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点带面完善林业体系
2012-9-22 中国经济导报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林业用地1.94亿亩,湿地5896万亩,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04%和18.56%。到2011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57.13%,森林蓄积量4.16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1445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完善林业生态体系
  
   林业生态体系涵盖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辐射城市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五年来,全省务林人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湖南的青山绿水,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全省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为推进“四化两型”、打造中部崛起重要增长极奠定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宜居空间和发展空间。
   第一,森林生态系统日益完备,林业部门坚持最大程度地扩大森林资源增量,最大限度地控制森林资源减量,最大幅度地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三增长。在2008年冰灾对湖南省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毁的情况下,至2011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从2007年的1.92亿亩增至1.94亿亩,森林覆盖率从55.9%增至57.13%,森林蓄积量从4.02亿立方米增至4.16亿立方米。
   第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湿地是淡水之源、地球之肾、生态之基,只有拥有健康的湿地,才会拥有健康的地球、健康的人类。据统计,我国湿地约维持着2.7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湖南省于2006年颁布全国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林业部门以湿地保护为己任,拉开了筚路蓝缕的湿地保护序幕。
   现在,湖南拥有以洞庭湖湿地为主的湿地面积5896万亩,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居全国第二位,有力遏制了湿地退化趋势。
   第三,城市生态系统得到提升。林业部门坚持不仅要青山,更要绿城;不仅要蓝天白云,更要清新空气,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从32.8%增至36.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47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健康。
   现在,青山环抱中的三湘大地,群山逶迤,万木葱茏,呈现出一幅山河安澜、林水相依、自然灾害可控、人与自然和谐的锦绣画卷。据专家评估,2011年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含林地)固定和储存二氧化碳2.03亿吨,释放氧气4.99亿吨,调水蓄水385.78亿立方米,保土固土3.89亿吨,储能6.96亿兆焦,以产生上述效益所需要的市场投入进行科学估算,全省森林各类生态功能效益总价值达8628.17亿元,约为湖南2011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44%。现在,良好的生态成为了湖南的巨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壮大林业产业体系
  
   近几年来,湖南省林业部门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绿色增长为方向,以林业改革为动力,为促进林农增收、实现山区脱贫以及壮大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产业不断壮大。通过大力发展油茶、楠竹、花卉、森林旅游等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
   一滴茶油缓解粮油危机。2008年国务院在湖南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通过近5年超历史新造高产油茶林140.4万亩,高标准低改抚育265.42万亩,全省油茶面积达1985万亩、茶油产量达13.4万吨、茶油总产值达107.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9%、52%、63%,均居全国第一位。以高产油茶为依托,耒阳市引进中粮集团等发展油茶,投资规模超5亿元。
   现在,油茶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作为全国第一油茶大省,不仅为本省绿色增长、兴林富民做出了实实在在贡献,还为缓解全国粮油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2011年,湖南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湖南省竹产业发展规划》。在机构改革背景下,成立了湖南省竹产业化办公室和湖南省林业厅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出台一系列扶持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了全省竹产业发展。积极借鉴浙江安吉经验,增加竹产业投入,加快竹产业发展,省政府召开全省竹产业发展座谈会。桃江县把竹产业作为财源工程、富民工程、氧吧工程加以打造,竹产业产值达26.8亿元。现在,全省毛竹总面积达1313万亩、19.51亿株,位居全国第二位。
   一盆花卉绽放一大产业。目前湖南省初步形成了浏阳河花卉苗木走廊,2011年全省花卉苗木生产面积50万亩,年销售额26.5亿元,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总额均居全国前列。省森林植物园以花为媒,“2012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门票和经营收入近1700万元。各地以花富民的例子举不胜举,隆回金银花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
   一片景观带来一片繁荣。湖南省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切实树立“卖山卖水不如卖风光”的理念,大力开发、整合和优化森林旅游资源,被称之为“朝阳产业”的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等成为了人们旅游目的地、休闲好去处。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61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137.6亿元。近年来,武广高速铁路和全省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为森林旅游带来新机遇,武广客运专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湖南与广东、湖北的时空距离,使广东、湖北到湖南的长线游变为短线游。如南岳衡山风景区借力武广客运专线,2012年“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8%。
   ――林产工业以点带面。湖南林产工业以林纸、人造板、家具、林化、林药和森林食品等6大产业为支柱,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林产工业体系。全省发展林工企业2万余家,产品发展到15大类1500余种,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商品材、竹材,生产各类人造板、林纸、地板、松香、森林食品等绿色林产品。
   一部法规托出一方品牌。为确保林产品安全、绿色,2009年,林业部门报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地方性法规的省份。现在,以《条例》为准绳,林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深入开展,一批质量不合格企业和产品受到查处。
   一处园区引领一方发展。湖南省已建立6个省级、30多个市县级林业产业园区,吸引了200多家优秀企业入园发展,其中入驻省级林业产业园的企业有40多个。坚持对龙头企业实施年度运行监测,动态管理龙头企业资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项目、融资、原材料供给、发展环境等各方面的优惠扶持。现在,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不到200家增长到2011年的近500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49家增长到2011年的273家。通过省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和企业增值税返还政策,近60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近40多家林业企业以三剩物、次小薪材等为原料生产开发各类林产品,有力提高了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生物产业前景光明。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据了解,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作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纳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绿色湖南建设纲要》。5年来,林业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化解能源危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取得初步成绩。经调查勘测,湖南省种子含油量在30%以上的工业木本油料树种达30多种,全省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在规模可达5300万吨标准煤。引进中石油等战略投资者,先期建设光皮树、油桐等生物质能源林10万亩,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加大生物质能研发力度,依托省林科院科研平台,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能源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质能源的科研和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生物质能源开发呈现出光明前景。根据《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在湘南、湘中山区和环洞庭湖区发展短周期纤维素能源林200万亩;在湘西、湘中、湘南建设光皮树、黄连木、油桐、乌桕等木本油料能源林和高产淀粉木本能源林200万亩;实现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3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