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 2011-03
02
泉州企业:给大量基层员工派发股份
2011-3-2 东南早报 股权激励对于转型升级中的泉州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上市企业中,七匹狼、安踏、凤竹纺织和匹克等,都先后通过股权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人才;非上市企业中,兴业皮革等几家企业,也都有了股权激励的做法或计划。 日前,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明权宣布将把公司总资本的20%赠送给全体职工,作为奖励股份,首批获赠股份的员工共有200名,上至公司高管,下至工人、清洁工和保安。据丁明权介绍,往年这时候,奥金公司老员工的返厂率只有50%左右。今年由于实行送股份政策,返厂率一下子提高到70%。 股权激励重点向一线员工倾斜将是管理创新趋势。恒安集团是国内最早实行员工持股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大股东不断稀释股份,增加管理层和技术业务骨干的持股比例,先后数百名员工持股,其中有不少是基层的优秀员工。恒安集团在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实施员工期权激励方案,保证了员工能与企业共享利益。该企业享有公司股权、期权的员工达到近2000人。 去年,匹克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将共计1308.5万股股票授予400多名匹克员工。据介绍,匹克还将启动第二轮的股权激励,是为了分配给新加入匹克并表现突出的员工。 - 2011-03
02
恒安管理学院挂牌成立
2011-3-2 东南早报 新生代的外来工对就业提出了新的诉求。 在金钱等物质激励之外,帮员工建立起一个美好的职业成长空间,是泉州企业招工、留人的又一“法宝”。 上月25日,恒安管理学院挂牌成立,目的之一就是让员工能更好、更方便地参加各类培训,同时大力推广内部技术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从而帮助员工从多种途径获得提高。 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与教育分部周滨洪总经理表示,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水平高,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当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日渐得到满足时,一个体面而有前途的职业成为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成立管理学院这类型的企业大学能锻造员工的思想、进行能力培养,让员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实上不仅恒安如此,特步、利郎等企业近年来都设立企业大学。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工激励机制,工人加薪、评级、升迁与技能和业绩挂钩。这样一来,对优秀工人、特殊工人而言,不仅待遇大幅提高,还能得到相应的培训和提拔的机会。 - 2011-03
02
全球水处理老大纳尔科:两年内中国将成其第二大市场
2011-3-2 南方都市报 近日,全球最大的水处理和工艺过程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纳尔科工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布了2010年财务业绩,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向媒体透露,公司2010年净利润为1.926亿美元,股份稀释后每股收益1.41美元,增长86%。纳尔科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方华德认为,2011年每股收益将实现17%的增长,达到1.65美元。 目前中国市场在纳尔科全球业绩中排名第三。方华德表示,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企业的重视,相信未来1至2年内中国可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方华德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及金砖四国等新兴地区的差别投资为环保公司的发展带来机会。 纳尔科环保业务涉及石油化工、矿业、造纸、汽车、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能源业务增长最快。 - 2011-03
02
日化集团军抱团迎战洋品牌
2011-3-2 信息时报 面对本土日化品牌市场份额愈发式微的局面,通过资源整合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也成了本土日化企业突围的一种方式。据悉,由北京日用化工二厂、金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丽源公司等日化企业整合而成的“日化国资”集团军将于3月9日正式挂牌。那么,抱团式竞争能否动摇化妆品行业洋品牌的优势?此做法对于本土品牌的突围有何借鉴作用?作为日化大省的广东是否会效仿?据了解,业界对于此次“组建集团军以合力迎战洋品牌”的做法是有赞有弹。 合力守住本土日化品牌地盘 在我国日化行业,外资品牌占据大半壁江山是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洋品牌化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约占到60%和90%左右,利润份额更是超过九成。以2009年为例,宝洁以132.32亿元销售额、17.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欧莱雅以81.78亿元销售额、11.1%的市场占有率名列亚军。当前,本土化妆品企业有40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仅50多家,超过5亿元规模的本土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实力悬殊的较量也就产生了许多关于洋品牌“围剿”本土品牌的议论。 在如此市场背景下,北京的此次行业整合就被视为保住本土品牌一席之位的突围方式。据了解,此次日化业整合将在北京一轻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完成,由北京日用化工二厂、金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丽源公司等日化企业整合成“北京一轻日化集团公司”,届时,曾经在市场上“风光”过的几大品牌包括金鱼、熊猫、奥琪、华姿、宝贝、紫罗兰、贵妃等北京老品牌均将纳入新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此是“守住北京本地日化品牌一席之地”之举。 