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方便面被爆桶外荧光物超标
2012-8-10 新文化报
 
  食品行业再掀波澜,多家国内知名品牌食品企业的外包装中被检出荧光物超标。8月9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外公布了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纸碗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包括香飘飘奶茶杯、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桶、今麦郎上品酸豆角排骨面桶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超标。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纸杯、面桶、奶茶杯等纸制品内、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卫生指标作出明确规定。
 
  抽检涉及53个品牌
 
  今年6月起,《纸杯》、《纸碗》、《纸餐盒》3项国家推荐性标准正式实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在今年5月到8月间联合组成调查组,选取日清方便面、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等53个品牌84个样品送检,涉及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多家知名超市。主要检测纸桶内层、外层荧光性物质、杯身挺度和渗漏性能。
 
  结果显示,在36个双层的纸质样品中,外层的荧光性物质大多含量超标,不符合食品用纸标准规定的“100cm2纸样中最大荧光面积不得大于5cm2”要求。另外,放置在纸杯、纸碗、纸餐盒内的合格证小标签,也被检出荧光物质含量极高。
 
  董金狮昨天分析指出,方便面桶、奶茶杯等纸质容器外层纸之所以荧光性物质超标,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甚至有可能是废纸,不排除有害物质会通过口、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也可能渗入到食品中,长期积累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企业:质疑检测结果
 
  针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检测结果,9日,记者联系其中几家榜上有名的企业。其中统一、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一位服务热线的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看到当天网上公布的新闻,但是因为今麦郎使用的面桶并不是公司自己生产的,而是由供应商提供的,所以目前他们也正在核实当中。对于检测结果,以及未来是否会将外层包装更换成食品级原纸,该服务人员未作回答,只表示要等待核实结果再做相关决定。
 
  部分食品企业对于检测结果的权威性表示质疑。
 
  对此,董金狮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协会属于民间组织,但此次检测他们采取的是“先礼后兵”的方式,即先向国家相关机构申请检测,然后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抽检产品,产品抽检均在国家权威机构检测。
 
  对于企业青睐在纸制品中添加荧光剂的做法,吉林省造纸学会秘书长徐淑敏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外观形象,促进销售;另一方面,也是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大部分消费者喜欢购买颜色新鲜、亮丽的产品。
 
  包装协会:国家正在研究
 
  针对此次检测结果,董金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目前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中并没有将纸制品分内层与外层用纸,是统一的一个标准,该标准要求食品用纸必须是原浆纸,对荧光性物质指标要求是每100cm2不得超过5cm2,而且不得使用回收纸,但对非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用纸并没有规定;二是某些企业基于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认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部分需符合食品级要求,而非食品接触部分可以使用再生纸,只要再生纸处理至无有害物质即可用于食品包装,不硬性要求必须使用原浆纸;三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据悉,食品级原纸的价格一般每吨在10000元以上,而再生纸的价格每吨一般为5000元左右,成本相差一倍以上,如果用食品级原纸代替方便面桶外层的再生纸,那么一个纸桶的价格大约会提高5分钱左右,成本上相差悬殊。
 
  他告诉记者,此次检测结果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下一步可能会对纸制品里外层的标准重新规定,比如不能再随意使用非食品纸包装,采用非食品纸包装时需具备一定的标准等。
 
  ■名词解释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肉眼看到的所染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但是,荧光物质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危害人体健康,一旦进入人体,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使细胞发生癌变,导致癌症病发。荧光增白剂和伤口接触后,会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的愈合;塑料本身不含荧光物质,只有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在特定波长的紫外灯照射下,才能显现荧光亮点或亮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