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
20
江苏新沂:中航国际考察新大纸业
新沂市:中航国际考察新大纸业2010-12-19 新沂市新闻中心 12月17日,中航国际公司来新沂市与新大纸业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洽谈。新沂市领导陈冠华、郑彦芳出席座谈会。 江苏五洲 (新大)纸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江苏新大纸业集团公司与上海致达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并由上海致达集团控股的合资企业。现有资产5.4亿元,具有年产6万吨草木混合浆、5万吨文化用纸、3万吨生活用纸的生产能力,是江苏省唯一保留的制浆造纸联合企业,也是江苏省农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基地。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预计需新增投资15.8亿元,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利润4.5亿元,新增税收2.2亿元。实现上述目标后,五洲(新大)纸业在生活用纸领域综合实力可进入中国前5名,并成为中国生活用纸行业中最大的制浆造纸联合企业。 新沂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冠华对中航国际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新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陈冠华说,新沂经济发展迅速,历史文化悠久,交通资源优越,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希望中航国际能在新沂市投资兴业,加深交流与合作。 座谈会上,双方就企业合作、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 2010-12
20
九江:3-5年形成300万吨造纸
九江:3-5年形成300万吨造纸2010-12-19 九江新闻网 主持人:12月11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工业工作暨“产业集聚、企业做大”推进大会,市委书记钟利贵同志在会上特别强调,工业对尽快做大经济总量、争得九江应有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工业决定九江的未来。推进产业集聚、企业做大,是做强我市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九江进位赶超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今天,我们九银论坛再一次聚焦工业。下面有请中共九江市委副书记张学军为我们作主旨演讲。 努力促进九江工业发展新跨越 张学军: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大强工力度,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的战略决策。经过全市上下一年的努力拼搏,取得了超出预想的业绩。预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分别增长44.1%和35.67%。照这样的发展势头,我市提出的三年发展目标可望两年实现。也就是说,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再造一个九江工业。 在国家加强产业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市委、市委正确把握时势,根据我市产业当前发展势态、发展前景、发展机遇,提出了“做强‘百亿’骨干企业、培育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部署,这是对年初提出的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的再部署、再动员,是对全市工业发展方向及产业发展思路的再明晰、再定位。明确提出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阵,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抓手,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目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三、加快我市产业集聚的共性和必须抓住的问题。全市打造的十大产业集群目标,就是力争3∽5年之内,九江市要形成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钢铁、5000兆瓦太阳能、3000万吨水泥、2000万台数码相机、4000万部手机、500万台空调、300万吨造纸、400万纱锭、200万载重吨造船、100万吨粘胶纤维、70万吨有机硅、50万吨玻纤、3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这些十大产业集群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达到100亿元∽500亿元,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 - 2010-12
20
被妖魔化的家乐福下架康师傅 零供之争再升级
