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
02
本土日化品牌竞争激烈 谁能扛起终端大卖场的大旗
本土日化品牌竞争激烈 谁能扛起终端大卖场的大旗?2010-9-2 联街网 自当年的丝宝之后,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国内品牌能真正扛起卖场终端的大旗。不过,正如专家所言,本土日化企业在本土市场有不可忽略的优势,他们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探索,融合各种市场手段,寻找并实践出许多新的终端拓展模式。那么就让我们大胆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中,有哪个本土品牌能扛起终端大卖场的大旗? 迪彩:体验营销一炮打响 1998年创立的迪彩,入市不久就决定以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大卖场为主战场,并于2001年提出“大店策略”,集中资源投放大卖场。迪彩依靠一张“体验牌”,成功打进了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好又多、华润万家等几乎全部KA系统。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迪彩离全国性品牌还有一定距离;同时,在体验营销逐渐被同行们效法时,如何维持自己的优势并实现持续性增长,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霸王:“霸王花”独树一帜 霸王是终端卖场表现得比较强势的本土企业,而其代号“霸王花”的促销人员就是其中一大亮点。 随着霸王的突围,以宝洁为首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推出草本概念的洗护发系列,飘柔、夏士莲等也玩起了“汉方概念”。 无可否认,在洗发水市场与外资品牌的终端竞争中,霸王作为民族品牌确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对于霸王而言,如何尽快走出二恶烷事件的影响,尽快恢复正常销售,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丁家宜:终端渠道颇具优势 一直以来,丁家宜在洗面奶和防晒品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除此以外,丁家宜在连锁大卖场的终端渠道非常具有优势。近年来,丁家宜的年销售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无论是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还是网点覆盖率,丁家宜都已成为民族品牌中的翘楚,难怪会传出外资公司COTY看中其渠道而欲将其并购的消息。 拉芳:负履前行脚步沉重 在本土洗发水领域,拉芳最擅长流通操作。当流通萎缩后,拉芳也在四五年前走向终端,但并未如流通领域一样顺风顺水。 据业内人士透露,拉芳至今仍未见盈利的苗头,终端销售比重仅占5%~8%。业界分析的原因不少:拉芳促销人员培训经验缺乏、促销手段不新鲜等等。 显然,在业界眼中,拉芳的终端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在战术配合上却迷失了。 - 2010-09
02
家乐福进场费钱规则:两平方米收2万
家乐福进场费钱规则:两平方米收2万2010-9-2 时代周报8月31日,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天气温和。家乐福洪山店,门庭若市。 离中秋节尚有一段时日,家乐福早在8月26日就开始做起了“中秋特惠季”的促销活动。活动吸引着不少顾客的关注。 “每到节庆促销,我们就得意思一下。”家乐福一供货商张松民(化名)表示,家乐福举行促销的时候,供货商都要缴纳一定的节庆费,“具体数额依各家销售额的情况而定。” 除去节庆费,还有条码费、陈列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供货商们怨声载道。 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业已成为家乐福的一种盈利模式。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家乐福在华部分门店利润约50%源于渠道收费。 “我们不能拒绝。因为不仅家乐福如此,其他卖场也是这样的情况。”张松民叹了一口气。 “天下卖场一般黑” 张松民是湖南某休闲食品的供应商。去年他与家乐福签订了合同,将产品放进了家乐福在合肥的一家卖场。为此,他付出了两万元的代价,在家乐福获得了一块不到2平方米的展卖面积。 两万元中,5000元是条码费,6000元交给家乐福的采购员,6000元是陈列费,2000元交给管理休闲食品的课长,1000元给生鲜处处长。在两万元费用当中,只有5000元的条码费开具了发票。“我清楚,其他钱实际是进了采购和课长、处长个人的口袋。”张松民苦笑着。 尽管费用交纳得不明不白,他依然表示,“如果按家乐福正常程序缴纳费用,总额不相上下,把钱给了课长等管理人员,也方便今后打交道。”在他看来,将钱塞给私人更为划算。 每到家乐福节庆、店庆抑或是举行促销的时候,各个供货商都须向家乐福交纳费用。“我供应的是一个小品牌,一年的销售额也不大,加之和管理层的关系都比较好,所以基本不用交。”这时,张松民反而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庆幸,“但是意思一下是免不了的,给几百块钱给课长和处长就足够了。” 尽管在称呼上,入场费不复存在,张松民仍然改不了这个习惯,因为“本质上还是渠道收费,只是换了个叫法”。 家乐福的这一套做法早被国内的连锁销售企业活学活用。 一名前国美广州分部业务代表李忠(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美收取入场费也是利用其他名目,诸如卖场维护费、促销员培训费等。“节庆和店庆的时候,各个供货商也需要交钱,或者是免费提供一些赠品。” 国美的老对手苏宁也不例外,一名不愿具名的苏宁江西分部的采购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及时纠正了“入场费”这一叫法,“在苏宁,我们称之为促销费”。 入场费只是供货商需交纳金额的冰山一角,扣点的收取则进一步挤压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休闲食品的毛利较高,扣点是35%,毛利较低的,像肉类就收取3%-5%的扣点。”张松民如是说。 此前,在物美和华润万家做过四年采购的张松民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收取渠道费和扣点在连锁卖场里十分普遍,“天下卖场一般黑,这早已是业内潜规则了。只不过家乐福的收费是最高,而沃尔玛较为规矩。” 就是否收取进场费,记者向沃尔玛方面询问。沃尔玛中国公共事务部工作人员郑重给予了明确否认,但是当记者追问是否以条码费等其他形式收取时,郑重未置可否。 面对相同的问题,华润万家公关总监刘岫军的回答是,“我不敢说这个绝对不存在。”同时,他也认为,“收不收费,完全是市场化的选择。市场认可的就是合理的。” 潜规则之痛 在入场费的收取上,实则是零供双方实力博弈的结果。 品牌竞争力学创始人李光斗表示,到底是店大欺“供”,还是“供”大欺客,这由双方的实力决定。如宝洁或者可口可乐,此类产品已经深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与零售商谈判的时候,自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国美业务代表李忠告诉记者,国美对待不同企业会收取不同价位的入场费,具体金额依据厂商的实力而定。“像美的,只需交10万元的入场费便可进入广州的五十多家国美;而像我经手的另一个浙江的小品牌,则要交相当于美的入场费两倍的费用。”在扣点收取上,大型企业为5%-8%,中小企业则高达15%-30%。 李光斗痛陈以家乐福为代表的盈利模式的弊端,“入场费无异于坐地收钱,扣点就像是雁过拔毛,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他认为,企业发展初期缺乏自有的销售渠道,不得不借助连锁零售企业。然而,苛刻的收费让中小企业的品牌孵化功能无法得以释放,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而中小企业当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是民族企业。 