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达纸业:在分与合之间洗出一手“好牌”
 2013-5-2  江门日报 
 
在分与合之间洗出一手“好牌”
——维达纸业在三江镇增资扩产的启示

  维达在三江镇的增资扩产项目一期已投产,预计明年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将达26万吨,比其在双水镇的生产基地产量还要高。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摄
 
  在新会三江镇白庙工业区内,矗立着一座生活用纸生产基地,这就是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目前一期项目已投产,预计2014年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将达26万吨,比维达纸业在双水镇的生产基地产量还要高。熟悉情况的人知道,这里过去叫泰源纸业,经营情况不怎么理想,2011年时换了老板,并整体租给了维达纸业。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一宗企业重组、增资扩产个案,却引起了业界及市领导的关注,市委书记刘海要求对这一个案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不平凡的事,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在经过详细调研后,市经信局副局长李勇战一言总概: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将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进行最优化组合,洗出了一手“好牌”,最终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共赢的良好局面。
  
  背景
 
  利益诉求吻合
 
  催生兼并重组
 
  “华南地区是维达的主战场,这些年来生活用纸需求增长十分迅速,我们希望抓住市场机遇,扩充产能。”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营运总裁张健说。在新会区双水镇,维达有一个产量为18万吨的生产基地,但受到土地资源限制,再扩大生产已经很困难。觅地新建一个生产基地,近年来已经成为维达高层的共识。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位于新会区三江镇的泰源纸业。这是一家生产挂面牛皮卡纸的企业,占地面积280余亩,成立于2007年,隶属广东大光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方面是投产时已经错过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受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泰源纸业的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却占用了集团的大量资金,最高峰时达3.3亿元。”大光明集团董事张益松告诉记者,2009年集团新一届董事会梳理集团的经营战略后,将集团经营主线调整为专注于电力工程建设、能源建设、电力设备及战略股权投资四个领域,对旗下的非主营造纸行业的泰源纸业,执行选择性抛弃的策略,盘活沉淀的资产。
 
  此后一段时间内,维达、大光明都曾各自寻找过合作伙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于维达来说,能够继续留在江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发展是最好的;而对大光明来说,这么大的生意也需要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而且对方最好也是做纸制品的,便可以继承泰源纸业的厂房、生产机器及排污指标等宝贵“遗产”。
 
  掌握了上述信息后,新会区政府积极为维达和大光明牵线搭桥,经过初步接触后,双方在2011年6月签订了合作框架,正式开始了泰源纸业兼并重组的过程。
 
  经过
 
  半年多完成兼并重组
 
  维达纸业顺利实现增资扩产
 
  一宗以亿计算的企业兼并重组个案,涉及财务、税务等多方面事项,自然不会波澜不惊。张健告诉记者,维达的原计划是通过并购泰源纸业,尽量利用原有厂房、设备,经过简单技改后迅速作为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但是随着情况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不得不作出调整”张健表示,一是发现改造难度太大,其成本可能比新购设备还要高;二是维达作为上市公司,并购一家企业需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耗时太久,无法满足企业急切需要增资扩产,扩充产能的需要。为此,维达及时调整思路,转为由其他公司作为兼并方,兼并重组完成后泰源纸业依然存在,再由维达与泰源纸业签订租赁协议使用其厂房。泰源纸业则按照维达对造纸工艺的要求建设新厂房。如此操作,极大地缩短了维达新基地建设的时间,实现了快速增资扩产的需要。
 
  张益松也告诉记者,大光明集团就如何处置泰源纸业也遇到不少难题。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大光明集团属于职工持股的民营企业,持股股东多(超过1000人)且股权分散。为了做到资产处置过程合规合法,大光明集团在处置泰源纸业资产时,坚持采取资产评估——报纸公告——公开拍卖的方式,当地政府及维达的大股东们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使得双方能够按照公开挂牌的方式完成泰源纸业的股权拍卖,顺利实施该次并购重组。
 
  谈及这一经过,两位企业负责人在感慨合作不易的同时,也对新会区有关部门务实、积极的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悉,新会区政府十分重视此次兼并重组,针对过程出现的不同情况,组织不同的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泰源纸业的股权转让问题,就召集了发改、外经贸、工商、税局、银行等部门多次碰头研究,为确保整个审批过程依法依规操作,各有关部门翻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资料,与企业共同研究,形成了非常规范的申报材料。同时,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审批事项,都做到了第一时间办理,大大缩短了中间时间。
 
