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
20
两面针上半年亏603万元 同比大降179%
两面针上半年亏603万元 同比大降179%2010-8-19 网易 19日晚,两面针发布2010年半年报称,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32.9%,但是,净利润为-603万元,同比下降179%。 对于亏损的原因,两面针声称是因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竹浆造纸项目,需要扩大产能,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公司近期技改项目较多,资金需求增加,生产、技改同时进行,对公司盈利压力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两面针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柳州市牙膏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产业包括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物药、纸制品、酒店用品、竹木制品;此外公司还从事资本经营和房地产业务。 - 2010-08
20
维达携手土豆网 掀起视频营销“幸福风暴”
维达携手土豆网 掀起视频营销“幸福风暴”2010-8-19 美通社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带来浪漫幸福气息的同时,也为各路商家提供了绝佳的营销机遇,通过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在这场七夕营销大战中,维达纸巾携手土豆网打造的“幸福营销”概念不仅备受业内人士赞誉,也赢得消费者倾心。 维达纸业是国内领先的生活用纸品牌,也是中国消费者接触最早,接触程度最高的生活用纸品牌之一。今年恰逢维达品牌25周年庆典,一改以往低调务实的品牌风格,维达此次携手土豆网,在视频营销领域掀起了一场“幸福风暴”。 相比传统电视的线性传播,视频网站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基于视频网站灵活快速的营销特征,土豆网为维达量身打造了360度全方位的推广方案。 首先,土豆网通过病毒视频打响头炮。拍摄了2条病毒视频:“叶问咏春拳治办公室恋情”和“劲爆!女同事办公室主动献吻”,在逗乐网友的同时,让他们牢牢记住维达纸巾“柔软”、“柔韧”以及“清香”的特性。同时,只要点击播放器下方的“一键转帖”,就能轻松地将视频同步分享到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网站,实现病毒式传播。 其次,建立幸福专区满足网友的互动需求。在维达专区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 DIY 属于自己的纸巾盒。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只要上传4张照片,就可以自动生成以这些照片为画面的纸巾盒。DIY 的纸巾盒不但可以进行 3D 预览、打印,还可以分享到 SNS、微博让朋友们欣赏、投票。当周票数最高的12人,将会获得由维达为其精心制作的 DIY 纸盒。轻松温馨的 DIY 小游戏倍受网友喜爱,短短10天的时间内,已经有上千个参赛作品被上传。 最后,配合维达25周年品牌巡展活动,全面发挥土豆网的线上营销整合能力。维达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门5个城市进行线下巡演,届时参与线下活动的消费者,将以神秘而又有趣的方式在土豆网参与互动。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 2010-08
20
维达纸巾庆祝25周年启动新一轮广告宣传
维达纸巾庆祝25周年启动新一轮广告宣传2010-8-19 梅花网 维达纸巾借25周年庆,启动一波新的广告宣传,试图为品牌形象注入活力。维达纸巾今年提升了其产品品质,令纸巾更幼滑、柔软和有韧性。从这一点出发,维达与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广州分公司的团队一起不但设计了改良了的包装设计,更从产品用后的体验中提炼出正面、活力、积极、温馨、关怀及安心等产品感性的属性。维达品牌经度的企业形象是“每一天 新一天”,意味着维达虽然于行内已有25年的经验,但与时共进,维达经常提醒自己要不断创新。盛世据此创作了一则名为“咖啡店”的电视广告。故事是一对年轻人在为他们咖啡店创业时遇到困难。但凭着他们互相的支持及鼓励最终达成功。 TVC体现出维达正面、积极、但温馨及关怀的企业及品牌性格。另一方面,维达也希望借此TVC鼓励年轻人去追随他们的理想。这次整合传播运动从八月起到年底在香港和内地多个省市的电视台投放。为了加强覆盖面,巴士、巴士站、地铁、写字楼宇LED 及土豆网站也有投放。线下有巡展、卖场推广物料、优惠赠送礼品等去配合线上的传播。此外,维达与土豆网合作开设“DIY你我幸福纸巾”专区,消费者可以上传自己的幸福时刻照片,以此设计属于自己的维达纸巾盒,维达将每周选出12名最佳设计者,制作他们设计的纸巾盒一箱,并快递到他们手里,与之分享“幸福主张”。同时,盛世长城还制作了两条病毒视频在各大社区网站传播,以娱乐的态度体现新维达纸巾的“超强柔韧性”。 - 2010-08
19
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新址落成
