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不停纸”播撒“琴岛之爱”
 
2014-9-22 第一财经日报
 
  由《第一财经日报》与APP(中国)、APP(中国)旗下金红叶纸业、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共同浇灌的“爱·永不停纸”之花明天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绽放。
 
  届时,APP(中国)将向当地崂山区姜哥庄小学捐赠旗下的“清风”品牌生活用纸,用以改善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的校园卫生环境,并将组织一系列环保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此次捐赠计划还将与全国首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NGO组织—啄木鸟食品安全中心合作,为该校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健康卫生知识教育。
 
  爱心专注“习惯”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活动组织方获悉,“爱·永不停纸”活动的开展源起于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所做的《中国乡村儿童卫生习惯调研报告2012》。
 
  该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对教育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但在卫生等习惯的培养上仍显滞后。例如,在个人卫生方面,乡村儿童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每周洗澡、经常剪指甲等健康行为形成率不足50%,远低于城镇儿童健康行为形成率。虽然在学校的教导和监督下,乡村小学生在校的卫生情况普遍好于校外,但仍存在饮用生水、不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纸巾等问题。
 
  卫生习惯是道德品质、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多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前述调研的报告结果,APP(中国)认为应该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着手帮助孩子们改善卫生设施,并促进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而生活用纸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因此便有了“爱·永不停纸”生活用纸校园捐赠计划。
 
  APP(中国)文化宣传部总经理孙炳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爱·永不停纸”旨在聚焦中国儿童的卫生习惯和健康事业,共同搭建中国儿童慈善事业平台。
 
  “通过对乡村地区学校的实地考察,我们决心从学校开始,从生活用纸开始,关注孩子们的个人卫生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孙炳健表示,与学校一起,不仅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童年就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就树立“做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的思想和理念。
 
  APP(中国)生活用纸事业部CEO胡美花称,2012年~2013年,APP(中国)、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携金红叶旗舰品牌“清风”一同将爱的种子撒向了海南洋浦、成都龙泉驿、上海闵行,致力于教导孩子做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养成饭前洗手、早晚刷牙,以及生活中每一个正确的用纸习惯。通过志愿者精心准备的一系列“环保课程”及不间断的回访,将健康卫生意识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深埋入孩子们的心中。
 
  《第一财经日报》党委副书记范鸿根表示,这是一次心的行动,用爱心托起乡村孩子的未来;这是一次心的探索,用爱心为乡村孩子播撒卫生健康、成就梦想的习惯。“爱·永不停纸”项目一年一季,在会同落地学校培养乡村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本身也慢慢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习惯。2014年“爱·永不停纸”又将走进青岛市崂山区姜哥庄小学,一路前行的背后不仅折射出信仰的力量,也折射出习惯的力量。
 
  爱心顺应城市化
 
  孙炳健告诉记者,今年“爱·永不停纸”2014年生活用纸校园捐赠计划之“清风”关爱行动所选取的青岛市崂山区姜哥庄小学,地处自身城镇化非常成功的青岛市崂山区,而这所学校的情况也代表了当前中国教育界的“城镇化现状”。
 
  这一现状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并没有立刻改变当地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反而极可能面临融入当地文化的难题,以及快速适应一个早已成熟的现代化城市的压力。因此,活动组织方希望“爱·永不停纸”项目可以作为一个切入口,关注在孩子们的基础教育中,有哪些习惯在快速发展的路程中遗漏了。
 
  2013年“爱·永不停纸”项目之“爱的双城记”,除了在成都市龙泉驿第十小学开展,还选择了上海市闵行区育苗小学这所地处上海城乡接合部的民工子弟小学。孙炳健感慨说,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正进入城市,而教育的“城镇化现状”效应也日渐凸显出来。对于被“城镇化”浪潮推进城市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卫生健康状况及习惯似乎并没有因新的城市生活而提高。
 
  此次活动的举办地姜哥庄小学始建于1891年,是一个百年老校。其间几经搬迁,于1996年迁入新校舍,该校舍完全由东姜、西姜、南姜、北姜、石湾等5个社区出资建造。
 
  姜哥庄小学校长王伦波表示,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健体”为育人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既要让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又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士习惯,这与“爱·永不停纸”项目理念不谋而合,这是双方能够达成合作共识的原因。
 
  爱心聚集社会责任
 
  “爱·永不停纸”公益项目于过去两年间已在海南、成都以及上海等地顺利开展,成功将爱的足迹印刻在了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累计帮助3000名青少年儿童改善了卫生环境。
 
  除了肩负引领现代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APP(中国)还始终关注造福所在社区,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善尽企业社会责任。
 
  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APP(中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捐赠现金1000万元用以支持灾后重建。考虑到地震之后卫生状况非常恶劣,还紧急调运了价值500万元的“清风”生活用纸,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灾区同胞的生活不便问题。APP(中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力,积极带动更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起,加入关爱社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队伍。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谈及这次活动时表示,作为一份以“对时代负责”为理念的财经报纸,《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与实践。“爱·永不停纸”就是我们与企业和社会共同推进的一个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试图传达出的信息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可以和企业的长期战略相结合,从而实现利他、利企、利社会的统一。
 
  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理事刘芳也表示,《第一财经日报》和APP(中国)都是在践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践行,媒体也罢,企业也罢,是我们应尽的共同义务。通过这个项目的承载,体现大家议题和想法的统一,媒体只是一个平台,希望联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更加社会化和多元化进行公益实践。
 
  刘芳表示,作为媒体和企业在这方面的合作,是利他、利企和利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有益探索。报纸是一个传播平台,客观报道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职能。通过合作,我们也能够把公益理想和议题设置通过企业行为很好地传播出去,通过这个活动打造商业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统一。
 
  刘芳同时说,“爱·永不停纸”探寻的意义是关心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怎么关心教育,而关心教育就要关心儿童成长,儿童成长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儿童个人才智和身心能力的发展,从这个层面来看,教育的本质是“立人”的,离不开人的成长而发展,而人的成长发展就不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它是全社会的事情,是企业社会公民共同的事情。胡美花感慨道,孩子是家庭及祖国的未来,相信只要我们持续践行儿童慈善事业,为中国每一地区的小学耐心地撒下爱的种子,一定能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期望通过本次在青岛延续“爱·永不停纸”的足迹,能够让这里的孩子除了享受天馈的美景之外,更能感受到APP(中国)的关爱,让幸福无限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