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纸品牌与品项管理杂谈

2015-8-5 张卫红

  品项管理好比点菜


  有了品牌,我们还需要做好品项,特别是生活用纸的品项众多,如何搭配,比例如何,都是一项学问。这好比请客吃饭时的点菜,点菜点得好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荤素、咸淡的搭配,海鲜否?辣否?酒否?客人的风俗习惯、就餐人数、饮食喜好等,当然还涉及到消费金额的预算。


  以生活用纸企业为例:


  企业和品牌创建之初,产品结构要合理,好比荤与素、咸与淡的搭配。既要考虑市场的因素,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因素,做好各品项之间的平衡,如手帕纸、软抽纸、盒抽纸、卫生纸等的比例要综合考虑。各个品项的毛利不同,搭配比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海鲜否、辣否、酒否?就显示出你点的餐有没有特色,有没有让客人叫好和记住的菜品。就如同产品有没有鲜明的个性,有没有让消费者能记得住的产品特色。


  客人所在区域。是要考虑到客人来自哪里?是否少数民族,有没有忌口。中国区域辽阔,各地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差异很大,切忌一招走天下。


  就餐人数的多少,决定了你要点多少菜。你的消费者有多少,你要做多大的销售量?这就要求你做好品项数量的管理,销量少品项多就会出现单品贡献率低的问题,造成原材料及成品库存的不合理,说明还不懂得产品聚焦与20/80原则。


  客人的喜好如何?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菜系或口味?如果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喜好,山珍海味也未必能赢得客人的芳心。有的人办企业,随心所欲,丝毫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的因素,全凭老板直接的喜好来开发产品、设计包装、市场营销。市场经济时代,就是谁喜欢谁买单的时代。卖不出去就只能积压仓库,既然老板喜欢,那就老板买单。奉劝一句,如果你的目标消费者是90后,那么即便你再成熟也请用卖萌的思维去换位思考。


  请客吃饭的最高层次追求就是花尽量少的钱让客人满意。因此要做好消费金额的预算,这如同企业的经营和回报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投入少产出大。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起吃饭的客人要有交集,能有共同的话题可聊,切忌将不相干的人放在一桌,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反而影响就餐氛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在不行就增加预算分开请,或者有针对性地请。这也如同企业在面对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的问题上要有所取舍,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摊子铺得很大,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什么都抓不住。倒不如重点聚焦部分区域市场。持续成功的企业,都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与取舍,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都做,反而什么都没有做好。正如建筑大师密斯...罗的那句话: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