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三十年 “我与恒安”系列征文——雨露滋润禾苗壮

2015-1-6 恒安集团

  

按语:

  本文由陈永恩口述,陈涛整理成文。

  陈永恩先生曾先后担任晋江县(晋江于1990年撤县建市)安海镇委书记,晋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04年退休。陈永恩先生担任安海镇委书记期间,正值恒安初创时期。

  1985年,恒安在安海初创时,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起步阶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受到计划经济的各种禁锢和束缚,加上政策不清晰、认识不统一,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私人办企业、合资开公司尚属新生事物,困难和阻力重重。尽管这在今天,早已不是问题。但在当时,各种困难和阻力,都是恒安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又一道坎儿。

  安海镇委、镇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经济,勇于冲破计划经济的樊蓠,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在恒安初创和早期发展时,给予大力扶植和帮助。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恒安,恒安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坚持和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领导支持。

 

陈永恩先生近照


1985年,位于安海镇东大街的恒安公司

1991年,位于安海镇桥头工业区的恒安公司



  我1984年到1990年在安海镇当党委书记,镇长当时是朱义固。恒安公司就是在我们这一任上成立起来的。

 

  1984年,施文博、许连捷他们几个在后林村做服装和拉链,找到镇里跟我们商量,想在安海办个中外合资的卫生巾厂,当时安海还没有一家“三资”企业,这是个新鲜事物。许连捷跟我说,安海是咱们家乡,这个三资企业办在安海,一是能在安海有个带动效应;二是对安海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三是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他说这个事你们得支持,你们要是不支持,我们就去深圳办。当时深圳比我们这里要开放得多。

 

  我当时一个感觉就是他们这几个人的思想很解放,跟得上改革开放的大形势,特别是许连捷的这番话,让我感到人家一个生意人,比我这个当书记的思想还超前。

 

  我们镇里觉得这是个好事,应该把这个企业留在安海。我们专门为这事召开党委会,决定支持他们,把这个恒安办成安海镇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企业的审批手续相当复杂,层层审批一直要到省里,繁琐程度可想而知,镇里专门派副镇长黄深思专门负责办这些手续。最后为恒安的这个手续,我和镇长朱义固、县土地局局长陈永钦专门上省里,在福州台湾宾馆住了一个星期。那次从福州回来时,除了恒安这家外资企业,还一并拿回来其他20多家企业的成立批复。这是1985年的事情。

 

  手续批下来以后,我们把在东大街镇企业办下面的建筑公司的房子给恒安做厂房,算入股,另外还入了一点小股。最开始是一条生产线,后来增加到两条,还有一条玫瑰牌纸巾的生产线。

 

  恒安发展很快,按照下一步规划,需要34亩土地新建厂房,扩大生产。土地的事情就大啦,那个年代没有明确的土地出让政策,别说三十多亩,就是三分地、一分地,也没人能批,也没人敢批。怎么办呢?当时桥头有一片空地,就是现在上悦城那个地方,盐碱地,连庄稼都不长。我们镇里就“同意”划给恒安三十几亩在这里建厂房了,没有什么文件,也不敢,就是口头同意。

 

  这下可不得了,捅了大篓子。泉州市政府办和土地局联合下文,说安海镇是违法,恒安是违建,责令安海的书记和镇长停职检查,先到泉州来进学习班。接到这个处罚文件,我和镇长当然都很沮丧。我们当天连夜召开党委会,书记镇长都要进学习班,我们得把镇里的工作先做一些安排,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安海镇商会会长吴景良说,书记镇长是因为帮助企业“犯错误”进学习班,你们放心,真要是被关进去了,我们商会和会员企业一定会关照好你家里的事。当时大家都是互相同情的。

 

  印象非常深,去泉州市里学习班报到的那天,我和朱义固打好铺盖,许连捷亲自开着他那辆当时安海镇上唯一的皇冠3.0送我俩。路上我问他,你为什么要亲自开皇冠送我们?许连捷说,你们是因为我的事停职检查,你们进这个学习班也不知道会有多长时间,会不会被关进去,我送你们来,就是看看你们这个学习班在哪儿,要关的话,关在哪儿,下次来看你们的时候,也好知道在什么地方!短短几句话让我们默默无言,心生感动。

 

  当时泉州的市委书记张明俊是个开明的领导,在泉州他对我们做了很严厉的批评,但是他又说,批评归批评,工作还是要继续做,有些事情“可以让他们试试看”。他这话把我和朱义固解放了,我们当天就拎着铺盖回来继续工作。

 

  就这样,恒安在1991年顺利搬进了桥头的新工厂,后续也带动整个桥头工业片区的企业入驻和发展。桥头工业区也是当时全省第一个镇级工业区。

 

  还有件事情一辈子都忘不了。我1990年下半年调任晋江市委常委,1991年市里筹建晋江机场,市领导都有集资任务,我被派到安海集资。我第一站就来到恒安,在桥头恒安的办公室,我跟许连捷开门见山,说市里集资建机场,市委派我来安海集资,这是件好事,我第一个找到你许总,需要你支持,需要你带头捐款。许总他一边听一边点头,说这当然是好事,当然要支持,那你看捐多少合适?

 

  我说50万?他笑笑说“那也太少了吧?”

 

  他这样说我心里就没底:“不然100万?”可他说“还是太少了”。

这下我心里可真没底了,说:“你总不会像那个海外华侨,也捐280万吧?”

 

  他说你别着急,我们董事会商量个结果再给你回话。

 

  第二天,许总给我回话说,我们恒安捐288万!——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数字,1991年的时候企业都是刚起步,处于积累阶段,都没什么钱。我是从内心里感慨恒安的气度和胸怀!在恒安的带动下,整个安海捐款1000多万元,你要知道当时的1000多万,比现在的1个亿、甚至10个亿都珍贵!我超额完成了市委交给我的集资任务。

 

  我1990年调离安海,2004年退休,恒安这一转眼也都三十年了,恒安的发展速度是我们当年都想不到的。这些年恒安一直是领头羊的角色,不管是发展企业,还是承担社会责任,一直起着很好的带动作用,恒安现在在安海的税收贡献已经超过全镇的一半。

 

  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初我们支持恒安,尽管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总体上跟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恒安的发展,和恒安对社会的贡献,也证明了我们当初支持恒安的做法是正确的。

 

  恒安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在全国有几万员工,这几万员工背后其实是几万个家庭,这对社会是个很大的贡献。包括我的家庭也从恒安得到实惠,小儿子夫妻俩都在恒安上班,都有点股份,全家人衣食无忧,住着这么大的房子,尽享天伦,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