被妖魔化的家乐福下架康师傅 零供之争再升级2010-12-19 中国经营报 如果不是一系列尖锐的零供矛盾把家乐福妖魔化了,家乐福应该是中国最成功的外资零售商。 矛盾在于家乐福“变异”的商业模式成了近几年零供矛盾、渠道纷争的根本原因。 家乐福的商业模式即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盈利。其未必是在中国最早实行此模式的企业,却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极致。家乐福的盈利能力越强,业绩越好,效仿的零售商就越多。 原则上,零售商的收入应该来自于购销差价,但目前零售商主营利润在减少,非零售进账在增加。 零售商在开店之前,就把诸多成本通过各种名目的进场费转嫁给了供货商,自己的营业费用则非常之低。 业内估测,对一些大零售商来说,供货商进场费能占到营业额的近40%。 但是这种蜕变的商业模式也成了双刃剑。当渠道费用成为零售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占用渠道费用等于把流动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阻碍了资金的良性流动。 这种盈利模式相当脆弱。一旦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和供应商倒逼货款,就会导致零售商资金链骤然断裂而猝死。未来理想的商业生态是零供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如沃尔玛和宝洁,二者建立的信息系统和默契合作使双方的渠道费用都极大地降低。 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商业模式才能使“生物链”上的主体分享价值链带来的利润。 零供之争升级家乐福“规模不经济” 时值岁末,新一轮的零供年度合约谈判在即,一些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也由原先的“暗战”转为公开的相互叫板。在联华因扣点比例将卡夫系列商品下架的风波未平之际,一则有关家乐福因拒绝康师傅涨价导致康师傅断供的事件开始蔓延。 当事双方均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但说法却各不相同。家乐福公关经理陈波表示,“为稳定物价”,家乐福未同意康师傅的调价要求,从而导致对方的断供。康师傅则对上述说法进行了态度鲜明的反击,该公司有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新一轮谈判中,家乐福提出返点的要求太过苛刻,因康师傅无法满足其要求而被家乐福停止采购。 断供和停止采购两种说辞背后,折射出以家乐福为代表的部分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日趋紧张的零供关系。 各有说辞 12月13日,上海家乐福中山公园店里,摆放方便面的一排货架上已经没有了康师傅系列商品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华龙等其他品牌。该门店营业员表示,12月初,康师傅方便面即已下架。 家乐福中国区公关经理陈波随后向记者证实了康师傅方便面产品“下架”的消息。但他表示,原因在于康师傅方面断供。据称,家乐福之前接到康师傅的涨价通知,但在目前通胀的背景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调价,因此出现断货现象。 但这一说法随即遭到了康师傅方面的强烈反对。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有关部门先后向记者发来两份邮件,驳斥家乐福散布的“谎言”。其12月13日发来的声明较短,只是表示此次争议与康师傅产品涨价无关,此事背后牵涉两家厂商的协议和利益。 到了15日,康师傅的言辞变得激烈起来。其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此次争议起因于家乐福片面暂停采购该公司部分产品,并非康师傅主动断货。 该公司人士表示,在双方的谈判中,家乐福屡次违反诚信原则,不合理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而康师傅出于成本压力又无法以原先的条件继续供应方便面产品,家乐福遂暂停采购其产品,并对康师傅提出的协商邀请不理不睬。康师傅之所以立场鲜明的站出来,是因不愿承担无端涨价的骂名。 对于康师傅的反击,家乐福没有再给出正面回应。陈波表示,家乐福不愿意与康师傅再进行口舌之争,双方应以积极的姿态展开建设性的谈判,以期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祸起销售返点谈判 “如果是供应商合理提出涨价的要求,家乐福一般是不会拒绝的。”曾任家乐福店长的上海辅迅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涛表示,在接到供应商的涨价要求后,家乐福一般会派专员去市场核对对方涨价的理由是否合理,如方便面的主要原料如面粉价格涨幅是多少,或者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如统一是否同样有提价的要求,但一般不会刻意去阻拦供应商合理的涨价。 所以,他在获知家乐福针对此事的说辞时,也感到很诧异,“至少家乐福为稳定物价而拒绝康师傅涨价的说法,应该是个幌子,也很难让业内人信服。” 康师傅内部人士表示,由于原料飙涨,该公司于11月起将部分袋面价格小幅上调,此举也得到了大多数通路商的理解。但在与家乐福的年度协议谈判中,家乐福以此为借口要求在原先基础上再度提高销售返点,这已经超出康师傅能够承受的范围。 康师傅(00322.HK)上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仍持续上升,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2010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已急跌至31.03%,创下5年来的新低。10月底,其公告称,从11月1日起,将部分方便面产品提价10%。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有关此次风波的两个版本中,康师傅的说法显然更可信。而家乐福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和高额的返点,确实已将很多供应商逼到了盈利的边缘。 