著名经济学郎咸平怒斥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外国连锁,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改写中国零售游戏规则,对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郎咸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家乐福对渠道利润高度依赖的盈利模式,让国内的零售业都纷纷效仿,这是一种目光非常短浅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国内零售业脱离最根本的盈利模式,商家放弃市场研究,放弃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会导致全行业经营能力的全面退化。 步步高(25.45,-1.05,-3.96%)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陈志强也撰文表示,家乐福对供货商近乎“残酷”的“盘剥”,虽然让中国企业获得大量订单,让中国制造搭上出口快车,但事实上,这种剥削带来的出口,只是进行重复的简单再生产,极薄的利润根本无力去升级产业。这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道路也变得更加漫长。 与此同时,家乐福与供货商的关系日益紧张,也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三个月前,因家乐福收取高额入场费,供货商赵明华一纸诉状将之告上法庭。家乐福最后被判赔原告750万元。在更早的2003年,上海炒货协会也因此向家乐福断货。 中投顾问零售业高级研究员顾雪荣认为,家乐福不积极建设与供货商的战略关系,加之盈利模式单一,以后还将遭遇更大的困难。 家乐福在海外市场上一直未能实现良好的业绩,陆续撤离的一些海外市场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仅是今年,家乐福先是无奈放弃意大利南部市场,接着关闭在比利时的21家门店和法国的总部大楼; 3月11日,在日本艰苦经营10年无果后,家乐福也黯然收场。即使在家乐福的大本营—法国,它的销售业绩也出现了同比下滑趋势。 唯独在中国,家乐福表现优异,今年将增加20至25家新店。 对此,李光斗曾提出“家乐福指数”:家乐福的开店数量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成反比。商业经济越成熟的市场,家乐福越是难以成功;商业经济不发达的市场,家乐福则较容易成功。 黎雪荣介绍说,沃尔玛与家乐福代表了零售的两种盈利模式。尽管沃尔玛也收取少量的入场费,但是它主要还是依靠其完善的价值链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以此实现盈利。而家乐福的盈利模式则更偏向于向上游供应商收取高额入场费,挤压供应商的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家乐福实行单店配货,各门店自行采购,门店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课长、处长有权同供应商谈判促销进价、促销费用等。这也为商业贿赂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黎雪荣看来,家乐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非靠收取入场费实现盈利,只有在中国,家乐福采取了这种盈利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家乐福在韩国也曾有强迫供货商削价向其供应商品,以及故意拖延与供货商签订合同等不公平交易的行为。供货商曾将此事向韩国公平贸易交易委员会反映。2006年7月,该委员会责成家乐福加以改正,并对其处以146万美元的罚款,并称这是韩国对全国零售业实施公平交易检查的步骤之一。 次年4月,家乐福便将在韩公司卖给韩国Eland公司,从此撤出韩国市场。 我国在对待卖场入场费的问题上,态度一度摇摆不定。 2004年10月,国税总局公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政府承认了收取进场费的合法性,但并没有对合理性进行规范。 两年后,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等费用,但情况并未好转。这一公告如今更像是一纸空文。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少军指出,我国在此相关问题上缺乏相关的明细条文,难以执行;另一方面,工商局、发改委都具备相关的职能设置,却容易造成职权不清的问题,因此可以借鉴韩国经验,成立类似“公平贸易交易委员会”的专门机构,负责处理这类事务。 - 2010-09
02
修正药业入主焦作联盟卫材 欲做飘安第二
修正药业入主焦作联盟卫材 欲做飘安第二2010-9-2 经济视点报 8月20日,焦作日报的一则招聘启事,让一向低调的焦作市联盟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作联盟卫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招聘启事称:公司系修正药业集团的子公司,因市场扩大,需招聘员工若干名。落款为“焦作修正联盟卫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21日,长期悬挂在公司门口的“焦作市联盟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大牌子,也被悄然换掉,取而代之的是“焦作修正联盟卫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位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联盟卫材早在七月中旬已经与修正药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各项招聘、上马生产线等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据了解,此次收购意味着一向在医药领域风头很劲的强势品牌修正药业正式进入医药耗材领域。 修正药业将焦作联盟卫材收归麾下之后,有望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医疗耗材品牌,欲与近在新乡的国内卫材龙头飘安集团一争高低。 看中“联盟” 提起焦作联盟卫材,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其前身是焦作卫生材料厂。而说起其生产的“麝香壮骨膏”就无人不晓了。 除此之外,“温经止痛膏”“利凡诺创伤膏”、“麝香镇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曲安奈德新霉素贴”等都是焦作联盟卫材的畅销产品。 “在医药卫材方面,焦作联盟卫材具有很好的基础。”修正药业焦作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焦作联盟卫材是全国最大的药用敷料生产基地之一,年销售额上亿元,不仅在生产领域,医药卫生耗材研发、销售,联盟卫材都在行业里面很领先。”该人士表示。 然而这并不是修正药业看中焦作联盟卫材的全部因素。 早在6月底,焦作市市长曾会见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希望从政府层面做出努力,促进修正药业与焦作联盟卫材的合作。 修涞贵认为,“联盟卫材生产的医疗耗材有助于填补修正药业集团目前的市场空白,尤其是焦作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配套服务,能够为修正药业在焦作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作用”。 欲做飘安第二 “与修正药业合作以后,焦作联盟卫材将会在各个方面做出很大的调整,而目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扩张产能。”焦作修正联盟卫材办公室人员向记者表示。 据他透露,现在的生产能力根本达不到修正药业的要求,现在公司正在上马新的生产线,并且大量招聘员工。焦作日报刊登的招聘启示主要是招收一线操作员工。 在中国卫材行业中,素有“南有恒安、北有飘安”之说。前者是民用卫材领域的龙头,后者则是医用卫材领域的NO.1。位于新乡的飘安集团可谓是焦作联盟卫材身边的老大哥。 而此次收购,或将会促使焦作联盟卫材进入国内卫材行业的第一阵营。 修涞贵表示:实现合作以后修正药业集团将与联盟卫材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引导联盟卫材做大做强,逐步加大集团在医药耗材方面的力度。 对于焦作联盟卫材咄咄逼人的挑战,有意在妇幼保健市场大展拳脚的飘安集团,对此并不愿过多回应,只称:“市场是大家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促使我们更好发展。” 该人士表示:“焦作联盟卫材在这个行业一直做得不错,如果有修正药业做强力的资本后盾,发展前景真的不可小瞧。” 而知情人士透露,修正药业将焦作联盟卫材收归麾下之后,极有可能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医疗耗材品牌。不仅如此,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修正药业有望将焦作联盟卫材从普通医疗卫材做大做强至高端医疗卫材。 - 2010-09
