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引进的淄博样板
2012-9-9 淄博新闻网
9月8日,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暨洽谈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如期举行。
本届论坛共征集高新技术项目7000余项,我市1100余家企业参加洽谈,共对接项目1620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692项,其中院士项目4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5项,中国科学院科研院项目60项,青岛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42项,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78项,涉及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资源与环保、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可带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5.8亿元。
淄博,这个“新材料名都”再一次呈现院士、专家领舞新材料产业的盛景。
山东扳倒井集团副总经理张辉与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就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署协议,共同开展芝麻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二维色谱分析技术研究。芝麻香型白酒研发已经上升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此次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的签署,必将使得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研究再上新高度。
由我国唯一的造纸行业院士陈克复领衔的工作站在齐峰特种纸业安家一年多,就帮助企业研发成功两个新产品,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借助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实力,齐峰特种纸业站到了行业研发的前沿。企业产能提高了5万吨,产值、效益分别增长33%和20%,一举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特种纸生产企业。
“把顶尖的专家引过来,帮企业接上头,让二者自由恋爱直至联姻,这是政府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淄博德惠来公司董事长孙守年对此感触颇深。借助这个桥梁,这个小小的村办企业开发出全球最大最薄的纤维陶瓷板,一举拿到47项国家专利并跻身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仅一期工程年销售收入就达15.2亿元。
一个院士工作站周围聚集起一批相关联的企业,实施合作开发,共同发展,国家科技部一位领导称之为“院士工作站建设的淄博模式”。这是智力引进的淄博选择,它体现的是一种务实,更是一种智慧。
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自2002年起到本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11年间,参会院士达到228人次,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聘为科技顾问,3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淄博创办了39家院士工作站,居全省第一位,有效地加快了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团队的培育步伐。
截至2011年底,全市地方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1.5%增长到2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80亿元提升至2544.9亿元。新材料技术论坛作为一个强力的引擎,推动淄博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中悄然发生着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