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新址落成2010-8-19 中国经济网 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新址开幕庆典8月18日在北京顺义天竺工业园举行。依托更加先进的设施和更加高度协作的创新环境,新址上的宝洁创新中心将是宝洁公司少数几个支持全球业务尤其新兴发展市场业务的创新中心之一。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宝洁公司首席技术官布鲁斯先生,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主任曹振雷博士、秘书长江曼霞女士,北京市顺义区有关领导出席了庆典,共同见证宝洁公司的研发创新再掀新篇章。“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新址开幕是宝洁全球和宝洁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宝洁的宗旨体现在业务发展战略当中: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在世界上更多的地区,亲近和美化更多消费者的生活。”麦睿博先生说,“创新是我们实现这一宗旨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开幕庆典后,麦睿博同时为雷富礼创新大厅揭幕。作为宝洁公司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雷富礼一直积极倡导创新,并富有远见地推行了“联系+发展”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特地将新址大楼的大厅命名为雷富礼创新大厅,并富有特色地将“消费者之家”等推进研发人员和消费者亲密交流的部门也专设在雷富礼大厅里,以此彰显宝洁公司一贯传承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一直将研发创新视为公司业务增长生命线的宝洁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近9000名科学家,超过83000多项专利技术,公司每年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超过22亿美元。而在中国20余年间,宝洁公司在创新研发的规模和投入历经了质和量的大幅度提升。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宝洁公司就设立了研发部门,起步时仅仅20-30人规模,1998年迁至北京清华科技园并命名为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宝洁公司在天竺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起了专属的办公大楼,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注册资本达7000万美元,投资总额达8000万美元,拥有来自16个国家500多名员工。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取得的创新成果也越来越丰硕,他主要关注织物护理,美容美发,口腔护理,女性护理,婴儿护理,零食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创新,为宝洁公司中国业务和其全球业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既有通过团队紧密合作,攻克业界存在半个世纪之久的技术难题,而成功推出佳洁士全优七效的原创技术创新。也有通过“联系+发展”的模式,和中国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合作伙伴合作,将他们的创新成果推向广阔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历经22年的长足发展,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在包括成本创新,开放式创新及至原创性创新成就方面屡写佳绩。宝洁公司所取得的创新成就自然离不开中国的创新环境。“中国即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创新之源,推动我们不断亲近和美化全世界消费者的生活”。宝洁公司首席技术官布鲁斯充分肯定了中国的创新环境,而麦睿博则强调了宝洁公司对中国的信心和持续投入,并阐述了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未来投资计划。“在过去的22年里,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从现在开始未来的5年时间里,我们将在中国继续投入至少10亿美元”。目前宝洁公司在全球拥有42亿消费者,麦睿博期待在未来的5年再增加10亿消费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方式正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以此积极推进宝洁公司在中国,亚洲及至全世界亲近和美化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 2010-08
