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
04
山东省质监局抽检22批次卫生纸 全部合格
山东省质监局抽检22批次卫生纸 全部合格 2017-07-04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7年第2季度,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开展了卫生纸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全省22家企业生产的22批次卫生纸产品。本次抽查依据CCGF301.2-2015《卫生纸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以及GB20810-2006《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QB/T4509-2013《本色生活用纸》等标准的要求,对卫生纸产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柔软度、抗张指数、横向吸液高度、尘埃度等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 2017-07
03
新晋母婴品牌漂漂羽毛发布首款纸尿裤
新晋母婴品牌漂漂羽毛发布首款纸尿裤2017-7-3 新华网6月30日,新晋母婴品牌漂漂羽毛在北京发布首款纸尿裤,章子怡以漂漂羽毛“首席产品体验官”的身份亮相。据了解,首批上线的纸尿裤产品在天猫商城首发,后续还会在更多电商渠道及线下母婴渠道陆续发售。活动现场 据了解,漂漂羽毛创始团队从2016年就开始了从研发到产品的布局。“漂漂羽毛”的品牌名称寓意为“化羽为翼,呵护宝宝健康,助力宝宝成长”。据悉,除了章子怡作为首席产品体验官以外,漂漂羽毛还拥有一个将近100人的妈妈体验团。在对于亲肤材料与压花纹路的选择中,妈妈团们曾亲手感受了30多款材质,并最终做出选择。 “我们坚信对于纸尿裤而言,应该顺应宝宝的发展天性,需要仿若无物的隐身呵护。”漂漂羽毛首席运营官刘佳指出,“为此,我们坚持从快到慢、从简到繁、从平衡到偏执的设计理念。不求速成但求精益,所以在研发上宁慢勿快,宁繁勿简,宁增成本,勿失极致。” 发布会上,漂漂羽毛公布其获得顺丰集团和梅花创投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谈及漂漂羽毛的未来,刘佳指出,无论是天使轮融资,还是新品首发,这都只是漂漂羽毛迈出的第一步。漂漂羽毛不仅仅是一家纸尿裤生产企业,更是一家母婴科技公司,服务模式上不仅仅会推出像纸尿裤、纸品、洗护、个护等有形的产品,也可能延伸到无形的知识理念输出上。“未来漂漂羽毛会呈现给用户更多品类的母婴产品,以及更多形态的母婴服务,打造高品质育儿平台,让妈妈们享受科学育儿的轻松。” - 2017-07
03
好奇携手柚宝宝给宝妈发福利 1000份纸尿裤免费用
好奇携手柚宝宝给宝妈发福利 1000份纸尿裤免费用2017-7-3 极客网近日,知名纸尿裤品牌好奇联合美柚旗下母婴社区APP柚宝宝,发起好奇银装升级版纸尿裤试用申请线上活动,用户只要登录柚宝宝,进入福利中心,便可进行申请。该活动倍受辣妈用户的欢迎,截止6月30日上午活动结束,共计有7328人申请。据了解,好奇品牌拥有专业的研发队伍,每年都会进行上百项大规模的产品测试,小小的纸尿裤上已经拥有多项产品专利技术。 本次活动推出的好奇银装升级版纸尿裤,拥有7层芯体设计,包括柔软透气、快速渗透、均匀导流、吸收存储、锁水防渗、有效排湿和清爽透气,为小屁屁长效干爽保驾护航。 作为美柚旗下母婴应用,柚宝宝受千万妈妈青睐推荐,为备孕、怀孕、育儿阶段的女性提供全方位的孕期帮助和育儿指导,同时提供实用工具、孕期知识、亲子相册、宝宝动态观测、孕妈圈、母婴商城等母婴服务。 - 2017-06
30
中国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 卫生纸两层变三层
中国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 卫生纸两层变三层2017-06-30 36氪在中国的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国白领消费者正转向更昂贵的快速消费品高端品牌。本土品牌迅速应对消费者的口味变化,逐渐抢占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近日,市场调研机构贝恩和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2017中国购物者报告》,对中国的4万个家庭进行了一场大调查。结果显示,从化妆品到牙刷和卫生纸,收入不断提高的中国中产阶级,正在“着力”提高自身生活品质,选购更加高端的日用品牌子,比如用飞利浦的电动牙刷、用YSL和Armani的口红,甚至连卫生纸都要从两层变成三层。此外,中国的本土品牌的发展速度依然快于外资品牌。在2016年,本土品牌实现了8.4%的增长。零售业的渠道也在不断地转变,线上和便利店渠道维持强劲增长,而大型零售商则正失去活力。本土品牌逐渐赶超外资大牌在中国人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调查显示本土品牌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改变,迅速抢占高端市场。从整体情况来看,去年全年,中国城市快消品市场同比增长3%,中国品牌销售额增长8%,而外国大牌仅增长1.5%。具体来看,在调查的26个中外快消品牌中,雀巢、宝洁和联合利华等18个品类,14个品类的市场份额都下降了,市场份额下降最多的品类是化妆品、护发素、洗发剂和牙刷。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表示,跨国品牌正在倒退,本土品牌正在驾驭高端化潮流。尤其是在外资占主导的化妆品、护肤品和个护领域,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追赶上来,而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倒退。国内品牌之所以能够占得先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快速探查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战略。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让它们从模仿者晋升为创新者,迫使外资模仿他们。类似与中国的科技企业,从模仿者变成了被硅谷模仿。外资公司的权力中心往往在国外,决策周期很长。同时,国内品牌还擅长挖掘细分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此外,国产品牌也越来越会玩营销和利用社交网络。以前提起营销,我们总会想到耐克和杜蕾斯,但是现在还有百雀羚和高夫的经典朋友圈营销。零售业渠道转变,线上和便利店增长明显本土品牌能够在日化市场占据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渠道。2016年,本土品牌销售额增幅的四分之三都是由网络购物(电商渠道)推动的。而外资品牌在拥抱电商时总是落后一步。从贝恩和凯度消费者指数的调查结果来看,拥抱电商甚至是便利店将成为品牌一种必然趋势。外资品牌比较喜欢入驻的大卖场销售额下跌2%,以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的便利店实现7.4%的增长,电商销售额增长超过52%。电商渠道高渗透率高增长的品类,恰恰就是中国品牌大幅度赶超外国品牌的品类,比如有护肤品、洗发水和婴儿纸尿片等等。随着下线城市开始在电商渠道渗透率和线上消费金额方面加速追赶一二线城市,实体店大规模扩张的时代可能会终结。还有一部分品类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包装食品,处于电商渗透的中间阶段,中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可以持续推动这些品类入驻电商渠道,以获得更好的增长。 - 2017-06