02
七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全面启动
七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全面启动2010-9-1 中国政府网 9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在全国各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的主题为“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通过“质量月”活动,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7部门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及广大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品牌、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围绕质量提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确保“质量月”活动扎实有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突出特色、亮点。7部门将群发“质量月”宣传公益手机短信;制作、发放“质量月”宣传画、宣传手册、旗帜和徽章等宣传材料,营造氛围。 二是组织大型活动,扩大影响。将组织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质量论坛”、“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全国第32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等活动;组织中央企业开展“质量·品牌·责任”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百名质量管理专家、百名质量工程师“企业行”活动;举办“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组织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活动等。 三是加强合作,形成活动合力。“质量月”各主办单位将共同组织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改、技术革新及“七查一访”等活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将广泛发动企业职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群众性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以及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质量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动员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参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强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工程质量法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以保障性住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程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质量监管。 四是推动各地积极创新。9月初,各地要组织开展“质量月”现场咨询活动。“质量月”期间,各地将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摄影比赛、文艺演出、专题晚会、质量大讲堂等活动,营造活动氛围;开展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深入群众,为群众服务;成立质量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普及质量安全知识。 重质量诚信 履社会责任 保质量安全 ——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倡议书 (2010年9月1日) 每年9月是中国的质量月。在2010年全国“质量月”开始之际,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我们作为企业代表向广大企业界同仁郑重发出如下倡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品牌、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围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主题,充分发挥企业开展“质量月”活动主体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出质量提升的目标和措施,积极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二、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建立诚实守信的自律机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信守合同,保证质量,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等欺诈、失信行为。不制假、不售假,杜绝虚假宣传,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自觉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开展有序竞争,促进科学发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力求让每一个消费者都用上安全、放心的产品。 三、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四、建立并完善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努力攻克技术标准新高点,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实现“中国制造”的创新与发展。 保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道德底线,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郑重倡议:提升质量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希望全社会加强对质量的监督,支持和推动广大企业走诚信经营的道路,维护“中国制造”产品的声誉和形象。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 2010-09