不过,亦有食品行业分析师表示,按销量及销售额计算,康师傅在方便面市场的占有率分别已达43%及56%,其在面类产品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通过与家乐福的强势谈判,康师傅也有提高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的打算。 目前,康师傅在家乐福的销量,家乐福对康师傅的采购量都较大。彼此都很重要。 家乐福的窘境 2010年显然不是家乐福的幸运年。“与康师傅这样的优质供应商发生矛盾,可谓是其发展不顺的一个缩影。”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如是认为。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战略组研究员林瑞明也表示,在经历了2009年中国市场店面数量和营业额均不理想的危局后,家乐福的窘境在进入2010年后并未得到多大改善反而问题多发,有加速下滑的趋势。如大连、西安等多家门店关停,并于2010年六七月间因大量高管和核心人才的辞职构成了“家乐福离职门”。 尤其是在零供关系方面。6月时,即有青岛供应商将家乐福以收取进场费和拖欠货款为由告上法庭。康师傅方面也向记者表示,导致纠纷的原因也是家乐福提出的新的返点条件太过苛刻。 林瑞明也表示,在规模经济不明显的时代,家乐福依靠盘剥供应商的方式,更有助于实现面向消费者的低价策略和零售企业自身的高盈利。但在竞争对手快速的完成跑马圈地的过程后,零供关系的不和谐正在拖家乐福中国市场的后腿。 相比之下,它的竞争对手沃尔玛和大润发近两年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沃尔玛注重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取利润。大润发则采取草根式的“包养”策略,将大米、猪肉、水果等品类从供应端厂商那里包下来,以获得最稳定的供货及最低价格。 黎雪荣表示,通胀压力下,多数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窄,这将对家乐福原本就很脆弱的零供关系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如果家乐福迟迟不能拿出很好的对应措施,或将出现更多类似康师傅叫板家乐福的案例。 - 2010-12
20
晋江经济 在危机中“蝶变”
晋江经济 在危机中“蝶变”2010-12-18 泉州晚报 离“十一五”规划收官之日日益临近,好消息源源不断传来。其中2010年财政总收入预计96.61亿元,可望达98亿~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七,已超过2006年党代会定下“财政收入90亿,综合实力努力跻身全国十强”的目标。 时间追溯到五年前。从2006年的党代会报告中,我们看到这样一行字:五年后的晋江,经济必将更具活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民营特色充分体现、产业优势明显凸显、强势企业集中展现、名牌产品成批涌现,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晋江特点的区域经济架构,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努力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晋江经济已较好地完成5年前的规划目标。数字见证辉煌,但回顾这五年,成绩背后却是一条跌宕起伏的奋发之路。 “寒冬”袭来 党委政府“雪中送炭” “十一五”头两年,国家为调控经济过热,实行稳健、从紧的经济政策以放慢投资和出口的脚步,这让外向度达到60%的晋江经济受到不小冲击。为此,晋江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对下,一系列帮扶政策紧随其后;对上,积极争取各类政策。就在所有人以为形势企稳向好的时候,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却突然袭来,晋江再一次面临考验。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从2007年年底开始,审时度势的党委政府便嗅到了金融危机的“寒流”,迅速启动一系列应对措施为企业“雪中送炭”,实行市领导挂钩亿元企业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土地、用工等问题;为企业办理“两证”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创新小额贷款、股权质押、创投等融资渠道。2008年,晋江市经济实现逆势上扬,经济增长率达15.5%。 逆势而上 晋企“化危机为转机” 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晋江的企业家表现出了坚不可摧、逆流而上的晋江精神,恒安、安踏、七匹狼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用高位的增长率向危机宣战,是晋江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这些企业甚至把金融危机当成自身加快发展的契机,大量引进设备、人才,真正做到了“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之下,草根起家的晋江民营企业逐步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自我变革,不断创新管理水平,实现了美丽蜕变。在恒安集团的纸尿裤生产车间,也是恒安正在实施的二次管理变革的标杆车间,通过流程梳理和再造,这条生产线不仅运行效率大幅提高,而且每年可节省成本1400万元,目前这样的生产线在恒安晋江公司有35条,算下来每年节省近5亿元。当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到来时,恒安启动二次管理变革。管理的改善带来了丰厚回报,2009年恒安销售额突破百亿,比2005年的30亿增长了2.36倍。恒安集团CEO许连捷表示,恒安目前销售增长率高于同行不是靠牺牲利润获得,而是靠管理。 在安踏公司,该公司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利润增长40%,税收达到7亿元。