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海南金海浆纸:打造绿色造纸大格局
2011-11-25中国经济网
为完成减排任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近日,无锡市称,“十二五”期间将全面禁批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六大类重污染项目。另外,无锡市将严格建设项目总量审批,在化工、造纸、印染行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对于制浆造纸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传统制浆造纸行业COD排放量在工业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制浆造纸行业自然难逃批判。
业内人士表示,造纸污染的关键在制浆,如何在这个环节实现污染负荷小、经济效益好,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造纸实践
2010年9月,金海浆纸文化纸一期90万吨项目进入试生产,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林浆纸一体化”绿色循环产业基地正式形成。
林浆纸一体化是发达国家现代造纸工业的经验,它将原来分离的林、浆、纸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链。而这又不仅仅是种树造纸的简单过程,对林木的综合利用、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是这个绿色产业链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造纸原料中木浆所占比重低,非木浆所占比重偏高。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10年度报告》,2010年,中国纸浆消耗总量为8461万吨,其中,木浆1859万吨,仅占22%,与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比重平均为63%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国际上,化学木浆生产的吨浆耗水在30吨以下、COD排放量30-50公斤,中国化学草浆生产的吨浆耗水高达200吨、COD排放量达350公斤左右。2005年我国草类制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是主要的污染源。
由于木浆造纸的污染指数更低,且纸品质量高易于回收利用,因此国内造纸业的提升发展也必须依赖于调整原料结构,不断扩大木浆比例。于是,林浆纸一体化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选择。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我国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有人提出借鉴国外经验营造制浆用速生丰产林,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模式。亚洲造纸业巨头APP(中国)旗下的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批实践者。
1997年1月,APP(中国)与海南省林业总公司合作成立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金海浆纸在海南营林面积达110万亩,提高海南森林覆盖率达两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在科技营林思想指导下,不断开发优良品种,开发出包括桉树、马占相思树和木麻黄树等多种树种。
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同时,金海浆纸也致力于保护森林资源。金海浆纸承诺,禁止采购来自于原始森林木材,并要求浆厂在其木材供应链中剔除任何来自具有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热带雨林木材。在木材采伐完成后严格依法调运,在当地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植物检疫证并进行木材检尺后,按照一车一证在规定时间和路线进行木材调运。
金海浆纸在海南的浆纸林,对洋浦地区周边及原住民、社区带来重要影响。依靠营造人工林的建设,当地多方面受益:不仅可以从土地出租中获得租金;而且可以从育苗、定植、管护、砍伐、运输等育林护林中获得劳务收入;同时变“砍树卖钱”为“种树赚钱”,变“刀耕火种”为“科学种植”,改变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为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