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长河里的“永丰余”裂变
2014-8-27 21世纪网 
  
  在获得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的称号后,何寿川谦虚地说,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经济领袖。“今天世界的成就,绝对不是只有领袖,领袖只是因为总要有一个人要代表,但其实背后是所有人的努力。”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这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领导的永丰余集团即将步入第90个年头。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永丰余经历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但这位68岁的老人企业家始终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切。
 
  “一家企业能够走过90年,绝不可能只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所有的技术和智能都是堆栈的。如果我们做的是堆栈的事业,那么这个公司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不要相信英雄,历史上的英雄都是白骨一堆。”何寿川说。
 
  造纸技术革命
 
  2013年9月,何寿川在江苏扬州出席了永丰余集团在当地秸秆制浆厂的开业典礼。“这个工厂证明秸秆可以全杆利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开创了一个新的造浆的方法。”
 
  尽管秸秆造纸并非永丰余首创,但背后的故事却完全不同。在扬州的秸秆制浆厂采用永丰余Npulp技术,它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料,实现了无化学药剂添加的生物制浆过程。
 
  过去的造纸过程大多离不开化学添加剂,但何寿川和他的团队却决心要寻找告别化学药剂的技术。永丰余对生物酵素的研究始于12年前,经过十多年对微生物和酵素的研究,终于开发出可将秸秆资源全秆利用的创新技术。如今世界上能够利用高端活性酵素的企业屈指可数,永丰余是其中的一家。
 
  在这个过程中,永丰余也寻找到了新的成长动力。“尽管中国市场虽然还在增长,但一定会放缓。我们找到废弃物,让已经荒废数千年的东西找到新的价值。因为有了科技,就变成不一样的资源。”
 
  中国每年粮食在收获的同时产出9.52亿吨的农业秸秆,如何处理秸秆是农民面临的难题。焚烧季节带来的环境压力让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禁烧令”,今年则是江苏省全面禁烧秸秆的第一年。“政府下令说农民不可以烧秸秆,但不烧的话有没有别的办法?不能说政府只有一个禁令,却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农业是需要科技的。”何寿川说。正是因为有了科技,曾经被废弃的农业作物秸秆找到了新的价值。
 
  “千乡万富,天蓝水清”是何寿川推广生物造浆技术的愿景。天蓝水清意味着告别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千乡万富则是因为曾被废弃的资源成为农民新的收入来源。但是Npulp技术的创新不仅止于此,秸秆屑在经过高温消毒之后又可以成为养菇的介质。
 
  永丰余下一步的计划是开办养菇场,把菇种和屑料配好之后交给农民。“这可以让农民得到一个好的收入机会。”何寿川说。他希望可以通过增加的收入来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他始终对农村的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接近土地的人一定是赢家。”他说。
 
    “自己杀死自己”
 
  永丰余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这家成立于1924年的企业从经营肥料、杂粮的商铺起家,其中经历数次战乱,最终确立以造纸为核心业务。“老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持续,持续性的发展其实是所有事业最大的挑战。”何寿川说。
 
  在他看来,盈利的多寡,如果和永续的发展相比,永续价值永远高过于短期获利。他以自己企业永续的生命力为荣,而这一切来自于顺应环境的持续创新能力。
 
  早在1934年,当时的永丰商店已经成为台湾仅有的5家资金超过500万元台币的公司之一。但战后政府收归了民营企业的肥料营业执照,永丰余不得不从零开始,转向发展工业,开始造纸。
 
  永丰余在造纸业做到了极致,它的造纸业务涉及文化用纸、工纸纸器、家庭用纸三大领域,拥有林业、纸浆、造纸、印刷、包装、设计完整的产业链。但当造纸遭遇钝化成长时,何寿川意识到转型不可避免。“所以我们选择了面板显示器,那是在1992年。”那一年,永丰余成立了元太科技,开始寻找替代纸的技术。
 
  如今元太科技已经占据全球电子纸95%的市场。亚马逊在2007年推出的电子阅读器Kindle一夜之间成为对传统纸业最具破坏力的阅读器,为其供应核心部件电子纸显示屏的正是元太科技。
 
  何寿川深知电子纸的发展无疑会给传统印刷的出版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我们拿着一个破坏性的商品,打击我们在市场最强的部分。”他把这称之为“自己杀死自己”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永丰余也在为传统造纸业寻找新的成长路线,生物制浆技术便是最新的努力成果。
 
  在何寿川看来,一家企业活得长久不是特色,活得长久还能持续领先才显功力,这背后不仅仅关乎胆识。
 
  “知道并不算智慧,你要决定、要执行,这些才是真正的考验。很多同仁为此付出了心力。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公司,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这是我的荣耀,因为它是大家的创作,无论是对是错,有时错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何说。
 
  金融创新
 
  何寿川的商业版图已经从当年的造纸扩张至金融、电子和科技等领域。眼下他正忙着将永丰银行两年前在江苏南京成立的代表处升级为子行,这将成为大陆首家台资法人银行。
 
  在距离南京不远的上海,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正在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为何永丰银行此时选择的是南京而不是上海?“上海不缺任何一家银行,因为所有的银行都在那里,但南京没有一家外商银行。”何寿川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对永丰金控没有吸引力。“在上海开放和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永丰金控不可能缺席。”何寿川说。
 
  台湾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人民币业务,但是永丰银行四年前就已经开始涉足,目前永丰银行人民币存款业务在台资银行中的市场占有率远超过了台币业务。“我们相信得早,算是幸运。”何寿川说。
 
  当外界对台湾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仍存疑时,何寿川已经做出台湾一定会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判断。台湾想要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其中既涉及大陆的回流机制,也关乎如何把人民币留在台湾。
 
  在何寿川看来,回流机制已经不成问题,昆山试验区已经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表明银行对人民币的回流的开放态度;下一阶段的任务则是如何把人民币留在台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来实现。“这两个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商品因素一定要开放。”永丰金控也将参与这两个市场,其中债券优先于股票。
 
  “以人民币为主的金融创新商品,其实是两岸合作最重要的金融商品创造,我相信台湾和大陆的金融机构会创造出很多新的商品,我们和工行也正在努力。”2013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了对永丰银行20%股份的认购计划,成为首家通过参股方式投资台湾金融业的大陆银行。对于工行选择与永丰银行合作的原因,何寿川认为,重要的是对方看到自己不断创新的努力。
 
  创新已经成为永丰余的企业基因。对于一家百年老店来说,持续地进行创新是一项考验,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记,创新永远有风险,因为那是没人做过的事,失败的可能也许远大于成功。如果没有好好地设计,风险是很高的。”何寿川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