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安国际:市值最大的内地消费股
2014-7-25 证券时报
在港股市场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恒安国际[-0.94%](01044.HK)是极少数跻身蓝筹股行列的内地消费行业上市公司。截至本周四,恒安国际总市值为1028.67亿港元,是港股市场中市值最大内地消费股,排名二、三位的分别为百丽国际[-2.05%]和蒙牛乳业[0.70%],市值均未超过750亿港元。
坎坷成长路
1985年,恒安集团创立,成为全国最早生产卫生巾的企业之一;1987年,恒安第二条卫生巾生产线上马,并打入上海市场;1991年,“安乐”卫生巾一枝独秀,占据全国卫生巾市场40%的市场份额……经过29年的发展,恒安在纸巾、卫生巾、纸尿裤等多个生活用纸领域占据优势,成为能够与金佰利、宝洁等全球知名企业相抗衡的中国纸业巨头。而在恒安的成长道路上,在港股上市可谓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98年12月8日,恒安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募集资金7亿港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由7.9亿港元暴升至13亿港元,税后盈利达2.8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接近翻番。相比上市融资,更重大的转变在于公司逐步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化:1999年上半年,公司创始人许连捷劝退41位元老级员工,大都是亲戚朋友,包括许连捷的两个亲兄弟。1999年下半年,恒安副总裁吴世界一家被害,公司从管理者到员工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150多个刑警在公司待了五个多月,真是挖地三尺,连着辞退回家的人员到外边起哄传谣言,真的让人无心管理。”许连捷回忆当时曾心力交瘁,一度回到农村的土屋居住。
恒安因而陷入“无政府状态”,公司内部士气低落,生产销售全面受损,至2000年下半年,利润仅0.8亿元,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
从当时的股价走势来看,同样遭受重挫。1999年6月,恒安股价最高上涨至4.05港元,较2.80港元的发行价高出近50%。8月下旬后,公司股价开始大幅下挫,从最高3.37港元跌至2001年3月份的最低1.45港元,跌幅高达57%,持续时间超过19个月。
直到2001年下半年,恒安股价才逐步走出两年多阴霾。其转折点发生在2001年8月,经大股东摩根士丹利推荐,恒安重金聘用美国咨询公司汤姆斯集团,推进企业的全面管理变革。2001年至2002年,恒安销售、利润企稳,2003年后业绩开始大幅增长。
产能大幅扩张
恒安1998年上市时市值仅有28亿港元,16年后总市值已突破1000亿港元,增长超过35倍。公司营业额也从11亿港元增长至211亿港元,净利润也有10倍以上的增长。公司发展壮大首先来自产能的大幅扩张。1999年,公司纸业产能仅3万吨,2002年、2006年、2008年分别翻至6万吨、18万吨和36万吨,成为国内第一。2009年随着公司业绩大增51.28%,恒安股价一举大涨131.33%,成为港股市场当年的明星股。
截至去年年底,恒安在纸巾业务方面拥有年产能约90万吨,并计划在2014年及2015年分别增加年产能36万吨及12万吨,使2015年年底总产能增加至140万吨。不过,由于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公司将该产能扩张计划延迟至2016年上半年实现。
2011年5月12日,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从6月7日起正式将恒安纳入恒指成分股,恒安从而跻身港股蓝筹股阵营,成为机构增仓对象,这是其股价保持坚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以来,恒安股价基本处于区间整理状态。目前,其最新市盈率为27.69倍,与港股市场另一家同类型公司维达国际[2.10%]基本相当,与A股公司中顺洁柔[0.24% 资金 研报](市盈率39.6倍)相比则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预期的是,沪港通的正式启动对于恒安仍具有较大的利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