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
23
今年厦门前9个月进口纸尿裤量激增8倍
今年厦门前9个月进口纸尿裤量激增8倍2014-10-23 台海网 据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统计,东渡口岸1-9月进口纸尿裤量价齐升,进口合计163批、755万美元,同比去年分别激增858.8%、2331.1%。 如此大幅的增长不仅缘于国内市场的强烈需求,同时与东渡局将远程视频查验模式引入进口纸尿裤检验有关。据调查,通过远程视频查验,进口纸尿裤可缩短检验周期2天,平均每个集装箱节省企业费用1200元,同时便于后续监管的有效开展。 - 2014-10
22
四川眉山:竹纤维新材料产业化前景看好
四川眉山:竹纤维新材料产业化前景看好 2014-10-22 人民网-四川频道 10月20日,一场名为“竹纤维新材料产业化”的新闻发布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位于四川眉山的竹纤维龙头企业四川环龙新材料公司开启“以竹代木,生物质精炼,零污染,天然抗菌,运用广阔”的竹纤维产业化的新时代,预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虽然竹纤维已经广泛运用于纺织行业,但是目前规模化生产仍然受到技术和产能的限制,并且伴有污染,而造纸行业运用竹纤维为新材料的尝试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均纸及纸制品消费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中国造纸木材消耗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占到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1%,由于我国造纸原料40%依赖进口,有国外媒体报道称:中国在买世界的森林。 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造纸木材消耗量将达到1.73亿立方米,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总蓄积量10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位;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竹类资源500多种,竹林面积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竹林面积520万公顷,四川省竹林资源总量约800万亩,可用于工业原料的竹林资源面积总量约为500万亩,其中眉山拥有103.22万亩,占比12.90%,且盛产慈竹(慈竹是竹子类中最佳的造纸资源)。竹子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植物之一,每年都能生长出数根自然成型、充分发育并可投入使用的竹子。一株高20米的树生长可能需要60年,而一根20米高的竹子只需约60天。这一特性为竹纤维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把“以竹代木”变为现实。 利用“生物质精炼技术”提取竹纤维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该技术把原来纤维获得率从40%提高到了60%,打破了传统的化学生产工艺。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毒化学物质,不向环境排放任何污染源,把生产废料变成了有机肥,真正实现了“生物质全价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标,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以为四川省节约相当可观的治污费用。 据悉,该技术是北京英力生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历经8年开发的重大产业化成果,已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曾于2012年7月1日通过了广西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本次是北京英力生科新材料公司与环龙竹业共同实施的示范工程,完全釆用自主研发技术获取的竹纤维材料,是一种具有比传统竹纤维的性能更为优异功能性的新材料。该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竹纤维撕裂度、耐破度等物理性能较低的问题,在一份经欧盟认可的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样品不含硫化物、蒽醌、二恶英、等致癌物质,不含有有机卤化物(AOX)等化学物质的残留,且铅、砷、汞、镉等有害物质含量达到欧盟食品标准。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和西南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显示原色竹纤维功能性新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0%。可广泛应用于卫生护理用品基材、生态环保生活用纸、食品药品抗菌包装基材、食品工业及医疗用擦拭基材、烟草过滤基材等领域,生物质竹纤维将为上下游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竹纤维的广阔市场前景和四川广袤的竹林资源完美契合,据估计,单就竹林合作社就可以解决数万农民的收入问题,每年为农民增收将近1.8万元。目前,四川环龙新材料公司就与青神县合作建立了青神龙大林业合作社,利用当地特有的竹林资源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压力,这开创了造纸业的一个先河,同时,由于竹林生长周期短,可以保证合作社的农民一直在增收的循环当中,解决了当地近2000名农民的增收问题。 - 2014-10
21
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将有行业标准
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将有行业标准 2014-10-21 泉州网-泉州晚报 日前,记者从福建省纤维检验局获悉,该局为主制定的行业标准《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通过专家组审定。 据了解,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是以水溶性维纶纤维为原料,经浸渍、水刺等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非织造布,其废弃物可通过水降解回收,不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被广泛用于一次性使用防护服和洁净布、服装、家纺、绣花衬布等纺织制品领域,并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行业标准《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对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更好地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水溶性维纶非织造布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2014-10
