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
29
230万美元造纸原料遭国外买家拒收
230万美元造纸原料遭国外买家拒收2011-3-29 中国江苏网 随着金融危机的远离,外贸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而外贸恢复性增长并没有带来收汇风险的实质性降低,订单增加的背后仍隐藏着货款拖欠、拒付的风险暗流。近日,记者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信保”)了解到,无锡某企业意想不到地遭遇了“货代违约”:200多万美元的造纸原料到达巴西港口后遭买方拒收。江苏信保在接到报损后,立即指导企业采取减损措施,并在确认买方恶意违约后及时启动理赔追偿程序,15日内就迫使买家提清货物,支付首批货款。 2万美元引来风波 恶意违约初见端倪 2月22日,江苏信保接到无锡某企业的报损,称其向巴西买家出运的56个货柜货值230万美元的造纸原料遭遇巴西买家拒收。介于案件涉及金额大,巴西港口转卖、退运政策复杂,为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江苏信保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探寻拒收原因。 经过还原贸易过程,江苏信保发现,买家拒收的原因在于出险企业所指定的货运代理公司在货物到港后要求买家支付2万美元的“提货保证金”,用以防止买家在大批货物到港后不按时提货产生的滞港费用。然而买家认为,此前签订的贸易合同中并无此项约定,因此拒绝支付,双方僵持不下。 相对200多万美元的货款而言,区区2万美元的保证金微不足道。为避免因小失大,在江苏信保建议下,出险企业采取行动,主动向货代公司垫付“保证金”,并承诺承担滞港期间产生的费用,敦促买家提货。令人遗憾的是,出险企业的善举并没换来买家回应,买家仍坚持向货代进行诉讼索赔,并表示诉讼结束前不予提货。 信保出招解危机 企业吃下定心丸 解决滞港货物刻不容缓,江苏信保在确认买方恶意拒收后迅速行动,为出险企业排忧解难。为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江苏信保迅速收集材料,核实案件情况,确认市场价格波动,确保无质量问题和其他违约事项而导致追偿受阻;积极开展国内搜索,告知境内其他供应商暂停向该买家发货,以此作为施加手段,迫使买家让步,保障出险企业和其它卖方利益。 经沟通后江苏信保了解到,巴西买家与出险企业合作并非首次,之前履约状况一直良好,由此信保判断,重压之下巴西买家很可能提货付款,暂无需海外渠道介入,以免给企业带来佣金负担。果不其然,在信保出具追讨函后,买家即主动与企业联系,表示无拒收之意,并承诺立即提货,分期付款。从2月22日报损至2月24日采取追偿行动,江苏信保仅用3天就助企业成功化解危机。 海外地位渐凸显 “走出去”支持更有力 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外商爽约毁单或拖延付款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不可小觑。 据悉,近两年来,加入“信保俱乐部”的出口企业越来越多,随着承保规模的逐渐扩大,海外追讨案件的不断增多,中国信保已成功跃为全球最大的官方ECA机构,风险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能力稳步增强。 - 2011-03
29
监管重点企业 环保风暴今年更猛
监管重点企业 环保风暴今年更猛2011-3-29 新华网 记者28日从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联合召开的2011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环保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加强对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的监管。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当前我国总体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治污减排的压力有增无减,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的任务更加繁重。 据介绍,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将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重点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进水浓度高、排放超标的污水处理厂,重点加强建成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对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力度,严禁擅自堆放、随意丢弃、倾倒、直接排放,严厉查处违法倾倒和违法处置污泥行为。继续加强电力和钢铁企业监管,重点检查烟气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旁路铅封和连续监测设备运行情况。依法从重从严处罚偷排、超标排放、无故擅自停运脱硫设施、无故开启烟气旁路、连续监测设备数据弄虚作假的环境违法行为。 据介绍,2010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共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0278件,挂牌督办1980件,其中取缔关闭企业931家,停产整治企业815家,限期治理企业678家。环保部对461家制浆造纸企业进行督察,对5个地区和9家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各地对纳入日常监管的2461座各类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明显提高。各地共检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较为突出的钢铁、水泥等企业4838家,对359家超标、超总量的环境违法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有效保障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此外,相关部门对2009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来发现的2441件环境违法问题开展了后督察,有效防止了污染反弹。其中环保部对2009年国控重点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整改情况进行了后督察,查处57家二氧化硫超标排放企业、74家化学需氧量超标排放企业、19家化学需氧量超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和136家其他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 - 2011-03