业界褒贬不一广东暂不效仿 本土资源的整合是否能影响目前的化妆品竞争格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本土民族日化品牌或被外资收购或逐渐式微的局面,北京一轻整合旗下日化品牌的举动十分必要。“只有通过抱团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集团化规模,才有可能抵抗外资对手。” 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也认为这是行业的一件好事,通过资源整合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但她强调,“不要把资源整合看作对抗外资的做法,而应该是本土品牌寻找自己的出路。”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意义不大。日化专家陈昊认为,目前化妆品市场洋品牌占优势的格局将持续,通过资源整合不会给本土品牌带来多大的竞争力,反而加强自身的品牌力、品牌文化等才是最重要的。日化资深专家吴志刚则直接指出,“几个国资品牌合在一起并不能改变什么,市场竞争有自己的一套法则,抱团竞争在现时的市场环境来看并不可能。” 作为全国日化大省的广东,是否有抱团竞争的计划?余雪玲则透露,以前行业曾尝试过资源整合的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实施。业内人士陈女士则指出,培养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单靠行业协会或企业是不可能的,必须靠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 2011-03
02
美国商会:在华外资企业集体投奔中国内需市场
美国商会:在华外资企业集体"投奔"中国内需市场2011-3-1 新华网 一份来自在华外资企业商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在中国政府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在华外资企业已经将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作为其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而彻底改写了将中国作为“加工—再出口”基地的发展模式。 在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美国商会发布了《2011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和《2010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 白皮书和特别报告披露,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广泛调查显示,2010年,已经有75.1%的受访对象将“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作为首选运营目标和业务范围,而在2006年,这一比例还仅有46%;更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向美国出口”首次从在华外资企业发展目标的前五位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从中国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口”。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说:“这一事实,以及其他方面的积极稳定迹象,完全说明中国仍然拥有出色的营商环境。” 华南美国商会拥有18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由其编撰发布的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和特别报告被许多外资企业视为观察中国的“另一双眼睛”。 调查显示,“纺织品、服装、配件和皮革”已经不再名列外资在华企业经营类别的前三位,而这一项在2008和2009年还名列第二;“杂项制品”则首次名列第一,“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和配件”位居第二,而这两项去年均未跻身前三。 “这说明由于将目标转向中国的内需市场,在华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外资企业在华从事的行业分类越来越广,市场也越来越多样化。”哈利分析说。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也的确向众多在华外资企业展现了惊人的潜力。白皮书说,调查表明,2010年在华外资企业盈利比例达到了5年来的新高,它们在华投资仍然持续稳定增长,并且正在雇佣越来越多的新员工。 调查结果表示,2010年有82.5%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实现盈利,这是自2006年调查以来最高水平。同时,受访企业中,已实现盈利和预期在两年内实现盈利的比例也达历史新高,上升到94.8%。 “去年这一比例只有79%。这说明,在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或多或少已经从两年前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了。”哈利说。 此外,调查显示,约89%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10年间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投资;同时,计划投资超过2.5亿美元的受访外资企业的数量大约增长了一倍。 “我们去年年初调查是,有23.3%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投资计划,而2010年实际仅有10.7%的受访企业没有进行投资。只要对比企业2010年预算投资额与2010年实际投资额就可以发现后者要明显高于前者。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迹象。”哈利说。 随着投资的增长,外资在华企业雇佣员工总数也在持续增长。调查表明,2010年80.5%的受访企业表示“利用了现有劳动力市场优势”雇佣新员工,而2011年该比例则将达到86%的新高度。 “这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去年我们曾预计华南美国商会的企业会员在华南地区增加雇员42.9万人,而今年最终调查显示,实际新增雇员总量达到48.8万人,这种增速真令人惊讶。”哈利说。 宝洁亚洲区集团总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戴碧涵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就说,中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宝洁全球最具活力的发展引擎之一,她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 “从2010到2015年,我们将在中国增加十亿美元的投资。