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造纸 不只是口号
2014-4-3 中国纸业网
中国造纸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际公认的“永不衰竭”的工业。然而长期以来,造纸业始终无法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这三大高帽,如何向“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率、高价值链条”的新三高方向转变成了每个造纸人共同的课题,加之2013年以来,多地连续出现雾霾天气,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造纸行业必须加快节能减排建设,“转型”已是刻不容缓。
2014年2月2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雾霾预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多省、市出现大范围雾霾,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政府终于坐不住了。环保部近日下发《关于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决定在3月开展全国专项检查。据悉,此次专项检查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保障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为重点,在这场环保风暴中,作为各地方政府重点整治对象的造纸业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浙江富阳素有“造纸之乡”的美誉,造纸企业最多时达400余家,由于企业长期排放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为摆脱污染头衔,富阳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助力造纸业转型升级。2013年,富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阳市造纸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意见》,对本次纳入整治提升范围内的造纸企业按照《浙江省造纸企业整治验收标准》52条要求进行整治。对未经审批的造纸项目或生产线,一经发现立即停止建设并取缔。新年伊始,富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杭州市工商局《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处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出台了相关企业登记指导意见。2月,富阳诞生了首家取消环保前置审批的企业。富阳正以势如破竹之势,让造纸业实现绿色发展。
广东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 造纸及纸制品行业规模高居全省第一,但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污染却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早在2013年11月,东莞就已着手制定造纸业取水定额标准。中堂镇位于东莞的西北部,是名副其实的造纸镇,对于东莞制定的取水标准,中堂镇委书记袁东平表示:造纸水的循环利用,可大幅减少基地内现有造纸企业污染排放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所以下一步,中堂镇将严格执行造纸用水标准,年产5万吨以下、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将一律关闭,并进行整合提升,提高造纸生产废水处理深度和中水回用率。中堂镇正努力将造纸产业建设成为一流产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堂造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政府的行政干预固然重要,但各个造纸企业的行动才是关键。面对已经到来的改革,各造纸企业与其掩耳盗铃不如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实现造纸产业循环发展,真正做到“绿色”造纸。
众所周知,“林浆纸一体化”是资源集约化、生产清洁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功能化和经济规模化的基础,代表着世界造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在90年代中期就确定了“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方针,在业内人士看来,“林浆纸一体化”是解决我国造纸行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方式,实现“林浆纸一体化”已经成为造纸企业共同的奋斗目标。
金光集团是较早在中国发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企业,从上世纪末在海南发展以来,至今共发展桉树人工林约120万亩,在满足中国造纸对木浆的强大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土绿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3月,斯道拉恩索也对外宣布,将投资16亿欧元,在广西北海建设基于人工林的“浆纸一体化”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北欧国家在中国最大的一次性投资项目。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本土造纸企业也不甘落后,晨鸣集团先后在广东湛江和湖北黄冈建立了两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不管对于政府还是企业,“绿色”造纸都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造纸龙头企业都付诸了行动,发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加大企业转型力度,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假以时日,相信造纸工业一定能摘掉“污染”这顶黑帽子,实现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日后的中国造纸企业必将为我们赢得新的产业高峰,让中国这个造纸大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纸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