29
竹材和废弃木材综合利用受政策推广
竹材和废弃木材综合利用受政策推广2011-3-29 阿里巴巴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以加快国内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作用,提升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竹材、废弃木质材料被列为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范畴。 《大纲》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其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6部分。国家推广利用的涉林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废弃木质材料(GB/T22529-2008定义内容)为主要原料生产低甲醛或无甲醛人造板、层积材、指接材及其他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防腐、防霉、防虫、干燥、阻燃、改性、染色等木材保护技术;以竹材为主要原料造纸、生产人造板、层积材、地板、家具等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方面。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财税[2009]148号)规定,在2010年12月31日前对企业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蔗渣为原料自产的综合利用产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具体退税比例2009年为100%,2010年为80%。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以100%的废生物质油、废弃润滑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及工业油料,以100%的锯末、树皮、枝丫材为原料生产的人造板及其制品,以7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及壳皮为原料生产的代木产品、电力、热力及燃气,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 2011-03
29
Fibria认为浆价会稳定至2012年
Fibria认为浆价会稳定至2012年2011-3-29 中国纸业网 巴西最大的浆纸生产商Fibria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周五指出,Fibria公司在2011年利用高的并且有利的纸浆价格,以及2009年的企业合并等优势,会持续降低公司负债。 “在全球经济危机时,国际浆价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很低的水平,但是现在已经反弹,”Fibria首席财务官Joao Elek 在一个来自纽约的电话采访中说道,“纸浆价格在2011和2011年很有可能保持稳定;2013年,浆价可能会因为产能的增加而下降。” 大部分增加的产能都将会自拉丁美洲,包括Fibria正在建的将于2014年投产的一个大型浆厂。 Fibria创建于2009年,是由Votorantim Papel Celulose 和 Aracruz合并而成。 公司最初运行时期负债累累,但是目前来说债务的相对值和绝对值都已经下降。 “2009年年底是,我们的负债是8倍的营业利润(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Elek提到,“目前我们的负债是3.6倍的营业利润。” 公司曾经卖掉资产降低成本以减少负债。数值上,2009年底负债190亿元雷亚尔(巴西货币),折合115亿美元。到2010年底,负债降到之前的一半,约99亿雷亚尔。 Elek说,两个公司的合并起到了很好的协同效应在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生产、林业、采购、销售和物流系统等等。 他说公司2010年的目标是23亿雷亚尔,但是目前看来2010的实际数据时27亿雷亚尔。因此2011年的目标将会更高,达到30亿雷亚尔。 他还提到,Fibria在2011和2012年将会持续减少负债。Fibria同样利用国际资本的市场流动性以使得高成本和短期债务相互换,以得到长久的并且低的利率。 Elek还补充道,Fibria任何时候都不会出售股份,“我们依赖于债务市场,我们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Fibria2010年的净利润是6.03亿雷亚尔,与2009年相比下降77%。但是,第四季度业绩很好,出现反弹。第四季利润为1.62亿雷亚尔,是2009年第四季净利润的4倍。 - 2011-03
29
依赖湿巾或导致皮肤过敏