02
福伊特造纸日本分公司低能耗获得肯定
福伊特造纸日本分公司低能耗获得肯定2010-9-1 慧聪印刷网 应用于日本市场上的这项新技术可将压力筛的能耗降低到3-4度/吨浆,而即便是其他同类中最节能的产品,能耗也是该产品的2倍。 低能耗压力筛的秘诀在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它采用整个筛选区域来高效分离浆料中的杂质,进而提高浆料品质和产能。回流设计确保了浆料浓度和压力筛内的浓度 相一致。废渣和良浆在压力筛内被分离并从各自的通道流出。浓缩过的重质废渣又和进浆相混合,确保浆料在整个筛筐内具有均一的浓度。 除了其革命性的外形设计,低能耗压力筛还可以和福伊特高性能的C-bar筛筐配套使用,该筛筐具有最佳的筛缝分布,从而提高了筛选效率并保证了稳定性运转。不仅如此,还能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改善浆料品质。 对日本造纸业的突出贡献 福伊特IHI造纸技术公司凭借其低能耗压力筛已经六度蝉联佐佐木奖。该奖项每年由TAPPI颁发,旨在表彰日本造纸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研究上的突出贡献。 目前已有多家客户安装了福伊特低能耗压力筛,总计27个,并且福伊特造纸正在处理另2张订单。继成功研发IntensaPulper之后,福伊特造纸的低能耗压力筛成为造纸行业的又一个节能典范。 - 2010-09
02
打造中堂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名城建设
打造中堂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名城建设2010-9-1 东莞阳光网 今日下午,中堂镇举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中堂)分组讨论会,会议传达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并就如何按照东莞未来10年的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发展具有中堂特色的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中堂镇党政班子部分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各村、社区负责人在分组讨论会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会议特别强调了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实现由“文化新城”向“文化名城”跨越的建设目标。会议指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把手”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建设任务。中堂镇要结合本镇实际,坚持加大文化建设和经济投入相结合,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坚持文化提高和文化普及相结合,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要按照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的要求,参照政策、制度上的做法,设立镇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规划标志性文化设施,完善文化创作激励机制,切实发展文化建设。 中堂镇是一个极具水乡特色的城镇,接下来,除了加强龙舟文化建设之外,还将加强打造游泳品牌、篮球品牌、粤剧品牌、造纸品牌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把中堂打造成文化名镇。 - 2010-09
02
7月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7月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0-9-1 工业和信息化部 7月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出口持续平稳回升,高耗能行业增速加快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趋势进一步放缓。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2.1%。 轻工业运行基本平稳,重工业增速继续回落。7月份,轻工业(规模以上,下同)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6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增速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3.3%,比上月减缓1.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增速环比加快0.4个百分点)。当月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0.2个百分点,改变了自去年6月份重工业增速连续13个月快于轻工业的增长态势。1-7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 18.4%。 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全部工业。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上月减缓1.3个百分点,回落速度快于全部工业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6%,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1.9%和18.5%,比上月加快0.2个和0.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5%,比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7%,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4%,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1-7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 东部地区平稳增长,中、西部增速继续回落。7月份,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2.9%,与上月持平;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8%和13.8%,比上月回落1.1和0.3个百分点。全国9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超过20%。主要工业大省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分别增长13.5%、12.8%、15.3%、14.6%、15.3%和16.4%。1-7月,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6.1%、19.9%和16.9%。 工业品出口回升速度放缓。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7.9%,增速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1-7月,完成出口交货值49037亿元,同比增长28.2%,比2008年同期增长8.2%。另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外贸出口额8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7月份同比增长38.1%,环比增长1.2%(扣除季节因素影响)。 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平稳。