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将业绩的增长归功于两个原因:一是品牌的成功塑造,一是自主创新和科研投入的突破。去年安踏投入研发的资金就超过2个亿,新增专利超过30项,还在美国成立了设计中心,所有研发团队已经超过1000人。 抢占金融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载体。今年12月7日,泰亚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这是晋江第30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晋江板块”已初具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到“十五”的最后一年,这十几年间,晋江的上市公司仅仅4家,然而,到现在,晋江的上市公司却有30家,新增数量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总和的7倍。 这五年 晋江经济再飞跃 凭着各界力量的共同推进,晋江经济这五年来的发展稳步持续有力。 据初步统计,预计2010年,晋江市GDP可实现88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5%,完成规划任务的115.5%。工业总产值2057.66亿元,年均增长17.3%,完成10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49.1亿元,年均增长19.8%,完成114.0%。财政总收入预计达96.61亿元,可望达98亿~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完成107%以上,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9.14%提高到11%左右;其中,地方本级收入43.56亿元,年均增长21.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017.9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年均增长28.9%。 我们可以预见,接下来的5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有为领导下,晋江经济一定会迎来更高的跨越。 - 2010-12
20
家乐福何以被妖魔化了
家乐福何以被妖魔化了2010-12-18 中国经营报 如果不是一系列尖锐的零供矛盾把家乐福妖魔化了,家乐福应该是中国最成功的外资零售商。 矛盾在于家乐福“变异”的商业模式成了近几年零供矛盾、渠道纷争的根本原因。 家乐福的商业模式即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盈利。其未必是在中国最早实行此模式的企业,却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极致。家乐福的盈利能力越强,业绩越好,效仿的零售商就越多。 原则上,零售商的收入应该来自于购销差价,但目前零售商主营利润在减少,非零售进账在增加。 零售商在开店之前,就把诸多成本通过各种名目的进场费转嫁给了供货商,自己的营业费用则非常之低。 业内估测,对一些大零售商来说,供货商进场费能占到营业额的近40%。 但是这种蜕变的商业模式也成了双刃剑。当渠道费用成为零售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占用渠道费用等于把流动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阻碍了资金的良性流动。 这种盈利模式相当脆弱。一旦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和供应商倒逼货款,就会导致零售商资金链骤然断裂而猝死。未来理想的商业生态是零供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如沃尔玛和宝洁,二者建立的信息系统和默契合作使双方的渠道费用都极大地降低。 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商业模式才能使“生物链”上的主体分享价值链带来的利润。 - 2010-12
20
恒丰纸业待入烟草豪门
逆势扩产 恒丰纸业待入烟草豪门2010-12-18 中国经营报 12月11日,恒丰纸业公告称,将发行不超过4.5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年产6000吨、1.7万吨、6万吨的高透成型纸、圣经纸、涂布纸项目。 国元证券造纸印刷行业研究员付方宝认为,这是在中国烟草“十二五”规划提出的“532、461”战略之下又一起烟草配套行业并购扩产案例,2010年国家制定了烟草行业“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远景目标,下游市场的集中度提升势必造成卷烟纸相关行业的洗牌。 国内市场饱和 资料显示,2009年恒丰纸业共计生产各类卷烟用纸8.6万吨,销量为8.7 万吨,而此次4.5亿元可转债融资所投入的项目总产能高达8.3万吨,几乎与2009年产销量相当。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造纸包装行业研究员雒雅梅表示,全球卷烟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万吨,其中中国约为11万吨,销售年增速4%左右,这一数据与近几年国内卷烟销量增速基本同步。“国内卷烟纸产能供给能力为20万吨,属于严重产能过剩,除了恒丰与红塔集团子公司红塔蓝鹰满负荷生产外,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生存艰难。”雒雅梅说。 在恒丰纸业2009年的8.6万吨的卷烟用纸产销量中,主打产品卷烟纸就占去了3.2万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29.39%。“我们还有一条年产1.2万吨的水松纸(过滤嘴棒外包纸)、卷烟纸共用生产线,目前只是在做水松原纸,如果转为生产卷烟纸,国内市场肯定吃不消。”