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
18
卫生巾广告植入三国杀
雷死人不偿命 卫生巾广告植入三国杀2011-2-17 eNet游戏先锋 《三国杀》作为一款热门桌面游戏,融合西方特色并以三国时期为题材,可是就这种题材如今却360度大转变。 视频中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津津有味的进行着当前最流行的桌面游戏三国杀,原本以为是《三国杀》广告,没想到女主角迅速掏出卫生巾,男主角竟被吓到在地。视频播到这,小编才知道,这竟是一个为卫生巾做的广告,雷人之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document.getElementById( contentDiv ).scrollWidth*98/100)? 98% : auto }" alt="震撼卫生巾广告植入三国杀 男主角雷死人不偿命 " src="/ewebeditor/UploadFile/201121894720259.jpg"> - 2011-02
18
起良村探寻“蔡伦古法造纸”
起良村探寻“蔡伦古法造纸”2011-2-18 陕西日报 在秦岭北麓的周至县九峰乡,一提起起良村的退休教师刘晓东,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按说,儿女均已成家立业的他本该到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但他却把自己的余热全部投入到了家乡传统古法造纸工艺的恢复和抢救上。如今,在由他出资建立的“起良蔡侯纸坊”里,那些曾经濒临失传的蔡伦造纸工艺流程,在民间艺人们的手中不仅能够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还能原汁原味地造出纯楮穰皮的优质麻纸。春节,记者慕名拜访了刘晓东并专门参观了他的“蔡侯纸坊”。一走上起良村村口小桥,就能看到有人穿着雨鞋雨裤、站在齐膝深的河水中,将手中的树皮来回地在河里淘洗着,冰冷的河水将他们的双手冻得通红通红的。一问才知道,这其实是造纸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叫淘道子。走进造纸作坊,大大小小的手工造纸所用的工具一应俱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要凭借这些看似笨拙、简陋工具造出一张张纸来,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的。因为正值进料时节,记者无缘看到古法造纸工艺全部过程,但还是有幸见识了手工造纸的部分工艺环节。运用杠杆原理做成的类似木质大锤的大家伙,是以脚踩为动力的,是用来把“淘”过的皮子反复砸成饼状的,称之为“兑”;埋在地下用石板做成的一个大头小尾、上浅下深的池子,是专门泡制用铡刀切过纸浆的,以便捞纸用的,称之为“纸汉石”;池子旁边的烧水小炉子,是为造纸匠人们捞纸时,用来在热水盆里暖手的,称之为“纸汉锅”;一尺见方形木质框格,专门用干楸木做的,是用来安置捞纸帘子的,称之为“下子”;下子上用的精巧细密如帘子一般的东西就叫“帘子”。据艺人们介绍,“帘子”使用的材质不仅特殊,而且制作工艺也最为复杂。一是要选用实心竹子,按照下子长度在篾床反复拉修,直到成直径为一毫米细丝,用食用菜油炸后待用;再用马尾丝来编制,为了确保均匀和平衡,一般要用重量相等的黄土泥做坠子。一般而言,即使是手艺精巧艺人,要完全单独做成一个帘子,也足足需要一个多月。在作坊,还有一口修在露天低洼处的大蒸锅。看到记者的疑惑,造纸作坊的负责人刘晓东告诉记者,因为蔡伦古法造纸的原料是枸树皮。秋末冬初枸树刚落完叶,枸树皮质纤维厚,失水而剥不下,需要人工蒸煮后才能剥下,也称为蒸穰皮。蒸穰皮的特点是:穰厚纤维多,皮表层的黑色皮层经过蒸后自然脱掉。造出的纸色白,又称白毛边纸。他指着锅边的长约2.5米、直径为1米的圆柱形筒套说,那就是用桐木制成特制蒸笼,每次可以蒸500—800斤。为了减轻大家劳动强度,如今降低了蒸锅的高度。据起良村的老人讲,原先全村95%的人都在造纸,几乎家家都有纸坊,朝廷还因此免去了该村所有的田赋税收,故得名“起良”村,意即舍弃粮赋之意。但由于这古老的手工造纸术,操作工序十分复杂,出一张成品纸要经过36道大工序和72道小工序,而且基本靠人力完成,需要付出超常的体力才能完成。在起良村,过去的家庭妇女们除了要做日常家务外,还要从早到晚帮助家里人在土墙上晒纸,也就有了时至今日仍在周至户县沿山一带流传的谚语“有女莫给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都嫌这活苦累,又没有多少利润,都纷纷放弃了这一传统的手艺。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仅有的刘德汉一家造纸坊也未能幸免,造纸用的工具也被废弃而全部都破坏了。当记者问及这些工具是如何收集和准备的,答案是完全按照原来规格重新做的。且不说花去的费用,单要通过那些老艺人们的记忆要把这些东西原模原样重新恢复就不容易,有的几经周折做成了,却不合格,只好拆了重做。为了寻找捞纸用的“纸汉石”,刘晓东几次深入到耿峪沟几十里,找回了石板;为了找制作下子的材质干楸木,刘晓东不顾年迈冒着风雪,跑遍了周边几个乡镇,才找回了几个板头;为了寻找制作帘子马尾丝,刘晓东先后托朋友在宁夏、内蒙古、河北几地来回奔波……在作坊里,还有一张保存至今用起良手工麻纸制作的清代道光年间的地契。记者注意到,虽已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那手工麻纸除了颜色略显陈旧外,和新制的手工麻纸并无两样,捏在手里光滑并富有韧性,稍作用力竟然也撕不破,微微泛黄的麻纸透露出古香古色的清韵。