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业务迎来新宠儿
2012-8-10 金融界网站
海关总署今天公布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6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1%。其中,出口11312.4亿美元,增长7.8%;进口10371.3亿美元,增长6.4%;贸易顺差941.1亿美元。显示出我国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其中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2.7%,出口17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较上月11.3%的增速大幅回落10.3个百分点,并落后于市场预期的8.6%。路透此前调查显示,机构分析师对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6%,进口为7.2%。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明显差于市场预期,这也使得依赖于传统方向的国内进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继续呈现恶化。出口转内销、开拓新兴经济体国家外贸业务、业务转型等一系列的举措是近几个月以来外贸企业所寻找的主要突破方向。
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7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157.5亿美元,下降0.9%。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需求力下降的态势,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长期外贸合作伙伴中国的出口业务。欧债危机的演绎与不断发酵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影响着欧洲诸国的经济发展与贸易需求量。毫不客气的说,未来数月中欧双边贸易的数据不会太“惊艳”。而同属西方世界的美国要相对乐观一些,同期的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714亿美元,增长10.5%。遥想当年08年金融危机,世界知名投资公司不约而同的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怀疑,“美元问号,欧元感叹号”的声音四起。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经济在未来不会用太长的时间就能走出低谷。目前困扰美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主要还是就业,但随着各项经济举措的效力显现,美国经济回到正轨指日可待。具体反映到进出口业务中,贸易需求也将继续显示出传统贸易大国的“胃口”。此外,1-7月,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2205.7亿美元,增长9%;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509.4亿和497.8亿美元,分别增长17.7%和10.3%。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呈现加速上行的态势。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同时,新兴经济体对于我国产品的认可程度在逐步上升,贸易往来也不断增加。当下,传统的贸易伙伴经济不振,进出口企业另辟蹊径寻找新的业务量增长点也属上策。
今日海关总署公布的细则数据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1-7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491亿美元,增长9.1%,较同期我外贸出口总体增速高1.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57.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585亿美元,增长6.1%;机械设备出口2141.2亿美元,增长9.5%。这无疑对在二级市场上的机电类上市公司构成直接利好。上午数据公布之后,盘中科达机电(600499)、上海机电(600835)以及航天机电(600151)均有拉升迹象,随后展开震荡整理走势。同行业中宁波韵升(600366)自年初至今股价最高涨幅近100%,电机业务增长明显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目前市场投资者普遍担忧的还是下滑的进出口数据与刚刚公布的中国7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结合之后会不会进一步将中国经济拖进深渊。7月PPI意外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内出口增速面临放缓的风险。今日公布的数据也再一次印证了这种推论。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唯一能使投资者相对乐观的就是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进出口业务虽有小幅波动,但是随着上述谈到的进出口企业如果能够理性的面对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并且寻找出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法。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还是很低的。
此外,7月份热议的一个金融话题就是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步入下行通道。如果按照这个初步的结论来展开,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型企业如纺织、外贸等将导致价格优势竞争力增强,并对其构成直接的利好。而从对资产负债定价的影响来看,像航空等外债型企业将因为汇兑损失而直接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另外,从对成本的影响来看,对于像钢铁原材料铁矿石、造纸原材料纸浆等进口依赖型产业无疑将面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这些行业将构成一定的利空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滑风险,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虽然连续数月增长但距离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的目标还有距离,而且当下增速放缓问题已经凸显,后续仍需政策上的支持依然不能减弱,下半年压力会逐步加大。引用官方的表态则是:下半年要继续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不断改善政府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支持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扩大对外经营业务和市场开拓,争取实现今年进出口增长10%左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