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造纸重现生机待突围
2013-1-9  陕西日报
 
  说起纸张,在当今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几乎处处有它的身影:我们手边的纸巾、桌上的文件、皮夹里的钱币、阅读的书报、快递的包装、购物的手袋,等等。
 
  在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纸张达200公斤,在美国,这个数字更是高达300公斤。当下的中国,每年人均消费纸张是73公斤,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纸张消费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在沿海一些省份,造纸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陕西省造纸行业近年来却呈现快速萎缩的态势,产业低迷不振,其中的原因何在,记者进行了探访。
 
  产业萎缩 从380家到60家
 
  熟悉陕西造纸业的人还曾记得,在数年前,陕西的秸秆造纸也曾盛极一时。
 
  陕西省造纸学会秘书长张安龙告诉记者,陕西八百里关中平原有大量的麦秸秆,也是一种造纸原料,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陕西省不少秸秆化浆造纸也曾红火了一阵。当时,1吨草浆(秸秆)4000元左右,而1吨进口木浆要1万多元。由于价格差距比较大,因此秸秆化浆造纸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近几年,国外木浆价格跌落下来,如今1吨进口木浆仅4000多元,而草浆1吨也要4000元出头,这样,草浆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另外,草浆只能制造中低档纸张,而木浆能生产高档纸张。这样,草浆造纸受到了冷落,另外,近几年关中地区大力推广秸秆矮化技术和收割机收割秸秆,使得可利用的秸秆越来越少了。
 
  张安龙认为,长期以来,陕西省的造纸企业多是以秸秆为主的中小企业,产品档次偏低,企业规模小,投入小,在秸秆造纸的资源优势彻底丧失后,因缺少资金和长远的战略规划,没有及时转型升级,导致企业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渐渐跌入了眼下的困境。
 
  记者了解到,陕西的造纸企业最多时达到380多家,而如今剩下了60多家,而真正生产经营的有40多家,而且都规模不大,其中比较著名的蔡伦、法门寺、兴包、兄弟等,年产值没有超过10亿元的,多数都在二、三亿元的水平徘徊。而且生产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造纸企业。
 
  相比于陕西省,沿海省份近年来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造纸企业快速崛起,山东太阳纸业、晨鸣纸业,广东玖龙纸业等年产值都在200亿元以上,江苏金东纸业,海南金海浆纸业,宁波中华纸业等,年产值也都在百亿元左右。由此可见,陕西省与外省造纸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环保门槛 低端造纸业的恶性循环
 
  对于发展造纸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对环境的污染,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业与能源学院院长李志健教授告诉记者,现代化的造纸业不仅不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甚至还应列为可持续发展行业中的典范。
 
  在现代化的制浆过程中,木材、秸秆或者废纸等分离成纤维,需加入化学药品,产生高温和废液,通过特殊装置将高温和废液回收,将富含纤维废渣的废液通过燃烧,产生巨大的热能,这些热能可以转化为电力,返还到制浆和造纸过程中,为其发电送电提供热能动力,而最终排到大气中的,只是无害的蒸气。作为制浆过程的副产品,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后每度仅需1毛钱的成本,而买工业用电则需5毛钱。
 
  但是,要实现热电联产无污染制浆,企业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没有较强的规模和实力是无法做到的。
 
  目前,由于陕西省造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致使陕西许多造纸企业总是跳不过环保的门槛,被关闭的越来越多,正常生产的越来越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实力弱小,无法转型升级,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科技“重镇” 洼地崛起路在何方
 
  其实,陕西造纸业有着很强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设立在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业与能源学院下的轻化工程专业(纸浆造纸工程方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制浆造纸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国纸浆造纸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镇”。据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介绍,陕西科技大学造纸专业的毕业生几乎遍布所有国际在华相关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但因我国造纸工业发达省份多集中在沿海,毕业生就业多分布于江浙、山东等地,而非本省。
 
  看到陕西的科技、人才优势无法在本省施展,李志健也很痛心,他认为,陕西省造纸行业与外省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陕西省原有的麦秸秆资源优势的丧失,而另一方面是省内的业内企业家没有长远的正确的战略规划。
 
  在当前这种现状下,陕西造纸产业还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对此,李健志分析说,近几年,国内各类纸产品中,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增长最快,同时,纸制品由于体积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决定了本地产品的竞争力要优于长途运输而来的外地产品。比如江苏生产的卫生纸运到西安市场,因成本因素,在与西安本地生产的同质量的卫生纸竞争时,是处于劣势的。在这种情况下,陕西发展生活用纸是有一定优势的。
 
  但是当我们走进超市,发现高端卫生纸,都是外省的,如维达、心相印、洁柔、清风等,陕西省产的卫生纸多是中低端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与陕西省造纸行业的企业家观念保守有关。
 
  走高端路线,打造知名品牌,通过直接进口国外木浆,生产高端品质的卫生纸,在西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陕西省造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的一条出路。
 
  另外,借助陕西省在造纸方面的科技、人才优势,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稀缺的特种用纸,以新、奇、特作为竞争的武器,做到人无我有,增强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
 
  总之,在当前造纸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陕西省企业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更新技术,吸纳人才,解放思想,抛弃落后观念,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打造品牌,以品牌为突破口,为陕西省造纸业开辟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造纸业在陕西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