29
新疆乌鲁木齐市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市场调研
- 2017-06
29
泰盛纸业总投资100亿元的生活用纸项目落户江西九江
泰盛纸业总投资100亿元的生活用纸项目落户江西九江2017-6-29 九江新闻网6月16日,城西港区泰盛纸业项目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泰盛纸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能48万吨生活用纸原纸、25万吨生活用纸产品和18亿片妇婴卫生用品,年产值87.05亿元。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加紧建设当中,计划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达到24万吨生活用纸原纸产能及10万吨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等加工成品产能。 - 2017-06
29
中国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 卫生纸两层变三层
中国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 卫生纸两层变三层 2017-6-29 36氪 在中国的日用品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国白领消费者正转向更昂贵的快速消费品高端品牌。本土品牌迅速应对消费者的口味变化,逐渐抢占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近日,市场调研机构贝恩和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2017中国购物者报告》,对中国的4万个家庭进行了一场大调查。结果显示,从化妆品到牙刷和卫生纸,收入不断提高的中国中产阶级,正在“着力”提高自身生活品质,选购更加高端的日用品牌子,比如用飞利浦的电动牙刷、用YSL和Armani的口红,甚至连卫生纸都要从两层变成三层。不健康的包装食品和饮料不再受欢迎,甜食品类承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口香糖的销售额甚至下跌了15%;方便面过去连续2年都经历了年均10%的缩水。此外,中国的本土品牌的发展速度依然快于外资品牌。在2016年,本土品牌实现了8.4%的增长。零售业的渠道也在不断地转变,线上和便利店渠道维持强劲增长,而大型零售商则正失去活力。本土品牌逐渐赶超外资大牌在中国人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调查显示本土品牌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改变,迅速抢占高端市场。从整体情况来看,去年全年,中国城市快消品市场同比增长3%,中国品牌销售额增长8%,而外国大牌仅增长1.5%。具体来看,在调查的26个中外快消品牌中,雀巢、宝洁和联合利华等18个品类,14个品类的市场份额都下降了,市场份额下降最多的品类是化妆品、护发素、洗发剂和牙刷。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表示,跨国品牌正在倒退,本土品牌正在驾驭高端化潮流。尤其是在外资占主导的化妆品、护肤品和个护领域,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追赶上来,而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倒退。比如,中国洗发水品牌滋源比欧莱雅、潘婷等品牌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无硅油洗发水。尽管在高端牌子上,欧莱雅和雅诗兰黛旗下的大牌还占市场主导,但是中国本土品牌通过新产品、营销和销售渠道逐渐渗透。国内品牌之所以能够占得先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快速探查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战略。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让它们从模仿者晋升为创新者,迫使外资模仿他们。类似与中国的科技企业,从模仿者变成了被硅谷模仿。外资公司的权力中心往往在国外,决策周期很长。国内品牌还擅长挖掘细分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比如在果汁和饮料领域,国产品牌农夫山泉和汇源率先推出NFC果汁,价格不贵,弥补了高端冷压榨果汁和浓缩果汁之间的市场空白,并打着健康的王牌,甩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几条街。此外,国产品牌也越来越会玩营销和利用社交网络。以前提起营销,我们总会想到耐克和杜蕾斯,但是现在还有百雀羚和高夫的经典朋友圈营销。零售业渠道转变,线上和便利店增长明显本土品牌能够在日化市场占据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渠道。2016年,本土品牌销售额增幅的四分之三都是由网络购物(电商渠道)推动的。而外资品牌在拥抱电商时总是落后一步。从贝恩和凯度消费者指数的调查结果来看,拥抱电商甚至是便利店将成为品牌一种必然趋势。外资品牌比较喜欢入驻大卖场销售额下跌2%,以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的便利店实现7.4%的增长,电商销售额增长超过52%。电商渠道高渗透率高增长的品类,恰恰就是中国品牌大幅度赶超外国品牌的品类,比如有护肤品、洗发水和婴儿纸尿片等等。随着下线城市开始在电商渠道渗透率和线上消费金额方面加速追赶一二线城市,实体店大规模扩张的时代可能会终结。还有一部分品类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包装食品,处于电商渗透的中间阶段,中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可以持续推动这些品类入驻电商渠道,以获得更好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