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关闭了70%造纸企业
2012-9-20 辽沈晚报
北起昌图福德店,奔涌538公里于盘锦河口入海,辽河干流滋润着天辽地宁的黑土地。
曾经,这条大河的干流饱受劣五类水质的“摧残”。如今,本报多路记者随同省委宣传部、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辽河行”采访团,亲眼见证辽河两岸秀美风光:水量充沛,水鸟返家,群众因环境的改善分享“生态红利”。
辽河干流治理不仅为4300万辽宁人们带回了一条健康的“母亲河”,更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大河治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治河:辽宁下定“铁的决心”
辽河干流在昌图福德店汇流之前,东、西辽河于外省发源,上游来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辽河干流的水质,辽河干流的治理离不开东、西辽河流经地区的协调支持。
三年,干流消灭劣五类水质;五年,城市段恢复景观化,辽河干流流经的各地,为此签订“军令状”,全国创举的“划区设局”机制,让1869.2平方公里的辽河保护区,迎来了一群专司治理与保护的工作狂。“一年当中最少行程7万公里,最多的时候能跑10万公里。 ”这是辽宁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一名普通司机的“里程表”,他和他的同事能把没有任何路标的辽河管理路,跑得如同回家的道路般熟悉。
一把手成了辽河的“河长”
辽宁人开拓性地为干流所流经的各市、各县的政府“一把手”,增加了新的“职务”,它们分别要担任各自辖区的“河长”、“段长”。
签订责任状,相关治理任务如果没完成,严重时直接找“河长”、“段长”,这使得辽河干流的治理增加了组织保障。
透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普遍适用于其他河流治理的启示:让“一把手”担任治河总的负责人,遇到难解的“结”可以直接协调各方资源。同时,河流治理的进展,也成为考核地方政府的指标之一。
让群众享“生态红利”
近年来,辽宁经济总量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历史性跨越,但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生态支撑,生态改善也需要强大经济反哺。
辽河岸边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过去曾因风沙大、水质差,种出的辣椒、西红柿卖相再好,也难以得到挑剔的外国经销商的订单垂青。“自从辽河治理以来,我们这风沙几乎没了,河水改善使得地下水水质提升,今年我们计划创汇1000万美元,比过去翻一番……”大民屯镇副镇长、方巾牛村书记祝江全说。
方巾牛村的事例,正是辽河干流沿线居民生活改善的缩写: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环境实现提升,不仅能够惠及子孙后代,也完全能够为当前带来“生态红利”,让群众共享辽河治理的生态成果。
首席记者 杨军
五棵树橡胶坝生态蓄水工程位于开原市庆云堡镇五棵树村西,辽河主河道上,景色非常壮阔。记者 白琳 摄
走转改辽河行系列评论之五
让更多群众受益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走近辽河,城市河岸杨柳垂地,辽河干流碧波荡漾,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沿河城市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辽河治理,是一项影响上千万人生活起居的宏大民生工程。治理辽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为民造福的内在需求。
以往,母亲河辽河的状况令人难以目睹:水体污染严重,主要水污染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流域内生态环境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和制约着流域内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支持下,全省上上下下,将其视为辽宁重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从2008年开始,辽宁举全省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治理辽河并实施了一系列治理工程。
而其中的亮点,就是我省以造纸企业整治为重点,一举将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治理,并最终关闭了70%的造纸企业。在以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为核心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辽宁在2008年~2009年两年间,投资百亿元,建设了9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315万吨,是辽宁过去12年总和的两倍,并实现了全省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这些手段在全国环保领域都可称是一场漂亮的攻坚战,究其主旨,就是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辽河谈民生,不仅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只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