依赖湿巾或导致皮肤过敏2011-3-29 城市信报 湿纸巾含有多种添加剂,接触过多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且有人用后就不再洗手,化学成分会残留在手上,尤其对儿童不利。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湿纸巾重复使用,非但不能清除细菌,反而会将一些存活的细菌转移到未被污染的表面,不要用它擦拭眼睛等敏感部位。 消毒湿纸巾一般使用无纺布作材料。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棉布或纤维类材料来代替,这类材料的湿纸巾容易发霉、变质,布上有杂质,使用中容易起毛。一旦发现湿巾已经霉变,就不要使用。湿纸巾是没有香味的,茶香、熏衣草香味,是添加香剂产生的,最好选择无香型的湿纸巾,这点对宝宝更重要。最好的方法还是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 - 2011-03
29
母婴用品竞争升级 急需配备行业标准
母婴用品竞争升级 急需配备行业标准2011-3-29 北京商报 今年“3·15”晚会上,一家为提供母婴沐浴服务的企业被曝光。事实上,因为行业标准的不完善,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母婴用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日本著名母婴用品生产商贝亲株式会社中国区总裁北泽宪政向记者表示,贝亲一方面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领导者。 商报:贝亲在中国的第二间工厂刚刚建成,这对中国市场有什么影响? 北泽宪政:我们志在培养一个新的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乳垫和湿纸巾的使用量还是比较低的,而新工厂主要是生产乳垫和湿纸巾的。如果说纸尿裤已经是一个大众化的或者说是必备的母婴用品的话,那么我们觉得,乳垫和湿纸巾也同样可以有非常大的市场,因此无论是对中国的妈妈和宝宝,还是对贝亲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商报:作为一家母婴用品的专业企业,请简单介绍一下贝亲进入中国的发展情况。 北泽宪政:日本贝亲株式会社在中国的发展是从上海外高桥开始的。2002年,日本贝亲首次进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一开始只有40名员工,每个月的销售额也只有100万元左右。由于当时所有贝亲的商品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价格普遍较高,让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贝亲就有了在中国设立生产线的想法。这样一来就能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中国妈妈和宝宝使用到价格更加便宜的贝亲的产品。目前在中国,贝亲的自制率为60%,而今后这一比例还将提高。 商报:一提到母婴用品,人们首先会想到强生,目前,市场上强生也确实有一家独大的情况。贝亲对此有什么看法,目前贝亲的市场占率是多少? 北泽宪政:强生的市场规模确实是比其他品牌要大,知名度也比较高,这是因为强生是国外品牌里面较早进入中国的品牌,人们的印象当然会比较深刻。但强生的产品线其实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仅是做母婴用品,更多的是一个大范围的日化用品,母婴用品只是强生的其中一个部分。而贝亲的优势就在于,只做母婴用品,而且有专门的研究院作为生产的后台。我们更加注重专业。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排名我们没有去研究过。我们大概统计出来的数据是,单纯就奶瓶而言,贝亲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是60%,在京广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也有50%左右。 商报:目前中国市场上母婴用品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能否评价一下中国的行业现状?中国与日本的市场环境有什么不一样?贝亲有什么打算? 北泽宪政:中国目前的母婴用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类问题,因此行业内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贝亲作为一家来自日本的企业,我们深信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严格依照PQS 执行管理,商品品质达到了日本同等水平。希望带给中国的妈妈和宝宝非常安心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 2011-03
29
婴童企业空赚人气
行业投资价值升级 婴童企业空赚人气2011-3-29 第一财经日报 俞佳希有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虽然孩子尚小,但每个月的花费并不少,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消费进口奶粉2000元,纸尿裤300元,再加上辅食、衣服、玩具等婴儿日用品,一个月的消费约为3000元。 而这还只是开始。周伟铭有个5岁的女儿,从女儿3岁开始,学习费用就成为了他家账本上新添的一笔开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周伟铭就让她参加了课内外的一些培训,这笔教育费用也颇为可观。幼儿园的学费是1800元/月,双休日在外报读的早教课程为2万元/年,还有每周末100元/小时的古筝课程。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则进一步补充道,2011年中国0~12岁的婴童市场总规模约11500亿元,近几年婴童市场仍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15年婴童市场可能会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 婴童行业显现出巨大消费潜力,这份诱惑恐怕谁都无法抗拒。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特许经营投资景气调查”,儿童教育培训连续三年被特许总部、加盟商和专家一致首推为最具成长且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婴幼儿用品零售业务也被特许双方视为具有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行业。 