恒丰纸业总经理李迎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条既可生产水松纸又可生产卷烟纸的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仅此一条。 严重的产能过剩使得国内烟草用纸行业吃不饱,恒丰纸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也更加艰难,“从2005年起,中国烟草集团就制定了规则,烟草企业对于相关辅料不得采用独家采购的方式,这就使得国内烟草配套行业的集中度在政策之下不可能进一步提升。” 李迎春表示。 除产能过剩外,烟草配套行业还承受着来自于上游的价格压力,恒丰纸业2010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恒丰纸业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4.10%;实现净利润6288万元,同比减少13.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4.7%,但净利润则减少了47.9%,“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源于毛利率的下跌,恒丰纸业2010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下跌了12.3%,2009年所使用的原料纸浆价格低,而2010年所消耗的原料纸浆都是高价浆。” 技术先行 “中国烟草行业是绝对垄断行业,烟草总局和中国烟草集团对于整个行业及下属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全行业统购统销使得配套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很难得到提升。”与恒丰纸业同为烟草配套行业的劲嘉股份(002191,股吧)(002191.SZ)一位高管告诉记者。 “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实现企业发展。”李迎春向记者透露,恒丰纸业目前走的两条路:国际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都能够实现企业发展。 据李迎春透露,恒丰纸业目前正在与帝国烟草、英美烟草、日烟集团、雷诺烟草等国际烟草巨头接触,有望成为他们的直接供应商。 恒丰纸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第二大股东香港凯士华基金(CHINA ACCESS PAP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密不可分,2007年,恒丰纸业成为A股第二家成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我们的投资标的不是用行业来划分的,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恒丰纸业的技术非常先进,可以做到卷烟纸行业的全球第一,只是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而已。”凯士华基金发起人Tim(中文名:伯希儒)告诉记者,成功进驻恒丰纸业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恒丰“你们的技术很先进,应该去国外”。 “在凯士华进来之前,我们只知道自己在国内烟草配套行业里的位置,而不知道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位置,当Tim告诉我们,恒丰的技术已经在全球排列第二时,我们很惊讶。”李迎春告诉记者,在2002年之前,国内的卷烟纸行业属于投资推动型,而2003年以后,“就属于技术先导型了,卷烟的消费者是最理性的消费者,中国人只接受烤烟型香烟,而国际流行的混合型在中国几乎没有市场,但随着《烟草控制框架条约》的逐步实施,烟草降焦(焦油含量)成为永恒的主题,烤烟型与混合型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通过改变烟丝成分的方式进行降焦,只能通过卷烟纸、过滤嘴棒等辅料的透气度来改善,这就使得国内烟草配套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变为不断提升技术。” “类似于英美烟草这样的公司一旦确定了供应商,就会签订3~5年的合同,然后再进行全球筛选,得到认证后才会考虑更换供应商。”Tim告诉记者,在凯士华的帮助下,恒丰纸业于2008年通过了菲莫国际资质认证,成立了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所欠缺的就是时间,等待国际巨头下一轮更改供应商。” 在恒丰纸业4.5亿元的可转债募投项目中,1.7万吨圣经纸和6万吨涂布纸似乎与恒丰纸业这个国内卷烟用纸龙头的主业毫不相干,“我们属于特种纸造纸企业,而在整个纸制品行业中,我们的技术是顶尖的,只要是纸,我们的技术都没有问题,比如用于过滤嘴棒的高透纸,就可以用来生产一次性"茶叶袋"用纸。”李迎春告诉记者,从烟草配套向多种制品过渡,也是恒丰的战略之一。 行业洗牌 根据中国烟草行业“十二五”规划,将用5年的时间,培养出两个500万箱以上,3个300万箱以上和5个200万箱以上的品牌,即“532”计划,而与之相对应的“461”目标,则是指到2015年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6个过600亿、1个过1000亿。 这一规划在2010年引起了国内烟草行业的大洗牌。 2010年11月13日,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烟”)与深圳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烟草”)宣布合并,深圳烟草旗下“好日子”品牌将全部整合为广东中烟旗下的“双喜”品牌,而整合后的“双喜”品牌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年产600万箱的烟草第一品牌。