19
宝洁“凶猛”
宝洁“凶猛”2010-8-19 时代周报 即便刚公布的季报显示其最新季度营收降低12%,宝洁的赚钱能力也未受到投资者怀疑。 但在对手眼里,这个巨人令人生畏。 宝洁所使用的价格战、并购等竞争手段,让日化行业经历了生死存亡式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宝洁的许多对手,尤其是中国本土品牌淡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宝洁投资8000万美元的全球研发中心在北京落成,进入中国22年后,宝洁终于将中国打造成其核心市场。 赛迪顾问研究调查的数据表明,2006年宝洁旗下的洗发水占据60%多的中国市场份额。 而宝洁在中国的野心还不止此。 未来5年,宝洁CEO麦睿博还有两个计划:宝洁将在中国继续投入至少10亿美元;在全球新增10亿用户,其中大部分将来自中国。 宝洁式登顶 22年前进入中国时,或许宝洁并未想到,自己日后可以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1837年诞生在辛辛那提的宝洁,到1988年进入中国时,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150岁的巨人了。凭借强大的广告宣传,宝洁旗下的海飞丝迅速家喻户晓。 在这之后,宝洁一路领先。它促发了国人用香波的习惯,也引领了日化行业的新时代。 在宝洁的刺激下,一些本土日化品牌应运而生,竞争随之而来。1999年,宝洁陷入国外其他竞争对手以及中国本土大小品牌的围攻。 打价格战、收购竞争对手、再实现独资宝洁使出了浑身解数。 2001年,罗宏斐出任宝洁中国公司总裁。他在任期间,宝洁频繁使用“价格武器”。2003年,宝洁的玉兰油、舒肤佳、激爽平均分别降价20%、25%、30%。洗衣粉领域,汰渍一度降到3.5元的底线,竞争对手雕牌和奇强等品牌遭遇重压。在洗发水市场,宝洁推出9.9元的飘柔洗发水。 宝洁的价格战收效甚佳。据报道,宝洁中国2001—2003连续三年销售增长率超过了25%,利润以平均每年140%的速度增长。其三大品牌—飘柔、海飞丝和潘婷收复了失地,重新占据市场的大半江山。 除了价格战,宝洁更擅长收购战,宝洁的主流产品,只有少数系自己研发,大多来自并购:2001年底,宝洁以49.5亿美元收购伊卡璐;2003年,收购欧洲威娜,进入欧洲美发市场;2005年,以570亿美元天价换股收购吉列(Gillette),创下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 宝洁甚至有个“一站式销售”梦想:一位家庭主妇站在卖场的宝洁专区里,一站式购齐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甚至牙膏和牙刷。让人们的购物从选产品变为选品牌。 这个设想显然是大卖场和小品牌日化商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对于中国消费者印象最深的,当属宝洁收购本土日化品牌“熊猫”。北京日化二厂的洗衣粉“熊猫”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享有盛名,但和宝洁合资6年后,“熊猫”洗衣粉几乎告别市场,宝洁给国人留下了收购竞争对手然后消灭它们的印象。 宝洁前CEO雷富礼接受采访时解释:“我恐怕不能告诉你这(收购)是不是我们的计划,因为我们本来是想给中国的本土品牌带来希望,告诉他们可以成为大品牌,但是我们显然做得太多了。我们野心太大了,想把事情一气呵成,我们为其亏损很多,所以当亏损到一定程度,我们必须进行整合兼并。” 就连福建著名的电池品牌南孚电池,在经过长期而复杂的资本运作后,也成为宝洁旗下的资产,和吉列旗下的金霸王电池一起,构成宝洁的电池业务。但在南孚电池标签上,人们看不到“P&G”标志。 实际上,宝洁一向不喜欢“民族企业”、“收购”、“外国企业”的说法。宝洁美国总部的Ropha Penn和中国总部发言人张群翔都回避了时代周报相关问题。“我们不想在这个时候谈‘宝洁帝国’这个话题,”张群翔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宝洁是一个中国公司,宝洁中国99%的员工都是中国人,80%的原料都来自中国本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外资收购本土品牌,多是利用这个品牌渠道去发展其原有品牌。” “消灭竞争对手、获取渠道、补充自身品牌。”在索芙特董秘李博看来,外资品牌收购国内日化品牌无外乎以上三种目的。“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就是为了获取渠道和带卡尼尔进入中国市场。而德国拜尔斯多夫公司收购舒蕾,就是看上其渠道及对其自身品牌的补充。” “日化行业会逐步向寡头垄断趋势发展,新一轮的洗牌即将来临。”李博向时代周报记者说,受成本的逐渐增加、零售渠道模式快速转变的影响,日化企业的盈利空间正被压缩。注重品质、有较高议价能力的品牌才能发展下去,品牌会愈发集中,看似琳琅满目的产品,其实都是出自几大公司。 消失的对手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充分的市场经验、长久的品牌积淀,以及与终端卖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宝洁为头的外资日化总能把一些本土日化品牌打得落花流水: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大宝加入强生阵营,“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还有,中国的“霞飞”、“百雀羚”等已从我们身边消失。