过去的几个月我们就已经成立了北京创新中心和广州新分销中心。很快,我们还将公布一项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的产能扩展计划。”她说。 展望未来,在华外资企业正在将目光集中到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上。哈利说,尽管还不知道“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但“外资企业已经确信,‘十二五’规划可以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而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必将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民生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上。” 他说:“所以,我们相信中国未来五到十年就是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转变。很多外资企业早已经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部署自身的调整与转变行动,我们的步调和中国政府的步调将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看好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白皮书和特别报告披露,调查表明未来三年内绝大多数外资在华企业仍将保持投资增长。 调查发现,大约69%受访企业表示在2010年已经调整了未来三年预算投资额,其中95%的企业表示该预算投资额增加,而表示未来三年预算投资额有所缩减的企业,减幅几乎均少于1000万美元。 “总而言之,从诸多趋势可以看出,不论是对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对外资企业,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都意味着巨大的赢利商机。”哈利说。 展望未来,调查显示,一些在华外资企业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也面临通胀压力、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人民币升值等挑战。而这些企业将应对挑战的希望建立在中国未来将继续扩大国内消费和推进自主创新进程的基础之上。 “我们相信,这两项措施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她不但能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成为庞大的消费者,这样的中国会让全球经济受益,而这样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每一个在华运营的外资企业去直面。”哈利说。 - 2011-03
02
太阳纸业:布局广西 意在资源
2011-3-1 中国证券网 公司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在广西防城港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西太阳纤维有限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浆粕、粘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投资15 亿元,建设年产9.8 万吨的浆粕和粘胶短纤维一体化项目。 布局广西:依循原料上游,推进异地扩张。公司此次布局选址的广西防城港市靠近老挝的原料林基地和越南的码头项目。从老挝、越南到此次的广西,公司的每次战略扩张均意在资源,亦符合造纸产业布局“由北向南”调整的趋势。除为已有的造纸业务提供稳定低成本的原料供给,也积极尝试开发利润更高的上游环节,例如此次的浆粕和粘胶短纤项目。 正式公告涉足木浆粕业务,短期超额收益+中长期资源收益。公司公告建设9.8 万吨浆粕和粘胶短纤业务,目前吨木浆粕盈利在4000 元以上,远高于吨浆500-1000 元和吨纸200-500 元的盈利水平,公司高执行力的投资木浆粕有望享受“蜜月期”带来的短期超额收益,显著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使原本平淡的2011 年又添亮点。超额收益的原因是技术进步使不同纤维替代成为可能,而原料棉木价差依然悬殊。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公司加大自制浆比重,积极获取上游资源的战略将最终受益。 超额收益不能永久持续,公司的战略眼光、宽阔视野和应变能力才是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木浆粕本质仍属于周期性行业,存在阶段性的景气高峰和低谷。未来盈利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需审时度势,根据对未来国际棉价的判断,行业(替代品和下游的)供求和盈利走势,在化学浆和木浆粕之间进行产能的切换。而太阳纸业(002078)的国际视野、应变和执行能力方面的优势,将会在行业的景气转换间得以体现,因而拥有更高的选择权价值。 - 2011-03
02
晋江:“企业大学”恒安管理学院挂牌
2011-3-1 晋江市教育局 25日,恒安管理学院举行挂牌仪式,此举标志着恒安集团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据悉,恒安管理学院院长由集团CEO许连捷担任,同时聘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沈艺峰担任名誉院长。晋江市副市长蔡萌芽出席挂牌仪式,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领导到场祝贺。 当天,恒安集团还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据了解,自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公司克顿维尔学院正式成立,企业大学在全球迅速崛起。到了2003年已超过2000家,其中世界500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学院、IBM中国渠道大学、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等。 许连捷表示,学习不一定能成就员工或企业的未来,但不学习的人或企业则一定没有未来。恒安管理学院的成立,是恒安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与教育工作的一次跨越,希望学院为实现恒安从优秀到卓越、成就百年基业的宏伟事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