1-7月,完成工业投资49705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7月份增长22.6%),比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38099亿元,增长25.1%(其中7月份增长26%),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7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17768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6%和30.9%,比上半年回落7.8和0.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5.5%和18.9%,比上半年加快1.3和1.6个百分点。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0.9%,比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8%,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同比分别上涨5.7%和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比上月回落7.5个百分点。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环比均下降0.4%。 工业用电增幅继续回落。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7月,工业用电量178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3%)。其中,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13.5%和24.6%,重工业用电比重达到83.8%,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当月,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15.7%,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日均用电量比上月下降3%。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均有回落,其中冶金、建材行业降幅较大。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7月份,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98.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8%和98.1%,比上月提高1.2和0.4个百分点。1-7月,产销率为97.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7月份工业行业运行情况之一:原材料工业 7月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15%,同比加快7.2个百分点;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1.3%。 冶金:7月份,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粗钢产量5174万吨,同比增长2.2%;日均产量167万吨,比上月减产12万吨。1-7月,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速同比加快12.9个百分点;粗钢产量达到3.75亿吨,同比增长18.2%。 钢材(4352,28.00,0.65%)进出口均有所回落。据海关统计,7月份,出口钢材455万吨,进口钢材140万吨,分别比上月减少107万吨和7万吨;钢材、钢坯进出口折合粗钢净出口约484万吨(去年同期为净进口51万吨),比上月增加39万吨。1-7月,累计出口钢材2813万吨,同比增长152.1%;进口钢材983万吨,下降0.4%。 铁矿石进口量回升,矿粉价格继续上涨。7月份,进口铁矿砂5120万吨,比上月增加403万吨。1-7月,进口铁矿砂36041万吨,同比增长1.5%。7月末青岛港成分为63.5%的印度铁精矿粉价格为1120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0元/吨。 钢材价格止跌回升。7月末,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13.5,比上月末回落1.2点。但进入7月中旬后,钢材价格止跌回升,到8月20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116.6点,比7月中旬低点回升6点。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7月末6.5mm普线、10mm中厚板每吨价格分别为3977元、4461元,比上月下跌1元和50元,16mm螺纹钢每吨价格为3984元,比上月上涨19元;0.5mm热轧薄板和0.5mm冷轧薄板每吨价格分别为4727元和5409元,环比下跌0.9%和3.3%。 钢材市场库存有所回落。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8月20日,全国主要城市钢材库存1497万吨,比7月初下降48万吨。其中,螺纹钢、线材(4399,1.00,0.02%)库存分别为573万吨和141万吨,比7月初减少62万吨和30万吨;中板、热轧板、冷轧板库存分别为145万吨、491万吨和147万吨,比7月份增加11万吨、28万吨和5万吨。 有色:7月份,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6万吨,同比增长15.8%;日均产量8.59万吨,比6月份下降4.4%,比二季度下降0.6%;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为39.8万吨和135万吨,同比增长16%和22.5%,日均产量分别比6月份下降8.7%和6.9%,比二季度分别下降7.9%和5.5%。1-7月,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17.5%,同比加快9.6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1824万吨,增长29.9%,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分别为272万吨和955万吨,同比增长19%和41.9%;氧化铝产量1707万吨,增长41.4%。 铜进口有所回升,铝进口继续回落。7月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34.3万吨,比上月增加1.5万吨,但比前7个月月均水平低2.5万吨;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6.7万吨,比上月减少0.7万吨,比前7个月月均水平低1.6万吨;氧化铝进口27万吨,比上月增加13万吨,比前7个月月均水平低10.4万吨。1-7月,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257万吨,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58.7万吨,进口氧化铝进口26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6%、63.6%和20.4%(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75%、193.9%和17.5%)。 主要有色产品价格回升。7月份,国内市场铜现货月度平均价为54042元/吨,比上月上涨1310元;铝现货平均价为14760元/吨,比上月上涨331元。期货方面,本月有色金属价格延续上月末震荡上行态势。7月30日,上海市场铜、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为56280元/吨、15460元/吨和1630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4480元/吨、680元/吨和1695元/吨。 