李博认为,“外资非常擅长于收购品牌作为业绩拓展,相信这样的收购将来还会继续。” 日化营销专家冯建军认为:“本土日化的消失主要是由于实力、产品品质及营销三方面因素,本土日化除了上海家化、浙江纳爱斯、广州立白、广东拉芳、广州霸王、广州迪彩等企业之外,很多企业都寄生在三、四线市场的流通渠道”。 据业内专家陈天分析,飘影、好迪、拉芳、名臣等本土洗发水品牌在渠道细分市场曾与宝洁等分庭抗礼。但随着流通渠道的日渐萎缩以及零售终端的深度覆盖,本土洗发水品牌呈逆水行舟态势。国内市场的2000多家洗发水厂家、近4000个品牌的竞争中,大部分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只占10%左右。 宝洁前CEO雷富礼曾表示:“在很多产品类别中,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中国本土厂商,为了让人们知道我们的产品,我们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优势。但我相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每一次竞争激烈的时候,就是敦促我们改变和进步的时候。” 广东精实营销管理的日化专家陈海超不赞成用“民族产业”字眼贯穿于日化行业。“日化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入行门槛比较低,进来得多,死得也多。小护士、羽西、丝宝日化、大宝被兼并,都是其企业掌舵人遇到了行业瓶颈,无法自我突破后的金蝉脱壳。” 资深日化业研究员李贵军认为,“目前国际企业已基本适应中国,其在资本、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国内企业短期内可以相比,因此本土企业(特别是个人护理企业)败退是必然的”。 事实上,麻烦不止这些。一家国产日化企业向时代记者透露,最近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业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但想对霸王条款说“NO”并不容易,退出卖场就等于将大块市场拱手让人,而宝洁、联合利华就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家乐福中国区副总戴玮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家乐福是搞区别对待,“如果小品牌占据的货架越来越少,那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众所周知的是,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一向是宝洁良好的合作伙伴,宝洁和沃尔玛开创的销售模式甚至被命名“宝玛模式”。 本土日化之困 李贵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本土日化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他们原有的优势(如理解中国消费市场、了解中国渠道特点、快速反应等)消失了,而在资本、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劣势又不知如何克服。” “本土品牌在研发技术上和外资品牌确实有差距,但有些产品上本土和外资品牌质量差不多。但消费者往往不认可本土品牌。”康王集团柯经理认为,“国外品牌,动辄上百年的品牌积淀,而中国的日化企业,大多只有一二十年历史。” 而冯建军认为,和宝洁相比,本土品牌“产品质量肯定有差别,差别的本身在研发技术和原料投入成本。宝洁非常注重品类管理和ECR(有效客户反映)策略,这是运作消费者品牌的基础,然而,本土品牌则大多停留在渠道品牌的角逐战阶段”。 立白集团总裁助理许晓东说,与外资品牌抗衡没那么简单,“在产品差异、销售网络、研发技术上扬长避短才是制胜之道。比如中草药概念走俏于日化市场,本土企业很容易吸收中药这一国粹并将其发扬光大,外资品牌很难在这一细分市场取得优势。” “在销售网络上,外资品牌和家乐福、沃尔玛合作良好,但在乡镇和农村渠道,本土品牌稍胜一筹。如何在守住自己阵地并进军对方市场,这考验本土日化企业。”许晓东说。 “研发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市场竞争最初的源头,”许晓东说,“不能因为存在差距而停止研发的步伐。立白针对去腥味的生姜洗洁精、以及针对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而推出的冷水洗衣粉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对此,日化营销专家陈海超对时代周报表示,“本土日化品牌没有机会胜出是大错特错。本土企业拥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或从‘细分市场、渠道、团队’等突破崛起,佰草集、丸美、蓝月亮、拉芳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当然,战术的暂时领先只有形成战略才能笑到最后。” 拆分宝洁猜想 不断的收购兼并让宝洁的版图越来越大,难免让竞争对手心存忌惮,即便按照旗下各个品牌将宝洁拆分为十数家公司,这些公司依然是营业额高达十亿元级别的大公司,因此宝洁屡受反垄断法关照。