17
无锡超市现193元天价卫生纸
无锡超市现193元天价卫生纸2014-10-17 中国江苏网 近日,在无锡市区某超市,记者看到两排彩色的卫生纸与众不同,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凑近一看,居然要100多元一包,不少市民都想知道一包卫生纸的售价为何会如此昂贵,更有市民笑言“卫生纸也走起奢华路线来”。 价格数倍于国产卫生纸 进口卫生纸在国内销售的真不少,但如此“昂贵”的卫生纸确实少见。记者看到,货架上共陈列着红、橙、紫、黄、蓝、枚、咖、黑8个色系,6卷为一包,售价是125元。还有豪华包装的升级款,用一个柱体礼盒包装起来,售价高达193元。而周边某国产品牌的6卷装卫生纸只卖到13元,还有一些10卷装的品牌卫生纸每包售价15.9元,而国产卫生纸品牌中价位较高的是35元10卷装。 如此“高档”的卫生纸销量如何?超市工作人员透露,这些进口卫生纸已上架一个月,卖出的数量不到10包,这一类卫生纸有小众的消费群体,一般是对品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女性。“昨天,有个女顾客一下子买了3包,她就是直奔这些洋产品来的。”记者看到,许多来买卫生用品的顾客都会被这些炫彩卫生纸吸引,但看到标价后都走开了。 市民不买账戏谑称“供起来挣‘面子’” 钱女士是一位小学教师,她说一向注重和身体“亲密接触”的卫生用品的品质,但如此花里胡哨的卫生纸她还真不能接受。尽管工作人员极力解释这些色素是如何的纯天然,她还是不买账,最终选择了旁边的国产卫生纸。观看了许久的支先生则笑言,这么昂贵的卫生纸可以买回家放在客厅里展览,帮自己挣“面子”。 - 2014-10
14
维美德向 Domtar 公司 Ashdown 纸厂提供蒸发系统改造服务
维美德向 Domtar 公司 Ashdown 纸厂提供蒸发系统改造服务 2014-10-14 生活用纸 维美德将向位于美国阿肯色州 Ashdown 的 Domtar 制浆造纸厂提供蒸发设备改造服务。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大幅降低工厂的能耗和水耗并提高蒸发系统的运行与可靠性。 改造后的设备预计于2015年第四季度开机运行。订单被纳入维美德今年第三季度新增订单中,金额未公布。 Domtar 公司大项目协议经理Jimmy Evans说:“维美德技术先进,价格合理,与我们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维美德地区销售经理Raymond Burelle说:“我们与Domtar 密切合作,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比如提供一套更安全更简捷的操作系统,以全面实现项目目标。” 维美德供货范围包括一套全新的蒸发室、对现有浓缩器进行改造所需要的设备、小型容器以及其他设备。 - 2014-10
13
我国非织造布行业内需动力强 高端市场广
李陵申:我国非织造布内需动力强 高端市场广 2014-10-13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共生产各类非织造布388.9万吨,比2012年增长11.67%,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40%。其中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产量占全部产量的48%,2013年纺粘生产线达到1073条,SMS生产线56条,实际产量比2012年增加了50.21%。2013年,我国出口非织造布产量为55.8万吨,占总产量的14.5%,这意味着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外贸依存度比较低,拉动内需才是最主要的动力。同时,2013年国内非织造布行业完成固定投资17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33%,其中针刺非织造布投资增长150%;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热度持续增长,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增速均超过50%。进口方面,2013年,非织造布进口8.52亿美元,增长1.5%,但通过分析2007年~2013年期间非织造产品进出口价格发现,二者差距了达到1.73倍,也就是说,高端的非织造布材料在国内拥有很广阔的市场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进步是国内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超细纤维、组合应用技术、高新设备纷纷涌现的发展时期。首先,原材料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助推应用领域扩张。纺熔非织造布实现除聚丙烯、聚酯以外,聚乙烯、聚乳酸、聚苯硫醚、聚丙烯酸酯等材料的广泛使用;高温过滤非织造布根据不同工艺、工况类型,实现了芳纶1313、聚苯硫醚、聚酰亚胺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应用;壳聚糖纤维、海藻酸盐纤维、丝蛋白纤维、木浆粘胶纤维等生物质和天然纤维的非织造布深受医疗卫生市场的欢迎,极大带动了市场需求。其次,工艺技术的创新实现新产品的开发。除了传统针刺、水刺等非织造工艺技术之外,湿法非织造布在生产速度、原料实用性、产品应用领域方面也有较大突破,以此技术生产的湿法芳纶、玻纤非织造布加速推动了结构增强材料和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涤纶纺粘长丝油毡胎基布,在2013年期间新增10余条生产线,总产量达到了14万吨,以其性能优势代替了传统短纤产品,促进了下游防水行业的技术进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温过滤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实现了纺粘、针刺、水刺、覆膜、后整理等多种工艺在线复合,围绕“超细纤维”、“高密梯度”、“精细过滤”等技术方向开发了新型过滤材料。在用即弃产品方面,运用湿法造纸、纤维梳理、水刺缠结3种工艺流程结合而成的可冲散非织造布,产品具有可冲散、可降解特性,遗留物可作为土壤改良助剂,并且具有成本优势,在湿巾、婴儿纸尿裤、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防护用品、食品包装等领域广泛应用。再次,装备技术助推产业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国际先进非织造设备进口国,特吕茨勒干法和湿法水刺设备,DILO的针刺设备都逐渐引进国内市场,亚洲首条莱芬第四代SSMMMS生产线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将用于生产医疗卫生、土工建筑等类产品,可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结合理论研究、数学建模和反复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国内非织造设备生产企业对部分非织造布装备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设备的稳定性、效率、能耗等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升级,部分设备和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始出口印度和土耳其等地区。非织造材料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多种复合技术的性能优势、高效与轻量化的完美组合,以及高性价比与可替代性都为非织造布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非织造布行业缺少从专业原料、专业设备到工程服务的完整供应链,部分卷材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市场控制能力和产业链配套能力较弱;同时,产业集中度较低,低端产能集聚引发的行业运行风险加大,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仍旧不容忽视。 - 2014-10
