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福建第一步
——重庆公司诞生记
2014-8-14 恒安集团 魏兵/口述 陈涛/整理
我以前是重庆制线厂的厂长,做无纺布与工业民用线,从88年就开始给恒安供应无纺布。因为业务关系,跟恒安的老板们结识。
恒安90年酝酿在重庆建厂时,我本人也是积极支持的,但是肯定没有想到要让我来管。当时制线厂是中型企业,工厂效益好,待遇也不错,况且我又是厂长。施主席、许总、张时跑副总裁他们一直希望我能来,跑来重庆几趟做我的工作。后来许总带着他一家人来重庆,父亲、太太和三个儿子都来了,那天在重庆宾馆,他们一家,请我们一家吃早餐,许总说“老魏呀,这次你是必须要出山了啊!”许总那份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真诚,还有他那种把恒安做大做强的坚定信念,再加上当时那个场面,确实感动了我。我说:来!
男子汉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我当时是有组织的人,组织上不同意。组织说我们培养你这样一个干部不容易,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你却要走,我们还花钱送你上大学。总之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后来那个上学的几千块钱,还是恒安出钱赔给组织的。我从制线厂出来后,家里的电话也被原单位收回,恒安又重新给安了电话,方便工作上的联系。我辞去国营厂长这个事,当时《重庆晚报》还作了报道,好像叫《一个有希望的厂长辞职“下海”》,还配有我的照片,当时有一定影响的。
我弟弟当时在成都军区通讯部队是保卫股长,通过他,找到他们部队在重庆的通讯二总站卫生队的旧房子租下来。老式的旧房子,竹木结构上下两层,墙面是竹条糊泥巴做的,走起路来整个楼板 “咯吱咯吱”响,下面放机器,上面办公和宿舍。地方很狭窄,条件很简陋,办公桌是学生课桌,两个人用一张,睡的是上下铺,夜里睡觉总担心会摔下来。连厕所都没有,临时挖坑做个厕所。跟原来在制线厂的待遇相比,实话说,心里落差是很大的。
90年的时候,重庆市场上已经有“白天鹅”、“晶莹”、“菲莹”、“长安”四个卫生巾品牌,都是重庆本地的,其中“菲莹”是卫生巾的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很有影响。后续92年“舒而美”也在重庆建了厂。是个群雄逐鹿的情况,用当时媒体的话说叫“山城论剑”,所以我们的业务推广做起来很艰难,业务人员在周末休息时间,都还扛着卫生巾到周边的轻纺行业促销。我们卖到哪儿,他们也卖到哪儿;我们促销,他们就杀价,用尽各种手段干扰和阻挠,总之是要把你赶出重庆。
重庆公司最初两年的销售很不好,也不赚钱!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许总他没有放弃,总是给我们很多信心和鼓励,还有施主席、张时跑副总裁也经常来重庆,关心重庆公司的发展。“要想进入西南市场,重庆是必争之地!”——许总的这个决心和信念,对于恒安在重庆落地生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应该是92年的时候,我们在著名的重庆解放碑上,做安乐卫生巾广告,轰动了整个重庆城,也是从那个时候,品牌效应也慢慢上来了,生意也越来越顺当了。说起那个广告,当时还入选了《中国广告大全》,解放碑是全民族抗日的精神堡垒,解放后被刘、邓命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是不准打广告的,特别是将卫生巾广告做在解放碑上当时争议很大。当时在群众中有一句话“解放碑的钟不摆了,解放碑下海了!”。
十几年下来,那几个品牌在重庆销声匿迹了,只有恒安做大了。在部队卫生队的旧木头房子里,重庆公司卫生巾生产线由1条增加到3条,95年又搬到沙坪坝区的红旗棉纺厂里,租人家的厂房;2004年,又搬到巴南区岔路口,买了35亩地自建厂房,98年常德做纸以后,我们又增加卷筒纸设备;大约2002年以后,由于集团资源整合,重庆公司就不再做卫生巾了,只做纸,这边市场的卫生巾主要由成都公司供货。
目前,新的重庆公司位于巴南区的界石,占地500亩,2条造纸生产线年产能12万吨,后加工生产线34条,去年销售20多个亿,年纳税过亿。我们在重庆轻工行业排名是前三的,市里、区里对我们都很重视。心相印品牌家喻户晓,恒安在重庆知名度很高。
重庆公司90年酝酿、筹备,91年元月份正式开工,一路走来,20多年了,基本上我这半辈子都跟恒安捆绑在一起。经过冬天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我本人切身感受到,从重庆公司走出来的这帮老员工,对恒安的这份眷念,和对恒安的那份质朴的情感。今天在重庆公司仍然是老员工占大多数,干了一、二十年的也有不少。我们现在负责后加工的副总经理黄通彬,重庆建厂进来时才16岁,差不多就是个童工,一直干到现在,20多年了。
西南地区的市场在全国来看,一直都是不错的,尽管产销分离,但在重庆没分那么清,生产公司的人都关心销售,都关心和关注整个集团的发展。重庆公司是最早的省外公司,现在集团在全国的生产基地有20多个,从重庆公司走出来很多骨干,早些年的像王恭执、吴声渔他们已退休,后面的像余大论、黄荣誉、苑振海等,现在也都独挡一面了。要说恒安待遇也不高,但这帮老员工不弃不离,一直走到今天,非常难得!你看公司里现在跳槽的都是年轻人,老员工基本不会,我们是打心底里希望恒安能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永远立于行业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