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三十年 “我与恒安”系列征文——挺进大东北
2014-8-1 恒安集团 许连批/口述 陈涛/整理
八十年代后期,国内卫生巾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有舒而美,南有安乐”,长江以北没有我们的产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欧家联社,这其实是一个村,正好有闲置厂房,找到恒安,这在现在叫“招商引资”。抚顺工厂是恒安在北方建的第一个厂。
1991年7月18日,当时的副总裁陈孙安,带着我和郑永定、吴华侨3个业务,还有张当威等几名技术员,一行7人,从厦门坐飞机北上沈阳。公司这边,机器设备和材料也是同一天启运。我们7月18日到抚顺,紧锣密鼓地做准备,4天后设备材料到场,马上安装调试,到8月1日我们就出了产品!
起初那些日子真的很苦,都不是人干的,连我们这些大男人都掉泪!欧家联社的那个废弃的蜡烛厂,鸟都不下蛋,杂草疯长,我们隔一段时间就得在院里拔草,几天不管它长起来就能比我个头儿还高。一下雨,跑进院子里的癞蛤蟆一扫就能装一麻袋。
废弃厂房七米宽的净空,正好能放一条我们卫生巾线,我们重新刷大白,整地板。门板拼起来,铺上玉米杆,就是睡觉的地方,大通铺,男人们隔一间,女人们隔一间,几对同去的夫妻也没办法住一起。没有食堂,在门卫房门口支个炉子做饭,露天的,一到雨天吃饭都是个问题。之前公司也派人去过,在那儿一看呆不住!
开工后有好几个月几乎天天夜里加班,车间的操作工和包装工二百来块钱的工资,在当地还算比较好招。为省钱没请搬运工,总经理、经理、仓管员、保管员一起上,全是自己装货卸货,那些女孩子晒得夏天都不敢穿短袖。一次我押车到本溪蔬菜公司送货,业务员提前跟对方说我们总经理要亲自押车过来,蔬菜公司领导出于礼貌出来迎接,问你们总经理呢,找半天,发现我在车顶上卸货。
头三脚难踢!我和郑永定、吴华侨三个人做业务,东北三省,一人负责一个省。当时东北的零售市场,主要是百货大楼、百货站、土产公司、日杂公司,全是国营的,营业员大多数是女的。那个年代,东北人的观念跟我们沿海差有十年,吃不了苦头,跑市场的男业务员根本招不到,我们只能陆陆续续从闽南带过去一些,潘家红他们就在那时候带过去的。我们这些男业务员,天天背着包,装着样品,走街串店,人家见了我们,不知道叫你啥名字,但会说“安乐”又来了。
那时候的工资两百来块钱,在外面跑市场住的通常是那种2块钱一晚的大车店。在东北也吃不惯,连碗粥都不好找,每次都要从这边带去好多箱厦门产的那个方便面。东北的冬天,早晚都是零下三十来度,有一次天不亮启程,押车送货去长春,路上遇暴雪,偏偏又赶上两次爆胎,我的大衣还忘了带,和驾驶员我们吃尽了苦头。
那时候广告意识不是很强,全凭一张嘴和两条腿。后来吴华侨在大连,一辆公交车身广告一年要3500元,他一下做三个车的,还被我骂一通,舍不得!但是回想起来,安乐广告是大连市的第一辆公交车广告,当时还是很抢眼的。再后来在抚顺,市区的公交站台广告,也被安乐垄断。
东北市场没有辜负我们的努力,安乐自进入东北以来,业绩每天都是往上走的。到91年底,我们就上了第二条线,92年我们买了自己的厢式小货车,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到94年东北市场基本得到了巩固,抚顺厂已是4条线满负荷生产,厂区面积也得到了扩大,到96、97年东北市场已经很成熟了。
当年建厂之初,舒而美雄心勃勃,放出话来要在半年之类把恒安赶出东北。事实是,我们这个拼博的团队和不断增长的业绩,把他们好多人才吸引过来了,他们的一些业务员后来甚至成了我们的经销商。
98年10月,集团正筹备上市,我被恒安的第1号调令,调回总部负责人事部的工作。那时,抚顺工厂一年的销售已经是六七千万了。
编者补注:
抚顺工厂已于2008年搬至抚顺市李石开发区,恒安并在1999年在李石开发区新建纸品加工厂。当年的欧家联社后来也成为抚顺市政府所在地。
抚顺基地卫生用品和纸品两家公司目前年销售额约7亿元。作为恒安在北方最早的生产基地,抚顺工厂为恒安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许连批先生回到集团总部后,先后担任人事部经理、人事部经理兼营销部经理、集团行政总监等职,现任生产运营部行政总经理;文中提到的潘家红,现为集团商贸发展部副总监;郑永定先后担任东北、西南、川渝片区总经理,现任卫材发展部总经理;张当威现任广西生产公司总经理;吴华侨现为恒安云南省区承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