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绿脚印”关注广西造纸业绿色改变
2012-7-27 财经
 
  “绿脚印”广西行——造纸业的绿色改变活动于7月9日-1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旨在传播环保意识,以最佳实践影响更多人士关注、参与和见证中国商业及社会的绿色改变,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此次活动的合作伙伴APP(中国),将与《财经》杂志共同见证“林浆纸一体化”从实践到发展,从发展到成功的改变之路。
 
  在7月10日的活动中,《财经》杂志记者及参加本次活动的NGO专家对广西钦州的茅坡林地、钦犀公路人工林进行了考察,针对广西原始生态林、人工林的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多样性进行了调研。在7月11日举办的座谈会上,《财经》杂志高级观察员兼副总经理张燕冬表示,“此次活动主要关注造纸业的绿色改变话题。通过前一天的考察,从广西林浆纸一体化的建设、人工林的发展、森林及环境保护以及涉及到的社会影响等,我们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客观上来说,《财经》杂志这几年非常关注环保方面的话题,也希望通过对这些话题的传播,引起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但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广西时,仅仅谈论环境问题已经不够了,事实上,我们只有把它跟产业的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的改变这两方面,再跟环境保护平衡找到一个结合点才是有意义的。”
 
  “夕阳产业”到“朝阳产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李平处长在《造纸产业绿色发展的环境建设》曾提到:“现代造纸产业(林浆纸一体化)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具有显著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完全可以做到资源可再生、生产可清洁、废物可回收、污染可治理。” APP(中国)1992年在中国引入林浆纸一体化,20年来中国已经从造纸大国走向造纸强国。回顾这20年,要从造纸大国走向造纸大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要继续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解决环保原料成本等问题;二要有国家规划,解决同质化竞争和科学布局等问题;三要有国际认证和反贸易壁垒措施,以解决国际化与市场问题;四是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五要诚信创建事业,创新发展事业。
 
  科学经营 可持续发展
 
  桉树是广西重要的商品林树种,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但面临不少质疑。广西大学林学院院长温远光教授介绍道,桉树人工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风险是存在的,但与桉树无关,其他人工林也同样存在。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干扰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林分的年龄和结构等。因此科学发展桉树人工林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而目前广西在营造桉树人工林方面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