更有消息传出,广东中烟正与上海烟草集团洽谈,将“双喜”与后者的“红双喜”进一步整合。 而早在2008年,浙江中烟就以13亿元现金收购甘肃烟草工业35.69%的股权,广西中烟和广东中烟也实现互相参股。2009年,湖北中烟收购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35%的股权。 “烟草行业的整合对于配套行业(包括烟标、卷烟纸、过滤嘴棒、外包装)来说,是个大机遇。”汕头一家从事卷烟外包封条制造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卷烟企业不能独家采购限制了配套行业提高集中度,但是卷烟企业兼并重组使得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客观上直接造成了配套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在恒丰纸业4.5亿元扩张产能,走国际化、多元化路线的同时,万顺股份(300057,股吧)(300057.SZ)则以7.5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游企业,在卷烟、白酒等包装行业上搭建了全产业链式结构。 付方宝认为,2010年国家制定了烟草行业“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远景目标,下游市场的集中度提升势必造成卷烟纸相关行业的洗牌。 - 2010-12
20
家乐福PK康师傅:谁的“腕”大
家乐福PK康师傅:谁的“腕”大2010-12-17 中国产经新闻报 康师傅的涨价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家乐福的高返点也踢到了铁板。为了2毛钱,两大巨头打得不亦乐乎。 近日,在家乐福的一些店面已经看不到康师傅“经典袋面系列”方便面的身影。到底是断供还是下架,两家企业各执一辞,并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10月底,康师傅的一次提价。康师傅旗下的“经典袋面系列”方便面由每包人民币2.0元调整到2.2元。但这次提价遭到了家乐福的拒绝。 “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12月13日,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如此解释。康师傅对此的回应是,此次事件深层次原因是家乐福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 “这场口水仗说不上谁对谁错,方便面是低利润商品,每包只能赚几分钱。在通胀情况下,其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均有所上涨,康师傅涨价无可厚非;方便面又是敏感性商品,家乐福也不敢去撞‘限价令’的枪口。”著名营销专家李光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原本都属于无奈的做法最终导致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争斗”。“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意味着厂商(生产厂家和零售商)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因涨价爆发了。”李光斗说。 实际上,零售商与生产厂家双方的矛盾很常见,双方在进场费、促销费等各种费用方面矛盾摩擦不断。在如今渠道为王的时代,厂家每每都以失败收场,很多企业受制于强势终端,在权衡利益得失后,会有所退让,才能保证合作继续下去。 而零售商颇有一番得理不饶人之势,每年的返点都会比前一年高。到如今,这些经营外的费用已经成为了零售商最大的收入。 “每年年底是零售商和生产厂家谈判下一年供应合同的日子,双方开始博弈。‘限价’的政策风向成为了家乐福的砝码,并期望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安邦咨询零售业分析师陈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只不过,这次它踢到了铁板上,康师傅已非吴下阿蒙了。近年来,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着国内该市场50%的份额。其中,在中高端产品上,康师傅在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的话语权。 “在厂商之争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实力。一旦厂家具备了不可替代性的产品,零售商就会‘温柔’很多。为什么沃尔玛不会下架宝洁的产品,为什么家乐福不会和可口可乐掐架,原因就在于此。康师傅的劣势就在于人们对方便面品牌的忠诚度不高。”李光斗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建议,大的供应商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升级,多出新的高端产品。很多中小型的供应商则可能会退出从而自建渠道。 当然,除了这些略显强硬性措施之外,加强双方沟通也十分重要。资深零供关系研究者黄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谈判细节方面,厂商普遍会先入为主,认为零售商处于强势,不太可能同意自己的涨价需求。从而也忽略了“换位思考”。“如果仅仅告知对方要涨价,零售商当然不会乐意。供应商还必须告知零售商,产品提价不会影响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同时要让零售商清楚,涨价之后这些产品还能通过促销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 “厂商、供应商、零售商3个价值链条上的个体中,最强势的是零售商,基于厂商对产品的出厂价有一定底线,所以,在流通环节中收取各种费用、扣取返点的零售商,也应该反思。”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