建材:7月份,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与6月份持平。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当月水泥产量1.64亿吨,同比增长15.8%,环比下降4.9%;平板玻璃产量5125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7.2%。1-7月,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长19.9%;水泥产量10亿吨,增长15.6%;平板玻璃产量3.74亿重量箱,增长16.2%。 水泥价格继续回升、平板玻璃价格有所回落。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294.1元/吨,比上月回落0.6元/吨;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77.8元/重量箱,比上月上涨0.6元/重量箱。7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652万吨,同比增长9.6%;平板玻璃库存1576万重量箱,下降2.3%。 化工:7月份,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7月,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增速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 乙烯产量大幅增长,纯碱、烧碱生产继续回落。7月份,乙烯产量达到116.6万吨,同比增长33.6%,环比增长12%,比二季度月均水平增长10.2%。烧碱产量同比增长6.7%,纯碱产量同比下降1.9%,比二季度月均水平分别下降1.9%和9.4%。硫酸、盐酸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3.6%,比二季度月均水平分别增长2%和0.6%。 化肥生产形势低迷,农药生产环比持续下降。7月份,化肥产量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7.4%,比二季度月均水平下降6.5%。受6月1日起天然气涨价因素影响(出厂基准价每立方米提高0.23元),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尤其是气头尿素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初步测算,尿素生产吨完全成本将增加约280元达到1800元左右,而6月份国内重点企业尿素平均出厂价只有1500元/吨。当月,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9.4%(去年同期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9.5%,比二季度月均水平下降9.8%。 主要化工产品价格继续下跌,但跌势有所减缓。在中国化工网监测的68种化工产品中,当月价格呈现上涨态势的有25种,占37%,呈现下跌态势的有30种,占44%,维持平稳的有13种,占19%。另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监测,7月份,主要化工产品市场平均价格环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缩小2个百分点。受市场供给增加、国际油价变动等因素影响,天然橡胶(25680,165.00,0.65%)、合成橡胶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7%和2.5%;聚乙烯、聚氯乙烯分别下跌3.9%和2.3%,聚酯切片下降1.8%;纯苯,甲苯分别下降0.4%和2.5%。“三酸两碱”等无机化工产品价格降多升少,硫酸和烧碱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4%和0.5%。 7月份工业行业运行情况之二:装备工业 7月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8.3%,增速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和20.6%,增速比上月加快1.3和1.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造业增长15.9%,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9.7%,与上月持平。1-7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同比加快12.6个百分点;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6.2%。 出口保持良好回升态势。1-7月,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4%,比2008年同期增长6.8%;其中7月份增长32%,比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1-7月,机电产品出口5007亿美元,同比增长36.2%。 多数投资类产品生产基本平稳。7月份,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9.6%和65.8%,压实机械产量同比增长249.7%;水泥、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20.9%和7.9%;金属成形机床、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分别增长6.3%和34%。1-7月,挖掘机、装载机、压实机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9.7%、55.6%和101.7%;水泥、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增长59.2%和46.8%;金属成形机床、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分别增长29%和25.4%。 汽车产销量继续回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9万辆和1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4.4%,环比下降7.5%和11.9%。1-7月,汽车产、销量累计分别达到1021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增长43.6%和42.7%。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7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车共销售61.9万辆,同比增长9.2%,环比下降11.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4%,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船舶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4.2倍,其中7月份新承接订单达到954万载重吨。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8816万载重吨,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3%、48.7%、39.4%。 随着保有量上升,农机生产回落。1-7月,大型拖拉机产量由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4%转为下降4.8%;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22.9个百分点;农作物收获机械产量同比增长7.6%,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场上作业机械产量由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7.3%转为下降4.4%。 