,让辽河变清几乎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就是从1996年辽河被国家列入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名单到2008年前的十余年里,辽河治理仍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2008年1月,省委、省政府庄严承诺:举全省之力,集中整治辽河,3年内实现辽河干流全部消灭劣五类水体,5年内实现辽河干流城市段景观化。 2011年,我省再次以无比的气魄大声宣告,让辽河率先从全国“三江三湖”重点治理名单中退出来,彻底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 在随后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摘帽”的时间节点明确在2012年底。 如今,由于前所未有的治理力度,昔日遍体鳞伤的母亲河正在恢复盎然生机,4300万辽宁人圆梦就在眼前。 用铁腕重拳治理辽河 作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辽河历史上曾碧水奔流、物产丰美。然而过度开发使辽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曾列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鱼虾绝迹、水土流失,甚至河水断流。 因为污染严重,辽河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辽河戴上了重度污染的帽子。 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不仅事关我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治理,把重现辽河水清波碧鱼跃鸟翔的自然风貌,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 从2008年开始,我省重点实施了辽河治理三大工程,即实施以造纸企业整治为重点的工业源治理工程;以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为重点的生活源治理工程;以河流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 整治污染企业,我省拿出“铁石心肠、铁的手腕、铁的决心”。全省417家造纸厂,产值只占全省工业产值的0.4%,但污染却占工业污染的43%。“决不要污染的GDP!”2008年4月起,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实施停产治理,彻底关闭治理达标无望的294家造纸企业,达标的也要升级改造,提高标准。 采取超常规措施,投资100亿元,2年内集中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处理厂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比过去12年的总和还多一倍。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36座,处理能力640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由2009年的50%提高到75%。 运用法律手段,我省出台了严于国家的地方排放标准,规定允许往地表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COD最高浓度由100mg/L降低到50mg/L;同时动用行政手段,对环境保护不力的县(市)、开发区,实施最为严格的区域限批。建立跨行政区域断面考核补偿机制,上游来水,如果不达标,则进行重罚,对下游区域进行补偿。 为巩固辽河干流治理成果,我省又对支流河开展了力度空前的污染整治专项行动。2010年,辽河流域43条支流按化学需氧量考核,首次全部符合五类水质标准。 2010年,我省创新大河大江管理体制,在538公里辽河干流划定辽河保护区,对全线实行封闭保护,禁牧、禁渔、禁采、禁伐。设立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将省直部门涉及辽河管理的职责全部划归辽河局。在全国,因河而“划区设局”,辽宁是头一份。随后,《辽河保护区条例》、《凌河保护区条例》相继出台,为全面加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促进辽河流域水生态恢复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通过退耕还河,目前,保护区植被覆盖率已从13.7%提高到63%,形成了410平方公里的滩地草原。盘锦双台子河口等一批重点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铁岭市莲花湖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湿地。 向治理目标发起总攻 9月20日,鞍山东台、宁远、大孤山3座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进水提升泵、生化池曝气器等污水处理相关设备正在抓紧安装。再有一个月时间,这3座污水处理厂将通水运行。届时,鞍山城区内污水处理率不仅将达到100%,而且将结束半个多世纪来向太子河排放污水的历史。 在摘掉辽河重度污染帽子进入倒计时的时刻,我省各项治理工程的推进无不争分夺秒。 如果说从2008年起,辽河治理和保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那么,从“十二五”开局之年起,辽河治理便进入了全速发展阶段。 2011年,在辽河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打一场辽河治理攻坚战,退出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名单,彻底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 为此,我省向辽河治理发起总攻,相继开展了“三大战役”辽河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治理歼灭战、凌河治理阻击战。 2011年10月21日,第一场战役辽河治理攻坚战打响了! 攻坚的重点是抓好辽河重点支流的污染治理,实施辽河流域源头治理、支流河口湿地工程、垃圾处理、干流生态保护与恢复四大治理工程,总计197个项目,涉及铁岭、沈阳、鞍山、盘锦4市及北镇、黑山、彰武3县(市),投资总额33.75亿元。 按照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我省以辽河19条主要支流中的招苏台河、清河、秀水河等为治理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建立“河长”、“段长”工作制度,相关市县政府“一把手”分别任“河长”及“段长”。实行督察制度,省环保厅实行厅长包片、处长包市,每河还设一名督察员。 3月25日,大辽河、浑河、太子河(简称“大浑太”)流域污染治理会议召开,以此为标志,我省全面打响“大浑太”流域治理歼灭战。此次战役,共安排污染源头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农村环境治理三大工程248个项目,总投资达183.25亿元。 目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大浑太”流域污染治理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加快推进。截至8月底,130个项目全部开工,其中19个项目业已完工,81个项目施工进度超过50%。按照省政府要求,这130个项目工程将在10月底前全部如期建成运行,“大浑太”流域内3000多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将获得有力的保障。 如今,从铁岭市昌图县福德店源头到盘锦市入海口的辽河,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滚马岭的浑河源头和辽东山区太子河源头到营口入海的大辽河,处处可见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色。尤其在辽河干流沿线,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建设已具雏形,沿岸百姓率先享受到了辽河治理和保护的成果,享受到全新的亲水生活。 彻底治理辽河流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中央所期;辽宁人民积极参与,是人民所盼;较强的财力支撑、工作基础和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我们所能。所期、所盼、所能交汇在一起,一定会创造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