1952年,美国司法部将宝洁告上法庭,1961年才撤诉;1957年宝洁对克朗拉斯的收购遭遇诉讼,10年后宝洁败诉,不得不从克朗拉斯撤资;此后宝洁对Flogers咖啡的收购也受到苛刻限制……而美国历史上对微软和AT&T的拆分先例诉讼,也给拆分宝洁的猜想提供了支持。 中国《反垄断法》第十八条规定: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对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京衡律师集团主任,一级律师陈有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有可靠的数据证明宝洁占有市场份额确实达到60%以上,可以认为其构成了对这一市场商品的垄断。” 陈有西说,针对市场垄断行为,中国已经有法可依。只是没有真正启动执法。据介绍,反垄断诉讼程序的步骤是:反映举报、行政调查、行政处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10%的罚款。 但是中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拆分权。只对企业合并“集中”的垄断,规定了有处分股权的权利。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 “因此,对宝洁的行为,可以进行反垄断调查,如果证实认定,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并公告通报,”陈有西说,“拆分只限于企业集中行为。宝洁主要的问题,是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于企业的滥用支配地位垄断,国际上一般是进行行政处罚,其次才是强制拆分,而后者很少用。” - 2010-08
19
宝洁公司多领域研发中心落户北京
宝洁公司多领域研发中心落户北京2010-8-18 国际在线 宝洁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在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开幕仪式上讲话 囊括宝洁公司多领域产品的研发中心18日落户北京。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表示,宝洁将在未来5年再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 宝洁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品牌有23个,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日化品牌之一。麦睿博介绍说,在过去的22年里,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速也远远超过其第一大市场美国,宝洁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2010年,宝洁公司在北京投资建设创新中心——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新址,投资总额达8000万美元。该研发中心将主要关注织物护理、美容美发、婴儿护理、零食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创新。 - 2010-08
19
对话宝洁全球CEO:5年内在华至少投10亿美元
对话宝洁全球CEO:5年内在华至少投10亿美元2010-8-18 网易财经 宝洁全球CEO麦睿博接受网易财经专访今日,宝洁全球CEO麦睿博在北京参加全球研发中心在北京的落成庆典时对网易财经表示,未来5年时间里,宝洁将在中国继续投入至少10亿美元。宝洁计划5年内在全球新增10亿用户,其中大部分将来自中国。 麦睿博表示,宝洁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经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未来5年时间里,宝洁计划在中国继续投入至少10亿美元。据了解,此次宝洁在北京顺义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总投资额达8000万美元,拥有来自16个国家的500多名员工。对于中国的创新环境,麦睿博表示,中国的创新环境非常好,他对北京的研发中心也寄予厚望,研发中心将引入西方的一些先进设施和理念,为宝洁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业务提供研发支持。 对于中国市场,麦睿博称,中国已成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市场,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速也远远超过宝洁第一大市场美国。目前宝洁在全球已经拥有42亿消费者,宝洁计划在5年内再增加10亿消费者,其中在刚刚过去的1年时间里,宝洁已经完成了增长1亿消费者的目标,未来4年内宝洁的任务是再增加8亿消费者。麦睿博认为,这些新增的消费者大部分将来自中国。 目前,宝洁在全球有38个大的品牌,其中已经引入中国23个品牌。麦睿博表示,未来将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力度,但具体的计划涉及商业机密,现在尚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