  从2011年6月签订合作框架,到2012年初完成兼并重组,维达通过租赁获得泰源纸业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权。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维达已顺利为增资扩产铺平了道路,到去年10月,一期工程顺利投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成效
 
  各取所需
 
  实现多方共赢
 
  兼并重组完成后,泰源纸业实现了转型。对于维达和大光明来说,也实现了各取所需。记者在已经投产的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内看到,生产与建设在不同的区域内同步进行。加工成品间是二层结构,一楼是包装车间,二楼是后加工车间。先进的立体货架式仓库,配备机器人垛码自动进仓,占地少、仓容大、效率高。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0亿港元,一期工程占地170亩,共上马4台造纸机,可实现8万吨产能,已经投产。预计到2014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26万吨产能,实现产值26—2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维达最大的造纸生产基地。
 
  对大光明集团而言,一方面落实了集团战略调整的计划,盘活了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分立,获得了169亩发展土地,为大光明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
 
  各级地方政府也是此次兼并重组中的获益者。三江镇去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0亿元。“年产值超20亿元的维达生活用纸项目落户,无异于再造一个三江镇。”三江镇党委副书记张仲坚说。
 
  而对新会区来说,维达增资扩产项目不仅盘活了不良资产,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更有利于培育本地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悉,该项目完全建成后,维达在新会区的年产值有望达到60亿元,成为继李锦记后又一年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经验
 
  市场为导向
 
  诚意与灵活缺一不可
 
  “不容易”,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新会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梁伟雄指出:“难就难在类似的个案在新会,甚至在江门都少有发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企业与政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回过头看,张健和张益松认为,促成此次兼并重组顺利完成的根本原因还在市场。张健说:“维达增资扩产,大光明剥离不擅长的业务,这些都是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做出的决定,而两者需求又高度吻合,才有了后面的种种。”
 
  在此过程中,维达和大光明本着“各自退一步”的理念,诚意合作,协商谈判,也是兼并重组得以顺利完成的一大保障。比如维达在发现无法简单利用泰源纸业原生产设备,造成投入成本上升时仍然坚持合作;又比如大光明原计划在并购重组后的泰源纸业保留一定股权,但遭到对方否决时,也选择了将一块土地分立出来,保留集团发展资源,进行理性让步。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经验可循的个案,要顺利实现兼并重组,灵活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维达采取的“曲线救国”方法外,新会区的有关部门也做出了表率。如三江镇政府针对维达落户后用电激增的问题,多次上门与企业沟通,研究电力设施布局等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用电;又如新会区经信局全程跟踪项目的落实情况,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使项目在洽谈收购、租赁的同时,便同步开展了生产线改造,实现了并购与项目建设两不误等。
 
  “一句话,我们把维达这个项目当作是自己的,事事从项目需求出发,既要依法依规办事,又要急企业所需。”梁伟雄说。
 
  剖析
 
  事关产业结构
 
  优化提升
 
  成功个案
 
  不断涌现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兼并重组”,这一过去只在港台剧中看到的名词,如今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还不止一例。2011年,市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甘化股份公司6400万股股份转让给来自浙江的大型知名企业——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至此,甘化股份公司从国有控股转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重组后的甘化股份将重点发展LED光电产业,由全资子公司广东德力光电有限公司在江门高新区投资建设LED外延片生产项目。通过股权重组,老国企实现了华丽转身。
 
  开平涤纶集团公司是开平市国有资产委员会下属100%控股的国有企业,于2007年破产拍卖年产40万顿的聚酯切片实物资产(包括土地、厂房和设备)和春晖公司总股本部分股权,最终由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以8.03亿元竞得。后因信达化纤退出经营,于2011年1月份向泰国银都拉玛集团又作出转让。通过这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开平市成功引入了银都拉玛这一垂直集成聚酯链的生产巨头。并购后,生产线经过升级改造年产能进一步上升到50至60万吨,去年,项目实现产值22.38亿元。
 
  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年初,省长朱小丹提出,“要在若干年内打造出更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500亿、1000亿的企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也提出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龙头一举,全盘皆活。不能孤立看待大项目的作用,对此,市委书记刘海也曾多次强调,要通过大企业的投入提升产业结构。抓大项目不等于忽略中小企业,江门是通过大项目拉动中小企业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明确了把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李勇战解释说,兼并重组既可以有效盘活不良资产,也可以对优良资源进行整合。维达在三江镇增资扩产的个案,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拉动中小企业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他说,维达、大光明、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都做到了创新思路,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也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企业把握好商机,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又如各方在法律框架内打开思路,消除分歧,实现共赢等,这些经验都值得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