10
废纸进口“量价齐跌”凸显纸业困局
废纸进口“量价齐跌”凸显纸业困局 2014-10-10 安迅思 从废纸进口的起伏一窥造纸行业的全貌。我国作为世界造纸第一大国,废纸进口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废纸进口量和价格涨跌的背后,反映出的正是造纸行业兴衰的变迁。 昔日风光今日难觅 近几年,造纸行业的发展留下了过山车般的“轨迹”。2008年,遭受国际金融风暴重击之后,我国造纸行业开始“麻烦缠身”,历史性产业困局征兆不断。从2009年开始,造纸行业断崖式下滑一直持续到2010年。虽然之后有所复苏,但在2012年之后再次急转直下,并在2013年首次陷入零增长“泥沼”,直到今年依然毫无复苏迹象。 造纸原料对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纸企使用废纸造纸以来,废纸的使用量持续攀升,2013年废纸浆占纸浆消耗总量65%以上,尤其是废纸每年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999年,废纸进口量仅为251万吨,之后以每年200万吨至500万吨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废纸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达到3007万吨的历史高峰。 3000万吨是什么概念?先让我们看看全球废纸进出口的数据。当前,北美、欧洲和大洋洲是3个废纸净出口地区。2012年,北美废纸净出口2071万吨,欧洲净出口965万吨,大洋洲净出口164万吨,3个地区合计净出口3200万吨。对比两个数字来看,我国几乎采购了全球出口的大部分废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之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废纸进口持续“量增价涨”。 “只进不出”绝非良性发展之路 没有永远增长的市场。造纸行业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拐点”。从2013年开始,我国废纸进口进入下降通道,当年进口量降为2924万吨,今年上半年仅进口废纸1411.4万吨,预计今年全年进口量2830万吨,比去年再度下降100万吨。 如今,横扫全球废纸市场的中国造纸业走上了“下坡路”,如此窘境愈发显示出造纸大国的“羸弱”,而下滑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市场触到了“天花板”。 从大的方面来说,造纸产业格局的不合理制约了行业发展。10年的快速发展,严重透支了行业的支撑能力;产能的过度增长,拥塞了市场的消化能力;成本大量蚕食利润,拖累了企业的服务能力;原料高度依赖进口,削弱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从小的方面来说,造纸企业的急功近利造成了当前的行业困境。企业都是逐利的,一拥而上的过度投资,造成了部分纸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也拉低了整体的盈利空间。拼争市场的低价战略,虽能暂时赢得些许市场份额,但却丢掉了大块的利润。抢做老大的经营方式,没有把别人拉下马,自己却险些跌入水沟。 从政策层面来说,“闭关锁国”政策钳制了纸业外贸发展。一个依赖大量进口废纸的造纸大国,却在2007年被禁止利用废纸生产的纸及纸板的出口。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造纸企业却被禁锢在国内一隅互相拼争,“窝里斗”的结果就是自身遭受严重“内伤”。中国造纸企业用沉痛的事实证明,“只进不出”的国际贸易市场绝非行业良性发展之路。 面对行业的低迷,生存成了当前造纸企业的关键。现在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是,让造纸业恢复元气,让产能和市场相适应,使企业回到正常、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 进口创下“十二连跌” 我国废纸进口量2013年首次出现下降,2014年更是持续“量价齐跌”,废纸月度进口量从去年11月份开始已连续8个月负增长,废纸进口每吨单价从去年6月份起连续“十二连跌”。其实,连跌的背后是造纸业的国内市场、行业需求和国际背景3个方面“下行”的反映。 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废纸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国内废纸供应量的提升导致进口量的下降。2009年之前,进口废纸占全行业所消耗废纸浆的比例一度接近50%。此后几年,国内废纸供应稳步上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废纸资源的供应,平抑了不断高企的国际市场废纸价格,也是近几年废纸进口数量起伏的重要因素。 行业需求方面,行业的“天花板”让企业痛苦万分,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成品纸销售下滑,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不得不以减产、停产应对,因此工厂对废纸需求减少,原料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废纸现货市场无甚实单,成交较少。 国际背景方面,当前全球造纸业都在开展对资源的争夺,各国对废纸资源的需求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为了确保本国的废纸供应,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地区开始减少废纸出口量,导致国际市场上可供出口的废纸减少。国内企业为保证质量和利润,尽量选择质优价低的产品进口,导致进口废纸数量和价格的下降。 掩卷长思,我们必须承认,对原料资源的“失控”是中国造纸业的“硬伤”,我国虽是最大的废纸净进口国,但在国际市场废纸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下,反而没有多少话语权。直到如今,却在“内忧外患”之下迎来了废纸价格的下降。造纸行业是产业链较长、涉及面广的产业,虽然我国已经登上了巅峰,却暴露了自身的脆弱。精彩的乐章也有低潮。中国纸业想要再崛起就需要造纸企业调整结构、提升管理、做好服务、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