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以工哺农: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2010-8-23 中国经济时报
 
  来宾县桥巩乡下料村,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潺潺的溪水绕村而过……
 
  这是一个只有180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人大都与“甘蔗大王”、“甘蔗大户”、“甘蔗楼”这样的称谓息息相关。全村以种蔗为主,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村里95%的人家盖起了楼房。
 
 “简单的甘蔗种植并不能带富群众,只有通过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用循环经济思路将糖业做强了,用工业反哺农业,才能让农民种甘蔗致富,才能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让整个糖业形成良性循环。”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说。
 
  为此,近年来,来宾提出“建设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围绕一根甘蔗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行业内最长、最完整、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了每一根甘蔗的最大价值,真正实现把每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在广西最大的制糖企业——东糖集团,记者看到一根甘蔗进入榨机除了产出蔗糖,还产出三种副产品:蔗渣、桔水、滤泥,东糖通过甘蔗—机糖—蔗渣—制浆造纸—废碱液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生物肥—回田种蔗,甘蔗—机糖—桔水—酵母—酵母抽提物三条循环产业链,将这三种副产品充分循环利用。
 
  循环产业链为东糖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据估算,东糖集团的三条产业链每年共可增加产值超过10亿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来宾市10余家制糖企业均已建成了循环产业链,围绕甘蔗,形成了糖、纸、酒精、酵母、生物肥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2009/2010年榨季,来宾市制糖业产值达60亿元。
 
  制糖业壮大了,如何调动30万农户种蔗的积极性,确保“第一车间”稳定,来宾积极探索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子。
 
  为让工业反哺农业,近年来,来宾市制定大量政策,加大反哺甘蔗种植业力度,制订和落实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乡(镇)、村发展甘蔗生产。
 
  ——政府和企业联手加大对蔗农的补贴力度。据统计,仅东糖一家在2006年到2008年就通过机耕、肥料、地膜等形式,累计贴息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扶持蔗农,今年又投入300万元用于开荒新扩种补贴、改种补贴、运费补贴等形式补贴蔗农,作为2009/2010年冬春植蔗扶持激励措施。
 
  ——政府和企业联手引进甘蔗新良种,并对现有的甘蔗当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六化”(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利化、契约化),以确保到2012年全市良种蔗覆盖率达99%以上,甘蔗总产量1250万吨以上。
 
  ——政府和企业联手解决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仅东糖一家就先后投入3380多万元,帮助改善蔗区道路、水利设施和甘蔗站办公条件等。
 
  “在以工哺农的政策推动下,近三年来,全市每年的原料蔗产量达到1000万—1300万吨,排名在全国地级市第二位,其中兴宾区已连续7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蔗生产县(区).2009/2010榨季,来宾市糖产量占广西份额为17.3%,占全国份额为11.5%,蔗糖业成为来宾市在广西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来宾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刘德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