7月份工业行业运行情况之三:消费品工业7月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4.8%,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24.3%,比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1-7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5%,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2.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2%,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 轻工:7月份,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2%,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1-7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长16.5%,同比加快6.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4.5%,比2008年同期增长11.1%。 食品生产平稳增长。当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3%、15.9%和12.5%,比上月加快1.1、2.5和1.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小麦(2471,5.00,0.20%)粉同比增长20.4%;饮料酒和软饮料同比分别增长8.4%和16.7%;肉类和乳制品分别增长18%和11.1%。 家电产品产销平稳增长。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当月有8种产品增速超过20%,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45.6%和45.4%。1-7月,家用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产量分别增长26.8%、38.4%和36.9%。据商务部统计,7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75万台,实现销售额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82%,销售额居前三名的产品是冰箱67亿元、彩色电视31亿元、空调27亿元;1-7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3927万台,实现销售额838亿元,同比增长1.8倍和2.4倍。 造纸生产保持增长,纸浆进口价格大幅攀升。7月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同比增长7.4%。纸浆进口月度平均价格自2009年6月起持续上升。7月份,纸浆进口均价为867万美元/万吨,同比增长79.5%,环比增长5.3%。 纺织:7月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17.5%,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6%、19.8%和14.5%,化纤同比增长11.2%。1-7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长12.1%,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5%,比2008年同期增长7.9%;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2%、16.9%和17.2%,化纤增长13.9%。 国内棉花(17515,35.00,0.20%)、棉纱价格掉头回落。7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价格为18229元/吨,比上月回落80元/吨,同比上涨38.8%。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7000元/吨,比上月回落1500元/吨,同比上涨49.2%。聚酯切片、涤纶短纤价格分别比上月末下跌300元/吨和310元/吨;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上涨1400元/吨。 医药:当月增加值增长13.1%,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7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7%,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21.8%;中成药116万吨,增长23.6%。 烟草:当月增加值增长14.8%,比上月加快6.5个百分点。1-7月,烟草行业增加值增长12.1%,同比加快4.6个百分点;生产卷烟14221亿支,增长3.2%。 7月份工业行业运行情况之四:电子制造业 7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7月,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9.7%(其中7月份平均增速为9.8%)。主要产品中,1-7月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33.5%,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35.2%;手机产量增长37.9%;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4.7%;彩电产量增长11.1%,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36.1%。 出口交货值平稳增长。7月份,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897亿元,同比增长26.3%,环比增长0.9%。主要产品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48.3%,彩色电视增长14.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增长30.3%。1-7月,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9.3%,比2008年同期增长15.2%。 7月份工业行业运行情况之五:能源保障 煤炭:7月底,全国统调电厂存煤6133万吨,比上月末增加353万吨,平均可用19天。8月2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攀升至702万吨,比6月28日增长116万吨;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价格为735-745元/吨,比上月末回落15元/吨。 电力: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23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其中火电增长19.5%;水电增长8.2%。7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1.5%。 石油:7月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6.4%,进口量下降3.2%;加工量增长6.7%,其中汽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0.9%和10.1%。1-7月,原油产量11570万吨,同比增长5.3%;进口量13697万吨,增长24.2%;加工量24108万吨,增长15.9%。 国际油价持续震荡。7月份,伦敦布伦特原油现货月度平均价为75.6美元/桶,比上月回升5.3美元/桶;三个月期货价格在7月5日跌至71.6美元/桶后振荡上行,7月30日收于78.6美元/桶,比上月末上涨3.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