然而,面对行业的凯歌高唱,业内企业真的尝到甜头了吗? 赚人气还是谋盈利 正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结构对比产生的缺位,给了资金进入的机会。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青睐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的行业。记者统计后发现,从2007年开始这种趋势的集中性变得尤为明显,北极光创投、永威投资、恩颐投资(NEA)、德同资本、智基创投、经纬投资、贝恩资本等投资机构均纷纷下注,涉及婴幼儿用品零售、电子商务、连锁机构、早教机构等多个子行业。 IDGVC合伙人章苏阳认为,婴童产业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较快、行业集中度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新的开拓点,它所具有的投资价值很可能使其成为VC的下一个金矿。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刘阳告诉记者,驱动婴童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是家庭消费观念和所处的第四波婴儿潮,目前,每年大约有2700万的新生儿,很多家庭用6个人的收入来养一个孩子,消费驱动力显而易见。 然而,对于业内企业的表现,刘阳却并不乐观。他告诉记者,就拿现阶段婴幼儿用品零售市场来说,虽然各家都忙着跑马圈地,并有很多热钱参与到母婴用品零售的连锁行业来,但多是以商业地产的模式在运作。“有些选择婴童行业只是为了概念,与这个行业本身的投资价值关系不大。”刘阳强调。 除此以外,各家的生存状况也并不理想。“母婴用品零售渠道的整体利润率不高,造成这个局面的很大原因在于婴童行业占比较大的产品如婴儿奶粉、辅食、纸尿裤、童车、哺喂用品等品牌集中度较高,用户购买前已圈定品牌,销售渠道并不掌握话语权。”刘阳说。 一位从事婴童零售业内人士也向记者坦言,目前许多业内企业喜欢开设诸如旗舰店、一站式购物中心等类型的业态,由于体量大,其面临较高的租金成本,此外,为了更快地把摊子做大,无条件地发展加盟商,不计成本开店的背后容易造成产品、服务、供应链不完善,最终消费者不见得会为此埋单。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与亲贝网在去年底曾经做了一个针对婴幼儿用品零售店的联合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零售店开业一年以后,仍未实现持续的盈利。 生存是一种痛 儿童教育培训其实与婴幼儿用品零售行业有着相同的“症状”。以早教为例,国内的早教市场在1998年开始萌芽,经过1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波迅速扩张期,虽然多以加盟的连锁方式扩张,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但规模仍是各家早教机构最为看重的。 刘阳向记者解释,单店平摊到每平方米店面或是每位教师身上的收益瓶颈较低,随着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要实现大规模盈利很难。由于单店能创造的价值有限,很多培训机构往往会选择疯狂开店。 目前,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诸多区域性品牌之外,国外品牌课程也以加盟方式加入竞争。刘阳认为,传统加盟一个品牌,招几个人就开店授课的模式基本已经走到尽头,因为成本太高。据他了解,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类大城市,已经有很多儿童教育培训企业,单店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投资疯狂,但回报周期却很长。 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邵俊曾向记者表示,家长在子女学龄前阶段的主动消费意愿更强,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早期教育这个行业的确很有开发价值。因为该行业明显的特点在于服务的对象是人的基础性成长阶段,即0~6岁阶段,因此市场规模极为可观,并且具有发展的持续性。 但某业内人士直言,现阶段的儿童教育培训项目,除了做连锁加盟的品牌总部之外,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直营企业赚到了一定利润。“现在的投资,都还没有太多的实际的退出,只是有了VC/PE的接盘,泡泡被进一步吹大。” 而对业内企业来讲,资金更像是一把救命稻草。一位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坦言,目前国内早教市场已处于同质化竞争,要做大市场需要整合上下游资源,但这都需要资金,现下判断企业能否活下去的依据就是能否得到资金的持续资助。一旦资金断档,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倒闭。 上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发现,今年连锁业加盟店的增速将基本保持在10%以上,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加盟开发速度设定在20%以上。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成本和房租上涨是今年的最大难题,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 一位投资人向记者直言,目前国内婴童行业的企业发展尚处于开始阶段,市场并不成熟,企业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并无更多的优势,企业应先完成自我消化与升级,盲目挺进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