“在咱这代手中把老祖先的手艺失传了,咱对不起先人。”在谈到一心要恢复“蔡侯纸坊”的初衷时,今年61岁的刘晓东感慨地说。从去年农历3月16日生产出第一张蔡伦纸,到现在每天已经能生产500多张,并没有产生过太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个“蔡侯纸坊”,刘晓东除了把自己有限的收入全部投入进去之外,还把自家的兄弟和族人也拉了进来。如果只站在经济角度,“蔡侯纸坊”的存在和那些微不足道的产量显然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在谈到“蔡侯纸坊”存在的价值和以后打算时,刘晓东认为,起良村古法造纸工艺已经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肯定,而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是不能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只要有益于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身为文化人的他都会坚持做下去。这也许就是“起良蔡侯纸坊”再次重生的缘由,这也是他作为一个退休教师的执著文化情怀。 - 2011-02
17
WWF发布环境友好型纸制品数据库
WWF发布环境友好型纸制品数据库2011-2-17 文汇报 你用的纸品环保吗?最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德国发布了一个环境友好型纸浆及纸制品的全球工具——“检查您的用纸”(http://checkyourpaper.anda.org)。通过这个网上数据库,可以帮助纸制品购买者寻找到对环境影响最低的纸制品。 在WWF“检查您的用纸”网站上获得最高的五星评分的纸制品必须对森林有积极的影响:包含很高比例的消费后再生纤维和/或来自于通过可信认证的经营管理良好森林的原生木浆;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使用再生纤维、进行负责任森林经营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石燃料中二氧化碳排放、通过降解填埋场垃圾从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接近零水污染:减少有机水污染、通过推广本色或完全无氯漂染纸张从而减少由于漂白造成的水污染。 - 2011-02
17
最牛纸企连亏三年 ST金城命悬退市
最牛纸企连亏三年 ST金城命悬退市2011-2-17 时代周报 “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000820.SZ,下称“*ST金城” )以前的业务一直相对稳定,但"奇怪"的改制导致其连续亏损。”对于企业连亏三年或将面临退市,*ST金城已离职员工白荣明直言不讳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主导这一改制的为锦州市人民政府,而时任*ST金城总经理的高成军则是主要负责人。” 作为辽宁省凌海市唯一的上市公司,*ST金城早在1998年就已登陆深市主板,其前身为始建于1939年的凌海金城造纸厂,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控股书刊纸生产厂,“《毛泽东选集》、马恩列全集等国家重点书刊唯一指定用纸单位”便是其历史地位最好的佐证。 这家曾辉煌的国企,却在2006年时瞬间易主,摇身一变成民企。不论是改制或“国”转“民”,都无法扭转*ST金城连续亏损、命悬退市边缘的现状,作为凌海市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当地政府已开始“救火”,只是这场火颇有“人为”的痕迹。 借桥锦州鑫天“国”转“民” 2006年,*ST金城原第一大股东金城集团因无法偿还欠款被起诉至法院,通过判决,金城集团所持有的6565.04万股国有法人股过户给现任大股东锦州鑫天。 彼时,锦州鑫天实际控制人为原*ST金城的董事长张丙坤,至此,*ST金城已由国有控股公司变成一家民营企业。 然而,锦州鑫天此番“英雄救美”,并非单纯地拔刀相助。 时代周报记者从证监会获得一份关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豁免锦州鑫天纸业有限公司要约收购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义务的批复》(证监公司字〔2006〕173号)的文件,文件显示,证监局同意将*ST金城国有股转让予锦州鑫天的批复日期为“2006年8月18日”。而时代周报记者从锦州市工商局调查获知,锦州鑫天登记成立的日期为“2006年3月24日”。这意味着,锦州鑫天的成立与*ST金城的“国”转“民”几乎是同时展开。 事实上,这家控股*ST金城的民营企业,却反被*ST金城控制着。 *ST金城一位辽宁片区的销售代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ST金城现任董事长陆剑斌兼任锦州鑫天的董事长,*ST金城董事黄晓誉、葛锦辉同为锦州鑫天的董事外,*ST金城还有多位高层涉及锦州鑫天的业务。” 改制后亏损不止 虽然*ST金城借桥锦州鑫天试图力挽狂澜,但*ST金城在变脸民企之后的四年里,其业绩可谓惨不忍睹。 