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三十年 “我与恒安”系列征文——七度空间诞生记
2014-8-4 恒安集团 张时跑/口述 陈涛/整理
在2000年前后,国内市场上,卫生巾产品基本上由标准型和超薄型两类产品统领市场,一卖十来年,稍好一些的,算是立体隔边的了。标准型的巾身厚,不舒适;超薄型的太硬,不贴身。并且,总体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吸收性不好,干爽度不够的缺陷。
恒安引领国内卫生巾市场发展十几年,但那两年业绩徘徊,当时我们就想着能做出一款更高端的产品,在我们的想象中,这款卫生巾,能够舒适贴身、吸收快、不反渗、不侧漏、除味、透气。
产品概念有了,首先得解决材料的问题。我们与美国卓德嘉公司合作,开发出漏型打孔膜,做出与卓德嘉专供护舒宝同品质的棉质面料。用这个面料,卫生巾能吸收更快、不残留、不反渗、解决了卫生巾升级最关键的问题。
当时的超薄卫生巾,消费者普遍反映巾身太硬,因为里面衬着一块硬梆梆的吸水纸。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用上下两片透气卫生纸中间夹木浆和高分子棉芯来替代,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解决卫生巾产品贴身和舒适的问题,我多次嘱咐办公室的女同事,当时刘莹还在办公室,让她和女同事们用完卫生巾后,保持原样,拍成照片拿来。我对着照片,反复观察研究,这又有了凸起吸收体的设计。
解决干爽的问题,我们在巾体内多垫了一层无尘纸,这种低克重、膨松度高的无尘纸起到加快导流和扩散的作用。
要保证卫生巾在使用过程中无异味,材料必须抑菌的,结构上必须透气。在这个产品上,内衬的无纺布用的是我们自己研制的抗菌无纺布,我们与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成立抗菌公司,专门研究这个,将抗菌助剂作用于纤维,再做成抗菌无纺布。再一个,底膜用的是透气膜,只透气不漏水。
从面层算起:面层是三片组合,中间打孔膜、两侧是疏水无纺布; 第二层是可以除异味的抗菌无纺布;第三层是膨松柔软的无尘纸,起到快速扩散作用,保证干爽;第四、五、六层是两片透气卫生纸中间夹木浆和高分子棉芯,这是吸收体; 第七层也是底层,是可以排湿气的透气膜。——算下来正好七层!取名七度空间,是当时做市场的同事们的一时灵感。七度空间当初定位是安尔乐的副品牌,后来发展成独立品牌。
设备的问题同样也很关键。以前,每换一个规格的产品,都要在机器上换刀具、换齿轮,从头到尾折腾一遍。我们根据这个七度空间的结构,向日本瑞光公司提出设备定制的需求,希望机器更智能化一些,比如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角度速度等办法,不再频繁换刀具换齿轮。瑞光不愧是大公司,满足了我们的这一需求,瑞光“全伺服”卫生巾生产线在2001年首次被恒安引进中国,这也是瑞光公司生产的第363、364条生产线。新进的两条瑞光线,在恒安当时也被我们称作363、364。
七度空间从提出产品概念,边研究材料,边试验试制,边谈设备,历时一年多,研发、材料、设备、市场等一大批同事贡献了智慧和心血,恒安女同事和一大批消费者,在产品试制试用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要说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七度空间这个事,我发现,你要是光坐在办公室里研究、试验、开会,还真弄不出来。根据市场信息,甚至是某一个消费者的某一个诉求,可能就会给你带来灵感。比如,南京一个消费者来信说,夏天坐火车,垫着你们的卫生巾那叫一个尴尬啊,有异味,臭!这才有了我们抗菌除湿的设计;一个广西消费者,因为经期量大,一片卫生巾不够用,要把两片卫生巾叠加成十字型来用,她把用过的、两片叠加在一起的卫生巾,拍成照片寄给你,就那样血淋淋地给你看!人家是对我们厂家有意见嘛,也正因为她这个照片,我们也才有了后来的扇面加长的设计。
七度空间02年上市后一炮打响,是当时全国市场上最高档的产品。事实上,通过恒安后生们的持续创新,不断推出不同面料、不同功能的七度空间产品,在今天七度空间也是引领行业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恒安团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