2008年4月末,*ST金城按要求全面停产进行环保整顿,当年最终亏损1.89亿元;同是2008年,公司因担保连带责任被起诉,损失2153万元;2009年,虽然凌海市人民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励补助金城造纸3230万元,但由于受环保调试和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出现亏损;此外,由于2000年至2002年期间公司为原大股东金城集团贷款担保涉诉,2010年上半年法院下达判决,公司根据法院判决计提了1.57亿元的预计负债,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 同时,*ST金城还存在逾期未偿还借款、欠缴税款、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等问题。 “金城以前的业务一直相对稳定,但"奇怪"的改制是其连续亏损的主因。”*ST金城已离职员工白荣明直言不讳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金融原因”是*ST金城巨亏的罪魁祸首。 1993年3月,经辽宁省体改委辽体改发〔1993〕129号文批准,*ST金城总厂经整体改制,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了*ST金城,公司于1993年4月2日注册成立,并于1996年2月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要求,经辽宁省政府辽政〔1995〕103号文和辽政〔1995〕109号文批准,通过了董事会提出的资产重组方案,对公司进行分立重组。2个月后,辽宁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辽国资产字〔1996〕226号文批准了该重组方案,并同意将公司的国有股界定为“国有法人股”,由集团公司持有并行使股东权利。 “*ST金城今时今日的业绩不佳,多源于当时重组过程中的遗留问题。”*ST金城的员工普遍认为改制是金城的分水岭。“当时主导这一改制的是锦州市人民政府,而当时金城总经理高成军则是主要负责人,张丙坤、陆剑斌等高管都是改制后才来的。”白荣明如是说。 “*ST金城的改制确实由锦州市人民政府主导,改制以后则交由凌海市人民政府管理。”凌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局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白荣明的部分说法。 神秘人“朱志仁”现身 事实上,*ST金城的改制,除了*ST金城前述员工提及的政府主导和“高成军”外,一位叫“朱志仁”的人亦不可忽略:13年前*ST金城首次公开发行的信息显示,当时法定代表人一栏写的,正是“朱志仁”。 经过多方调查后,一则十年前的公告泄露了朱志仁的蛛丝马迹。 2001年9月28日,*ST金城发布公告,称“朱志仁先生因工作需要,调到锦州市经济委员会工作”。公告中所称的“辞去董事职务”的朱志仁曾于1996年至2000年担任金城造纸集团总经理,而这四年间,正是*ST金城改制上市的关键时期,朱志仁“关键人物”的身份不言而喻。 朱志仁1982年从大连轻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金城造纸厂(*ST金城前身)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党委书记,*ST金城总经理,后任金城造纸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 “朱志仁与锦州市政府联系的"密切"得益于《毛泽东选集》的印刷项目。”金城造纸厂的一位员工认为朱志仁在位期间,对*ST金城与政府关系的助推起到了一定作用。 金城造纸厂是1939年伪满洲国时期建立的企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金城造纸厂就为印刷《毛泽东选集》提供纸张。到了60年代,国家就指定金城造纸厂生产特定的纸张,专门用来印制特大32开版的马恩列全集和《毛选》。1990年底,党中央决定修订出版《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而负责这一项目的,正是当时金城造纸总厂厂长何捷智以及党委书记朱志仁。 面临退市政府救火 历经改制和“国”转“民”的*ST金城已被折腾得颇为脆弱,终于,在2011年走到了悬崖边上。 *ST金城自2007年起已连亏三年,2008年和2009年分别亏损近1.9亿元、1.4亿元。2010年的年报虽然未出,但公司已发布2010年预亏3.2亿元的公告,这意味着*ST金城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就在这一生死关头,当地政府开始出面救火。凌海市政府将对公司第一大股东锦州鑫天实行托管。*ST金城称政府实行托管“对锦州鑫天的财务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有可能发生变化”。 尽管*ST金城表示“三个月内不会有重组”,但*ST金城的股价却早已受可能重组的消息拉升。对可能借壳*ST金城的对象,有分析人士透露可能是新华龙钼业,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钼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之一,与*ST金城同处凌海市。 正当公司出现利好之时,董事长陆剑斌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锦州鑫天选择减持套现,自去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0日约一个月时间里,陆剑斌已累计减持*ST金城1540万股,总共套现7080万元。 陆剑斌的套现让投资者对*ST金城重组的利好蒙上些许阴影,业内人士称,这家总是火苗不断的近百年老企,也许最应学会的是“自救”。 - 2011-02
17
景兴纸业全年净利增近3倍
景兴纸业全年净利增近3倍2011-2-17 第一财经日报 景兴纸业今日发布2010年年报称,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6.29亿元,同比增长3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88.45%;基本每股收益0.32元,公司拟每10股现金分红1元(含税)。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净利润则为1.01亿元。 公司称,受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包装原纸和纸箱纸板等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及销售量均高于上年平均水平,且第四季度公司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投产形成销售也增加了营业额;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平均售价较上年大幅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增强;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不俗的业绩,公司因此获得较为理想的投资收益。 2010年10月公司新增25万吨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截至报告期末造纸产能增至117万吨。 然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大幅下滑84.53%至4522万元;公司解释,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为购买原材料支出的现金总量增加;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投产后产能扩大,因此增加原材料采购量。 现金流量表显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4.81亿元,同比增加39%;另外,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到9916万元,大幅上升31.1%。 - 2011-02
17
博汇向福伊特造纸订购板纸机航母
博汇向福伊特造纸订购板纸机航母2011-2-16 慧聪印刷网 全球领先的造纸机供应商——福伊特造纸新近宣布获得博汇纸业3号纸机订单,这台纸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板纸机之一,车速大于1,000 米/分钟,纸幅宽为8.1米,主要生产315g的白卡纸,年生产量达75万吨。按计划这台板纸机将于2012年下半年开机并投入生产。 该项目供货范围除了纸机本身外,福伊特还将提供包括MCS、DCS 和 QCS的全套自动化系统和全套开机织物。值得一提的是:该纸机装备有Duoshaker胸辊摇振器,带SizeWing的施胶机,以及带加湿装置和电磁感应加热的压光机,在线刮刀涂布,软压光机,卷纸机以及2台复卷机,提高纸张匀度和出纸质量。福伊特造纸与博汇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订购的博汇1号机,此次是再度联手合作。 博汇纸业是全国优秀民营企业,是一家集纸张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上市公司,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博汇目前的1、2号机生产的产品都为白卡纸,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可观的市场份额。博汇希望通过购买新的一台高档板纸机进一步扩大白卡纸的产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1号机开始,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充分验证了福伊特造纸技术的可靠性。我们希望能够和福伊特再度合作,共创佳绩。”博汇纸业总经理杨振兴先生评价道。“我们也特别希望为博汇纸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更迅捷的服务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福伊特造纸亚洲区总裁刘明明说道。 - 2011-02
17
欧洲地区造纸木浆供应紧张
欧洲地区造纸木浆供应紧张2011-2-16 中国建材网 2011伊始,欧洲地区造纸木浆以及部分中纤板产品紧张的供应形势,使得此类产品的价格在1月初出现意想不到的飙升。一些买家鉴于自身库存量较低,而对供应形势的不稳定显得十分敏感。另外,当地木材供应处于瓶颈期,甚至导致了部分商家在1月中开始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